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气味莫言阅读答案

赵钢
赵钢
发布于 阅读量 391
小说的气味莫言阅读答案

『壹』 莫言 小说的气味 赏析

额?莫言吗?可以去看看《檀香刑》很不错。

『贰』 《母亲》莫言阅读答案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
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这样可以么?

『叁』 母亲 莫言的阅读理解答案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
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肆』 童年读书 莫言 阅读答案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
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6,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1分)童年时看”闲书”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
(4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所叙述的故事。(3分)

18.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 (4分)
19.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迷恋读书(童年读书)
当时的文化环境 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17.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8. 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等。(任意答两点即可)
19. “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伍』 对莫言的《小说的气味》一文的评论或者理解

《小说的气味》是莫言的一个演讲集。在序言中,告诫自己莫言的莫言,将演讲视为屁股上贴布条炫耀名牌内裤。一个好的作家未必善于言谈,也没必要每个作家都象王朔那样把自己锻造成侃爷,作家毕竟是靠作品说话,不是靠嘴皮子说话的。不过,很多演讲是写了纸上,到时候照本宣科的,那么,也不妨将这样的演讲看作作家的夫子自道式的作品。很多时候,这样的作品比评论家意淫概念玩弄逻辑更接近本真,更有可读性。
关于小说的气味,莫言说:“小说中其实存在着两种气味,一种是写实的笔法,一种是借助于作家的想像力,给没有气味的物体以气味,给有气味的物体以别的气味。”“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像力,可以创作初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作出不存在的事物。这就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气味当然也可以推广到音调、色彩、质感、味道上去,创造不存在的气味需要依赖其他感官的参与,创造不存在的生命感觉,需要所有感官通力协作。
气味是感觉式的、模糊的、记忆的,不可能象科学一样理性、清晰和永恒不变。也就是说小说也注定不能象科学那样思考,小说的起源不是公理,演化不靠一条条定理的推断,小说家不能想搞科学那样写小说,预设主题,按部就班,扼杀自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小说的评价也不能象一项科研成果那样固定、清楚,小说来源于模糊(相对的)的感觉和记忆,自然也要调动读者的感觉和记忆来评价,读者不同,评价不同,不能清晰的固定的解读。这其实也给出了好的小说的评价标准,即解读可能的多样。一部小说如果只能给出一种解释,基本上要归于二流之列,因为它经不起重读,也就难以流传久远。小说和故事不同,单纯的故事在阅读完成之后,即宣告使命结束,小说依靠故事,却细节丰富,弦外有音,小说的意义在故事缝隙里,在骨血的每一个细胞里,不易找寻,却是骨血的灵魂。
因此,读者对自己的诘问是合适的,对作家的诘问就有预设前提的嫌疑,预设了写作是一门可以清晰传授的科学,是可以凭借几个所谓诀窍就能登堂入室的,这显然误解了作家,也误解了作品和写作。作家本身兼任读者,面临的是双重的问难。作家在写作时有一个隐藏的读者在场,作家既是对自己说话,又是对那位虚设的读者说话。好的作家应该主要考虑自己,因为写作是永恒的个人作坊,寄望于内心深处难以表达的合作是不现实的。一切经受一切波澜都要内心来承受都要内心的河床给出微笑的改变并日积月累下去。
但作家和作品必定是有来源的,作家也是血肉之躯,作品也是一个一个字码出来的,浸透着作家的心血。作品和作家一样具有生命。正如莫言所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情: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的血肉和灵魂的发源地就在众所周知的那个虚拟的高密东北乡,他的童年、他对饥饿和孤独的记忆、他的乡亲们讲述的神秘彩色浓重的故事,无不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那无比强大的想像力。我觉得当代中国作家中,莫言的想象力是最骠悍的,象在无可着落的地方着落,在高音最高处爬坡,象直冲云霄的锐利哨音。莫言自然清楚自己的优势,但不免在一些作品中滥用,比如《红蝗》,想象铺张的让阅读疲劳。
这本200来页的小书我并没有读完,因为很多篇幅是在重复,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演讲中的高密东北乡远远不如小说中精彩纷呈,包容涵大,还是读小说更好,文学毕竟要与“现实”保持距离。另外,看到英国人塞谬尔•约翰逊说,任何一个精神健全者都不从头至尾读完一本书,也是不读完这本书的理由呵呵。
那么到底如何成为作家呢?执着的人们不会放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好像你的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一样令作家厌烦,无所适从。书中有篇大江健三郎和莫言的对话,对于后一个问题大江坦诚的说:“我刚刚写完的作品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你抽象的让我回答,我回答不出来。”前一个问题记得洪峰有一个回答(《你独自一人怎能温暖》):“你会有一些这样的夜晚。你独自一人。你走出你的房间来到外面。你走到一块只生了杂草或者树木的地方。这时候你头上月亮有星星或者没有。你能感受到风吹来或者寒冷浸入你的身体。你面对的只是天空和土地。这时候你开始有说话的愿望。你面对天空和土地面对你自己。你开始说话说你想说的一切。你会在倾诉中感受到交流,你会觉得全人类都在听你讲话,你更有可能看见神正在无限高处慈祥的注视着你,你看见他微笑了。”
洪峰接着说:“第二天早晨,你就会写出好作品,你已经是作家了。”

『陆』 奇遇 莫言 小说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2)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4)“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8分)

(1)B E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2分)一方面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2分)为下文写“我”的恐惧害怕作铺垫。(1分)
(3)细腻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分)照应前后文,同时还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烘托。(3分)
(4)这是典型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笔法,(2分)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2分)前文伏笔暗示主要体现在:
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写到其中任意4点就给4分)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柒』 莫言 《母亲》 阅读答案

10.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记忆的?

有酸苦的味道、有敲打的声音、有灰色的颜色的记忆,作者用写实的手法从母亲的神态举止描写出当时的苦难和艰难的窘迫处境

1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劳作时,为何嘴里竟然哼着一支小歌曲?

因为母亲不愿意让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这样苦难的印象,她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强忍住生活的悲凉,将歌曲传送到孩子的耳中、心中

1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第四段开头划线句子的作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因为挨饿大家丢弃了尊严,而作者的父亲狠狠的批评了作者的这一做法,起到了强调主题的作用

13文章题目为母亲,第六段为什么描写了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难忘的画面?(这篇文章和书上的不一样,书上的第六段是一个老奶奶在重炮轰击后在外面买黄瓜,她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土也要活下去!”

由老奶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想起往事,更令作者感慨万千,想到母亲在生活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时的艰难,起到 突出主题的作用

『捌』 莫言《母亲》阅读答案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玖』 求莫言《小说的气味》一文原文

这是小说,你可以通过这个网页下载,因为txt格式找不到。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NWX202202201.htm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赵钢在2023-06-25 10:28:0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huan/352676.html


上一篇:暗夜文学小说网在线
下一篇:快读小说阅读器注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