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校园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杨晓雪
杨晓雪
发布于 阅读量 858
论网络校园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根据舒晋瑜所写的《敲响网络校园小说的警钟》一文对网络校园小说的定义,即为发表在网络上的描写校园生活的小说,作者大多是曾经和现在仍在校的学生。其发端是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讲的是一个大学生的网恋故事,继而,内地网络文学掀起了创作的高潮,也从此造就了一大批校园网络作家。

由于网络自身固有的开放性的特点,在网络文学中,作家不再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写作成为大众共享的自我表达的精神活动。一个没有受到过文学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只要有了创作的冲动,无须得到文学编辑和批评家的认可,即可以在网络上以文学的形式自由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样势必造成创作者总体地位的下移,降低文学作品的高度。纵观网络校园小说,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消闲取向,相当多的文学作品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呈现主流文化的倾向,而是以一种放松的、娱乐的追求旨趣来给自己定位,于是在部分作品中就出现了随意化、个性化、游戏化、语言粗鄙等倾向。

文艺是有道德意味的形式,只要人还是文艺活动的最终目的,关涉人的伦理道德就不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散。[1](p156)网络校园小说的创作者,不论自觉与否,都会将他的道德观念、道德感情和道德理想渗透到作品当中去。所以,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文艺创作也是一种道德活动。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永远都会与道德问题或隐或现地联系在一起,可见,运用文艺伦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网络校园小说并借以匡正其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校园小说存在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有一组数据:即目前我国近800万网民中占65.2%的是1525周岁的城市青年,这必然导致了网络文学读者群体的高度狭窄化。他们的知识程度、年龄特点、审美趣味决定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和样式。情节冗长、意义艰深的作品很难被认可,娱乐性、消费性较强的作品成为当然的主流。[2]网络校园小说在其道德影响及这种影响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道德自律或他律的文化功能,但事实上也确实有大部分作品,为了追求利益或效果,客观上给社会特别是一向拥护它的青年学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道德负面影响。总体来说,网络校园小说面临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个人享乐至上

网络写手堪称是相对自由的写作群体,没有了主流文化原则的约束,他们的作品中不再过多的讲求崇高与无私,而是倾向于自由处世、倾向于个体生命的享乐,注重生命激情的宣泄。

传达主人公的享乐至成为这类书的旨趣之一,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一群激情飞扬的青年学子,放任情性,徘徊于歌厅、酒吧之中,享受著作为高干子弟带来的特权,享受着各类名牌带来的荣耀,一切物质享乐对于他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生活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学生,大多的生活方式是随性、随意而散漫的。

(二)宣扬爱情至上

爱情是大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网络校园小说当然少不了它。《梦里花落知多少》描写了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他们的友情,他们的爱情。《高考凶猛》用幽默和消解的方式,表达了对那段爱恨交织难以言说的岁月的怀念。《此间的少年》描写的则是射雕英雄的大学生涯。多媒体小说《哈哈,大学》记录了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自上海交大的李臻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用幽默而时尚的网络语言娓娓道来。《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讲述一个盛开在校园里,倒数计时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男女主人公何乐、桃子之间一段纯真纯美的校园恋情为主线,真实再现了温馨浪漫、精彩纷呈的大学校园生活网络校园小说主人公形象的程式化已经成为影响它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好像网络小说除了爱情就不能写别的。[3]谈起网络校园小说,有人用了两句话来评论,视野狭隘,除了爱情便不知有他物;而谈起爱情来又矫揉造作得不行。[4]

诚然,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通篇弥漫着爱情的小说缺乏生活的真,没有过多地写当代大学生是怎样用真诚的态度去生活,怎样去执着地追求理想,怎样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原则性。而这些却又是当今绝大部分青年人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内容肤浅,缺乏文学作品应有的深度

马克思曾把文艺称作人类文明的果实,称之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具有涵载和升华思想道德的功能。当前大多数网络校园小说的内容都停留于学生生活的表面,没有深入地去写具有时代精神和代表学生生活主潮的生活,因而作品中常呈现出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颓废情绪。

网络校园小说多写的是青年人的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语言轻松活泼,即便抒发的是阴抑、沉重的情绪,由于写出了真情实感,颇受青年学子的欢迎。但其缺乏应有的深度,作者写作随意,导致了这些作品不够隽永,像方便面,可以吃却没营养。[5]

二、网络校园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网络校园小说的发展壮大有其客观原因,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也如此,一方面,作者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地再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再者,轻松活泼新颖的语言颇能愉悦人的心情,凸现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网络校园小说在校园的流行,也是当今大学生文化审美取向的显现。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网络校园小说中个人享乐至上、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选择上也更加困难。网络校园小说中主人公大多倾向于自由的处世、倾向于个体生命的享乐,注重生命激情的宣泄,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看作是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可是却偏离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流。

网络校园小说的内容肤浅,很容易陷入到快餐文化的桎梏中去,虽然轻松,但没有嚼头,而且翻来覆去换汤不换药。作品中的学生: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但越是这样的人仿佛越能招来一些可爱的、优秀的女同学的爱慕。[6]自我张扬、标榜自我的生存方式自然读来让人觉得轻松,可是很多作者只是写的是自己熟悉的表层生活,校园生活的本质没有写出来,使得作品缺乏新意和深度,从很多作品中看不出积极向上的东西和正确的价值观。[7]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晓雪在2023-06-23 20:38:0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ezuo/2139.html


上一篇: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
下一篇:南希·克雷斯五 如何修改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