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骑士小说主人公

夏菲
夏菲
发布于 阅读量 976
西班牙骑士小说主人公

❶ 《堂吉诃德》里提到的“骑士小说”出现在历史上那个时代

骑士小说,Novelas de caballerías

西班牙15、16世纪流行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它是在西班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世纪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尔人统治的解放斗争中涌现出了一个骑士小贵族的特殊集团,成为光复运动的主力军。以后西班牙复兴,称霸欧美,这种骑士就成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骑士小说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国的骑士故事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但不同之处在于史诗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为祖国或宗教而献身,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只为个人事业孤军奋战,有时则纯粹为了冒险;史诗的情节是依据真实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叙述,而骑士小说的故事则是在纯属臆造的境界中展开;在史诗中,妇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几乎与爱情隔绝,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为美人赴汤蹈火;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犷豪放,而骑士小说的英雄往往温文尔雅。

骑士小说的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军的冒险精神,虔诚的宗教信念,在骑士小说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助强扶弱,英勇善战,举世无敌。而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故事情节不外乎是:为取得贵妇人的欢心,骑士历尽神奇的各种惊险遭遇,赢得骑士最高荣誉之后,凯旋而归,成为国君、领主或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并与一贵妇人或一远方公主成亲。这时,一切宿敌,包括那些善于施用魔法妖术的敌人,均被扫荡殆尽。

西班牙最早的骑士小说在1321年左右出现,但具有本国特色的骑士文学形成高潮, 则在15世纪末 16世纪初。当时最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有《阿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1510)、《希腊的堂利苏阿尔特》(1514)、《帕尔梅林·德·奥利瓦》(1511)、《骑士西法尔》(1512)等。

西班牙耶稣会创始人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谈到“耶稣的最初的骑士事业”,当时也出现不少小说,将耶稣、天使、圣徒的事迹也作为游侠骑士来描写,如佩德罗·埃尔南德斯·德·比利温布拉莱斯的《太阳骑士》(1552)。据统计,从1508至1550年间,几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骑士小说问世,共出版60余部,印了 300版。15世纪末16世纪初,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无人不读骑士小说,可见其流传之广。

骑士小说行文冗长,叙事繁复,语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与内容大同小异,艺术价值不高。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小说也就逐渐销声匿迹。

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效仿骑士外出的主人公是谁

堂·吉诃德
曼查的落魄乡绅,书中的主人公。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一番荒诞的“证险”后,他返回故里,临终时幡然醒悟。
作品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唐·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人,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内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唐·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唐·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骑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做游侠骑士一年。唐·吉诃德永远爱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但是由于他的美好愿望不切实际,战术荒诞可笑,因而处处碰壁,好心不得好报,甚至险些丧命。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经过一番游历,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后悔得太晚了。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唐·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唐·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❸ 堂吉诃德中提到的骑士小说是真实存在的吗

西班牙15、16世纪流行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它是在西班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世纪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尔人统治的解放斗争中涌现出了一个骑士小贵族的特殊集团,成为光复运动的主力军。以后西班牙复兴,称霸欧美,这种骑士就成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骑士小说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国的骑士故事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但不同之处在于史诗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为祖国或宗教而献身,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只为个人事业孤军奋战,有时则纯粹为了冒险;史诗的情节是依据真实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叙述,而骑士小说的故事则是在纯属臆造的境界中展开;在史诗中,妇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几乎与爱情隔绝,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为美人赴汤蹈火;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犷豪放,而骑士小说的英雄往往温文尔雅。 骑士小说的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
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军的冒险精神,虔诚的宗教信念,在骑士小说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助强扶弱,英勇善战,举世无敌。而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故事情节不外乎是:为取得贵妇人的欢心,骑士历尽神奇的各种惊险遭遇,赢得骑士最高荣誉之后,凯旋而归,成为国君、领主或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并与一贵妇人或一远方公主成亲。这时,一切宿敌,包括那些善于施用魔法妖术的敌人,均被扫荡殆尽。
西班牙最早的骑士小说在1321年左右出现,但具有本国特色的骑士文学形成高潮, 则在15世纪末 16世纪初。当时最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有《阿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1510)、《希腊的堂利苏阿尔特》(1514)、《帕尔梅林·德·奥利瓦》(1511)、《骑士西法尔》(1512)等。
《阿马迪斯·德·高拉》插图西班牙耶稣会创始人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谈到“耶稣的最初的骑士事业”,当时也出现不少小说,将耶稣、天使、圣徒的事迹也作为游侠骑士来描写,如佩德罗·埃尔南德斯·德·比利温布拉莱斯的《太阳骑士》(1552)。据统计,从1508至1550年间,几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骑士小说问世,共出版60余部,印了 300版。15世纪末16世纪初,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无人不读骑士小说,可见其流传之广。
骑士小说行文冗长,叙事繁复,语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与内容大同小异,艺术价值不高。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小说也就逐渐销声匿迹。

❹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效仿骑士外出行侠冒险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❺ 塞万提斯只是讽刺骑士小说的毒害吗

我很欣赏你的看法。

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要讽刺骑士小说的毒害。否则,当骑士小说不再有市场的今天,《堂吉诃德》应该失去了她存在的价值了,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引人注目呢?

这部小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通常认为堂吉诃德是一个可笑的人物,最多认为“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而我认为他应该象征着一个固守着独立自我的一个孤独的奋斗者,是一个英雄。大凡常人不理解的先驱,在世俗的眼中都是一些可笑的人物,他们孤独地在寂寞的旷野中奋进,但无知的众生总是认为他们在同风车作战。1829年普希金给自己画了一幅题为“马背上的普希金”的像,画中的普希金手执长矛骑一匹瘦马,那形象同与唐吉诃德极为神似。

另外,研究《唐吉诃德》时,还有一个现象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小说中插入了大量的类似卜丘伽的《十日谈》或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讲的故事,那些故事与主人公的历险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从创作不成熟方面去解释,大概不太合理: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一部作品,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赘文呢?

我个人认为,作者是有意为之的,那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这与当时兴起于英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的主张是一致的。由此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说法:《唐吉诃德》是一部带有思想启蒙性质的作品?

这部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我们不可以把堂吉诃德的“与风车作战”当作实情。例如我们不会将屈原的“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作怪异的胜出饰,怎么要将他的“与风车作战”看成可笑呢?

另外,这部作品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桑丘其与堂吉诃德相映成趣,但我以为这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先驱都和实用的世故者。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两种特质。我借《红楼梦》中”钗黛合一“的说法将这种现象称为“堂桑合一”。

❻ 求几部写关于中世纪骑士的名著

《亚瑟王之死》 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的中心是法国北方。法国北方的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也译为行吟诗人)。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自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骑士传奇可以按题材分为三个系统。 一、古代系统一般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像《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这些传奇写古希腊、罗马故事,但它们的英雄则具有中古骑士的爱情观点和荣誉观点。 二、不列颠系统是围绕古克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各国流传很久。法国诗人克雷缔安·德·特洛亚(12世纪)是这个系统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车骑士》(1165?)、《伊凡或狮骑士》(1175?)、《培斯华勒或圣杯传奇》(1180?)。《朗斯洛》是最典型的骑士传奇,写亚瑟王的骑士朗斯洛和王后耶尼爱佛的恋爱。为了寻找耶尼爱佛,朗斯洛不惜牺牲骑士的荣誉,不骑马而坐上小车,随后又冒生命危险爬过一道像剑一样锋利的桥。在比武场上,不论耶尼爱佛命令他退让或还击,他都唯命是听,绝对忠诚。他集中体现了骑士的爱情观点。《培斯华勒》写骑士们到各处寻找盛过基督的血的圣杯,充满神秘幻想。德国诗人哈尔特曼·封·奥埃(1170?-1215?)、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1220)等都以克雷缔安的作品为蓝本,写出长篇的骑士传奇。 《特利斯坦和伊瑟》(12世纪)也属于不列颠系统,是在德、法两国民间流行很广的一部亚瑟王传奇。保留下来的只有法国两诗人贝卢勒和汤玛(均12世纪)及德国诗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创作时期约在1205-1220)等人的残篇。这个传奇写特利斯坦和伊瑟无意中喝了一种药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爱。他们受到伊瑟的丈夫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害,但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这个故事肯定骑士的爱情,把爱情描写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这一点来说,是和基督教把爱情看成是邪恶的那种宗教道德观点相抵触的。 三、拜占庭用拜占庭古希腊晚期故事写成的作品。《奥迦生和尼哥雷特》(13世纪)写贵族子弟奥迦生爱上女奴尼哥雷特,遭到父亲的反对。他为了爱情忘了保卫国家、抵抗外敌的骑士责任。这部传奇说明从罗兰到奥迦生的二、三百年中,骑士精神已经衰落了。《奥迦生和尼哥雷特》中咏唱和叙述互相交迭,咏唱部分是用韵文写的,叙述部分是散文体。 骑士传奇反映的生活面狭窄,虚构成分较多。它往往以一两个骑士为中心人物,把他们的冒险经历组织成一个长篇故事,在人物外形、内心活动、生活细节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描写,对话生动活泼。这些艺术特点使骑士传奇初步具备了近代长篇小说的规模。 [编辑本段]骑士小说 西班牙15、16世纪流行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它是在西班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世纪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尔人统治的解放斗争中涌现出了一个骑士小贵族的特殊集团,成为光复运动的主力军。以后西班牙复兴,称霸欧美,这种骑士就成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骑士小说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国的骑士故事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但不同之处在于史诗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为祖国或宗教而献身,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只为个人事业孤军奋战,有时则纯粹为了冒险;史诗的情节是依据真实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叙述,而骑士小说的故事则是在纯属臆造的境界中展开;在史诗中,妇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几乎与爱情隔绝,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为美人赴汤蹈火;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犷豪放,而骑士小说的英雄往往温文尔雅。 骑士小说的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军的冒险精神,虔诚的宗教信念,在骑士小说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助强扶弱,英勇善战,举世无敌。而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故事情节不外乎是:为取得贵妇人的欢心,骑士历尽神奇的各种惊险遭遇,赢得骑士最高荣誉之后,凯旋而归,成为国君、领主或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并与一贵妇人或一远方公主成亲。这时,一切宿敌,包括那些善于施用魔法妖术的敌人,均被扫荡殆尽。 西班牙最早的骑士小说在1321年左右出现,但具有本国特色的骑士文学形成高潮, 则在15世纪末 16世纪 初。当时最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有《阿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1510)、《希腊的堂利苏阿尔特》(1514)、《帕尔梅林·德·奥利瓦》(1511)、《骑士西法尔》(1512)等。 西班牙耶稣会创始人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谈到“耶稣的最初的骑士事业”, 当时也出现不少小说,将耶稣、天使、圣徒的事迹也作为游侠骑士来描写,如佩德罗·埃尔南德斯·德·比利温布拉莱斯的《太阳骑士》(1552)。据统计,从1508至1550年间,几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骑士小说问世,共出版60余部,印了 300版。15世纪末16世纪初,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无人不读骑士小说,可见其流传之广。 骑士小说行文冗长,叙事繁复,语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与内容大同小异,艺术价值不高。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小说也就逐渐销声匿迹

❼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效仿骑士外出行侠冒险的主人公是谁。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来自TXT电子书交流团和fANs电子书团为您的解答...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夏菲在2023-06-24 18:21:5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urengong/258416.html


上一篇:主人公张阳白婉晴的小说
下一篇:女主莫倾倾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