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观点

钱英叡
钱英叡
发布于 阅读量 191
武侠小说观点

1. 写一篇关于武侠小说的论文,但需要一个论点,请教下各位有哪些论点可以讨论呢,从什么角度可以写呢

论点: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体,一种小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

1、谁能说武侠小说中的勾戟刀剑鞭、宫商角徵羽不是中国历代文化的结晶?
2、武侠小说中一段关于市集的描写便可以从侧面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兴衰;一行美如画卷的文字时时刻刻流露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3、正义、亦或是执着,这种武侠小说中不变的话题,难道不是我们历代传承着并深入骨髓的一种精神文化吗?

自己写的……不知道行不行啊,希望能帮到你吧~
如果还可以的话,别忘了给分哦~

2.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学至上境界,乃即武学而超武学之境界,武学与非武学,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无佛家武学,无道家武学,亦无俗家武学,无佛家、道家、俗家分别之相,乃至亦无无分别之相,佛陀所言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是也,亦可谓真如自性,大道之实性,此为一切武学非武学之源,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说,假而言之,曰武学之无极境界可也。对应于非阴非阳或无剑境界。

此无上妙境自性起用,自体自然生发而分别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谓佛家武学、道家武学与俗家武学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离,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于无与有之间,武学之太乙境界也。具体而言,九阳真经、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木剑境界(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系统化]即此境界也。九阳真经是佛而非佛: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乃从佛学至上大乘禅宗正宗真传达摩祖师所传之无上佛法而化来,故一切佛门武功皆归于九阳真经;非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佛家武学也。九阴真经乃道而非道: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为道家大宗师黄裳由道学渊薮道藏中化来,故一切道家武功皆归于九阴真经;非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道家武学也。独孤九剑则是俗而非俗: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乃俗家千古奇人独孤求败以易经为总根源而化来,故一切俗家武功皆归于独孤九剑;非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俗家武学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万流归宗之势融汇于以上三大武学,此三大武学又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自然无为的绝顶境界。故三大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真人和独孤大侠,虽假借佛门武学、道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方便,而实际心中并无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学之分也。

三大宗师之分别:就最终意义而言,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当究竟无别,皆可称绝顶境界,然细论仍可分出高下:达摩祖师当下直承,纯以自心为源而生无上武学,武学只是明心见性之方便,也就是说, 达摩祖师对武学的境界是本来超越,本来无武;黄裳真人是假借道藏为缘,以自心为因而生至上武学之果,终究有所凭借,故虽最终超越了武学,尚非本来超越之境界,不过极其接近此境界,独孤大侠则经过一生极其艰苦的修习之后,直到最后才超越了武学,踏入武学和人生乃至天道证悟的至上境界,比之于以上两位稍逊一筹.达摩祖师乃无为境界,黄裳真人乃类于无为境界,独孤大侠则是由有为而归于无为的境界.达摩祖师是当下无极,黄裳真人是由太乙而无极,独孤大侠是遍历一切有形而无极[基本上经历了剑道修习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经历最全],不过最终无异,都是体用一如之境界:达摩祖师以真如为体,以博大无边的无量武学为用;黄裳真人九阴真经上卷明大道微妙本体,下卷为破尽天下一切武学之法门;独孤大侠的无剑境界,既是内力的无所施而不可,又是剑招的变化无穷。

3. 学生读武侠小说的利弊

一谈到武侠小说,老师和家长大多会反对我们去看,理由就是内容无聊、浪费时间。可我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看武侠小说也并非如此不值得。
反对读武侠小说的人也许会说,武侠小说千篇一律,尽讲一些恩恩怨怨、打打杀杀,还有—些儿女私情之类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东西,读了能有什么用呢?对不起,我还真不能把反驳的实例举出来,不过我倒想反问你一句:你能说出读名著立竿见影的效果来吗?我猜你也不能。我确实可以指出武侠小说中对我们语文学习有益的地方,例如说文中的描写,场景方面,或悲凉,或凄惨,或宏伟,让你身临其境;心情方面,或紧张,或快乐,或悲伤,让你心有同感;衣食方面,或华丽,或秀美,或丰富,让你大开眼界;另外,还有作者把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梳理得清楚分明的种种写作技巧。这些对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都能有所帮助。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些武侠小说对“情”涉及太多。但是,正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它的缺点和优点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应该领会鲁迅先生所说的意思,任何书都可以读,取其精华为我所有,删除糟粕弃之一旁。只要我们读者本身没有腐朽,那么就不会和书中的糟粕发生共鸣;只有读者自身出了问题,才会对书的糟粕过分地感兴趣,甚至希望在书中寻找到这些东西。而真正懂读书的人对这些只会不屑一顾,糟粕不可能打动他们的心。
也许上文提到的反对者们又会说,你干嘛非要看武侠小说,读名著不也可以吗,而且还不会涉及内容健康与否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不得不声明一下,我决不是认为不该或不用读名著。要知道,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筛选,很多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是极高的,它们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但是,不知诸位发现与否,当今社会,热衷读名著或想读名著的人究竟有多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那些休闲类的书籍,其中武侠小说的忠实支持者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想想去年,王朔批评武侠小说作家中的泰斗——金庸的文章刚一发表,立刻使得全国各地的“金迷”们群起而攻之,纷纷声讨王朔,这不恰好反映了武侠小说读者队伍的庞大?与其逆众人之愿强颜以为欢笑,何不顺其自然,让武侠迷们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的满足?
总之,武侠小说有它的优与劣,正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让我们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它,不要只把它划入坏书之列吧。
[简评]
如何看待中学生群体中的武侠小说热,社会上说法不一,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均持反对态度。反对的理由无非是格调不高,影响学习。但这么多年来,广大中学生并没有因师长们的反对而停止阅读武侠书,不过由公开转入了地下而已。这表明,对于读武侠一概用“堵”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否用“疏”的方法加以引导呢?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正如作者所言,一个内心高尚的人读武侠小说,即使书中有低下的内容,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反之,一个灵魂卑下之徒,即使读名著,也会专门从中寻求感官刺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受书的影响,全在读书者本人。文章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从行文结构看,是逐层深入的,是递进式。

4. 介绍一下武侠小说的创作思路.有细节最好

首先,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你的小说让人看了能明白表达的最终意义(如金庸的射雕和神雕里,郭靖和杨过,虽然主人公性格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但最终表露的意义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其次,在塑造人物该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关系到后面故事情节安排的精彩程度。不光是主角性格,还是配角性格,都是决定小说的看点热度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先是与田伯光不拘成法的笑斗,先是搞笑斗嘴,后又拿出“天下第二的厕蹲功夫”,独孤九剑的见招破招,无招胜有招,更是与之不拘成法性格相辅相成。)
再次,主角或配角最好是情深义重之辈,为人比较正面的一类。不然会有很多人心理面会抗拒。亲情,友情,兄弟情,爱情,都可涉猎。当然主角由于性格的原因,也应该犯些错误。那样才更像一个完美的“人”。而不是一尘不染的天使。可以设置一两个副主角,那样情节的变法和开发会让读者意想不到,趣味横生的效果。
迭次,书中如要生动有趣,不妨效仿金庸先生,把几个搞笑人物放在主角身边,可以起到啼笑皆非,大智若愚,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江湖中的“桃谷六仙”不仅有六合回春之法,还有六合回春之屁,让人看到他们的可爱,可笑又很可怜。不仅让读者爆笑,更多的融入书中,还能让读者明理反省自身)。
最后,既然是武侠,自然不能让主角没有武功。兵器是主角性格的装饰自不可少。可以采用金庸时期的:内力几重(如,百冥神功可以吸人内力,降龙十八掌至刚至强等都是指内力带有的属性)。也可以用古龙的:对武功招式使出所产生的特技效果和威力描述。还可以一新武侠观点:在“心体气术势”上做文章。当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武学体系。不用前人所写。别具一格突发奇想。但不能把修到元婴期的李强,放到天龙里的段誉身边去,在那里狂吐天火,那样天下无敌也没意思。
希望阁下能有好的小说献给文坛。在下恭候。

5.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贸易金融中心,在高度繁忙的商业活动中运转着。香港的作家不能不受到商业机制的制约,这就决定了香港的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商业化特点:娱乐性较强,通俗文学盛行。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整个香港文学中一枝独秀,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庸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集新派小说之大成,广泛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精髓。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说神侠依碧鸳”等14部小说,并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为代表作。金庸把武侠小说从一个较低的通俗娱乐层次提高到了于娱乐中负载人生哲理、生命体验、价值信仰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成为雅俗共赏的成人童话,被誉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上历史的创造者。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英雄传奇首先要以情节为先,充分利用悬念起伏跌宕,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情节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再绞尽脑汁想出出人意料的办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夸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 号,但还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杰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小说中的帝王英雄,叱咤风云,纵横驰骋,尽显风流,从而缔造巩固千里江山。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鹿鼎记〉中的康熙大帝最为典型。铁木真从势力微弱到忍辱负重统一大草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铁骑踏遍草原。作者将一个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画的淋漓尽致。〈鹿鼎记〉应该是以武侠的视角来写历史的一部小说最恰当不过了,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俨然一个武侠式的〈康熙王朝〉,可见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
侠士英雄是刻画的最精彩、动人的,容貌上犹如“白马王子”又总能力敌万夫,势不可挡,既侠骨柔情又肝胆相照,很纯情但是仅仅止于此。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赏了,他往其中装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诸如儒家的大担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内存空间,所以才会有著名作家王蒙读《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动之哭,才会有人认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
这些侠士英雄在金庸小说中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为青睐的一种,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以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最具代表性。《射雕英雄传》中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北宋的南大门襄阳城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镇守与保卫,才会被包围四年之久而没有失陷于元,延迟了北宋的灭亡时间。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了北宋对元的反吞并战争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与一种社会责任感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乔峰又是另外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从美学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题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际。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 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等事件,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人物《;鹿鼎记》中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顺治出家;〈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乾隆皇帝的出身的传说。在这一点上,金庸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各特十分相似。斯各特把历史看成是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以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义”的化身,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他们都视仁义如生命,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对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固守一个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担当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诚如孟子所云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作者批判的是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见利忘义,为贪图富贵而视民族气节于不顾,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狡黠善变至死而不思悔改,与忠厚善良、仁义正直的郭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两个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耻”中的一“靖”一“康“。郭靖时时不忘的国耻又是杨康最为贪图富贵而又不顾的因而使整部小说负载了一种很深的思想内涵,而非一般武侠小说浅显意义上的恩怨仇杀,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金庸小说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淫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以民族中的精英确立和显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中狭隘的爱国主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小说由一个层次的打打杀杀上升到了忠诚报国的艺术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国仇。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持一种憨厚、朴实、忠诚的品质,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态度,仁义至上的信条表现出对于大宋的一片赤诚忠心,从而构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维空间,并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郭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感人,一切利害冲突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特别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矛盾冲突。茫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抚养他长大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执行知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应屈从于蒙古人 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对于传授武艺的老师哲别的民族矛盾冲突也是如此,私情与国仇泾渭分明,坚持铁的原则,不屈不挠,充分显示出 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因此,郭靖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表现的则是痴忠,同样具有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无论师父岳不群如何误会,甚至陷害,他依旧一片忠心不改,以致于致他于死地,令狐冲仍把他当作养父对待。
金庸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 对于佛家也颇有研究,通过其作品便可窥豹一斑。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但巧妙地运用佛家经典来贯穿组织故事,而且运用佛家思想来点化人生,阐明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解决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间的关系,劝戒众生弃恶从善,放弃抛掉种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用佛家 语来说:普渡众生。以《天龙八部》、《鹿鼎记》最为典型。《天龙八部》这部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八位护神。其中一个主人公段誉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与代言人,他从小就违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门规弃武而学佛,痴迷于佛经典故。段誉身上体现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先,虽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净土,佛祖永留心中。因为决不强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立地成佛,尽管他不是佛门中人。另外小说中肖家与慕容氏家的矛盾从不可调和至妥善解决,恐怕只能借助于佛家,最终皈依佛门。《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组织串联起整个故事,并以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家的影响。但金庸对佛家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如《鹿鼎记》中顺治与康熙的相见,不过是以婉转|间接的方式轻轻地点击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庸以极高的热情及传奇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道教的发展。从〈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当然这一门派或许是虚构的,名字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教(这便是符合历史史实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再至〈倚天屠龙记〉中 的武当派。用传奇色彩结合着历史史实全力描绘着道教的故事。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却以内含的方式蕴藏在小说的丝丝缕缕之中。〈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洒脱、毫无拘束、狂放不 羁,正是道家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仙风道骨的形象体现与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因循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叛逆,更是作者极力所建构的一个理想性格。令狐冲正是这样无拘无束,所以才被正统的正道人士所不容。金庸通过打破严格的正邪界线的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这便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在小说当中作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背叛传统,譬如嗜酒、不循规蹈矩、结交“奸邪”等第。《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好赌、贪财、好色、胆小,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对于江湖道义的看重。义字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质。尽管在他身上还汇集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他的口头禅就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邪”,所以有“东邪”之称。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反之对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将他放置在一个纯洁无任何干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中生活。黄药师性格豪放,不为世俗所拘囿,与一个年轻他几十岁的青年称兄道弟,体现出了人类rlie 本性生命力的张扬,这就是作者寄托他的反传统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纯真。身在江湖,“义”字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封建性的东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 同心协力、救危扶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儒家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有着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广泛地被民众所认可与接受;佛家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整个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则汲取三家思想之精华,立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种新的人生哲理、价值观、世界观。譬如金庸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说蕴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借题发挥由一首古诗便能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上规模宏大,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气势非凡,既武侠又言情,难怪台湾作家三毛评论金庸说“只写一个‘情”字。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托,使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天合一的效果,产生动人心魄的独特艺术感受。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融入他的小说,设置了一个充裕、优美的人物活动空间,描绘名山、大川的种种风彩,讲述它们的文化与历史。作者笔下将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一一点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优美画卷中编织一个个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风云,儿女之情长相映成辉,并由此产生一种壮美。以《笑傲江湖》最为璀璨夺目。五岳雄奇的风光,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归雁楼,嵩山的封禅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尽纳其中。还有《射雕英雄传》中茫茫的大草原,带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文化享受。并且辅以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出纷繁多样的传奇故事,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种深厚的艺术底蕴。《天龙八部》中的枯容大师与四大恶人的棋局之赌,无亚子的真龙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还有那一曲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在于此,以一支乐曲组织全篇,演绎出一段回肠荡气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开阔博大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之中,系于一个个爱恨悠悠的情节。金庸小说在一种阔大辽远的自然、社会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一种入世与超世、乐观与达观的深远的艺术境界。

6. 武侠小说在中文文学史有没有地位

当然有啊,武侠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界可以说具有着难以比拟的影响力,你看看金庸大大就知道了。武侠小说的黄金时期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样子,那个时候武侠小说的地位大概可以等同于现在的电脑和手机了。当然,不可否认的在一部分人的观点中武侠小说并不属于文学界的正统地位,这确实有些尴尬。不论如何,如果你纠结的是地位的话,那我的观点是武侠小说有影响力,但是地位不高。

7. 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类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别,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的非议。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作家对之极其不满。瞿秋白说:“武侠小说化解了人们的斗志。人们期待着英雄,垂下了一双手。为什么?因为‘济贫自有飞剑仙,尔等安心做奴才’”。茅盾更是断言:武侠小说是“纯粹的封建思想文艺”。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后,武侠小说被彻底禁绝达三十年之久。时至今日,大陆无数专家,学者仍然以谈武侠小说为羞。
有人曾给武侠小说下了一个定义:武+侠+小说=武侠小说。还有人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无武,但不可无侠。
侠的起源,最早见于《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西汉太史公首创《游侠列传》。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采,不既信,不信言,义者取焉”。司马迁认为,侠的特征是正直,重情,讲义,不畏强暴,锄强扶弱,不图报答。《史记》中有关游侠、刺客的史传散文,叙述了一大批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侠客,也成为武侠史传最早的完整篇章。
汉魏六朝的神怪笔记小说,为后世神魔,剑仙武侠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延续至唐代,因“传奇体”短篇小说的兴起,武侠性质的小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武侠开始注重情节的发展,人物的传神,文采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渲染。许多小说今天读来,仍拍案称奇,神思万里。如《虬髯客传》中的风尘三侠的悲欢离合,《聂隐娘》中的神奇变幻等等,小说人物生动,结构严谨。唐代武侠为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宋元明时期的中国小说的成型期。话本小说的大量兴起,为白话武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水浒传》是一部武侠性质非常浓厚的小说。
明末到晚清,公案小说大批涌现,如《施公案》、《七侠五义》等。但小说中的侠已经成为辅佐清官、明君,为民除害的“带刀侍卫”,缺少侠的个性和飘逸。从武侠小说创作的技法来说,已经日趋完善。
民国以后,是旧武侠创作的高峰期。作者身份各异,小说水平良莠不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寿民(还珠楼主)、王度庐、向恺然等人。李寿民的《蜀山剑侠传》开武侠千古未有之奇,作者神思骋怀于宇宙之中。他以剑仙、神魔描绘出一个班驳陆离的神怪世界。王度庐的《铁骑银瓶》系列,哀艳婉约,玉娇龙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为后世作家写情开辟新路。
武侠小说发展到民国,已经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消极面。它描绘出的侠义、剑仙世界远远背离现实,以纯粹的消遣吸引读者。更严重的是,许多涉世未深的少年沉溺于中,不能自拔,社会消极面很多;当时民族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当务之急是放下不切实际的空想,救国图存。在这种背景下,武侠小说理所当然受到一些专家,进步人士的抨击,这种观点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直延续到了后来。
可是,武侠小说作为中华艺苑的一支,是无可禁绝的。它扎根于民间,它在传播中华文化,维系海内外同胞的血肉关系,功不可没,它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景仰重情重义,救人水火的侠义行为的心理,它体现出社会弱势群体对公理、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多为中国古代,尤以宋、元之乱世为多,盖因乱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证明自身价值。武侠小说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乃是以武学为中心,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因此,武侠小说中人物的价值观,乃至于整部作品的精神基调,是建立在武学的基本思想上的。“武”,义为“止戈”,是以武力平息干戈。也就是说,习武的目的是制止以强凌弱的行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义与邪恶在武侠小说中十分明确。
我很博学吧~

8. 你是怎么看待武侠小说的怎么看待金庸先生作品

武侠小说算是中国的本土文学,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人把中国的武侠文学和西方的骑士文化归为一类,其实是不对的。
中国的武侠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墨子的非攻兼爱,儒家的五德,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万法皆空。而西方的骑士受命于国王和宗教,并不是老百姓的。而中国的武侠确是为人民说话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算是对武侠一种新的诠释和书写。最早的武侠,是唐代的虬髯客传,言简意赅,但剧情人物环境都入木三分。金先生算是把武侠一门发扬光大,属于武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将历史融入武侠,把人物的命运和整个历史社会联系到一起,如张无忌乔峰等。同时又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后来他也在反思武侠中的构成元素。武功,这个武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金先生作了大胆的尝试,最后的鹿鼎记中,韦小宝手无缚鸡之力却玩转于朝堂和江湖中。射雕三部曲奠定了金先生武学宗匠的地位,而鹿鼎记则是将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鹿鼎记中,武功只占很少的份额,但你又不得不说它是一部武侠小说,而且很出色。
我个人没完全看过金庸先生的书本小说。只是在书店的时候站着看了一些。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情节峰回路转。
总之,武侠小说是中国的特色小说之一。而金庸先生,则是以为当之无愧的武侠宗匠,因为是他把武侠推向了世界。

9. 大家说说对武侠小说的看法

不好意思,在下愚见。曾经的演讲稿

我对武侠小的兴趣不仅在读,也在写。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自己,借此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并不想发表。
目前武侠小说界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继古龙、金庸、梁羽生之后,陈青云、诸葛青云、卧龙生、云中岳、柳残阳、秋无痕等人又名声鹊起,为繁荣武侠小说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为什么这些武侠小说作家都是香港的,唯独没有一个大陆的呢?是大陆没有武侠小说创作的人才吗?不是,绝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是因为大陆没有培养这些人材茁壮成长的土壤。
武侠小说同中国武术一样,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件瑰宝。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描写的是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武功,但为什么作者不是我们中国大陆人,而是香港或台湾人呢?为此我深感难过,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空前绝后的缺憾!尽管香港人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但毕竟不能代替大陆人。
和千千万万人一样,我也期待着能有一天,武侠小说也能做为一件文化珍品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正名。可惜到目前为止,武侠小说非但不能被文学界所承认,甚至一再被打入冷宫,深受正统文学作家的攻击和排斥。那些一边提倡文学即“人学”的正人君子,另一边却著书立说怒斥真正“人学”作品的武侠小说,不知他们是居心何在?
当然,武侠小说大量出版,其中精品并不多,似古龙、金庸、梁羽生这类好作品很少,大多都是滥竽充数之品,但不能因此就把武侠小说一棍子打倒,把它贬得一文不值。虽然这些小说内容大多都是作者虚构的,这一点作者并不否认,但做为“成人的童话”角度来看待它,我强烈呼吁社会上能给予它一席之地。
我不提倡禁欲主义,因为它在中国现代社会已经完全不实际,有的东西越禁止越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强烈好奇心,越容易促使人去一破禁区、一观究竟;若是不禁止反而没有人去注意它,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性欲本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没有什么神秘色彩,它也不是一种毒药,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把握。世上也本就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一口断定是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多少。酒少饮可舒筋活血,多贪则乱人心性;欲寡可使人松驰、安定,纵欲则损伤身体;卤水药人,却能点豆腐,快刀能杀人,但用在手术台上却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酒色财气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题,用不着去极力回避,尽管有大多数人表面不肯承认。
我也同样不提倡占用大量篇幅、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激烈的武打场面。因为武侠小说不是国术指导,也不是武术理论杂谈,更不是用来教人如何去打人杀人的,只不过是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小说作家并不一定都钻研过武术,也不可能是武术家,他所写出的招式,往往连他自己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甚至武功中根本不存在这一动作,而是他随便找几个字凑上去的。所以用这么大的篇幅去描写不现实的武打场面,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我很赞同古龙的观点,武打场面不一定是打,而是制造氛围。
另外在情节的变化、人物的形象上,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突出旧格局。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武侠小说已出版发行不下几千部,同样的情节变化、同样的人物形象,已描写过许多次了,这样读者再看,就不会再感兴趣,而且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最凶恶的人就是大侠客,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诈死、易容、毒药,金钱、势力、复仇,已不应是武侠小说再出现的内容,否则就很难发展。
要想创新,就得改变方式。去刻画人的心理活动、情感的变化、性格的冲突,只有人性,才是武侠小说描写的焦点。因为人性之复杂,远在任何一种武功之上。人无完人,人性也没有完美,只有接近现实,才能有发展、有创新。武侠小说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功决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成人的童话”也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要。把现代的生活情感、人类幻想,用古代的武侠小说表现出来,用富有幽默的语言、哲理的词汇反映出来,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岂不又把它推进了一大步?让它在新派武侠小说的现有阶段再进入一个全新里程。香港的古龙先生在这方面就已做出了很好榜样。
世上的路都有终点,只有艺业这条路是没有一定的终点。
而且是永无止境!

10. 武侠小说:

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1936年,卒于1985年9月21日,终年49岁。古龙从小身世飘零,性格孤独沉郁。他14岁时,从香港到台湾读书,18岁时,因父母离异,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就读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他曾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开始写武侠小说。
古龙一生“仗剑江湖载酒行”,他嗜酒如命,经常用喝酒来打发日子,借酒来麻醉自己,以忘掉自己心底的哀愁和寂寞。他为人豪爽,生性洒脱,爱交朋友,待人真挚、诚恳,善于理解别人,很得朋友的心。古龙很“好色”,是性情中人,他不能一日无女人,而女人也乐意与他交往。据古龙好友丁情说:“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会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已却是难寻,怎么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这是古大侠对于女人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由于酗酒
和好色,古龙自中年以后,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曾数度病危住院,但他出院后依然故我。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倪匡说,长期的病痛使得古龙已经看淡了人生。过度的酒色,致使古龙病情迅速恶化,终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大出血而去世。古龙的身世、性情和行为,直接影响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古龙的作品。
古龙步入“武坛”,是为生活所逼,用古龙自己的话来说,“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共同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我也相信有这种悲哀的人大概还不止我一个。”他自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起,接二连三地推出新作,共创作数十部武侠小说,有许多被香港、台湾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成为港台影视界争相拍摄的热门题材。古龙的小说更是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
古龙对武侠小说创作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首先,他认为当代武侠小说不应再走传统武侠小说的老路,而是“要新,要变”。他说:“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动,你就算成功。”对于武侠小说应该如何变,如何新,古龙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他还认为:“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看重其中丑恶的一面?”写武侠小说的目的,是“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基于这种认识,他更指出:“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的新观念。”“武侠小说中的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事件的冲突,尽量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若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古龙的这些观
点,散见于他的各个小说前面的“序”中,这些观点和看法,丰富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理论,对阅读和理解他的武侠小说是大有帮助古龙曾在《大旗英雄传》序言中把自已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我写的是《苍穹神剑》《剑毒梅香》《孤星传》《湘妃剑》《飘香剑雨》《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月异星邪》《残金缺玉》等等。
“中期写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即《铁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剑》)《流花洗剑录》(即《江海英雄》)还有最早一两篇写楚留香这个人的《铁血传奇》。
“然后,我才写《多情剑客无情剑》,再写《楚留香》,写《陆小风》,写《流星·蝴蝶·剑》,写《七种武器》,写《欢乐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觉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阶段的创作是古龙初入江湖的“闯荡”时期,此时的作品从结构、情节、人物乃到语言都没有摆脱传统武侠小说的束缚,但从小说的情节布局来看,已可以看出古龙具有巨大的潜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从写《武林外史》开始,古龙进入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他力图打破传统,有所创新,从《武林外史》到《铁血大旗》,再到《绝代双骄》,可以看出古龙不断探索的艰难“足迹”。
的。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钱英叡在2023-06-25 10:24:0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nxiawen/342388.html


上一篇:明末网络小说有李过跟红娘子
下一篇:好看的现代都市异能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