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40年代小说ppt

范勋
范勋
发布于 阅读量 745
现代文学40年代小说ppt

㈠ 二十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30年代《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

㈡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侧重点是什么

中国进入20世纪40年代,现代小说更多地表现“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和“小市民的趣味”,体裁以言情、武侠为主,这些类型的现代通俗小说受到强烈地批判,逐渐失去生长的根基。

㈢ 求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

1、《活着》——余华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5、《红高粱》——莫言

《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红高粱》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㈣ 4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特点

4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沙汀和艾芜。

沙汀的作品主要有《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这一时期沙汀小说的风格特点是:

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宗法制度最为根深蒂固的四川乡场,深刻揭露了国统区昏聩的现状。笔法冷峻,朴实,文风极为严谨,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述中透露出无情的讽刺。

在沙汀的笔下,反映宗法的根深蒂固,底层小官吏、地方乡绅的互相倾轧算计,刻画乡土小有产者的迂腐,是他最擅长的内容。

艾芜的作品有《一个女人的悲剧》、《石青嫂子》、《丰饶的原野》。

这一时期艾芜小说的风格特点是:

走出了30年代浪漫色彩的贫瘠阗缅地区,笔触转向四川乡场,反映了国统区农村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他们的挣扎和反抗,作品尤其关注女性的命运,凸现女性面对压迫的抗争。

在40年代艾芜的作品中,虽然浪漫的色彩逐渐变淡,现实的成分占据了主导,但是他依然注重环境氛围的描写,通过雾、云、露等自然景观的刻画反衬人物的心境与心理变化,这也是他与沙汀的乡土小说一个主要的区别(沙汀更重视的是语言描写)。

其实沙汀与艾芜本是四川同乡,曾共同以书信形式向鲁迅请教文学创作问题,皆成名于30年代,但他们都是在40年代达到创作的巅峰。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作家赵树理也创作农民题材的小说,而且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代表作也是40年代的作品,但现代文学史教材中一般把他列入“解放区文学”范围中,另起新章节加以研究,所以我没把他和他的作品算入“40年代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作品”中。

㈤ 40年代产生许多小说,主题、美学现象不同,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四十年代最有代表性就是张爱玲吧。那种外冷内热的风格,将人类的情感演绎到极致。相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美学感受。
又如钱钟书的《围城》,谐趣批判的风格,让人在谐趣中感到心寒。这种外热内冷更深处还是热的风格,同样是新的美学感受。
其他小说,基本上都是延续此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遵循“为生活”“为艺术”两种不同的写作道路。“现实主义”“为生活”,以人类活动为美。我行动,我快乐,我互相欣赏。而“浪漫主义”“为艺术”,则注重艺术的精益求精,把艺术当做一种技术活。这两种道路都在前进,但不像上面两种新的小说得到更多的突破。
百年中国文学,一直在形而上之中摇摆挣扎,而大多数时候,自己的美学观又被生活的窘迫所压抑,一般的作者往往不能放开手驰骋自己的美学天地。而且老的作家提携后辈的传统,一直限制了新作家的自我开创能力。直到今日,这种老一辈作家提携后辈,后辈作家只有依靠提携才有出头之日的风气依旧遗祸无穷。这都是在现代文学早期就产生的现象。
一言以蔽之,中国现代文学过去百年一直是近亲结婚。而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两个作家则是异数。

㈥ 求几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全文(1917至1949年间的作品),要那种长篇小说,类似于《家》……

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火葬》,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街》、《长河》,冯骥才的《义和拳》,《神灯前传》

㈦ 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少优秀作家在进入四十年代中后期及建国后变现平平,鲜有佳作,呈现出“炫目与暗淡”的现象

这跟特定的历史年代有关系,40年代中后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和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阶段,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作家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彼时彼刻,何来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建国后也是一样,各种运动不断出现,何来文学繁荣。

㈧ 请问哪位能帮我找下这方面的资料:分析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

楼上的粘贴是也稍看下,一股脑都拿来了,说国统区的就一段呢。

国统区的戏剧和小说创作:
(一)、陈白尘的戏剧艺术特色: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还产生了优秀的讽刺喜剧,陈白尘是这一时期国统区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悲剧《岁寒图》和喜剧《升官图》。陈白尘的喜剧作品的艺术风格。

1、 在题材和主题上,陈白尘一般不取材家庭生活,而擅长把讽刺的矛头直指与全中国人民生死攸关的政治问题上,尤以揭露旧中国“官场”的丑态为特色,表现出相当的胆识。比如发表于1936年的《恭喜发财》,嘲讽了当时借抗日救国之名,搜刮民脂而肥私的官僚政客;另外还有抗战初期写的两部讽刺喜剧《魔窟》和《乱世男女》,前者对沦陷区“维持会”汉奸竭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后者则集中鞭挞了国统区一伙儿打着“抗战”旗号,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都市沉渣”,透过这群乱世男女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到这种生活的真正成因正是国统区腐败的政治风气。而陈白尘的《禁止小便》和《升官图》则都以锐利的笔锋,直截了当地掀开了国统区“官场”的内幕,特别是《升官图》在暴露、讽刺官僚政治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2、 陈白尘的创作个性中具有相当活跃的幽默感,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可笑的因素,将题材作特殊的喜剧处理,他的喜剧风格是明朗、尖锐而又浓烈、泼辣。除了将讽刺寓于幽默之中外,陈白尘还常运用滑稽手法加强讽刺的力度和深度,是我们从夸张变形的外观形式之中,深深感受到那些人物灵魂的“丑陋”。

3、 陈白尘的笔下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群丑图”,这正是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喜剧的深厚传统而形成的其又一大特色。

4、 陈白尘善于设置一个个讽刺性的喜剧场景,比如《升官图》,首先把人物行动的强烈性(追求升官发财)和实际结果的虚幻性(好梦不长)作了极可笑的对比;其次,“梦境”的设计,以及剧中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含混不清,为充分使用戏剧必不可少的夸张、变形,甚至荒诞的手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5、 陈白尘的喜剧语言通俗、精练而又充满滑稽的夸张,他运用了漫画式的手法,生活化的台词中加进一两句政治用语,使得作品的讽刺喜剧效果十分的强烈。

(二)、张爱玲和钱钟书
钱钟书、张爱玲等国统区文学创作可以了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概况,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风格,为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重点在《围城》、《传奇》、《流言》、《马凡陀的山歌》这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国统区讽刺文学的主要特点。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一、钱钟书的创作及基本风格识记:钱钟书的创作概况:钱钟书小说高超的讽刺幽默色彩。二、《围城》的思想蕴涵与哲学意蕴识记:《围城》最初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1946年第2期至1947年第6期,1947年由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单行本。“围城”的含义。分析:(1)《围城》的思想意蕴。(2)《围城》的艺术成就。(3)《围城》塑造的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意义。

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一、《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识记:(1)张爱玲的创作概况。(2)《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张爱玲小说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分析:(1)《金锁记》的悲剧意蕴与艺术特色。(2)《倾城之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二、《流言》及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识记:《自己的文章》、《中国人的宗教》等是张爱玲散文的名篇。张爱玲散文对“私语”诉说模式成功运用。

“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识记:(1)“七月”派概况。(2)“七月”派诗歌和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创作概况。“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分析: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九叶”诗派识记:(1)“九叶”诗派概况。(2)穆旦的创作概况。领会:“九叶”诗派共同的审美追求。分析:穆旦诗歌独特的艺术成就。 《马凡陀的山歌》等国统区的讽刺文学识记:《马凡陀的山歌》是诗人袁水拍用笔名马凡陀发表的一百多首山歌的汇集,是这一时期政治讽刺诗的杰出代表。:《马凡陀的山歌》在新诗民族化、大众化方面的新尝试。

国统区抗日和揭露题材的小说

1、丘东平和他的《第七连》
2、张天翼和他的《华威先生》
3、沙汀和他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4、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5、黄谷柳和他的《虾球传》
6、赵树理——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他和老舍是现代讽刺小说的双璧。

1、张天翼的创作内容:
张天翼的创作题材广泛,几乎接触到中下层社会的各个方面,抗战爆发前,张天翼作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突出地表现在对各类小市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描绘,塑造众多这类平庸可笑的形象,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比如《稀松的恋爱故事》,写了青年罗缪与朱列的恋爱过程。他们的恋爱就是逛公园、看电影。张天翼笔下的这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过程不是那种甜蜜的爱情生活,而是酸溜溜、庸庸碌碌的低级趣味。当时的读者已经厌倦了那种小资产阶级恋爱的情调和趣味,张天翼的这个写法自然赢得了较高的评价。
还有他对中流社会中的人物的灵魂所作的生动的刻画,如《皮带》中的邓炳先生,为了升官出尽了洋相;《贝胡子》里的贝胡子骂借他的钱未还便死去的人是故意作圈套,骗了他的钱去阎王那里躲债,当动员为抗战捐款时,他迫于形势费了很大劲捐了一毛钱,还想为此登报。作者活画出了这类人物的灵魂。而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类题材的作品中,最杰出的是《包氏父子》,既有对小市民心理的深刻剖析和讽刺,又有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揭露和批判。
②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他着重反映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他在反映这种阶级关系的同时还描写了地主内部的斗争,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如《万仞约》、《清明时节》等作品,而像《菩萨的威力》、《儿女们》等作品,则反映出农民的反抗和暴动。这类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③从五四到30年代,尤其是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后近10年来,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几乎是空白。儿童读物一般是从外国译来的童话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作品。张天翼填补了这片空白。他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蜜蜂》、《金鸭帝国》等童话想象丰富,故事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又富于教育意义。

2、《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张天翼的作品并不很多,但《速写三篇》(《华威先生》、《新生》、《谭九先生的工作》)却是很有影响的。《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在抗战前期的代表作。
《华威先生》发表于1938年,当时的一般作家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沉浸在异常乐观的气氛里,很少注意到阻碍抗战的暗流;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则不同于那种盲目乐观的作品,他揭破了潜伏在抗战中的逆流,提醒人们的警觉,因而这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华威先生》表明了作者对抗战的清醒认识。
华威先生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通过人物性格透视了当时社会环境,从而揭示了国民党包而不办,名为抗日,实则限制人民,防范人民的本质,华威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国民党上层分子在抗日初期的一个缩影。
《华威先生》标志着作者艺术上的更趋成熟。
辛辣的讽刺是《华威先生》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有两点:①真实与夸张的统一。讽刺的生命来自于真实。华威先生的形象是真实的,国统区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官僚,作者对华威先生的描写是真实的,同时又是夸张的。通俗地说,这个形象是放大了的,放大是真实与夸张的统一,是讽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合理的夸张能更充分暴露事物的本质;②对比手法的运用。用这种方法,作者无需去发议论,只用事实来说话,一经对比,矛盾便暴露出来了,讽刺效果即显示出来,这就使作品有内在的讽刺力量,而非外在的油滑之笔。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华威先生参加三个不同的会议的
三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活画出华威的性格。
张天翼小说的语言特色:准确、诙谐,比较规范,采集了不同职业、阶层、地域的口语,具有广泛性。他的作品中很少运用方言,语言干净利落。

国统区文学创作思潮这段时期走过的路程:
1、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①“文协”的成立: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② 这一时期的文学从文体上看: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此时成了最热门的题材;其次,诗歌朝广场艺术方向发展,追求通俗、鲜明、昂扬,出现了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便于宣传和鼓动的形式;第三,各种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上唱了主角。
③从主题上看,此时期的文学以宣扬“英雄主义”,宣传抗日救亡为核心,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人的诞生,新的民族性格的孕育与形成,色彩单纯而鲜明。
2、 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抗日进入了相持阶段,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国内局势发生逆转。初期受速战论鼓动的昂扬激奋的社会心理,已经慢慢沉静下来,人们开始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和取得胜利的艰巨性,正视由于战争而沉渣泛起的各种封建文化的积垢及现实中的腐败现象。
①在主题上,该时期的文学显著地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作家在苦闷和抑郁中开始更加深刻的思索,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重新认识自己,为民族的振兴寻找新的出路,从而使得此时期的文学向多思维、全方位的观察转变,爱国主义的主题也得到了扩展和深入,创作题材向纵深的立体的方向开掘;
②此时期的文学体裁以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与抒情诗为主。
③此时期的文学格调是凝重、深沉的。
3、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由于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止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议案,由此在国民统治区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又一次获得了活力。
①此时期的文学主题集中于两个领域: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
②此阶段,各种文学体裁都充满了活力;
③各种作品都笼罩着时代大转折时期所特有的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从而呈现出繁复的音响。不过,讽刺乃是此时期文学最鲜明的主色调。相比之下,国统区文学的基调是沉郁凝重,间杂有戏剧性的批判色彩;而解放区创作的基调则是明朗、素朴的。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收集了一些全部是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可能比较细化,你看看是否用的上。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范勋在2023-06-25 10:23:5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ichang/340688.html


上一篇:都市空间牧场小说排行榜
下一篇:修炼国术的都市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