主角冯志的官场小说

史文林
史文林
发布于 阅读量 722
主角冯志的官场小说

㈠ 中国现代诗人冯至的代表作.

主要作品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杜甫传》、《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等。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主角冯志的官场小说扩展阅读:

治学方法

“洋为中用”的治学方法,冯至把他在创作中使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叫做“吸收外来养分”。这个提法本身也表明“洋为中用”的主体是中国,“洋”为作为中国人的创作主体所用,为中国的广大读者能够并乐于接受。

冯至的主要学术著作《杜甫传》、《论歌德》和他写的其他学术论文都贯彻了这个精神。他明确地说过“我们搞外国文学,并非为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外国人研究,而是从中国的需要出发去研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为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它不仅体现中国外国语言文学为谁服务的根本性原则,而且也符合语言、文学具有整体性的学科规律。

㈡ 冯至的个人作品

作品出版时间出版社备注《昨日之歌》1927北新诗集《北游及其他》1929沉钟社新诗、译诗合集《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诗集《山水》1947重庆国民出版社散文集《伍子胥》1946文生中篇历史小说《歌德论述》1948正中论文集《东欧杂记1950》新华书店《杜甫传1952》1980人文《张明山与反围盘》1954工人报告文学《冯至诗文选集》1955人文《西郊集》1958作家诗集《十年诗抄》1959人文诗集《诗与遗产》1963论文集《冯至诗选》1980四川人民《冯至选集》(1--2卷)1985四川文艺《论歌德》(1--2卷)1986上海文艺论文集《冯至学术精华录》1988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论文、论著摘编《杜甫诗选》1956作家与浦江清、吴天石合编《德国文学简史》1958人文(上下卷)主编《哈尔次山旅行记》1928北新翻译《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938商务《远方的歌声》1953人文《海涅诗选》1956人文《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958人文《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人文《还涅抒情诗选》1984江苏人民《审美教育书简》1985北大《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布莱特选集》1959人文以上资料来自:

㈢ 《表里的生物》作者是谁

(1923—1968)当代作家。原名马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
1938年春参加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篇小说《保定外围神八路》短篇文章《表里的生物》。

㈣ 关于冯至先生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㈤ 冯至的小说有哪些

著名的诗人冯至先生一生只创作过一篇小说,那就是40年代创作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这篇小说有“中国的奥赛罗”之称。

㈥ 在哪软件可以看杜甫传冯至

藏书阁好像可以 你可以去试试

㈦ 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思想主题

伍子胥一夜白头、伐楚灭越、掘墓鞭尸的复仇故事历来是史家和民间说唱者津津乐道的,但是冯至的《伍子胥》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卧薪尝胆,而是用诗化的语言叙写他在逃离楚国向吴国而去的路途中的心理波动。
经过彻夜思索,兄弟二人做出选择:“一个要回到生他的地方去,一个要走到远方;一个去寻找死,一个去求生。”伍子胥从这个选择开始成长为一个歌德意义上的“断念者”。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生命决断的时刻,比如作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继续求学深造还是工作立业的选择,这每每构成对人心智的考验。冯至通过伍子胥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选择哪一个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担当起这个决断,承负起自己对生命的许诺。
摘自以梦为马兵的博客文章

㈧ 冯至 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宇慧撰写)

㈨ 求书,女主叫周能,男主叫冯至,

烹肉 金丙
正文简介:周能不擅生活自理,在家父母打点一切,出了门有表哥劳心劳力回。平静的答生活在临毕业时起了波澜,霸道老男人纠缠不放,幼时故人出现,还有从小相依的表哥有着不可告人之事,极度宠溺她的父母也会歇斯底里,表嫂的隐忍不堪,终于揭开了隐秘十多年的过去。

㈩ 冯至的《鼠曲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冯至,曾被鲁迅视为中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的他,那些年时常静静地行走在昆明附近的山林小径上。每逢春暮和秋初,满山坡蔓生的鼠曲草,一丛丛离披着,纷染着梦幻一般的淡白。它们是那样的弱小和卑微,但始终不肯放弃应尽的努力,不卑不亢地迎风招展,默默地成就自己的死与生。冯至以内在深情发现了脚边的小草,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氛围促成的。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冯至随同济大学内迁,一路辗转到达昆明后,冯至开始任教于西南联大。因城中时常遭受日军空袭,冯至一家后来迁居昆明杨家山林场的茅屋中。此处远离尘嚣,风物原始,自然界的一切本真地显露出来,无时无刻不在跟人对话。茅屋时期是冯至一生中最沉渊于自然和玄思的时期,他一生中最珍爱的三部书: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及小说《伍子胥》,都是在林场茅屋中诞生的。直到晚年,冯至仍在《立斜阳集》中回忆在他的一生中的茅屋岁月,“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云形树态,无不启人深思。”他还着意提到了路边那“谦虚而洁白”的鼠曲草,在当时成为他向朋友们推荐的山居趣味之一。如果别人附同他的意见,他会如孩子般感到极大的快乐。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的阴霾压顶,如果没有拖家带口、流窜四方的离乱之思感,冯至不会在暂时安定下来之时,体味到与人世无扰的自然生活的甘美。目睹过太多抗战时期的丑恶世相,冯至对一丛清净无染、顽强生存的小草表示敬意。借山水草木的清绝来陶冶自己的性情,锤炼自己的人格,鼠曲草那种“谦虚而洁白”的精神微妙地传入他的体内,滋养他的思绪,而且不自觉地从他的笔底下流出来。一半以上篇章写于此时的《山水》,就表露出回归自然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整部《山水》散发着一种暮春或初秋的情致,写得从容舒展,朴素清澈,温婉的抒情笔调中又时时流露出绵远的沉思。冯至的文笔如清茶般令人沉静,他成熟的心怀给予人的不是躁动与热情,而是萧疏与体贴。冯至不如一般文人那样逞才使气,在山水之中读出重重叠叠的历史人文意义,恰恰相反,他试图剥离千百年来附着在山水之上的外在的文化污染,使其回归到本色的原始的状态,将骄傲的人回复到自己在自然界中与万物等同的位置。冯至从奇山胜水和英雄名人的眩光中远远退出,甚至将当时国内外的时局形势也搁置起来不予考虑,他全心全意只是关注于平凡山水和无名者,那些路边小草一样广大而卑微的存在。关切于人世间和自然界互相关连和不断变化的关系,表达人自身与宇宙万物之间生命的交流和化融,是《山水》最重要的主题。他是自然神殿的祈祷者,不为过去和未来分神,而是屏息凝神地投身于永恒的现在,坚持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天地神人之中寻求生存的深度。他为一株草,为一朵花顶礼膜拜,因为这些忠于尘世的花草,在它们小小的柔脆的身躯上,保持着永恒的童年——无染无着的自然之心。与它们相比,人类栖栖皇皇,矫情作怪,扰乱了自己作为自然一部分所应有的生活节奏。冯至赞美一位如一棵老树般凭本能生活的老人,这位淹然物化、与自然同流的老人,达到了老庄哲学所说的“真人”的境界。《鼠曲草》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一种怀念,成就了以上文字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史文林在2023-06-24 20:57:0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urengong/292058.html


上一篇:tfboys女主生孩子小说
下一篇:小说主角季念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