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传统的泛化和异化

刘梦娇
刘梦娇
发布于 阅读量 866
网络文学是传统的泛化和异化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社会为代表的后工业时代,汹涌澎湃的网络大潮对我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制度建设构成巨大的冲击。当文学接触到网络,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正如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序》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本身永远蕴藏着不断变化的巨大潜能,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文学形式。网络时代的特色文学形式就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使大众和文学有一个互动的平台,使文学能得到一种更自由的表达。网络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兴起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对网络文学的定义和特征仍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界定,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刊物专着,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对此,我们不妨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稍加比较,从网络文学的泛化现象和异化现象中,既可以看出其内涵和轮廓,又可能预见其前途和趋势。

网络文学的泛化现象网络文学的历史机缘出现在传统文学逐渐式微、精英文学退居边缘、文化市场狼烟四起的网络时代,它一开始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浮出了水面,较好地把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相互结合,在互联网上开辟出一片自由抒发文学情怀的新领地。(一)网络文学扩张了文学的话语权力法国著名学者福柯认为知识是一种权力。现代文学的权力主要是一种话语资源和话语权力:以纸和印刷术为主要传播技术的书面文化,因脱离大众而成为一种文化权力的象征,导致了精英文化传统的形成,作家、批评家、出版社、刊物、编辑等共同占有并维系这一话语权力秩序,在很大程度上规限了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所说:所有的书籍在大陆出版之前,需经过三道编辑,要花上数月时间??然而网络文学只要点击个按键,就几乎能同时供大众阅读。

可见网络以其简单、快捷的特性,猛烈地冲击着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冲破了传统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网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步人文学创作领域的门槛,它遵循的是两个法则:一是参与上的平等法则:开放的网络无视作者的身份和素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无须进行申请、审阅和认证。网络文学的作者们绝大多数是普通平民阶层,他们不靠写文章谋生,也无意在文坛成名成腕,他们自称写手,网友更称他们为草根写手。如果说传统文学的作者是专业兵团,那么网络文学的参与者大多是业余阵容。综合性和专门性的BBS(著名的有起点网、榕树下、橄榄树、黄金书屋、新语丝、汉语文学、网络文学在线、网络文学城堡、白鹿书院、93万方数据大唐中文、中国原创文学等)的日益壮大,加上自由度更大的个人博客的几何级数增长,共同促进了全民的文学参与性。

二是淘选上的丛林法则: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网络作品主要靠点击率(还可以加上书商的采用率)取胜。

在文学领域,从需要通过重重审核,到自我掌握发表主动权,从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到按下按键的一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发表和传播的层层壁垒。霸权的消除,自由的确立,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在传统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游戏规则下,网络依靠其众生平等和自由竞争原则,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验,选择其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产生了互动式的大众文学,这也将更有利于促成文学发展的多元化,造就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网络文学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人类文学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总是和媒体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而每次文学的革命首先总是传播手段(文学生产工具)的革命。网络作为一个载体,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媒介,网际传播有着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便利和快捷。网络文学是继口头文学、纸面文学之后文学发展的第三历史阶段。从技术上讲,网络文学是目前最具科技含量的文学样式,有着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单文本)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超文本的应运而生和广泛应用:网络文学充分利用网络的超文本视窗,不仅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为一体来达成视听美感和审美通感,还能借助图形界面或标识语言,将丰富的文本系统资源以层次或链接方式包装起来,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及显现。它只存在于网络中,也只能是在网络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发展。超文本的意义在于其成功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传统文本属于线性叙事,事件的发展顺序都是精心安排的,就是有插叙、倒叙、补叙等,其叙事流程也不可更改。网络超文本既能继承传统文学的虚构手法、悬念设计、描写过程、揭示心理等等以取得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又由于电脑超文本的链接功能,作者能随意地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网络超文本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式的出现,其前驱力是巨大的:它大大地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扩大了网络文学的读者范围,并促使网络文学94更坚定地为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发展。

(三)网络文学创新了文学的题材类型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直是每个作家(作者)面临的创作难题。怎么写关乎作者的才、学、识、德,与网络关系不大;而在写什么方面网络文学则可以大显身手了。在网络的世界里,写手们自由地扩展自己的思想,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网络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创造欲,给网络文学增添了许多题材创意,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独特的文本特征:

一是网络文学中往往使用大量的口语,语言新颖,活泼随意、幽默诙谐,具有平民化、浅显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可以肆意自创文字、符号、词汇,用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来演绎一种另类的文学,形成了特定的网络文体,更容易被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和消化。

二是网络文学将一些传统文学原有的题材、体裁予以继承,并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网络社会一窝蜂式的从众心理、参与意识,迅速将原来零散孤立的个体题材扩展固定成蔚为壮观的类型,这点在网络小说上表现尤为突出,诸如当前最热门的穿越小说、都市言情、校园小说、平民生活小说等等。而一些网络散文,如萨苏、孟庆德、安妮宝贝、西夏公主、指尖、宋长征、望于江湖等人的作品,也有着糅合传统文学中散文、报告文学、杂文、随笔、游记等等的倾向,形成风格独特而又魅力别具的新文体新媒体散文。

三是网络的自由开放让写手们的创新精神和想象空间得到了极大激发,各种新奇的写作手法令人应接不暇,各种新颖的题材层出不穷。仅就网络小说而论,有自成一派的盗墓探险类,别出心裁的玄幻类和灵异类小说;在历史题材创作方面,也出现了既有别于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不同于通俗演义的网络另类历史(也称民间史说),如当年明月的明史、赫连勃勃大王的中国历史大散文等等。四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包容性,网络文学还出现了许多创作新样式,如即时性创作的临屏写作、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交互小说、形音画三合一的多媒体小说,还有由多人接力参与的接龙小说、散文诗接力、诗歌跟贴赛等等,各种争奇斗艳的新形式竞相出现,这也同样创新了文学的题材和体裁。由上所论可见:网络时代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使得文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愈加明显,文学现万方数据象逐渐从阅读化走向视听化的发展轨道。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文学的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网络文学令写手们穿越文学既成秩序和规则的重重束缚,迅速扩大了文学创作多元共享空间。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也从未是对立的两极,它们是相辅相成、互有包含的体系。

网络文学的异化现象依赖和活跃于网络这一载体,网络文学的存在形式和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目前的网络文学很大程度是一种自由的心情文字和对生活的宣泄,这与作者的年龄、社会阅历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网络文学非主流化受文以载道思想的长期影响,传统文学一向承载着诸多道德、伦理、责任、使命等非文学因素负重而行,到了现当代,文学艺术更一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被用来解读政治、政策、历史、思想。文学创作过于依傍政治、追随主流的行为和现象,对文学艺术的自身发展构成极大的阻碍。相形之下,网络文学则以个人倾诉的文学形态轻装上阵,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独来独往的叛逆精神,漠视当下的主流政治形态,不带政治、教化等方面的功利色彩,而是从自我出发,心无旁鹜地进入文学空间,激活创作的速度和想像力,让文学变成一次真正的心灵历险和人格体现,一次面向大众的个人自我展示,呈现出自由奔放、特立独行的创作状态。网络文学尊重自我意识甚于尊重定规章法,作品的自娱性、随意性、发泄性重于其文学性、思想性、理论性。

文学的本质是真实,文学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网络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自由发泄的纯个体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它更能体现文学创作自我表达式的本真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的兴起也许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回归。但是,网络文学的非主流化也带来相应的弊端,最大弊端有二:一是用个人化代替个性化。由于网络写手一味把自我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多数网络写手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沉淀,只能把文学视为纯粹个人情绪的排遣或文字游戏,因此情节虚构现象相当突出,虚无、幻想成为情节的主要来源,导致作品视野窄小、线索单一、内容贫弱、结构松散、表述混乱、模仿抄袭和跟风现象严重而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宏大叙事、历史厚重、民族秘史等等这些最值珍贵的文学要素,回避了文学应该有的大气、沉雄、深刻、庄严、悲壮等艺术风格和史诗成分,因此出现数量不少、精品极少的窘境。二是用低俗代替崇高。一些写手以完全的调侃毫无选择地冲刷生存的严肃性,不屑神圣、消解崇高,因此大多数网络作品的价值取向拒绝深度、抹平厚重、淡化意义,封堵了文学通往思想、历史、人生、价值理性和终极意义的路径;有些作品更是无束缚无节制而大肆张扬媚俗情欲,使文学活动成了欲望的狂欢,文学的精神净化和情感升华功能在他们手里遭到异化和断裂,艺术修养、人文精神、理想情操和社会责任在消解情绪的支配下荡然无存。而一些网站在举办文学大赛时一味考虑卖座而拼命迎合市场,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书商出版商们声嘶力竭的表层式炒作,很难看到多少内容真正为读者追捧的网络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网络文学的风标导入错误的方向。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一些学者敏锐地注意到一些来自欧美的消费文化现象,诸如巨幅广告、街心公园、的厅迪吧、超级市场、流行歌曲、装潢设计等等,并引用西方美学的新概念称之为日常生活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ufe)o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和流行,更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突出实例,它是审美活动走出艺术作品的象牙塔而步入大众的日常生活的鲜明标志。网络文学具有主观上娱乐性的创作动机和客观上大众趣味的艺术效果,它在审美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由于采用视图化的审美形式和超文本的审美关系而确立的一种大众化的审美立场。在现阶段,网络已经逐步深入和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悄悄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作轨道。在网络这个虚拟化的世界里,现实以数字化形式得到了保存,并供给人们消费。电脑和网络的方寸屏幕,汇集了文字和色彩、声音和图形、形体和互动,构成了视觉、听觉、感觉的全方位冲击。它对于传统文学与审美活动的最大冲击是消解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审美与艺术活动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专利,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传统的审美活动场所,它借助现代传媒,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

一个文本代表着一种阅读方式,或代表着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审美观念,文学作品真正呈现出了多元的走向。因95万方数据此,网络文学带来的不仅是阅读对象和方式的重大改变,更引发了整个文学审美方式和艺术思维模式的改变。由此可见,在网络时代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所谓的纯文学纯艺术的范围,它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文学审美取向的反传统式回归,是其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补充或重新解读。但是,网络文学如果仅凭媒介优势和凡俗模式并不能为它赢得相应的艺术尊重,大众话语的民间狂欢也未必一定能真正表达民间审美意识。如果没有艺术品格的本质提升和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形式的标新立异,带给文学的或许只有艺术衰退与数码焦虑,这将是文学的悲哀。互联网在向话语多元性敞开界限的同时,还应该为艺术独创性留出地盘,这样的民间凡俗话语才不仅仅是在场境遇的自由言说,还能够让文学回到生命的当下状态去艺术地把握永恒。我们期盼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审美趣味、审美评价上逐步从当前的分立对抗走向融合统一。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文化环境中,文学创作面对着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日常生活和审美理想三者的复杂关系,是对传统文学的执着继承,还是对现实生活体验与未来指向的先锋表达的追求?是对流行形式的拥抱,还是对文学个人性独自形式的守望?抑或是对上述多种表现形式的整合对话?新生的网络文学迫切需要在多元化对立统一的价值目标及要素中,逐步处理好这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实现后工业时代里娱乐价值、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的成功会师。结语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泛化和异化现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仍在不断加剧。网络文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并加以疏通和引导。只有提升网络文学应具备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价值,使其既有传统文学的深度、厚重与永恒的价值性,又符合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贴近大众,拥有广大的创作群和读者群,充分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拓展文学题材和体裁空间,才能使网络文学具有鲜活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李星辉.网络文学语言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2.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

[3]刘悦笛.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M].舍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2.

[4]周宪.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一文化视觉转向后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22,(10).

[5]陶东风.日常生活审美化:一个讨论一兼及当前文艺学的变革和出路[J].文艺争鸣,2022,(6).

[6]陈水云.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N].光明日报,202206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刘梦娇在2023-06-23 20:38:0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ezuo/2174.html


上一篇:代入感-小说写作技巧
下一篇:写作干货│1000个万能标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