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小说阅读

曾穆
曾穆
发布于 阅读量 746
奥兰多小说阅读

1. 哪里可以阅读或者下载伍尔芙的小说《奥兰多》

可以去图书馆借的 一般都有的

2. 谁读过经典英文小说,进啦~~~

《蝴蝶梦》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我”与丧偶后萎靡不振的德温特先生一见钟情。但随他住进著名的曼陀里庄园后,却发现时时处在德温特已故的前妻吕蓓卡的阴影笼罩之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吕蓓卡真正的死因,于是面临情与法的选择。不久,一场神秘的大火将漫陀里化为灰烬……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成功地渲染了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和阴森压抑的绝望恐怖这样两种交叠渗透曾经朋友向我力荐这本书,有一天在图书大厦浩瀚的书海里,看到了译林出版社的一个版本,被漂亮的封面吸引住了。
平时读书总是拖拖拉拉的,却在此书充满悬念的情节吸引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梦境与现实的交替,神秘阴森的庄园,若隐若现的吕贝卡,到谜底的最后揭开,随同第一人称的“我”不断的深入。
爱与恨,情与理,先扬后抑,优美的景色描写和复杂的心理描写,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大火中化为了灰烬,回忆就变的如同梦境一样的虚无飘渺,只剩下梦里的男子如此真实的在身边。
逃离任何已知的窠臼的牵绊,只用一颗女人的心从直觉的角度喜欢。的气氛,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之成为一本多年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小说。
《傲慢与偏见》
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住在宿舍里晚上打着手电筒看这本书,那时的我并不喜欢读书,可是《傲慢与偏见》却让我喜欢。很多年以后,我一个人飞去新的地方,除了日常用品,我带上了这本书,后来掉在飞机上了,于是,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谁会有幸拿到这本书呢?那一定是一段美妙的缘分。
家里的书有很多种,旧的纸张大都泛着锈锈的蜡黄色。年代早在解放以前了,唯有这本《傲慢与偏见》虽然纸张开始沧桑,扉页里面却明明白白写着1995年。大概开了太多遍,大概长时间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所以她老得也快了。
都说一本好书能够打动人。对我来说,《傲慢与偏见》记录着我的一段生活。就好像有一段时间会因为一种心情去听一首歌,反反复复。过了很久翻出来,音乐围绕耳畔时,彼时彼景翻斗出来,一时感慨万千。
我喜欢达西,喜欢伊丽莎白。喜欢反反复复看他们在达西庄园遇到的那一幕。闭上眼睛描绘他们见面的图景。高中的时候看了BBC95年版本的《傲慢与偏见》。从此柯林成了我心里永远最迷人英俊的达西先生。伊丽莎白唱着莫扎特歌剧的那一幕也让我难忘。柯林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和我想的达西一模一样,甚至更漂亮,他默默注视伊丽莎白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跟着醉了。
曾经把王科一版的序言打在电脑里反复看,20多张纸的长篇序言更像是论文。可惜现在出的版本也就没有了这篇文章。也是从那篇文章里,渐渐懂得去欣赏纯文学之外的东西。很多人说奥斯丁的小说大都是舞会、闲聊尔尔,并未有深意。可是序言里面却分析得非常可观有理。如果说是奥斯丁给我开了门,大概是那位写序言的作者给我点亮了灯。
06年的电影《傲慢与偏见》让我非常失望,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反复看着原著,希望可以重新拾回我对这本小说的热爱。可是每每回想起那部电影里的一些情节,还是会有一些本能的厌恶感,以至于影响到了欣赏原著的味觉。我的一个朋友倒是很喜欢,我猜想大概是自己看了太多遍,书在我心里的地位太高,所以不论什么样的艺术处理都变得不那么讨人喜欢。
写到这里,又忍不住去翻了几页。同学借了我一本原版书,拿进拿出也有差不多一年。人一年年长大,看过的书开始多了起来。现在的我看《傲慢与偏见》好像已经不是为了看本身了。一本好书是一份回忆。翻开来的时候,时光好像突然停住。而故事其实已经不再重要。
我读过的侦探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加莎的。而其中又以《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为最爱。只所以喜欢阿加莎的作品,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读其它侦探小说而无法得到的愉悦。其它的侦探小说大都有一个套路,一件惨案发生了,侦探到现场做一些无人能懂的勘查,接下来做一些神出鬼没的调查工作,更或者为找线索干脆消失几天,之后真相大白,揭开一个惊人的秘密。总之,为了能让结局足够出人意料,之前不管是案情还是侦探的调查那是能多匪夷所思就多匪夷所思。结局确实够“惊人”了,可让我觉得之前读的那些都没用,就只需要看到案情发生和看最后的“侦探解秘”就行了。感觉读之前的调查部分时,自个儿完全是个白痴,什么都不明白,只是经常看到侦探大人“神秘的一笑”,万事了然于胸;而等到最后侦探解秘了后,终于明白了案情是怎么回事,而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侦探做的那些令人费解的调查工作是怎么回事,于是觉得自个儿就更像个白痴了。当然,也必须承认,这可能跟智商有关。
不过读阿加莎的作品就完全不同了。你不必花费心思去猜测侦探做了怎样的调查,作者会把侦探的每一步调查以及他所获得的证据都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和侦探一同去破案。我觉得每次我读阿加莎的作品时都会不自觉的参与其中。作者不在专业知识,调查情况或证据为难读者,尽量弥补读者在阅读上的劣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考的平台。不在调查等问题上做文章,而是真正做到了情节的曲折离奇,而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根据情节的发展和证据的逐步增多,去猜测、去思考,得出结论又推翻自己的结论,然后再继续猜测、思考……直到最后给出答案,读者的思维都一直在随着情节发展,而给出的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必定在意料之外。于是不由佩服作者思维缜密和构思巧妙。
我想那些不敢告诉读者调查情况、手法以及案件证据的侦探故事,无非是怕读者太早就猜到了结果而对故事失去了兴趣。但是,这应该在故事结构、情节上去开拓而不是耍小聪明的藏着揶着变相欺骗读者。总是喜欢把侦神化,其实根本就没有把读者放到一个与故事中角色平等的地位上。而这样读者不仅得不到乐趣,更加得不到的则是尊重了。
《奥兰多》 关于两性,更关于对写作的追求,意识流的文字啊,也可以把一个故事讲的流畅动人,仿佛优美的诗歌一般。奥兰多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活了几百年,他/她的经历可以发展得很长,很深,可是伍尔夫很聪明,没必要多说的情节便狡猾地辩解几句,迅速带过——绚丽的文字动人心魄,可华丽词藻看多了便会失去它的韵味。在钟声响起的时候故事嘎然而止,莫嫌短暂,莫求更多,想说的都说了,没有任何重复,没有任何矫情纠缠,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由此,顿时豁然开朗。

中文翻译似乎遗漏了一些英文原版的魅力,不过那令人豁然心动的两句话还是保留了下来——“你受伤了,夫人!”“我死了,先生!”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奇特的对话我印象最深刻,觉得它有一种暗夜的迷人感觉。

3. 介绍一些篮球类小说。有NBA的。要经典好看的。

篮坛饿狼传说
“狗仔队”记者一觉睡醒后发现自己回到了2022年,变成了因为雷击昏迷的橄榄球员叶锋。叶锋是UCLA王牌中线卫,身高201CM,体重108KG,防守凶残无比,人称“饿狼”!
重生的叶锋决定改打篮球!他相信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可以在篮球场上闯出一片天地。
篮球英雄联盟
带着英雄联盟系统闯NBA,无极剑圣:我是詹姆斯哈登我骄傲;放逐之刃:我是阿伦艾弗森我自豪。
科比布莱恩特被乔尼打爆之后不甘心的喊道:“他肯定开挂了,我不信,我不信!”
NBA知名专家沃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6一代是堪比84一代的黄金一代,其中的代表人物不乏科比、艾弗森,不过要说他们中间的领军人物,那肯定就是乔尼.李了。”
重生之海耶斯旋风
2022年8月6日,麦迪组织的明星垒球慈善赛上,海耶斯触电昏迷,与一个名叫玄枫的中国人灵魂产生了奇迹般的融合。海耶斯身强力壮,因防守闻名;玄枫也具备很高的篮球天赋,司职后卫,擅长得分,突破,助攻。重生的猛男,在NBA新赛季刮起了“海耶斯旋风!”
王朝教父
“和庄飞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马刺主教练波波维奇 “我是nba最成功的主教练?不,还有庄飞”---湖人主教练菲尔杰克逊 “如果能在庄的麾下打球,我愿意接受减薪”--火箭球星麦迪 “我希望老板现在马上行动,庄飞先生现在又单身,我们必须快一点,现在全联盟都在追逐他”---骑士球星詹姆斯。

4. 英文版的耽美小说

1.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
2.詹姆斯•鲍德温:《乔万尼的房间》
3.让•热内:《百花圣母》
4.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5.安德鲁•纪德:《背德者》
6.弗吉尼亚•吴尔夫:《奥兰多》
7.雷德克利芙•霍尔:《孤独之井》
8.曼努艾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
9.玛格丽特•尤瑟娜:《哈德里安的回忆》
10.奥黛丽•洛德:《赞米:我名字的新拼法》

想必楼主的英语水平不需要我们担心啦,这些都是有名有内涵的耽美名作,推荐~

5. 英文原版同志小说 要英文的!

你要的抄小说太多了!
我把下载地址发给你:http://www.en8848.com.cn/soft/Fiction/booklist/2022-06-17/426.html

6. 求英文耽美小说

1.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
2.詹姆斯•鲍德温:《乔万尼的房间》
3.让•热内:《百花圣母》
4.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5.安德鲁•纪德:《背德者》
6.弗吉尼亚•吴尔夫:《奥兰多》
7.雷德克利芙•霍尔:《孤独之井》
8.曼努艾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
9.玛格丽特•尤瑟娜:《哈德里安的回忆》
10.奥黛丽•洛德:《赞米:我名字的新拼法》
这些都是有名有内涵的耽美名作

7. 伍尔芙的《奥兰多》 讲的是什么.

链接:


提取码:n4b9
《奥兰多》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优美的情书,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原名“Virginia Woolf‎”。中文译名或为“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8. 万界法神 这补动漫由什么小说改编

不是小说改编,只有动漫。但暗魔师是编剧之一,所以内容上与暗魔师写的异世药神挺像的。

故事剧情介绍:历法年末2022年,因为魔法元素枯竭而走到了文明尽头的斯特恩大陆,在虚空风暴下迎来了大陆的毁灭。大陆最后的法神叶玄,意外苏醒在了三千年前魔法文明鼎盛的时代,成为了大陆西北奥兰多王国边境西斯魔法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为了拯救大陆,让末日不再来临,叶玄开始探寻三千年前导致大陆魔法元素枯竭的黑暗动乱之谜,阻止大陆危机。精灵族、巨龙、比蒙、兽族……一个个鲜活的种族,蓬勃的生机,辉煌的大陆,让叶玄愈发得清楚自己的使命。万界法神,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一世将由我叶玄来拯救!

网络动画片《万界法神》于2022年12月在腾讯视频网站开播。

为了将大陆从时间的终结中拯救出来,叶轩开始着手寻找三千年前耗尽大陆魔法元素的黑暗动乱之谜,以阻止大陆危机的发生。精灵、巨龙、光束、半兽人……生动的种族、旺盛的生命力、灿烂的大陆,使叶轩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使命。万世之神,这美丽的世界,这世界将被我叶轩拯救。

9. 奥兰多的作品赏析

法国女性主义评论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注重语言哲学的研究,认为无穷的可能性藏匿在“虚无”“缺席”“边缘”“外围”与“被压抑”中。在菲勒斯中心社会中,男与女是二元对立的,男性代表正面价值,女性则被排除于中心之外,是用于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男性为了保持父权制的统治体系,竭力维护二元对立,强调其中一方优于另一方。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们彻底批判了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菲勒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试图粉碎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
奥兰多奇异的人生轨迹凸显了性别二元对立的局限性。小说的第一句话已经体现了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的文风。叙述者用含糊、戏谑的口吻写道:“他,这自然就表明了他的性别,虽说,其时的风气对此有所掩饰,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少年奥兰多正在进行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男性年轻贵族的典型进攻行为,然而,“虽说”引出的下一句话又似乎给他的男性气质投下几分质疑,预示了整篇小说的模糊特质。小说在许多性别身份问题上采取了解构的策略,对传统的性别归类法进行了嘲弄。同一个人身上往往存在着男女两种特点,性别差异不再明显,甚至变得可疑。男性奥兰多是一个多愁善感、富于幻想、热衷文学,带有诗人气质的人,成为女性后,男女两性特点的混合更为明显,她坦率大度,喜欢冒险,厌恶家务,勇敢活跃,然而又没有男性的权力欲,善解人意,富于怜悯,容易落泪。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说,性别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塑造。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固定在二元性别中的一方面,按照成规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认为,文本作为一种意旨实践,并不是要主体控制语言,而是使主体处于其权力网络之中。主体无法固定化,不单是分裂的,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既指过程,发展,又指试验。主体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且总是在其存在的语境中经受检验。流动的主体拒绝任何固定性别模式和身份。奥兰多正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主体,其社会性别随着语境的交替而变化。与爱人谢尔相遇后,她庆幸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流泪,还怀孕生子;但着男装时,她便成为“某爵士”,与人决斗,当船长,甚至被传闻与某女士私奔。在回英国的船上,她发现两性都有着域外视野缺陷,头脑中的两性特质轮番交锋,最后,在特定的语境下——极具男子气概的船长的殷勤陪伴,返乡的心潮澎湃,她女性的一面暂时占了上风。奥兰多的女性身份,在随后的社交活动如贵族聚会、晚餐及听取男性的求婚这一系列行为中逐步确立。主体在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接受环境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适宜当下环境的因素被压抑和覆盖了。这一切充分体现了语境对主体的塑造作用。
强调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抹煞自然的因素。女性主义者一直争论身体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试图得到一个二选一式的答案。尽管她们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只能重新陷入陈旧的父权制社会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而事实上世界不可能如此理想化地分为相反的两极。说话的主体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动机之间,既有自然特性,又有文化烙印,因此,对于意义的构建,意识与无意识,头脑与身体,文化与自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
伍尔芙认为,双性同体是女性艺术创作的最佳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男性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该发挥作用,女性也应该与头脑中男性的一面交流,两种力量和谐共处才是正常和理想的状态。“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伍尔芙意识到了性别本质论的局限性,挑战了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单一价值标准,但她对女性的理解依旧是传统二元分类中男性的对立面,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则进一步将“女性”看成了虚构的范畴。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创作《奥兰多》时在日记中写下:“我差不多正用一种嘲讽的风格清晰明了地写作《奥兰多》,……但是必须小心地处理真实与异想的平衡。”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奥兰多慢慢找到生活的节拍, 走向双性同体的最好的状态。我们无从猜度,弗吉尼亚设定奥兰多的女性意识是从后天加以完善还是来自于天性。但是他身上的这种性别同合,男人的意识和女人的意识一定是在奥兰多的大脑中挣扎地融合和斗争过,时而此弱彼强,时而此强彼弱。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收获的过程,按照神话传说,不管是男女是被一剑劈开,还是男性腹腔中的一块肋骨,他们终于在奥兰多身上找到了彼此,合二为一。也只有如此,男性与女性终于可以停止了压迫、误解、偏见和斗争。
小说中奥兰多的成功,是弗吉尼亚推崇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体现。《奥兰多》的特殊性在于通过人物性别变换中的体验来体现着这样的思想。主人公作为同一主体而经历性别变化,从而体验了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意识,也可以这么说,主人公先从男性意识出发体验女性意识, 后来又从女性意识出发体验男性意识。除此之外,《奥兰多》中相当多的情节和性别融合思想还与她的文学以及美学认识紧密联系着。弗吉尼亚数次强调单一的性别意识是阻碍艺术升华的大敌, 正是因为男性或者女性都分别由过多的男性意识或女性意识占据着,没有办法完整地全面地揭示心灵感知,所以才阻碍了艺术进入更高的一种境界。 标题
《奥兰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一就是文类的模糊性。它究竟属于传记还是小说?这个问题自作品出版之后,就一直是评论家争论的话题。就伍尔夫本人来说,她曾提到自己“只是因为好玩才称之为传记”。因此当书商将 《奥兰多》作为传记销售时,伍尔夫曾担心这会影响该书的销量,而觉得“为一时的好玩付出的代价太大”。尽管如此,伍尔夫也没有把《奥兰多》看作是一部小说。她在1928年的日记中谈到 《奥兰多》时这样写道:“不管怎样,这次总算摆脱了写‘小说’的嫌疑,希望以后不会再受到此类指责。”看来在《奥兰多》的文类归属问题上,如果伍尔夫不是在故意混淆视听,那么,就连她自己也很难、或者不愿意对这部作品的文类进行明确的界定。
伍尔夫在日记中曾经提到,她构思 《奥兰多》时打算 “在这部作品中有机地融入虚构成分”,言下之意就是她最初的打算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她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素材,并在作品的标题、体例和叙事角度等方面给读者一种“纪实”的假象。伍尔夫用 《一部传记》作为副标题,在作品中让叙述者从传记作家的视角讲述奥兰多的生平。这种特殊的视角使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即作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伍尔夫一本正经地在作品前面加上“序言”部分,乍看之下颇像是学术研究论文前的致谢词,感谢家人和朋友对她的帮助,并说明笛福、斯特恩、艾米莉·勃朗特等前辈作家对她的影响。书中还有脚注、附有八幅插图,书后还附上了只有学术著述中才有的索引,像模像样地编纂了近百条条目。这些手法都使《奥兰多》看起来像一部真正的传记,给读者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这是一部以纪实和严谨的研究为依据的作品,似乎拥有了 “真实性中最坚硬、最结实的一种,是只有在大英博物馆才能找到的真实性,是经过研究的战车重重碾过、使所有谬误的烟尘销声匿迹之后的真实性”。
叙述
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还一再强调“事实”的重要性,比如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叙述已知的事实”,“我们只须陈述简单的事实”等等。传统的传记写作和那些“书写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斯威夫特、特罗普等人一样,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比例适中的世界”,作者在写作时都小心翼翼,一环套一环,惟恐读者起疑心。可是伍尔夫却借着传记的名义在 《奥兰多》中蓄意歪曲、并玩笑般地打破了这个比例,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个跨越性别、跨越时空的人物。作为传主的奥兰多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这一点就足以推翻伍尔夫用种种手段建构起来的“真实”幻象,体例、格式上的相似仅仅是一种形似和戏仿而已。通过这种模糊文类属性、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和并置的手法,伍尔夫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手法进行反思,并对传记所崇尚的真实进行了解构。通过写实性叙事和自我反思性叙事这两重声音的交叉和并置,伍尔夫揭示了传记叙事的内在矛盾,使读者既认识到作品中的很多材料基于史实,又同时意识到作品的虚构性和叙事性质,既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有所了解,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这种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富有张力的阅读体验,而这种自我反思性以及对写作活动本身的关注也使 《奥兰多》带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特点。
写实
作品也一反伍尔夫以往钟情的意识流手法,而对外部细节的写实非常注意,并且在对奥兰多这个人物的刻画上十分注重可信性。如果撇开性别和时间因素,奥兰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小说人物,在生活中遭遇种种挫折,但最终克服这些挫折,实现自我。这种典型的现实主义人物刻画手段也给读者制造了一种“真实”的幻象,而这种幻象是传统的传记写作和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10. 为什么奥兰多被成为世界上最动人的情书

《奥兰多》世上最动人的情书

弗吉尼亚·伍尔芙,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芙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奥兰多》。

奥兰多是伊丽莎白一世时的贵族美少年,做过女王的侍卫。与一位俄国公主失败的恋爱使他大受打击,于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寻求解脱,遭到一位他所资助的诗人的戏弄,又被兔子模样的公爵夫人纠缠,为摆脱种种烦扰,他请命出使东方,在此期间,昏睡七天七夜,醒来后变为女人。之后永葆青春地活过十九世纪,找到了丈夫,并以“橡树”一诗一举成名。其传奇身世和诗作为二十世纪的传记作家们纷纷追逐。

由此改编而成的影片《奥兰多》由萨莉·波特,一位坚持用女性主义观点拍摄电影的女导演执导,萨莉·波特也因此成为了当代英国影坛的中坚人物之一。萨莉出生于1949年,十几岁时就开始拍电影,同时开始学习跳舞。这种双重的道路一直延续到她拍《探戈课》的时候,在该影片中,她第一次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角色。萨莉同时还是一名舞台导演,她的作品既有挑战性,也有娱乐性。她还是一个诗人和歌手,在临时的音乐乐队演奏,她还和大卫·蒙申合作一起为《奥兰多》中的音乐谱曲,同时《奥兰多》也是为萨莉·波特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电影。

—摘自弗吉尼亚·吴尔芙《奥兰多》

当我们说到永生这个词,应该意识到我们正试图挑战自然的法则、生命的规律以及造物主既定的生命程序;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正在重复人类自理解死亡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拒绝死亡。无数神话、传说、童话、甚至吸血鬼故事里都藏有永生的梦想。

英国才女(导演、舞蹈、作曲皆通)萨莉波特于1992年执导的电影《奥兰多》亦试图从某个角度诠释对这一神秘主题的理解,这理解来自于弗吉尼亚沃尔夫,也部分来自于萨莉。

《奥兰多》改编自沃尔夫1928年的同名小说,描述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贵族奥兰多获得永生,历数百年时光而青春不老的传奇故事。萨莉充满灵性的电影语言、主角蒂尔达斯温顿的精彩演绎使影片大放异彩。蒂尔达略显“中性”的容貌更有助于她将奥兰多这一戏剧性人物表现得出神入化(相较而言,她在丹民包依尔的《海滩》的出演却黯然失色)。

我对多幕剧怀有特殊的爱好,如《山雨欲来》、《低级小说》等。《奥兰多》全片分为“死亡”、“爱情”、“诗情”。“政治”、“社交”、“性”、“新生”等七幕/片断,精炼细腻地刻画了奥兰多在“永生”中不断流动变幻的生命体验:

一. 死亡

垂垂老矣的伊丽莎白一世惊异于奥兰多的青春俊美,特赐豪宅一座,然而有一个古
怪的条件:
“勿褪色,勿憔悴,勿衰老”,这不禁令人想起希腊神话中女仙西比尔的故事 。
奥兰多并不理解,充满迷惘地接受了,永生从此开始。不久女皇、父亲相继辞世。奥
兰多第一次体会到了死亡的意义。

二、爱情
奥兰多为俄国驻英大使女儿萨莎的美貌所迷,全然不顾世俗非议,疯狂
地堕入爱河。萨莎不过是逢场作戏,不能理解奥兰多的情怀,这次爱情以悲剧收场。
奥兰多大受刺激后,昏睡七天。醒来后说了一句话:
“关于女性,可以用三个词形容,但我不屑名之”。

三、诗情
艺术是情欲的升华。
弗洛伊德的话同样适用于奥兰多。失恋之后奥兰多沉迷于诗歌,找了一个落魄诗人来
指导,发给津贴。不过这个自命不凡的穷酸却背地里无情嘲笑奥兰多对诗艺的追求。
奥兰多的热情再次遭受沉重打击,百无聊赖。

四、政治
奥兰多奉命出使中亚某国,与国王结为知交。
五、社交
名媛奥兰多出入英国社交圈。
沙龙清谈,斯威夫特、蒲柏等文人骚客冷嘲热讽,妄言女人永无缘于知识的大门,只
能服侍依附于父亲或丈夫,象奥兰多这样独身无依的女人必然身陷迷津。
公爵哈瑞向奥兰多求婚,奥兰多自尊受到伤害,断然拒绝。
奥兰多长期面临的身份丧失感,孤独。寂寞达到极点。

这里有本片极经典的片断:奥兰多在植物迷宫里来回奔跑,时光在此流
逝,当奥兰多走出迷宫时,一百年已经过去了。她扑向大地,呼喊着:
“自然啊,我愿成为你的新娘,娶我吧!”

六、性

爱情说来就来,奥兰多一抬头就看到了从马上摔下的阿曼修。
阿曼修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浪漫、冒险的十九世纪精神。
他们就男性和女性发表了各自很有意思的看法。
奥兰多体验到了爱的快乐,同时观念上也被一点点感化。阿曼修最终奔向远方,为自
由而战去了。
奥兰多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东躲西藏。

七.新生

奥兰多生了一个孩子,成为母亲,开着摩托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的大街上逍遥快乐地
四处兜风。
奥兰多把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可惜出版社有眼无珠。
奥兰多坐在大树下,看着在麦田中嬉戏的女儿,脸上现出自在平静满足的幸福表情。
树上有一个天使在歌唱。

博尔赫斯写过《永生》,西蒙波伏娃写过《人都是要死的》,将《奥兰多》与这两篇小说对照,是非常有意思的。《永生》是彻头彻尾的博式小说,没有任何形式的改编;《人都是要死的》,也改成了电影,只不过我只看过小说没看过电影;而《奥兰多》则相反,我只看到电影而未曾阅读原小说。

在博尔赫斯那里,罗马军团的百夫长卢尔福历尽千辛苦找到了不死者的城市,饮到永生之水,并与写作了《伊利亚特》的荷马相遇。然而永生使卢尔福厌倦,他飘泊世界,千辛万苦寻找另一条河水以解除永生的魔力。他找到了,终于可以死去。

在波伏娃那里,意大利贵族福斯卡享有永生,体验到权力与征服,却找不到真正愿意爱他的人--因为只有他不会死,无法死去,无法享有爱情,友情,亲情,他的存在只是一种永远孤独的流浪。永生只是一种无法卸去的痛苦。

在《奥兰多》,奥兰多见证了死亡。经历了爱情、诗歌、政治、社交、性,曾经是男子,却变成女人。曾经孓然无依,却终成母亲。曾经为情所苦,为寂寞所包围,为心灵的痛苦所折磨,却最终大彻大悟,领会到精神自在、心灵宁静之真谛。她不再有卢尔福的厌倦,不再有福斯卡的痛苦,她不再追求,亦不放弃,不提问,亦不回答,不逃避,亦不停止。

萨莉的一贯表现以及《奥兰多》的情节,使本片从表面上看起来很象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然而仔细玩味却是另外一个主题:这正是影片末尾时在树枝上出现的天使所唱:“我来了,来了,心中充满喜悦。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离。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也许萨莉想说的是男性与女性本出自一体,两性的协调、理解、融合方是到达圆满境界的不二法门。如果能达成这种圆满自在,永生与一生又有何异?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曾穆在2023-06-25 10:28:1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huan/353334.html


上一篇:乐文小说网阿宾
下一篇:变身圣斗士小说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