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与戏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罗瑛
罗瑛
发布于 阅读量 289
古代小说与戏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㈠ 哪位能下载豆丁网的文章,帮我把这篇文章下载下来(古代小说戏曲形成性考核答案)

/推荐你用一款软件。
/很好用。
/神马网络积分/豆丁豆元都是浮云。。
/已发你的邮箱。
/包你满意。
/有问题HI我哦。

㈡ 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2作业3参考答案
一\简答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江湖人士处事的原则.<水浒传>从不同的层面,通过不同的角度,以具有不同性格\遭遇的人物被”逼上梁山”\聚义起事为故事主线,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动荡具体细微的过程,其中尤以”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最为普遍.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些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侠义行为.各路英雄聚义梁山,正是官逼民反的结果.

2\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较有代表性的是<三言.>和<二拍>,其表现的新思想是:歌颂文人和妓女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妓女是供人玩乐\受人歧视的,她们处于社会的最下层.但在<三言>二拍>中,作者一反封建社会对妓女的态度,对妓女的爱情生活给予肯定和颂扬.如<众名姬唇风吊柳七>一文,写宋代词人柳永与妓女谢玉英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小说还写柳永帮助其他妓女与相爱之人结合.小说所写的情场比官场纯洁,妓女比官宦富豪更有情有义.柳永在青楼女子中得到的爱情和友情,也远比他在官场中失去的要多.

3\<金瓶梅>是明朝人言本朝的”四大奇书”之一,.此书在小说史上的开拓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四大奇书”中的其它三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均以英雄或正面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金瓶梅》的主要人物则与英雄、正面人物相去甚远。
2)、其它三部都以重大社会事件构成小说主线,《金瓶梅》则主要写一个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其它三部故事各自独立,而且都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
3)、《金瓶梅》的成书过程则是另一种情况,它是在《水浒传》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并由作家独立创作完成的作品。

4、《南柯记》的剧情:P307“《南柯记》写被免职的禆将淳于棼。。。。。。大悟成佛。”
《南柯记》主题思想:P307“糖显祖一蝼蚁之情笑天下无情之人。。。。。。表达一切皆空的想法。
《邯郸记》的剧情:《邯郸记》写卢生P309“一日在邯郸路上一小饭店内休息,偶见下凡的吕洞宾”。。。。。。P309”吕洞宾加以点化,使之悟道。
《邯郸记》的主题思想:《邯郸记》借唐代的故事,反映明代政治生活的黑暗、腐朽。

5、明中后叶散曲在取材上有以下特点:
1)、对明代社会各种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
2)、描写社会的凋败,尤其是表天灾人祸对农村的破坏,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
3)、表现城市市井生活,描写五行八作的各类市井人物。
4)、描写边塞风光,表现从军生活。

二、论述题
1、《猪八戒是〈西游记〉里写的一个戏剧性的形象。小说的第二十五回最能反映猪八戒的性格特点:一是他有机会就会干一些满足自己私欲而不够光明正大的事。二是干了不名誉的事情之后必定撒慌掩盖。尽力洗刷自己。他身为“佛门子弟”,理应“六根清静”,但他却充满无限的欲望,对食色尤其有着旺盛的渴求,只要美食、美色当前,就想方设法弄到手。其对异性的追求更具有趣味性,这与佛门子弟“四大皆空
‘的戒规也背道而驰。
2、《三国演义》的一大艺术成就在于揭示人物性格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的内涵,使人物成为个性鲜明同时也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学典型形象。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写得较为成功的人物。曹操的性格异常丰满,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将“奸”与“雄”两个在道德层面来说似乎是对立的因素即为和谐地集中于一身,他既是一个少有的大奸臣,身上又有难得的豪侠英武之气。曹操的奸诈,在小说里写得活灵活现。如小说第三十四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对曹操的奸诈就有一段生动传神的描写。当时曹操军粮无多,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此时曹操正心急如焚,但又不敢让人知道其底细,此时恰遇故人许攸来访,曹操为了不让许攸之道其缺粮,摆出一副“兵不厌诈”的做派,特意表现出一种夸张的热情,继而虚与委蛇,充满了做作的亲密状和机密状,直到最后谎言被揭穿,时还表现出一种加倍的
诚挚之态。这里的诚挚,自然是奸雄的另一种表现,充分体现了曹操的奸雄本色。

㈢ 中国古代文学 (b)(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先秦文学 参考答案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㈣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试试卷和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名词解释1、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二、简答题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宫、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爱,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举例略)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㈤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各种找 各种急~~

㈥ 谁知道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的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22年3月逝世。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22-06/16/content_3094812.htm
新华社的权威报导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22-06/16/content_3094812.htm 赞同1| 评论

㈦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

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二南独立说:“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

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1)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是直接反映嘉礼中的飨礼,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

①反映飨礼活动.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如《小雅?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小雅?彤弓》是写周王宴飨,赏赐有功的诸侯;《小雅?桑扈》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对他们的赞美及劝戒;《小雅?鱼藻》,《大雅?泂酌》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诸侯对周王的赞美.

②反映燕礼活动.燕飨诗反映燕礼活动的最多,如《小雅?南有嘉鱼》是写封建领主设宴款待嘉宾,"兼叙宾主绸缪之情";《小雅?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小雅?湛露》是写同姓王侯贵族夜燕祝颂;《小雅?鱼丽》是写领主贵族宴饮席上美酒佳肴的丰盛;《鲁颂?有駜》是写鲁国君臣宴饮公室,庆祝丰收,颂德祝福.

③反映乡饮酒礼活动.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如《小雅?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小雅?伐木》写宴请亲友故旧,歌颂友谊;《大雅?行苇》是写贵族宴请族人,兼行射礼.

(2)燕飨诗思想艺术价值

①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周代统治者将燕飨诗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之礼只是手段,巩固政权才是根本目的.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如《小雅?鹿鸣》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写群臣嘉宾赞美惠爱周王,并向周王进谏有益的治国之道;"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则是写周王夸赞君臣嘉宾道德高尚,美名远扬.君臣之间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

②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瓠叶》用三章分别写到"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古人合称之为"一献之礼",又称之为"三爵之礼".这是燕飨中必经的程序.《小雅?宾之初筵》中"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便是指此,不过这里又特指以三为度的臣侍君小宴之礼.《小雅?鹿鸣》中"承筐是将"则是写酬币之礼,即飨礼中以筐承币帛作为礼品酬宾劝酒之札.

③燕飨诗的审美价值:和谐欢快的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小雅?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小雅?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题

四、讨论题(共1题,30分)

(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爱情婚姻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爱情婚姻诗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②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爱情婚姻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

③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④生动活泼的语言。爱情婚姻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谑,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㈧ 电大的,《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是第一次考吗没有历届的题目有复习材料的发下吧。

第一讲 概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源流:1、神话传说:《山海经》。2、历史传记:人物传记。3、寓言故事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雏形: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三、符合现代文学含义的小说自唐传奇开始。
四、宋话本确立古代白话小说体制是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五、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阶段。
第二讲 文言小说
一、文言小说的发轫——六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其特征是驳杂而琐碎,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 唐传奇的故事类型有:一是叙述人与非人之恋,以《离魂记》、《任氏传》和《柳毅传》为代表。二是写士妓之恋,以《李娃传》、《霍小玉传》为代表。三是才子佳人之恋,以《莺莺传》为代表。四是梦幻故事,以《枕中记》、《三梦记》为代表。五是逸史故事,以《长恨歌传》为代表。六是侠义故事,以《虬髯客传》、《聂隐娘》为代表。七是怪异故事,如《博异志》。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如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涌现了大量作家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等。
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出现了专集,如薛用弱《集异记》;出现了笔记杂录体的志怪和轶事小说集,如段成式《酉阳杂俎》、李肇《唐国史补》。
三、宋元时期的文言小说
此期两种倾向:一是继续保持六朝志怪篇幅较短的特点,忠实于材料的来源,比较平实简率,如徐铉的《稽神录》。二是沿着唐传奇的路子继续前进,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青琐高议》等。
四、明清的文言小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一)、《聊斋志异》
1、蒲松龄生平及创作
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得反抗斗争的故事,如《促织》、《席方平》。二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与虚伪,如《司文郎》、《王子安》。三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如《婴宁》、《阿宝》。
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是主要篇章大多脱胎于我国古代的史传文学,以传记体叙小说事。二是情节曲折而富于变化。三是语言典雅工丽、清新活泼。
分析作品:《席方平》、《促织》
《聊斋志异》之后,较知名的文言短篇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提示:清前期的文言小说创作出现比较繁荣的局面,被认为是继唐传奇之后文言小说创作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清中叶的文言小说多是仿效《聊斋志异》的“传奇体”,有学者称之为“聊斋体”小说,《谐铎》是其中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和《新齐谐》则属于“笔记体”,主要继承魏晋志怪小说的传统,以别于《聊斋志异》的创作特色。)
思考题:1、试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2、简析《促织》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三讲 话本小说
一、概述
话本小说是伴随着“说话”技艺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说话”即叙说故事。宋时,说话四家为:银字儿(讲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杆棒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说参请(演说佛书或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述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银字儿与铁骑儿合成小说。小说家说话的文本叫“话本”。到明代,小说话本不仅由说话艺人继续讲说,而且成为案头阅读的作品,产生了文人模拟话本写作的小说作品,即“拟话本”。
话本小说的体式特征:基本结构有题目(显示故事内容的标志)、篇首(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渲染情绪)、入话(形式多样的承题起讲)、正话(讲述的正文)、篇尾(灵活多样的附加部分)。
现存最早的宋元小说话本是《京本通俗小说》,最早的小说话本总集是明嘉靖时洪楩编的《清平山堂话本》。所写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婚姻爱情类、讼狱类、神怪类和人物轶事类。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此外,还有以《五代史平话》为代表的讲史话本和《大唐取经诗话》等讲经话本。
明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作品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三言”每种收短篇小说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的是宋元明以来的旧本(话本和拟话本),但一般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根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或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二拍”的作品与“三言”不同,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诙者,演而创之”,共78篇。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是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二是宗法伦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如《迟取券毛烈赖原钱》;三是爱情婚姻主题的新发展,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是展现明季商业活动的图景,如《施润泽滩阕遇友》。
三、艺术特色:讲市民文学与文人仿作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它保留了宋元民间话本的固有特色,如保留入话、头回,并经常穿插诗词骈语的形式特点。“三言”还继承了前因后果,脉络分明,有头有尾,以及次要人物都要交代一清二楚,结尾都是理想的或大团圆结局的特点。语言通俗浅易。人物形象较为成功,故事情节清晰,主题及意义较为深刻。
四、“二拍”对“三言”的突破:一是二拍多写富商巨贾,甚至出现大规模海外贸易,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二是对爱情婚恋的描写更加大胆,如《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
五、清其他拟话本小说
明代较著名的有《今古奇观》、《石点头》、《西湖二集》等。其中明末抱瓮老人所编的《今古奇观》是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清初的拟话本有李渔的《无声戏》、《连城壁》、《十二楼》,东鲁古狂生编的《醉醒石》等有一定的影响。
六、作品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思考题:1、试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2、略述明代拟话本的思想内容
第四讲 历史演义小说
一、章回小说概述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今存《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及《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讲说五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由于事件复杂、容量大,说话人不可能把要说的故事一次讲完,必须分为若干段落,每讲一次即等于后来的一回,每次讲说前要公布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是章回小说分回标目的渊源。
二、明清历史演义小说
1、历史演义小说概况
历史演义小说直接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是以特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在历史上起过独特作用的著名人物为对象,用小说笔法展开叙写、创作成书的。
历史演义小说编写的三种情况:一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力求保持历史原貌;二是依照把历史事件小说化,历史人物传奇化的原则进行创作;三是严格依傍史书记载,博考文献,文必有据,缺乏小说创作必要的想象虚构。
三、《三国志通俗演义》
1、成书、作者、版本
世代累积型小说:史书与讲史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等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史实。三国故事在隋唐已经盛传。宋代讲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许多杂戏都有演述三国故事的剧目,并已表现出“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有数十种之多。元末明初,罗贯中加工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版本: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清康熙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作了加工修改,此后毛宗岗修改本成为通行本。
作者:罗贯中(1330?—1400?)“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卷六)。”
2、思想内容
记事起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三国演义深刻揭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地表现了这种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三国演义用很大篇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政治上以蜀汉为代表的“圣君贤相”和人与人关系上以刘关张为代表的“义”。
3、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一是出场定型。二是反复皴染,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三是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善于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备)
4、艺术特色: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多样的艺术手法,不同的叙述方法,精彩的战争描写,半文半白的语言。
四、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1、《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蔡元放主编。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演义了春秋战国500多年间的历史。全书结构巧妙、脉络分明,叙事有条不紊。
2、《西汉通俗演义》:甄伟
思考题:1、以“三顾茅庐”为例分析《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提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和山林景物反复铺垫,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成功地表现诸葛亮超群脱俗的品格和才能。)
2、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第五讲 《水浒传》与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
一、英雄传奇小说概述
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撷取素材,其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上依据史实,按历史顺序展开情节,构成作品。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并以此组成情节、构想故事。英雄传奇小说由《水浒传》发端。影响较大的有《杨家府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岳》等。
二、《水浒传》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的基础山最后由作家加工完成的作品。关于宋江起义,在《宋史•徽宗本纪》、《侯蒙列传》、《张叔夜列传》中均有记载。在宋人笔记中也有著录,到南宋时,已成为艺人演述的重要内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涉及水浒故事的部分,是现代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展示了《水浒》的原始面貌。元代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大量出现,并可能出现了艺人专门讲说的宋江故事的作品。
版本:有繁本、简本两个系统。简本实为繁本的缩写节本、情节人物没有什么增减。繁本系统有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
2、思想内容
《水浒传》深刻揭露了起义的社会原因。如实的写出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规律,写出了起义的纲领和理想,还初步写出了农民革命必然失败的历史原因。
如何理解“替天行道”:一是当朝徽宗皇帝昏庸无能、宠信奸人,祸国殃民,已失去奉天治民的资格,因此,才需要梁山义军取代当朝执行“替天行道”的使命。二是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必须推翻违背“天意”的黑暗王朝,建立体现“天意”的新王朝。三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出发点是为民而不是为君,除暴安民、劫富济贫就是“替天行道”的主要内容。
3、艺术成就
一是在描写人物方面,善于把人物置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紧密联系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刻划其独特的思想性格。善于运用夸张、渲染、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在语言上,以说话人直接讲述的语言把整个作品组织起来,无论叙事、写人或人物对话,往往寥寥数笔即神情毕肖。语言明快、洗练、形象而富于表现力。三是在结构上,以主要英雄人物壁上梁山的道路为主线叙述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围绕“招安”问题描写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全书是有机的统一体,但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其它英雄传奇小说
明清之际出现了两部较好的《水浒》续书。一是《水浒后传》(陈忱著),一是《后水浒传》(青莲宝主人著)。两书在发扬《水浒》英雄造反精神的同时,对接受招安等问题经过了深刻反思,作了不同的处理:其一、否定接受招安的错误路线;其二、否定对权奸的妥协态度;其三、既反对权臣专权,对昏君也有所批判;其四、与上述三个问题相关,两部续书的结局作了与《水浒》不同的处理,分别体现故事虽完,起义事业并没有完。
2、以历史演义之名,叙英雄传奇之事的《隋唐演义》(褚人获著);《杨家府演义》和演说民族英雄悲剧的《说岳全传》。
思考题:
1、简述《水浒》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系统
2、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有何区别?
第六讲 《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幻想小说
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其一,幻化的艺术形象,即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神、佛、魔、怪等,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是幻化得人、变形的人或者是神怪化了的人。其二,幻化的艺术天地,人物活动场景不是天庭、地府、龙宫就是仙洞、魔窟、荒山野岭,即使出现现实人间,也往往蒙上幻化色彩。其三,神怪幻想小说常用幻想、变形、夸张等艺术方法和荒诞离奇的情节进行创作,荒诞离奇的情节,隐含深刻的意味,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基本特征。
二、《西游记》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西游故事缘起于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故事,玄奘回国后与门人辩机等将其取经过程中的见闻著录成《大唐西域记》。从玄奘取经到演化为神魔小说,首先是宗教神话化阶段。玄奘弟子慧立等撰写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玄奘取经的事迹,其中穿插了一些弘扬佛法,神话玄奘的神话传说。其次是广泛流传阶段。现存南宋刊印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诸文字的最早雏形,猴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南宋至明朝前期取经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杂剧等)继续发展。取经故事在元代开始定型,至迟在元末明初出现的《西游记平话》,其内容、情节已和《西游记》接近。玄奘取经的故事经过900年的流传演变,在丰厚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吴承恩最后写成《西游记》。
版本:今知最早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科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
2、思想内容
幻笔与戏笔相兼,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
3、艺术特色:一是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西游记》的结构可以称为线形结构,也就是短篇连缀的结构。全书三大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数十个短篇故事像珍珠链上的珍珠,用取经这条线将之串联起来。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贯串在这条取经主线上的一些独立成篇的故事,写得巧妙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并《西游记》奇幻诙谐的总体美学风格相一致。二是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三是在塑造人物时将神性、人性、动物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三、《西游记》的续书与《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1、《西游记》的续书:《西游补》又名《新西游记》(董说著)和《后西游记》较有新意。
2、《封神演义》(许仲琳著),其书是“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最大特色是善于夸张,富于幻想。
3、《绿野仙踪》(李百川著)
思考题:
1、试分析孙悟空形象
2、简述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七讲 《金瓶梅》与明清世情小说
一、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即以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理想等。其作品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歧路灯》等。其特征:一是题材上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代的社会人生,往往以家庭为切入点,广泛联系社会,即使假托历史,也着眼于现实人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二是针对当时理学的禁锢,着重表现男女世界里的情与欲;三是从不同角度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是当时世情小说的主要风貌。
二、《金瓶梅》
1、版本:《金瓶梅》最初以抄本的流行。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巳(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其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
2、思想内容
书名乃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人名字的综合。全书假借《水浒》中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一事为线索加以敷衍而成。书中另一线索为西门庆妻妾家室活动。《金瓶梅》通过暴露西门庆一生及其一家的罪恶活动,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深刻具体地描绘了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霸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和一定的反封建意义。小说还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
3、意义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它对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在文体方面有重大贡献:其一,叙事题材,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现实社会的市井人物,不仅开了事情小说的先河,而且也为古代小说转向近代小说开辟了道路。其二,叙事视角,从仰视转向平视而发现人的复杂性。其三,叙事重心,从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其四,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三、《红楼梦》
1、作者、版本
版本:两个系统:一是脂本系统的抄本,八十回,因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鼓称“脂评本”。二是一百二十回本,又有“程甲本”和“程乙本”两个版本。
2、思想内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叛逆者得斗争和奴隶为维护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反抗,以及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值美及这种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出彻底的人生悲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深入探究之后而得到的启示。
悲剧意识:一是人生悲剧,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以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二是婚姻和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三是女子的悲剧。四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理想色彩:《红楼梦》表达了作者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建立在“知己”之上的宝黛爱情,不仅表现了人类崇高美丽的一面,也是作者理想、追求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第一,书中所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得才貌之爱。第二,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上的知己之爱。第三,所写宝黛爱情纯洁专一持久。
3、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写实艺术:第一,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二是注意展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变化;三是注重以多种手法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环境衬托、诗词、心理)。第二,在结构上,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府的衰败为副线,两条线索互为表里,贯穿全书,其间又穿插一些小的情节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完整严谨。第三,在语言方面,准确、精炼、生动、流畅、色彩鲜明,富于表现力。另外,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而又恰如其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就题材而言,《红楼梦》借幻说法,“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推向最高峰。与《金瓶梅》相比,它在描写所谓“家常琐事”、“儿女闲情”中,不仅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而且发掘出蕴涵在生活中的诗意,表现了崇高的美学理想。第二,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红楼梦》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人物个性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性,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第三,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风貌也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红楼梦》熔雅俗两种文学于一炉,既有《西厢记》、《牡丹亭》之意境、韵味,又有《水浒》、《金瓶梅》的场面、性格和人情世态的传神刻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红楼梦》的续书:有两种,一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后,前一种居多。其内容多将原书爱情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续书中,以《后红楼梦》和《续红楼梦》稍有可观处。
四、其他世情小说较有价值的一是以“因果报应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的《醒世姻缘传》(西周生辑著);一是李绿园的《歧路灯》。
思考题:
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成就与贡献
2、怎样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简述世情小说的创作特征
第八讲 《儒林外史》与明清讽刺小说
一、作者
1、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一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作品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通过对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官绅形象、(如王惠、汤奉等贪婪成性的贪官滑吏)、名士形象(如杜慎卿之类言清行浊的人)的生动描绘,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功名利禄观念。塑造了三类理想人物:带有叛逆精神的杜少卿、沈琼枝;迟衡山等所谓的“真儒”、“贤人”形象;王太、盖宽等自食其力、置身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奇人。
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结构艺术:其结构独树一帜,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自成段落的故事前后衔接而成,情节相互转移,人物各有起落。“虽云长篇,亦同短制”,兼具长篇和短篇的特长,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很适合表现书中特定内容的需要。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一是改变了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述评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的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述方式。二是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讽刺艺术的新成就: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矛盾、不和谐进行婉曲而锋利的讽刺。
二、其他讽刺小说(谴责小说)
1、张南庄的《何典》(10回)
2、李汝珍的《镜花缘》(100回)
第九讲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一、概述
才子佳人小说以描写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恋故事为题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们往往以诗相慕、私订终身,而后或由小人拨乱,或由政事牵连,遭受种种磨难,最终或由才子金榜题名,或遇圣君贤臣而得成为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盛行的原因:一是小说发展自身规律;二是社会因素。经明清鼎革之变的社会大动荡,到清初时局甫定,统治者采取高压与笼络政策,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避开敏感的题材,而进入无风险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创作。三是才子佳人小说中那种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的思想,既迎合清初统治者的需要,也迎合了中下层文人的心理,拥有较大的读者群。四是明初中叶以后,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余波至于清初,这种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
二、代表作:《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
三、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人物形象:理想的才子形象是才、色、情、侠并具,理想的佳人形象是貌、才、情、识兼美。叙事:有三个核心场面。即:因诗相慕(接触方式及相爱原因);排除障碍(追求独立自主婚姻的斗争过程);夫妻团圆(理想结局)。
四、思想艺术特征及影响
思想上的进步性:一是才子佳人小说把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作主观的理想化的表现,或者说,作品中才子佳人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一种自我体认,寄托有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观照和追求。二是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法有一定的冲击。三是把才、情、貌作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对封建门第观念给予有力冲击。
艺术特征: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三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四是“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是其作为一个独特类型,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二是它对才、情、美的礼赞,对曹雪芹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思考题:
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有何特点
如何评价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㈨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祭祀诗:祭祀诗是歌颂祖先的祭祀的乐歌。《诗经》的祭祀诗全部收集在三“颂”里。例如“周颂”31篇,有名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是“周颂”,也是整个“颂”诗里最优秀的诗篇。
二、赞颂诗:赞颂诗是指赞美祖先功德、征战胜利、品德、技艺,甚至俊男靓女的诗。大部分集中在二“雅”里。例如“大雅”里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小雅”里的《出车》、《六月》、《采芑(qǐ)》等都是赞颂诗中的名篇。
三、怨刺诗:怨刺诗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刺时政的诗歌。它们多出现在二“雅”里,作者多为贵族、朝臣,“国风”中也有一些劳动者创作的民间讽刺诗。如“大雅”里的《民劳》,“小雅”的《巷伯》,“国风”中“魏风”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黄鸟》等都是名篇。
四、婚恋诗:
婚恋诗是婚姻、恋爱为题材的诗。这类诗的绝大部分保存在“国风”民歌中。爱情诗最著名的有“周南”的《关雎》、《汉广》,“秦风”的《蒹葭》,“陈风”《月出》,“邶风”《静女》等。描写婚姻生活的诗著名者有“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五、战争徭役诗:这类诗主要描写战争徭役给劳动者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著名的有“豳风”《东山》,“小雅”《采薇》、《何草不黄》,“魏风”《伯兮》、“鄘风”《载驰》,“秦风”《无衣》等。

作业3答案

一、填空
1\汉献帝 隋文帝 2\建安风骨 建安风力 3\阮籍和稽康 4\潘岳和陆机
5\ 孙卓和许询 6\陶渊明 谢灵运 7\玄言 山水 8\四声八韵 永明体改委
9\ 10\搜神记 世说新语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C 5B 6C 7D 8B 9C 10C 11 12D 13D 14A 15D 16 17B 18C 19C 20A

三、默写和填句题
1、 (此诗在教材P227,全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简答题
1、两汉以来,辞赋独盛,文人诗沉寂,建安诗人打破了这种局面,在古诗十九首之后,掀起了第一次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他们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的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键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2、<搜神记>是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其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残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范寻>记载扶南王范寻将犯罪者投与虎与鳄,其残暴令人发指.
(2) 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于婚姻自主的渴望和为争取爱情幸福而斗争的精神.如<父喻>写父喻与王道平相爱,后来王道平出征九年未归,父喻被逼嫁与他人,”结恨致死”.三年后,王道平归,哭于父喻坟前,父喻复活,二人结为夫妻.
(3) 反映人民不怕鬼怪,勇于铲除妖魔鬼怪的大无威精神.如<宋定伯捉鬼>记述宋定伯夜行遇鬼,毫惧色,从容镇定地与鬼周旋,最后捉住鬼所变的山羊.这个故事说明鬼并不可怕,而且反映了人民的机智和勇敢.
3、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是因为:

(1) 庾信妙善文词,尤工诗赋.
(2) 庾信不但诗写好,辞赋也不亚于其诗歌.,他的<枯树赋>\<竹杖赋><哀江南赋>等均为传世之作.
(3) 庾信还是一位骈文大家,其骈文最为人称道的是<哀江南赋>

五、 分析论述题
1、 曹操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一位精于骑射、渴望为国立功的游侠儿。表彰了他慷慨报国的精神。这游侠儿的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曹植后期的诗歌更多的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杂诗》其五集中体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激愤不平。“愿欲以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诗中既有慷慨激昂之情在回荡。又有无可奈何的闲愁无法排遣。《赠白马王彪》是曹植后期一篇重要诗作,诗中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彪含冤而死表示了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的忧生悲叹。
曹植前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其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前期曹植大部分时间是在邺下的安定环境中度过的,他聪颖、博学,极富文学才华,深得曹操的宠爱。后期,他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故而在诗歌创作中有不同的反映。
2、不选此题。

作业4答案(唐代文学)
一、 填空题
1、 盛唐 中唐 2、 汉魏 正始 3、 山水 边塞 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 思想 艺术 6、 元稹 白居易 7、 长恨歌 琵琶行 8、 韩愈 柳宗元
9、
10、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D 6A 7C 8D 9B 10( )11D 12B 13A 14A 15D 16B 17 A 18D 19D 20B

三、默写和填句题
1、参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P285
2、参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P341

四、简答题
1、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一句更好。理由如下:
第一,“黄河远上”意境远比“黄沙直上”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翰翰,给人的印象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的壮美。“黄沙直上”不过写了边塞的荒凉而已。
第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与下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构成浑然的气象,黄河横贯大地,远远的一端上接白云,“孤城”、“高山”屹立于眼前,一远一近,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黄沙直上”与“孤城”“高山”都是高耸而上,显得单调。
2、所谓“新乐府”,即专指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所谓“新乐府运动”,是专指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甫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是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
3、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代以后,人们根据其多传达奇闻逸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

五、分析论述题
1、 不选此题
2、 柳宗元是一位“遍悟文体”的作家,他各体皆长,其散文部分成就最高。大体可分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
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他写下了许多论说文,包括哲学、政论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封建论》是其政论文的代表作。他的议论文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构思新颖独到,手法灵活多样,文笔简洁生动,形成特有的犀利、峻洁、雄键深沉的风格。
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清洁曲折,完全摆脱了先秦寓言的低级形态。如《三戒》等。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取得独特成就的又一领域。这些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和游黄溪记》为最佳。
传记文学也是柳宗元很有成就的一个领域,有不少传世之作。如《童区寄传》等。这些传记文学作品形式不拘、手法多变,有意突破史传成法,增加文学色彩,大大增强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
骚赋也是柳宗元散文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如《吊屈原赋》等。

中国古代文学(B)1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政论,辞赋
2. 《过秦论》
3. 《吊屈原赋》、《鹏鸟赋》
4. 司马迁,司马相如
5. 《子虚赋》、《上林赋》
6. 贾谊 ,《治安策》
7. 《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8. 郭茂倩,乐府诗集
9.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古诗十九首,文选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 D
5. A
6. A
7. B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D
14. A
15. B
16. D
17. A
18. C
19. B
20. D
三,默写《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教材认为,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
两汉散文上继先秦,与战国时代的散文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学史的第一个高峰。之所以说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最重要的是出现了一部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巨著《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上看,它以纪传体的形式,比较完整地记载了汉代当世和以前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种种活动,使后代对这些人物有史可察,有案可稽。从散文的发展史上看,《史记》无论是写人物、记场面都十分集中、完整;故事性强,结构谨严,匠心独具。语言也平易简洁,生动传神。它不但对历史散文有影响,而且对唐宋以后的古文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东汉班固的《汉书》,继承了《史记》的体制,后世常常《史》《汉》并称,但《汉书》的整体成就难以与《史记》比肩。

2.简要介绍乐府的含义
“乐府”有两个基本含义。汉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初有“乐府令”,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机构中有采风者、作词家、作曲家、歌唱着、演奏者等。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机构采集配乐的歌诗也称为“乐府”,乐府便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

3试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征夫游子的思乡,和家中妇女怀念远出未归者的痛苦之情。
(2) 表现男女之间相思相恋。
(3) 表现文人士大夫孤芳自赏,怀才不遇之情。
(4) 反映了一种颓废的心理和及时行乐的情绪。

五论述题
1.鲁迅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

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
《上山采靡芜》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并由此反映了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低下。
《诗经》中的《氓》和本诗都是写弃妇的,本诗中弃妇的形象和前者大不相同:《氓》中的主人公在丈夫背叛爱情、背叛自己后,显得冷静而刚强,谴责丈夫的背叛行为,并主动和丈夫一刀两断;本诗的主人公在被抛弃后偶然碰上前夫,倒礼貌周到地向前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前夫回答:“容貌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弃妇则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这一句虽然讽刺了前夫,但自己的心里恐怕更不好受,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委屈,一丝无奈。心怀愧意的前夫急于表白,进一步讲“新人”纺织的本领也不如她,并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而这位弃妇再也不置一辞,也许她认为讽刺他一句,让这个负心人知道好歹就够了吧。这些,表现了这位弃妇逆来顺受的性格。这位弃妇令人同情,而《氓》中的弃妇则不仅令人同情,还令人尊敬。
这首诗表达主题的方式委婉、含蓄。诗的本意是咏唱弃妇不幸命运的,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至于那位“新人”的命运也就不难猜测了。
这首诗通篇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一点很清楚,不需要阐释。从表现手法看,应该属于“缘事而发”的民歌。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罗瑛在2023-06-25 10:22:3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huan/326420.html


上一篇:古代入室采花的小说
下一篇:fate伊莉雅b叔同人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