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蔡娥
蔡娥
发布于 阅读量 940
评价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A. 台湾现代主义小说领军人是谁

台湾现代派小说是台湾现代主义文学乃至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意在全面深刻地提示它的全貌.进而有所探究.全文分六个部分

B. 如何看待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

台湾文学,因为受了皇民化教育之後,已经失去汉学的根基,少数还有一些汉学的基础。
至於现代派文学,多元化之後,早就跟乡土文学无法相容跟擅场。

C. 台湾现代派小说对台湾文坛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并非专业人士,不好对此回答。但可以推荐您去网络上搜“台湾现代派小说”,会有答案的。

D. 台湾乡土文学的演变过程


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过程
1、方言文学
20世纪从20年代初的新旧文学论争时开始触及乡土文学, 到30年代乡土文学的口号被正式提出,并引发了一场较为广泛的讨论, 20、30年代对乡土文学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上主张写台湾本土的事物, 而在形式上主张用台湾话语但它从文化的角度上对民族意识与地方色彩进行强调。本时期台湾乡土文学是反帝反封的现实主义文学,且主题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统治,洋溢着浓郁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这阶段,赖和创作的《可怜她死了》、《惹事》、陈虚谷的《荣归》、龙宗英的《植木瓜的街市》、扬云萍的《月下》、张文环的《哭泣的女人》、扬守愚的《过年》、郭秋生的《不可抗争的命运》、 赖庆的《女性悲曲》、徐坤泉的《可爱的仇人》等都是较好的作品, 特别是扬逛的《送报夫》等作品, 不但继承了赖和的写实主义,还对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进行了控诉, 而且在作品中还透出了希望的光亮, 有新的高度。
2、农村文学
1930年8月, 台湾《伍人报》连载了黄石辉的长文《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不管你是支配阶级的代辩者,还是劳苦群众的领导者, 你总须以劳苦群众为对象去做文艺, 便应该起来提倡乡土文学, 应该起来建设乡土文学。”显然, 黄氏的乡土文学是以劳苦群众为对象的, 为劳苦群众服务的文学,关注农民疾苦的文学创作。由于政治高压, 乡土文学在40、 50年代几乎处于沉寂的状态,,只有钟理和、钟肇政等少数几个人在默默耕耘着。
3、现实主义文学
60年代后期, 陈映真、黄春明、李乔、郑清文、王祯和等在文坛崛起, 他们的创作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改变了台湾当代小说的发展走向。陈映真的小说将浓郁的民族意识、高度的国际主义和强烈的时代观念相结合, 深刻地表现台湾社会的动荡变迁, 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和思辨力量。黄春明的创作以其对乡土小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 被誉为小人物的代言人。
直至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大家陈映真的出现才使我们真正领略到乡土文学在台湾文学中的强大力量和风采。70年代 “乡土文学”创作高潮:陈映真《唐倩的喜剧》、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王祯和《嫁妆一牛车》。80年代以后, 台湾文学出现了思潮和创作多元化的局面。现实主义精神的青年作家群的开始崛起,。
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
发生于1977 年至1978 年间的乡土文学论争是一场以文学为突破口, 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大论战。以官方势力联合现代派作家为一方, 以在野的自由乡土派为另一方, 两股政治势力、两种意识形态、两个阵营的作家队伍在争论围绕如何评价乡土文学, 如何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 如何看待台湾社会现实, 如何对待传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当时许多文章对乡土文学持否定的态度。台湾当局也神经过敏, 指责乡土文学为“ 工农兵” 文艺的再版, “ 要予以彻底的扑灭与打击当时乡土文学作家尉天聪这场论争厘清了1949 年以后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 主要是乡土文学)两种异质文学的发展路线, 为乡土文学在文坛争得了合法的席位, 并形成了一支以本土作家为核心的乡土文学创作队伍。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民族风格, 回归乡土, 反映现实, 成为作家的共识。乡土文学思潮遂成为台湾文学主潮。通过这次争论, 台湾的小说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大批较好的作品陆续发表出来。
台湾乡土文学以其卓著的反思和现实关怀精神, 使台湾乡土文学成为中华文化思潮中独具个性的一脉, 是台湾人由惶惑到反省, 由沉默到呐喊, 由悲情到自救的心灵历程。


E. 《现代文学》杂志

<现代文学>杂志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影响深远的纯文学刊物.<现代文学>小说的深层叙述结构有两种类型:以某一种时间意识为主构成的深层叙述结构和由相对的两种时间意识组合成的复合式深层叙述结构.前者包括现代性时间型、存在论时间型、循环论时间型、今昔对比型和心理时间型,后者包括个人时间与历史时间对话式和个人时间与自然时间对话式.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较好地实现了"将传统融于现代,借西洋揉入中国"的艺术追求.小说在叙述体态、叙述结构、人物塑造、审美意义等层面上与中外文学都存在着对话性.对话是解构与建构同时进行的过程,小说作品是"众声喧哗"的场域.
1960年3月5日,当时台大外文系的一批青年学生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刘绍铭等共同组织创办了《现代文学》,标志着现代主义在台湾小说领域中的崛起和趋向成熟。这些人多是在《文学杂志》上崭露头角的年青作家。《现代文学》发刊词写道:“我们不愿意为辩证‘文以载道’或‘为艺术而艺术’而花篇幅,但我们相信,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纵非立志为‘载道’而成,但已达到了‘载道’的目的。……我们打算分期有系统地介绍翻译西方现代艺术学派和潮流,批评和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品。我们如此做,并不表示我们对外国艺术的偏爱,不仅仅依据‘他山之石’之进步原则”,“进行试验,摸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以表现“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也对传统做一些“破坏性的工作”。这表明,《现代文学》的根本倾向是现代的、试验的、西化的,它系统地介绍了大量西方现代艺术学派和潮流。第一期是卡夫卡专号,第二期推介了托玛斯·曼。王文兴在第二期上说:“我们以后将要不竭地推出作风崭新的小说。吃惊也罢,咒骂也罢,我们非要震惊台湾的文坛不可。”此后又推出了介绍劳伦斯、福克纳、加缪、沃尔芙、乔伊斯等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家的评介专号。

《现代文学》是台湾小说现代派的大本营,它对推动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贡献之一是为文坛造就了白先勇、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王拓、欧阳子、王文兴、王祯和、于梨华、七等生、水晶、施叔青、李昂等一大批作家。该刊从1960年3月到1973年9月间共出版五十一期,刊载小说作品二百零六篇,作者七十人。这些人成为活跃在六七十年代文坛的重要作家。《现代文学》较开放,曾发表过一些有乡土特色的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佳作,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台湾文学对本土意识的确认。该刊1973年因经费缺乏停刊,1977年复刊。

F. 以吴浊流,钟理和小说为例,简论台湾乡土文学

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过程
1、方言文学
20世纪从20年代初的新旧文学论争时开始触及乡土文学, 到30年代乡土文学的口号被正式提出,并引发了一场较为广泛的讨论, 20、30年代对乡土文学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上主张写台湾本土的事物, 而在形式上主张用台湾话语但它从文化的角度上对民族意识与地方色彩进行强调。本时期台湾乡土文学是反帝反封的现实主义文学,且主题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统治,洋溢着浓郁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这阶段,赖和创作的《可怜她死了》、《惹事》、陈虚谷的《荣归》、龙宗英的《植木瓜的街市》、扬云萍的《月下》、张文环的《哭泣的女人》、扬守愚的《过年》、郭秋生的《不可抗争的命运》、 赖庆的《女性悲曲》、徐坤泉的《可爱的仇人》等都是较好的作品, 特别是扬逛的《送报夫》等作品, 不但继承了赖和的写实主义,还对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进行了控诉, 而且在作品中还透出了希望的光亮, 有新的高度。
2、农村文学
1930年8月, 台湾《伍人报》连载了黄石辉的长文《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不管你是支配阶级的代辩者,还是劳苦群众的领导者, 你总须以劳苦群众为对象去做文艺, 便应该起来提倡乡土文学, 应该起来建设乡土文学。”显然, 黄氏的乡土文学是以劳苦群众为对象的, 为劳苦群众服务的文学,关注农民疾苦的文学创作。由于政治高压, 乡土文学在40、 50年代几乎处于沉寂的状态,,只有钟理和、钟肇政等少数几个人在默默耕耘着。
3、现实主义文学
60年代后期, 陈映真、黄春明、李乔、郑清文、王祯和等在文坛崛起, 他们的创作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改变了台湾当代小说的发展走向。陈映真的小说将浓郁的民族意识、高度的国际主义和强烈的时代观念相结合, 深刻地表现台湾社会的动荡变迁, 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和思辨力量。黄春明的创作以其对乡土小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 被誉为小人物的代言人。
直至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大家陈映真的出现才使我们真正领略到乡土文学在台湾文学中的强大力量和风采。70年代 “乡土文学”创作高潮:陈映真《唐倩的喜剧》、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王祯和《嫁妆一牛车》。80年代以后, 台湾文学出现了思潮和创作多元化的局面。现实主义精神的青年作家群的开始崛起,。
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
发生于1977 年至1978 年间的乡土文学论争是一场以文学为突破口, 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大论战。以官方势力联合现代派作家为一方, 以在野的自由乡土派为另一方, 两股政治势力、两种意识形态、两个阵营的作家队伍在争论围绕如何评价乡土文学, 如何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 如何看待台湾社会现实, 如何对待传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当时许多文章对乡土文学持否定的态度。台湾当局也神经过敏, 指责乡土文学为“ 工农兵” 文艺的再版, “ 要予以彻底的扑灭与打击当时乡土文学作家尉天聪这场论争厘清了1949 年以后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 主要是乡土文学)两种异质文学的发展路线, 为乡土文学在文坛争得了合法的席位, 并形成了一支以本土作家为核心的乡土文学创作队伍。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民族风格, 回归乡土, 反映现实, 成为作家的共识。乡土文学思潮遂成为台湾文学主潮。通过这次争论, 台湾的小说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大批较好的作品陆续发表出来。
台湾乡土文学以其卓著的反思和现实关怀精神, 使台湾乡土文学成为中华文化思潮中独具个性的一脉, 是台湾人由惶惑到反省, 由沉默到呐喊, 由悲情到自救的心灵历程。

G. 如何评价现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初主流文学是欧美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几个重要文学流派。
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已呈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面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了剧烈的改变。
人际关系: 孤独感和无所依靠的心境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
社会关系的特征: “非人化” 过程,
文艺家与读者关系的疏离
战争和革命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学研究 的理论发现
非理性主义哲学
思想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4方面表现出来。
艺术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第四,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H. 台湾的现代派创作小说有几个方向

台湾的现代派小说创作,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创作主张与创作倾向并不十分一致的局面。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倾向:一类是中西结合、现代与传统融合,创作思想偏向于写实,较注意作品的思想性的现代派,如白先勇、於梨华、陈若曦等的创作;另一类是彻底反叛传统、热衷西化的现代派,如欧阳子、王文兴等的创作。

I. 简述台湾现代派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台湾现代派文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它之所以流行,既有复杂的社会现实原因,又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源源。国民党推行的“反攻大陆”的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解体,社会上普遍泛滥和传染着困惑迷茫、不知前途如何的思想情绪。这种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必然导致文学走向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更多地沉浸在个人感觉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另一方面,5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经济依靠美援,从复兴到起飞,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匮乏形成鲜明的对比,精神空虚、苦闷、失落、孤独成为一种普遍的“现代病”。伴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的西化,西方文化和文学思潮也源源不断地被介绍和引进,并造成社会上崇洋思想滋生。在文学方面,《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大量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和理论批评,台湾的现代诗与现代派小说应运而生。此时的“反共文学”和“怀旧文学”越来越走入困境,逃避现实,现代派文学作家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蔡娥在2023-06-24 10:58:2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yanqing/169994.html


上一篇:言情恋孕小说
下一篇:现代言情小说重生系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