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牛棚杂忆阅读

朱沛凝
朱沛凝
发布于 阅读量 475
小说牛棚杂忆阅读

❶ 季羡林的牛棚杂忆txt全集下载

季羡林的牛棚杂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 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颇让一些痛打过我,折磨过我的小将们胆战心惊。如果我真想报复的话,我会有一千种手段,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行报复的。 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打击,报复,穿小鞋,耍大棒。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决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
需要别的再问

❷ 《牛棚杂忆》txt全集下载

牛棚杂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别忘了采纳哟

❸ 《牛棚杂忆 精彩片段

一缘起
二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1966年
四对号入座
五快活半年
六自己跳出来
七抄家
八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九千钧一发
十劳改的初级阶段
十一大批斗
十二太平庄
十三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十四牛棚生活(一)
十五牛棚生活(二)
十六牛棚生活(三)
十七牛棚转移
十八半解放
十九完全解放
二十余思或反思
二一后记
……

“牛棚”这个词儿,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它是否就是法定名称,
却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一切讲“法治”。讲“法治”,必先正名。但是“牛棚”
的名怎么正呢?牛棚的创建本身就是同法“对着干的”。现在想用法来正名,岂不
是南辕而北辙吗?

在北大,牛棚这个词儿并不流行。我们这里的“官方”叫做“劳改大院”,有
时通俗化称之为“黑帮大院”,含义完全是一样的。但是后者更生动,更具体,因
而在老百姓嘴里就流行了起来。顾名思义,“黑帮”不是“白帮”。他们是专在暗
中干“坏事”的,是同“革命司令部”唱反调的。这一帮家伙被关押的地方就叫做
“黑帮大院”。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三生有幸,也住进了大院,——从语言学上来讲,
这里的“住”字应该作被动式——而且一住就是八九个月。要说里面很舒服,那不
是事实。但是,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
也绝后——,“人生不满百”,我居然躬与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
不感谢苍天,特别对我垂青、加佑,以至于感激涕零了。不然的话,想找这样的机
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试想,现
在还会有人为我建院,派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吗?

我也算是一个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历史,也搞点佛教的义理。但是
最使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论,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
意儿,特别是对地狱的描绘。这在正经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
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这是中印两国老百姓集中了他们从官儿们那里受到的折磨与酷
刑,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类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
谁听了地狱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发直竖呢?

我曾有志于研究比较地狱学久矣。积几十载寒暑探讨的经验,深知西方地狱实
在有点太简单、太幼稚、太单调、太没有水平。不信你去读一读但丁的《神曲》。
那里有对地狱的描绘。但丁的诗句如黄钟大吕;但是诗句所描绘的地狱,却实在不
敢恭维,一点想像力都没有,过于简单,过于表面。读了只能让人觉得好笑。回观
印度的地狱则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国人的扩大与渲染,地狱简直如七宝楼台,
令人目眩神驰。读过中国《玉历至宝钞》一类描写地狱的书籍的人,看到里面的刀
山火海,油锅大锯,再配上一个牛头,一个马面,角色齐全,道具无缺,谁能不五
体投地地钦佩呢?东方文明超过西方文明;东方人民的智慧超过西方人民的智慧,
于斯可见。

我非常佩服老百姓的幻想力,非常欣赏他们对地狱的描绘。我原以为这些幻想
力和这些描绘已经是至矣尽矣,蔑以复加矣。然而,我在牛棚里呆过以后,才恍然
大悟,“革命小将”在东胜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来的牛棚,以及对
牛棚的管理措施,还有在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气氛,同佛教的地狱比较起来,远远超
过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狱更是瞠乎后矣,有如小巫见大巫了。

我怀疑,造牛棚的小将中有跟我学习佛教的学生。我怀疑,他们不但学习了佛
教史和佛教教义,也学习了地狱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在建造北大的黑帮大
院时,由远及近,由里及表,加以应用,一时成为全国各大学学习的样板。他们真
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我在北大四十年的教学活动,没
有白费力量。我虽然自己被请入瓮中,但衷心欣慰,不能自己了。

犹有进者,这一群革命小将还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在这个牛棚里确实没有刀
山、油锅、牛头、马面等等。可是,在没有这样的必需的道具下而能制造出远远超
过佛教地狱的恐怖气氛,谁还能吝惜自己的赞赏呢?在旧地狱里,牛头马面不过根
据阎罗王的命令把罪犯用钢叉叉入油锅,叉上刀山而已。这最多只能折磨犯人的肉
体,决没有“触及灵魂”的措施,决没有“斗私批修”、“狠斗活思想”等等的办
法。我们北大的革命(?)小将,却在他们的“老佛爷”的领导下在大院中开展了
背语录的活动。这是崭新的创造,从来也没有听说牛头马面会让犯人背诵什么佛典,
什么“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背错一个字,立即一记耳光。在每天晚上的训话,
也是旧地狱中决不会有的。每当夜幕降临,犯人们列队候训。恶狠狠的训斥声,清
脆的耳光声,互相应答,融入夜空。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动。我低头
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赏院内这难得的景观,宛如英国白金汉宫前面广
场上欣赏御林军换岗的盛况。此时我的心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简短截说,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创造发明。里面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阴森刺骨。
我们住在里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让神经紧张到最高限度,让五官的本
能发挥到最高限度,处处有荆棘坑坎,时时有横祸飞来。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
绝对空前的。对门外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当时在全国进入牛棚的人虽然没有确
切统计,但一定是成千累万。可是同全国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见绌,只不过是小数
一端而已。换句话说,能进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人们不是常
常号召作家在创作之前要深人生活吗?但是有哪一个作家心甘情愿地到黑帮大院里
来呢?成为黑帮一员,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进入牛棚的少数人之一,几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一些难得的经验。
我认为,这些经验实在应该写出来的。我自己虽非作家,却也有一些舞笔弄墨的经
验。自己要写,非不可能。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忆那一段生活,一回忆一直到
今天我还是不寒而栗,不去回忆也罢。我有一个渺渺茫茫希望,希望有哪一位蹲过
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笔,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一定
会开阔全国全世界读者的眼界,为人民立一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东天出太阳,一直盼到今天,虽然读到了个别人
写的文章或书,总还觉得很不过瘾,我想要看到的东西始终没有出现。蹲过牛棚,
有这种经验而又能提笔写的人无虑百千。为什么竟都沉默不语呢?这样下去,等这
一批人一个个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极可宝贵的,转瞬即逝的经
验,也将会随之而消泯得无影无踪。对人类全体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对有
这种经验而没有写出来的人来说,这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最可怕的是,我逐渐
发现,十年浩劫过去还不到二十年,人们已经快要把它完全遗忘了。我同今天的青
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谈起这一场灾难来,他们往往瞪大了眼睛,满脸疑云,表示
出不理解的样子。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疑问号。他们
怀疑,我是在讲“天方夜谭”,我是故意夸大其辞。他们怀疑,我别有用心。他们
不好意思当面驳斥我;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流露出:“天下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
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独与恐惧。

我感到悲哀,是因为我九死一生经历了这一场巨变,到头来竟然得不到一点了
解,得不到一点同情。我并不要别人会全面理解,整体同情。事实上我对他们讲的
只不过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一些细节我甚至对家人好友都没有讲过,至今还
闷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观认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唤起别人的同情了。结果
却是适得其反。于是我悲哀。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
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
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
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一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
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
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
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
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
决没有任何坏处。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考虑之后,我下定决心,自己来写。我在这里先郑重声明:
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
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
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我对自己的记忆
力还是有信心的。经过了所谓“文化大革命”炼狱的洗礼,“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现在什么都不怕。如果有人读了我写的东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
疮疤;如果有人想对号入座,那我在这里先说上一声:悉听尊便。尽管我不一定能
写出什么好文章,但是这文章是用血和泪换来的,我写的不是小说。这一点想能得
到读者的谅解与同情。

以上算是缘起。

❹ 牛棚杂忆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牛棚杂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

❺ 牛棚杂忆 txt可以用迅雷下载的网站

链接:

提取码:4y5e

--来自网络网盘超级会员V8的分享

小说简介:《牛棚杂忆》是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很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优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❻ 季羡林的作品

出版书目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年人民出版社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年外国文学出版社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年百花出版社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0年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季羡林散文集》散文集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牛棚杂忆》散文集199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这一辈子》 散文集 2022年 中央编译出版社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
季羡林散文随笔作品(20张)《季
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赋得永久的悔》
主要译著
《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❼ 2022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 考卷上的阅读题,,求原文!!!!!!!!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2022——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❽ 季羡林哪几本书最值得看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其中《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这几本书比较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❾ 牛棚杂忆、欧亨利多篇小说、季羡林的牛棚杂忆、迟子建散文集 这几本书都要浙江文艺出版社,多少钱啊

网上买会便宜一点,明天起新华书店大打折~~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朱沛凝在2023-06-25 10:27:4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huan/350002.html


上一篇:好书读小说网冰地
下一篇:187小说网黄若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