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五四小说

王若菲
王若菲
发布于 阅读量 693
好看的五四小说

『壹』 五四时期的五篇经典作品有哪些急需答案

鲁迅《狂人日记》;徐悲鸿《愚公移山》;郭沫若《屈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和精神领域开始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纷纷涌现,其代表人物为胡适、鲁迅、陈独秀等,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五四新文学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是一次“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涵盖了民初在北京发生的一场深刻的文化政治示威运动,即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欧洲中心主义。

(1)好看的五四小说扩展阅读:

五四运动的诠释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贰』 叶圣陶五四后创作的小说有那些

叶圣陶五四后创作的文学作品:
时间 作品 类型
1921 《小白船》 童话
1921 《一粒种子》 童话
1922 《雪朝》 诗
1922 《旅行家》 童话
1922 《含羞草》 童话

1922 《隔膜》 小说集
1922 《玫瑰和金鱼》 童话
1922 《月亮姑娘的亲事》 童话
1922 《快乐的人》 童话
1923 《稻草人》 小说
1923 《火灾》 小说集
1925 《线下》 短篇小说
1928 《倪焕之》 长篇小说
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话
1934 《文心》 教育
1935 《未厌居习作》 散文
1936 《圣陶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
1936 《叶绍钧选集》 文选

『叁』 请问有什么文学小说是五四时代的

有很多啊,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超人》 王统照的 《深思》 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 低能儿 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的 柚子 许是不至于罢 彭家煌的 怂恿 活鬼。还有郁达夫的作品等等。够么

『肆』 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名著有哪些

郁达夫 沉沦 南迁 银灰色的死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过去 薄奠 迟桂花
沈从文 边城
鲁迅 呐喊 彷徨 孤独者 在酒楼上 孔乙己
冰心 致小读者 超人

『伍』 推荐几部符合五四精神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太多了

『陆』 请问五四时期有哪些著名小说,最好是中长篇小说,写论文用……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新中国未来记》——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说:费振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系列)《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胡适杂忆》《新中国三十年》《史学与文学》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史景迁《天安门》《天国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钟叔和《中国本身拥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实与神话》 五四时期的小说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萧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 钱锺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金锁记》等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远的尹雪艳》等

『柒』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它与问题剧一样,都是“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当时以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传播为背景,形成了文学必须接触现实人生问题的启蒙主义主张。俄国文学、东欧文学、北欧文学特别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倾向,也影响并促成了中国问题小说的兴盛。周作人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问题小说就是“以劳工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短篇小说,如他自己所说,“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每周评论》上胡适的小说《一个问题》,《新潮》上的小说象汪敬熙的《谁使为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晨报》上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都是较早出现的问题小说,有的连题目都带著问号,由於作者思想倾向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後来,问题小说也体现著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赵树理就把自己的小说也叫做“问题小说”。他说:“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後的新时期﹐许多作家解放思想﹐通过自己笔下的艺术形像﹐对以往的历史经验进行严肃的探索和总结﹐作品往往以其强烈的哲理性而引人深思。因而也被称之为“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的兴盛,是新的文学思潮的产物。这是借鉴外国问题文学的结果(如俄国的问题小说,泰戈尔的哲理小说,易卜生的“问题剧”等),同时也与周作人、胡适的理论倡导有关。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强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比较理论,比较哲学,相对忽视了写作技巧,文学性不强。

问题小说最早出现于1919年,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可谓问题小说的发端之作。到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斯人独憔悴》等作品则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了高潮。其实,问题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只要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反响的作品都或多或少会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因而广义上的“问题小说”包括一切思想性强和有社会针对性的小说。但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它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步入世的学生青年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是流派竞起之前的特殊形式的‘为人生的文学'”。

创作成因:问题小说的出现有着时代和作家的双重原因。理论上,1918年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中,评介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问题小说”的地位,并由此肯定“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上,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流行开来,诚如茅盾在《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中所说,“文学中讨论社会上种种问题,实是易卜生开始”的。这些都起到了触发的作用。“五四”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了一个觉醒的时代,造就了“思考的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也象俄国新思想运动中的烦闷时代似的,‘烦闷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他们从封建主义文化的堡垒中冲决出来,憧憬和希望着新的未来,可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又使他们感到深深的失望与悲哀,当他们理性而冷静地审视这个社会时,压抑、苦闷、怀疑、问题纷至沓来。黑暗无边的社会,受压迫和被损害者的灾难和痛苦,群众的愚昧和落后,青年的苦闷与彷徨,新生力量和腐朽势力的尖锐矛盾,这些都成为了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强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受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的文学研究会作家们在时代的召唤下,从社会现实出发,探讨包括民主自由、个性解放、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命运前途等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以睿智的理性和蓬勃的热情去透视、剖析这些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改进,从而形成了一股“问题小说”的创作潮流。

创作主题: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问题小说的一个突出主题就是探求人生的意义。叶绍钧的《隔膜》,写主人公与朋友见面,尽管在形式上相互寒暄、应酬,但精神上是相互隔绝、疏远、冷淡乃至隔膜的,生活如死水般寂静无聊,人人不明白活着究竟在做些什么,又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朋友》记述“我”的朋友为儿子举办婚礼,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样,生养儿子,让他成亲并托付家业,这就算完成了人生的责任,显然作者是在讥评醉生梦死的灰色人生。以问题小说走上文坛的冰心,在她颇有影响的作品《超人》里明显提出了人生意义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牵连”还是互相遗弃,支配人生的是“爱”还是“憎”等一系列问题。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加突出了“爱”与“美”,探讨着人生的“烦闷与混扰”,《微笑》让一个小偷从女犯人“慈祥的微笑”中得到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有些知识的工人”,人生之路途陡然转变;《沉思》则抒写一个裸体模特儿美丽的人生理想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以至最终幻灭的悲哀。

青年知识分子问题是五四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更多地反映在对青年前途和出路等方面的描写上。跟随时代潮流向前奔跑的知识分子,面对残酷的现实常常不能如其所愿,传统思想的重负和现实社会的阻碍是那样难以突破,人生于是艰难而虚幻。庐隐的《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就是描写知识青年对“人生是什么”所发出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海滨故人》写五个女青年从学校踏入社会,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终的结局是热情消退,上进心丧失,甚至自我毁灭。《或人的悲哀》则更为明显,亚侠在爱情与人生的大海中沉浮,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可是找不到出路,只有焦虑、悲愁和失败。这些人肩负着时代的沉重包袱,热情地寻求理想人生,却落得个矛盾而彷徨的空洞结局。

妇女问题也是问题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们往往通过对被压在社会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不幸遭遇的描写,提出了尖锐的妇女解放问题。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一生》)写一个没有姓氏的农家妇女,十五岁嫁到夫家是去充当能抵半头牛的帮工,丈夫死后又当作一条牛一样被卖掉,为丈夫换得殓葬费,实际上她连做人的起码资格和尊严都没有。许地山《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被丈夫误会而离弃,过着凄苦孤独的生活。她把人生看成为不断在“缀网”的“劳蛛”,所有的网,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商人妇》则写一个被丈夫典卖的妇女的悲惨人生,作者对受尽欺凌、历尽惨境的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冰心《最后的安息》中的童养媳翠儿被蛮横无理的婆婆虐待而死,鞭挞了愚昧的封建思想对妇女的迫害。

『捌』 综合鲁迅等作家谈谈五四时期的小说

胡适在纪念白话文五周年的文章里,作家中只点了周氏兄弟的名字,一个写小说没有一篇不好的,一个无意中成功的创制美文。

但紧接着阿Q,就来了杨振声的玉君。玉君写法远不如阿Q成熟,也远不如阿Q出名,但当时也轰动了一阵。鲁迅也知道这部宣扬新观念的恋爱小说,它招来了北大学生欧阳兰的冒名投稿的丑剧。这部小说,觉得说教有点多,情节有点编,似乎不幸的过程,带来了太理想的结局。但理解当年作者宣教大于写真的心情,总体挺好看的。

紧跟着鲁迅的小说之后,还有郁达夫的沉沦,学习日本的新感觉派,写性比较开放,一开始很多人当成淫邪小说,但周作人做专文大赞一番,该小说很快翻红。所以,周作人是郁达夫的贵人,郁达夫又爱鲁迅,他罕见的和周氏兄弟都做了知己。

茅盾,还在上学,和他的同学在新青年上搜寻鲁迅的小说,当范本来学习。

凌淑华,她的某小说一出世,就给揭发是抄袭哪个国外名家的,这种揭发惹怒了陈西滢,扯进了徐志摩,牵缠了周氏兄弟,不消说一场热闹的笔墨官司。

『玖』 想学“五四”文风 请教下看什么书好

《为了望却的纪念》
巴金、老舍、曹禺的创作
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适应文学表现更为宽广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的要求,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创作呈现繁荣的局面,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形式。巴金、老舍、曹禺继承和弘扬五四文学传统,坚持反封建、改造国民灵魂的进步文学主题,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实践着忠于历史忠于良知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其创作构成后五四文学的宝贵收获。他们还与左翼作家茅盾、夏衍等人一起努力,共同将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创作水平提高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巴金早几年的小说创作题材颇为庞杂,《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表现激进青年反抗军阀暴政的壮烈悲剧,《砂丁》、《萌芽》反映矿工的苦难及其斗争,爱憎分明,感情浓郁,但过分强烈的激情“干预”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叙述艺术的展开与形象刻画的丰满。完稿于1931年的《家》是巴金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家族在五四风潮中的没落分化,真实可信地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澎湃,高公馆犹如一个黑暗王国,高老太爷、觉新、觉慧分别是这里的暴君、牺牲品和挣扎而出的一线光明。这部小说笔触细腻柔和,性格饱满生动,主题尖锐深刻,在当时和以后都表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他还有为数众多的短篇和散文作品。

老舍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市民世界文学表现者,不过1933年《离婚》前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主题严肃而行文常由幽默而流于油滑,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离婚》是老舍确立风格的作品,它描写北京一群公务员庸碌虚浮的灰色生活,体现他执着于对市民人生进行人性解剖与文化批判的创作特色。1936年出现的《骆驼祥子》通过一个农村青年进入城市成为一个人力车夫之后,在买车的个人奋斗中失败堕落的悲剧故事,突出表现了作家对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对城乡文化冲突的深刻理解,情节单纯,蕴蓄深广,是20世纪30年代优秀的长篇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开始得晚,从1934年到1937年,一年一部只有三个多幕剧问世,但题材内容、结构艺术不断变化,已牢固奠定了优秀剧作家的地位,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走出了幼稚时期而到达成熟境地。《雷雨》在基本的阶级对立和错综的亲缘纠葛中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与罪恶,剧情紧张,语言生动;《日出》揭示“损不足以补有余”的都市社会的黑暗,在上流社会的无耻与下层社会的不幸的对比中表达了强烈的爱憎;《原野》写仇虎向地主复仇,同时表现了农民反抗的合理、必然与这种复仇的盲目与残酷。曹禺善于表现封建专制主义和堕落腐朽的社会现实对人性与生命的压抑、戕害、扼杀,他笔下的形象塑造有拷打灵魂的深刻。同时,曹禺深谙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其戏剧语言充分地个性化,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暗示性和动作感,在时空结构上也力求紧凑集中,像聪明而勤勉的织工,抽取中外戏剧艺术的彩线,编织着自己的戏剧艺术锦衣。

京派文学和新感觉派小说
京派文学是一个既有理论更有创作的文学流派、文学群体,创作还包罗了文学的几乎所有门类,但以小说成就尤为突出,废名、沈从文、凌淑华、萧乾、林徽因、师陀等为主要作家。京派文学和京派小说强调文学的独立个性,在表现乡土人性和社会文化变迁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流俗的特色。他们对具有原始民族遗风的乡土中国的人性美、人情美和地方风俗极尽赞美和颂扬,在粗朴男女和天真儿童身上寄托着重造生命与文化的理想,在历史急速变革的时代,心态虽然不免保守却包含着对社会发展深远的忧惧。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将散文结构的灵活方便、诗歌文体的意境蕴藉结合起来,成就了以抒情写意见长的小说艺术,写实与象征,绘景与传神融于一体,在语言风格和审美品格上追求更接近于传统文学精神的平和冲淡、简约古朴。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理论上是不完备不成熟的,从对现代主义文学命题的开掘来看,大多只是较肤浅地涉及和了解,缺乏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表达。他们内部也有细小的差别,刘呐鸥侧重表现感观印象的交叠变幻,穆时英热衷描写无意识的连绵流动,施蛰存对情理冲突引发的心理矛盾的分析兴味最浓。与京派作家在乡土世界安身立命不同,他们自觉将个人的人生与艺术植根于现代都市的浮华土壤,因此,其作品多取材都市社会病态生活,表现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困顿与心理的苦闷,追求快捷多变的叙述节奏和感觉、意识、心理的混融,在表现形式上作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丰富了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艺术。
论语派小品与现代派诗歌
论语派以林语堂为主要理论家与作家,它将20世纪20年代后期周作人首开风气的性灵闲适小品佐以幽默滑稽的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作大面积推广。《论语》早期文章对世道不平社会弊端尚能将诙谐化为嘲讽,后来则越来越显示出“苍蝇之微”的取材倾向以及“不谈政治”、言志平庸的立意趋势。虽然其提倡幽默、讲求趣味的艺术主张及创作实践不能完全抹杀,但也暴露了自由主义文学向下滑落的危险。
现代派诗歌上承后期新月派诗歌与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的流风遗韵,向外汲取西方世纪末文学思潮的余绪,在中国古典诗歌温、李一脉与波德莱尔等外国现代派诗人中搭起桥梁,成为比李金发更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人的作品表达的是部分知识青年在追求中失落的迷惘、彷徨和烦闷的情绪,由于缺少明确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往往细碎化为感伤、寂寞的浅吟低唱。但他们追求抒情的朦胧幽深,发掘散文美的语言表达和寻求意象的新奇组合等等,丰富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品质。

其他五四老作家与文学新人的创作
郁达夫的《迟桂花》是技巧圆熟之作,《出奔》主题更为积极。许地山的《春桃》表现底层劳动妇女“生的坚强”可谓力透纸背,郑振铎的历史小说有感而发,这些作品都突破原来的境界与格局,预示着新的发展可能。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此时出现较早的长篇,对从个人经历写社会变迁的文坛风气有促成作用。王统照的《山雨》写北方农民自然经济解体,恰与茅盾的《子夜》表现都市资本家的破产城乡呼应。王鲁彦贡献了优秀的短篇集《屋顶下》和长篇《野火》,而李劼人气魄宏大,“大河小说”涓涓滴滴,汩汩滔滔,成为近代史的“华阳国志”。在左翼文学新人辈出的同时,其他一些新手也在文坛崭露头角,如当时两个女小说家沉缨与罗淑,沉缨作品甚多,《喜筵之后》、《女性》都是她的短篇集,她善于描写女性情感的压抑与寂寞,有凌淑华的风致。罗淑的《生人妻》所写的典妻题材,之前已有许杰的《赌徒吉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写过,但她刻画得更为细腻和充实,将四川农妇的柔顺与坚强、对丈夫的怨怼与关怀富于层次地表现了出来,是同类题材后来居上的作品。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王若菲在2023-06-23 21:24:51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oyuan/63307.html


上一篇:求轮回眼的玄幻小说
下一篇:网络小说的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