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现飞花令的穿越小说

于乃欣
于乃欣
发布于 阅读量 863
有出现飞花令的穿越小说

① 飞花令是什么

说到飞花令啊,其实就是唐朝时期众多的诗人们饮酒聚会时发明的娱乐节目,由主题人说出一个颇具风雅的字,比如“酒”、“ 月”、“水”等,然后其余的诗人们按照顺序依次说出一句含有这个字的诗句。由于这个游戏在一开始使用的字是“花”,所以便取名为飞花令。

一开始,诗人们饮酒作乐,讲究的就是一个浪漫,所以最早的飞花令都是由诗人们直接作诗,并不像现在这样是背诵古人的诗句,一时之间佳句频出,我们甚至可以说飞花令为唐诗中的诸多锦言妙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唐,甚至五代和北宋初期,由于前人们已经积累出了庞大的诗词歌赋,飞花令也就慢慢的变得不再执着于原创,变成了一种考验文人雅士诗词储备的即兴节目了。变成这样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词已经开始慢慢地代替诗成为了文人们更加喜爱的文学表达方式,到了宋朝中期,喜欢作诗的文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是的,因为诗逐渐的被其他的文学潮流取代,所以飞花令也就一点一点的消失在了这些喜欢饮酒作乐的文人的眼中了。到了现代,由于诸多原因,飞花令这种娱乐形式只能在古时的文献中看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接触到这种极其考验一个人文化储备的文学节目了。

我还记得前一阵子央视举办了一个非常火的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由于飞花令是其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所以在这么多年以后它又重新传遍了寻常百姓家,这么看来这个节目真是善莫大焉啊。

② 有没有其他类似飞花令的活动且具有深远意义

除了飞花令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有趣活动,像我们很熟悉的手势令类似于猜拳的小游戏,对对子啊,猜灯谜,在今日我们也经常会玩,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析字啊,茗茶啊,诗钟等等。

手势令,像猜拳一样,和现在的猜拳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指的是一个人藏起某物体,让对方猜;或者一个人说一个字,代表着某个物体,让对方猜是什么物体,
还有对对子,我们也很熟悉,现在我们也会玩的,古代的对对子和我们的对对子是差不多的。猜灯谜,也一样,沿用至今,每当过节的时候,人们就很喜欢猜灯谜,增加节日的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倒读诗呀,茗茶呀,就是品茶;还有诗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作出符合要求的诗句。

③ 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探寻酒令的由来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

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

历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

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两人最终喜结良缘。

毋庸讳言,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称为酒席间的“笔会”。自然,为健康计,饮酒还是不醉为佳,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④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有哪些遵守的方式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率先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赛,之后《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2][3][4]
现代改良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首先采用改良的“飞花令”形式的对决,一般出现在决赛环节,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得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且诗句不要与双方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关键字的位置则没有要求。

⑤ 带文的诗词飞花令

带文的诗词飞花令: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离骚》
先秦 · 屈原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 李白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
唐 · 杜甫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元日》
唐 · 李世民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北风行》
唐 · 李白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凉州词》
唐 · 孟浩然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
唐 · 王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
魏晋 · 陶渊明
文康调笑麒麟起,一曲飞龙寿天地
《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唐 · 陈陶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读书》
唐 · 柳宗元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 · 柳永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唐 · 刘希夷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沁园春·恨》
清 · 郑板桥
……

⑥ 飞花令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飞花令只是古代饮酒令的一种,酒令最早萌发于周,但飞花令是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也就是说这之后才有”飞花令”的称谓。

⑦ 飞花令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的

在我们古代历史上,就有这“飞花令”这一名词的出现。其实,飞花令是古人们聚在一起饮酒时烘托气氛的一种游戏,酒令是我国独特的劝酒行为,飞花令也被人称为酒席中的笔会。飞花令起源于西周,在秦汉时期最为昌盛,也只有中国可以将劝酒形成一种文化和艺术。

三、飞花令的行令规则

飞花来自韩翃的〈寒食〉,最传统的飞花令是要求每人吟说出来的诗句要带有花这个字。可以按古人的诗句来作,也可以现场作诗,但是对令人对的诗句必须跟行令人的风格是一样的,而且对花这个字摆放在诗句中的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对令人说的花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对令人所说的花必须要在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第三个位置,第四个位置......要是谁对不上,或对错,就要接受罚酒的惩罚。

飞花令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雅致,他们从春花秋月到诗词歌赋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使人们的心灵达到了共鸣,思想得了了升华。飞花令中严格的规矩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是有着严格的国家制度和法制的国家。

⑧ 求一部小说的名字

求一部小说的名字,那小说名字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部小说的名字,小说这名字多去了,所以说的话,你要你都不知道我在这里上哪给你找答案,你也不知道他那头的没诉说的小说是什么?所以说咱也找不到,但是你上网上收一收都能收缩,现在网络小说特别的多,你是否一手就能看到我?

⑨ 男主参加比赛连线女主诗歌飞花令的小说是什么

你好,还记不记得男女主角名字,可以根据名字筛选也许最终能得到你要的答案。

⑩ 类似飞花令的诗词游戏有哪些

1、“花”“月”诗令

规则:每人轮流吟诵古诗,人各一句,句中需有“花”“月”二字。

比如:“月移花影上栏杆”“花有清香月有阴”。

此款诗令在最基础的“×”字诗令(如中国诗词大会版飞花令)上增加限字,一般仅采用诗中常用的字,所以难度系数并不是很高。类似的诗令还有不少,比如“玉”“人”诗令、“福”“寿”诗令、“梅”“雨”诗令等。比较有意思的还有一款集美人名令,将抓阄拈得的美人名字分别嵌在两首诗里,还需词气连属,比如绿珠:“为我尊前横绿绮,偶然楼上卷珠帘。”在简单的玩法上又翻出了新花样。

2、数目诗令

规则:每人吟诗一句,句中需有数目字,数字多多益善。

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花面鸦头十三四”。

此乃最基础的数目诗令。在此基础上又有限数诗令如“一”字诗令(“一年好景君须记”)、三“一”诗令(“一片一片复一片”)、“四”字诗顶针令(“四月清和雨乍晴,晴窗早觉爱朝曦”)、加倍令(“花下偶然吹两曲”)等,玩法也是很多。

3、五色诗令

规则:人各一句,句中轮流出现青、黄、赤、白、黑。

比如:第一人说的是“两山排闼送青来”,下一位就该接有“黄”字的诗句,如“几时涂额藉蜂黄”。

颜色词入诗实在太多,尤其是最基础的五色。据统计,光是《全唐诗》中“白”字就出现了12738次,“青”字出现了6659次,即使次数最少的“黑”字也有516次,绝对能够满足大家的游戏需求。

4、有“口”诗令

规则:人各一句,句中必须有由“口”字偏旁部首构成的字。

比如:“故国三千里”“四月清和雨”等。

我国的汉字结构特点导致了——这种对诗中文字构件有要求的玩法还有很多,比如与之对应的无“口”诗令啊、干支诗令、不犯五行诗令,各种花式拆字应有尽有。

5、重叠飞声令

规则:人各一句,句中需用“声”字,兼有一对重叠字。

比如:“一一鹤声飞上天”“疏疏密密滴檐声”“卧听村村打麦声”等。

虽说重叠字在诗歌中还挺常见的,不过在游戏有限的时间内还真不一定能想得出几句。

6、分别令

规则:人各一句,句中要有意义相反的词句。

比如:“东飞伯劳西飞燕”中的“东”与“西”,“江上晴云杂雨云”中的“晴”与“雨”。

7、乐器诗令

规则:人各一句,句中要有乐器名。乐器名既可直呼其名,亦可用诗句影射。

比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斜抱云和深见月”(笙)等。

这种类型的玩法还有不少,比如花名诗令、药名诗令,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难度升级的玩法,比如花鸟同名令,就是先说一个花鸟同名的词,再说一句含有这个词的诗,例如“杜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8、诗分真假令

规则:人各一句,诗中物件要求有真假之分。

比如:“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船”是真船,“花开十丈藕如船”中则是假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酒”是真酒,而“寒夜客来茶当酒”则是假酒。

“假作真时真亦假”,世上的事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以分辨。不过,诗词中吟咏的物件倒是尚可一辨真假。

9、曲牌名破《千家诗》句令

规则:先吟一句《千家诗》中的诗,再用一支曲牌对该诗句的文意进行解释。

比如:“梦魂摇曳橹声中,夜行船”;“多少工夫织得成,十段锦”等。

玩这个游戏,既要熟悉曲牌名,又要对《千家诗》了然于胸,还需有巧思,对于并非从小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人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类似的还有骨牌名破《千家诗》句令、花人冠名筹令、女儿令等。

10、改字诗令

规则:人各两句,第一句有意读错一字,第二句再用一句古诗将所改字加以解释。

比如:“天寒有雀守梅花。明明是‘有鹤’,何云‘有雀’?只因黄鹤一去不复返。”“菜花依旧笑春风。明明是‘桃’花,何云‘菜’花?只因桃花净尽菜花开。”

11、落地无声令

规则:头句需有一落地无声之物,中句用人名贯串,末句咏诗二句。

比如:“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爱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2、古文贯串令

规则:酒面先说一句古文,继而吟诵一句古诗,下接一个骨牌名,再接一个曲牌名,以黄历中的一句话作结;酒底先说一个花名,要求花名同时又是一个鸟名或虫名,再以一句古诗相映合。

比如:酒面“扬眉吐气,华堂今日绮筵开。摆列了锦屏风,与那好姐姐,宜结婚姻。”酒底“蝴蝶花,等闲飞上别枝花。”

这是一款非常繁复的酒令,酒面、酒底各有要求。当然不同的玩家也会想出不同的玩法。比如林妹妹替宝玉说的那句“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就是将酒底改作了关乎人事的果菜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此外还有古人名贯《千家诗》令、“小春”贯《千家诗》令、《诗经》贯曲牌古诗令、《牡丹亭》曲贯戏名令等多种多样的杂糅贯穿令。其实很多玩法都可以自由排列组合。

13、射覆

规则:覆者举出诗文、成语和典故中的一或两个字隐寓某物为谜;射者用隐寓该物的另一诗文等揭出谜底。

比如:《红楼梦》62回,李纨覆了一个“瓢”字,邢岫烟便射了一个“绿”字。“瓢”字大概是用了苏辙的“瓢樽空挂壁”来覆“樽”字;“绿”字可能是用了刘希夷的“愁向绿樽生”。这个玩法非得有极其深厚的功力方能玩转,也难怪连宝钗都认为该令“比一切的令都难”。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于乃欣在2023-06-25 10:28:2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35509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