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侠小说脱离现实

钟飞翰
钟飞翰
发布于 阅读量 688
论武侠小说脱离现实

⑴ 武侠小说为什么会没落

我觉得武侠小说之所以会没落,是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说形式被大众版所接受,而权这些新的小说形式都是更加贴合大众新的口味的。
像是玄幻或者是游戏类的小说都是新出来的小说形式被大众广为乐见的接受,而武侠小说就被这些小说的衬托下渐渐的没落。

⑵ 读金庸或古龙武侠小说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可以提高一个人哪方面的能力 武侠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金庸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集新派小说之大成,广泛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精髓。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说神侠依碧鸳”等14部小说,并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为代表作。金庸把武侠小说从一个较低的通俗娱乐层次提高到了于娱乐中负载人生哲理、生命体验、价值信仰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成为雅俗共赏的成人童话,被誉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上历史的创造者。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英雄传奇首先要以情节为先,充分利用悬念起伏跌宕,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情节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再绞尽脑汁想出出人意料的办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夸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号,但还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杰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小说中的帝王英雄,叱咤风云,纵横驰骋,尽显风流,从而缔造巩固千里江山。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鹿鼎记〉中的康熙大帝最为典型。铁木真从势力微弱到忍辱负重统一大草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铁骑踏遍草原。作者将一个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画的淋漓尽致。〈鹿鼎记〉应该是以武侠的视角来写历史的一部小说最恰当不过了,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俨然一个武侠式的〈康熙王朝〉,可见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
侠士英雄是刻画的最精彩、动人的,容貌上犹如“白马王子”又总能力敌万夫,势不可挡,既侠骨柔情又肝胆相照,很纯情但是仅仅止于此。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赏了,他往其中装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诸如儒家的大担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内存空间,所以才会有著名作家王蒙读《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动之哭,才会有人认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
这些侠士英雄在金庸小说中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为青睐的一种,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以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最具代表性。《射雕英雄传》中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北宋的南大门襄阳城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镇守与保卫,才会被包围四年之久而没有失陷于元,延迟了北宋的灭亡时间。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了北宋对元的反吞并战争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与一种社会责任感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乔峰又是另外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从美学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题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际。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等事件,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人物《;鹿鼎记》中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顺治出家;〈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乾隆皇帝的出身的传说。在这一点上,金庸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各特十分相似。斯各特把历史看成是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以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义”的化身,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他们都视仁义如生命,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对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固守一个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担当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诚如孟子所云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大丈夫。作者批判的是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见利忘义,为贪图富贵而视民族气节于不顾,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狡黠善变至死而不思悔改,与忠厚善良、仁义正直的郭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两个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耻”中的一“靖”一“康“。郭靖时时不忘的国耻又是杨康最为贪图富贵而又不顾的因而使整部小说负载了一种很深的思想内涵,而非一般武侠小说浅显意义上的恩怨仇杀,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金庸小说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以民族中的精英确立和显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中狭隘的爱国主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小说由一个层次的打打杀杀上升到了忠诚报国的艺术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国仇。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持一种憨厚、朴实、忠诚的品质,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态度,仁义至上的信条表现出对于大宋的一片赤诚忠心,从而构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维空间,并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郭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感人,一切利害冲突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特别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矛盾冲突。茫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抚养他长大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执行知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应屈从于蒙古人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对于传授武艺的老师哲别的民族矛盾冲突也是如此,私情与国仇泾渭分明,坚持铁的原则,不屈不挠,充分显示出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因此,郭靖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表现的则是痴忠,同样具有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无论师父岳不群如何误会,甚至陷害,他依旧一片忠心不改,以致于致他于死地,令狐冲仍把他当作养父对待。
金庸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对于佛家也颇有研究,通过其作品便可窥豹一斑。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但巧妙地运用佛家经典来贯穿组织故事,而且运用佛家思想来点化人生,阐明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解决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间的关系,劝戒众生弃恶从善,放弃抛掉种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用佛家语来说:普渡众生。以《天龙八部》、《鹿鼎记》最为典型。《天龙八部》这部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八位护神。其中一个主人公段誉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与代言人,他从小就违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门规弃武而学佛,痴迷于佛经典故。段誉身上体现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先,虽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净土,佛祖永留心中。因为决不强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立地成佛,尽管他不是佛门中人。另外小说中肖家与慕容氏家的矛盾从不可调和至妥善解决,恐怕只能借助于佛家,最终皈依佛门。《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组织串联起整个故事,并以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家的影响。但金庸对佛家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如《鹿鼎记》中顺治与康熙的相见,不过是以婉转|间接的方式轻轻地点击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庸以极高的热情及传奇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道教的发展。从〈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当然这一门派或许是虚构的,名字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教(这便是符合历史史实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再至〈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派。用传奇色彩结合着历史史实全力描绘着道教的故事。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却以内含的方式蕴藏在小说的丝丝缕缕之中。〈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洒脱、毫无拘束、狂放不羁,正是道家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仙风道骨的形象体现与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因循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叛逆,更是作者极力所建构的一个理想性格。令狐冲正是这样无拘无束,所以才被正统的正道人士所不容。金庸通过打破严格的正邪界线的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这便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在小说当中作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背叛传统,譬如嗜酒、不循规蹈矩、结交“奸邪”等第。《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好赌、贪财、好色、胆小,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对于江湖道义的看重。义字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质。尽管在他身上还汇集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他的口头禅就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邪”,所以有“东邪”之称。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反之对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将他放置在一个纯洁无任何干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中生活。黄药师性格豪放,不为世俗所拘囿,与一个年轻他几十岁的青年称兄道弟,体现出了人类rlie本性生命力的张扬,这就是作者寄托他的反传统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纯真。身在江湖,“义”字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封建性的东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同心协力、救危扶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儒家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有着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广泛地被民众所认可与接受;佛家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整个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则汲取三家思想之精华,立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种新的人生哲理、价值观、世界观。譬如金庸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说蕴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借题发挥由一首古诗便能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上规模宏大,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气势非凡,既武侠又言情,难怪台湾作家三毛评论金庸说“只写一个‘情”字。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托,使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天合一的效果,产生动人心魄的独特艺术感受。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融入他的小说,设置了一个充裕、优美的人物活动空间,描绘名山、大川的种种风彩,讲述它们的文化与历史。作者笔下将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一一点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优美画卷中编织一个个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风云,儿女之情长相映成辉,并由此产生一种壮美。以《笑傲江湖》最为璀璨夺目。五岳雄奇的风光,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归雁楼,嵩山的封禅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尽纳其中。还有《射雕英雄传》中茫茫的大草原,带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文化享受。并且辅以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出纷繁多样的传奇故事,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种深厚的艺术底蕴。《天龙八部》中的枯容大师与四大恶人的棋局之赌,无亚子的真龙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还有那一曲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在于此,以一支乐曲组织全篇,演绎出一段回肠荡气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开阔博大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之中,系于一个个爱恨悠悠的情节。金庸小说在一种阔大辽远的自然、社会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一种入世与超世、乐观与达观的深远的艺术境界。

⑶ 怎么看待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问题

说到武侠大家,不得不说"温梁古温”。金庸小说和大部分武侠小说,都属于通俗小说,这一类作品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情节离奇,受广大民众消遣阅读。

作为武侠小说的领军人物金庸,开创了新武侠的一代潮流。他塑造了郭靖,乔峰,令孤冲,杨过等形象生动的人物,提出"侠之大,为国为家”价值观,将传统狭隘的江湖恩怨,上升到了国家民族大义层面,应该说,"凡有华人处,莫不读金庸”同中国功夫火遍世界一样,不是没有文学价值的。

流行的不一定最好,作为流行文化代表的武侠小说,离文学经典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六神磊磊读金庸为业,那是他的脑洞够大,而非小说本身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因为即便最精彩的武侠小说,绝大多数人看过三两遍后,也就乏味了。

在新一代的修仙,玄幻,穿越于一体的武侠类型出现后,读金庸的人恐怕不如玩游戏的人多吧!

⑷ 为什么武侠小说往往要淡化朝廷的影响力呢

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存有一个武侠梦,仗剑行天涯,快意恩仇,江湖儿女的热血生活让很多人羡慕无比。许多的武侠小说让人爱不释手,金庸和古龙两位老师将武侠小说推向了巅峰,他们的作品可以说几乎受到全球华人的喜爱。但是,许多读者可能都会发展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武侠小说中,朝廷对于江湖来说,影响力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了,武侠小说的内容不可能当作正史来看,都是作者们想象出来的,我们读者在阅读时当作平时的消遣读物即可,不能对里面的内容太过深究,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古代还是现在,任何人都是要遵守社会法律的,否则的话,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⑸ 为什么武侠小说没落了呢

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不过,这些小说称之为玄幻小说更好些,或是叫作“有武学背景的言情小说”。它们有武而无侠,不讲扶危济困,而说主人公凭借情智习得上乘武功,获得武林地位,揽得美人归。这也恰合了当今之世的主流价值观,故此流行也非意外之事。

所以,武侠小说原本的受众群体已经渐渐抛开了小说而选择寄心于生活,而新的受众群体又被另外的小说题材所吸引分流,受众群体的流失也就导致了这一类小说没落的根本原因。

⑹ 武侠小说的小说发展

魏晋六朝在文学史上被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小说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神农、燧人、女娲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劳动人民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紫玉》的仙术道法;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编撰《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看出武侠小说同唐传奇之间脉络相通。故认为唐传奇为武侠小说的立宗者,理所当然。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在论述唐传奇勃起的社会背景时,范烟桥所著的《中国小说史》曾言:“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根据所论可见一般,特别在唐朝末期,社会对豪侠救助如云霓之望。《资政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可见社会暗杀行刺之风弥行。这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豪侠主体的传奇大量涌现。
唐朝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于中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甘泽谣》之《红线》(袁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裴铏著,其中聂隐娘的武功训练方式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集异记》之《贾人妻》,薛调的《无双传》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之后,经五代以至宋朝,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多是对唐传奇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形式的小说与后来的武侠小说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小说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小说中,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宋元话本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等。
这些奇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代的武侠小说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学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奇、宋元话本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奇便是“雅”文学,而宋话本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小说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知识阶层又不同于现代,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小说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文学消费”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侠义小说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侠小说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即《童林传》)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的《蜀山剑侠传》。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龙》《剑气珠光》等“鹤铁五部曲”。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
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已完结作品还有《边荒传说》《日月当空》,目前正在连载的是新作《战龙在野》。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22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⑺ 武侠小说和现实生活为什么会这么不一样。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武侠中的爱情、友情如此荡气回肠,但现实中斌不多见,但这绝非没有,你能说现实生活中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就不是侠士?侠在于精神而非自身功夫的高低,只要心存侠义之心,一样就是身在江湖,只要坦诚,正义,就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友情与爱情!

⑻ 当前学界对其武侠小说文字意义和艺术特征的论述

谁的小说?我在学校时候考过金庸的。

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作者:严家炎

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否定“快意恩仇”、任性杀戮的观念——小说界以
平等开放态度处理中华各族关系的第一人——纠正黑白分明的正邪二分法,以是否“爱
护百姓”为新尺度——揭示权力的腐蚀作用——渗透着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精神——锐
利的针对现实的批判锋芒——用现代心理学观念剖析、塑造人物形象武侠小说诞生在漫
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封闭的农业社会的产物,众多武侠小说在褒扬侠义精神的同
时,也留下了诸如热衷仕途、嫉仇嗜杀、迷信果报乃至奴才意识之类特殊印记。“五四”
以来的新文学家,像茅盾、郑振锋、翟秋白,都从武侠小说的圈外写过严厉批评(却也
不无偏颇)的文章,寄托了对这类文学加以改造的愿望。
五十年代出现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则可以说进入到圈内对这
类作品进行了改造。他们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五四新文学的经验,在保持武侠小说
传统型范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艺术笔墨,体现出现代人应有的时代意识,成功地实现了
武侠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多方面革新,使作品呈现出许多崭新的质素。金庸作品尤其取
得了突出的成就。
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
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
社会的看法。”①金庸作品中的现代意识,便是作者对传统武侠小说一系列观念实行变革、
改造的体现,也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所以为“新”的重要标志。

旧式武侠小说的一个普遍观念是“快意恩仇”。为了报仇,而且要“快意”,杀人就
不算一回事。恶徒固然任意行凶,杀人如麻,即使侠士,杀得性起,竟也殃及无辜。
《水浒传)就写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少十余口,连儿童、
马夫。”丫环、厨师也不能幸免。李逢江州劫法场,更是“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
《无双传》中的古押衙行侠,“冤死者十余人”。好像英雄们一朝正义在握,就有权
对邪派徒众杀个干净。我们暂且不论武侠小说及其流行能否像有的学者所说,证明中国
人有潜在的嗜血欲望;但旧武侠小说中这类描述的大量存在,无论从道德角度或法律角
度看,无疑代表了古代社会留下的一种不健全心理。
金庸小说却从根本上批评和否定了“快意思仇”。任性杀戮这种观念。《射鹏英雄传》
里的郭靖,怀着家国双重悲痛对完颜洪烈完成了复仇,后来却引出一场思想危机:他“一
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了这许
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②甚至一度对学武产生
怀疑。《神雕侠侣》写杨过为其父杨康报仇,却一次又一次被郭靖夫妇“国事为先”的精
神所感动,深责“自己念念不忘父仇私怨”③后来知道了父亲的为人和死因,更是惭愧
无地,彻底放弃复仇的念头。《雪山飞狐》通过苗若兰之口,道出其父苗人凤的想法:“百
余年来,胡苗范田四家子孙怨怨相报,没一代能得善终。……所以我爹立下一条家训,
自他以后,苗门的子孙不许学武。他也决不收一个弟子。我爹说道:纵然他将来给仇人
杀了,苗家子弟不会武艺自然无法为他报仇。那么这百余年来愈积愈重的血债,愈来愈
是纠缠不清的冤孽,或许就可一笔勾销了。”④到《笑做江湖》,金庸更带有贬义地写了
林平之这个复仇狂。他在为父母报仇这天,居然穿上锦绣衣服,衣衫上薰了香,好像过
一个盛大的节日一般。不但把和仇敌有瓜葛的人一概杀死,而且像猫戏弄老鼠似地只顾
自己戏弄青城派头头余沧海以达到复仇的快意,却将处于危险中的妻子岳灵珊置于不顾。
最后为了报复岳不群父女,竟然又动手刺杀了岳灵珊。作者在字里行间不加掩饰地流露
出对这一人物的厌恶之情。金庸并不反对杀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对睚眦必报和滥杀
无辜。《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就说:“咱们学武之人,第一不可滥杀无辜。”⑤这一切,不
禁令人想起新文学奠基人鲁迅对复仇问题的意见。在鲁迅编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一
书中,《会稽典录卷下》收有> Transfer inte朱朗,字恭明,父为道士,淫祀不法,
游在诸县,为乌伤长陈君页所杀。朗阴图报怨,而未有便。会君页以病亡,朗乃刺杀君
页子。事发,奔魏。魏闻其孝勇,擢以为将。
针对文中所载朱朗其人其事,鲁迅写了这样一段案语:案:《春秋》之义,当罪而诛
不言于报,匹夫之怨止于其身。今朗父不法,诛当其辜。
而朗之复仇,乃及胤嗣。汉季大乱,教法废坏,离经获誉,有惭德已。岂其犹有美
行,足以称纪?⑥鲁迅在小说《铸剑》中,曾赞颂了眉间尺、黑色人于专制统治下不得
已而求诸法外向暴君复仇的正义行动。但在这里,他却严厉指斥朱朗的所谓“复仇”。鲁
迅认为:第一,朱朗之父“淫祀不法”,“诛当其辜”,“当罪而诛不言于报”,这种行动已
无正义性可言,决不可肯定。第二,即使勉强说到报仇,“匹夫之怨止于其身”,岂可像
朱朗那样杀人之子!鲁迅这种态度,大体代表了现代人对“复仇”的看法。金庸小说有
关复仇的一系列笔墨,都证明作者的思想和鲁迅等新文学家是相当一致,而和传统武侠
小说却大相径庭。二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否挣脱
传统的狭隘民族观念的束缚,也是检验作品有无现代精神的标尺。
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写了很多“反清复明”的故事。作者站在汉族立场上,反对
满族统治,书中侠士代表正义方面,而“鞑子”皇帝则一概为好邪。这种民族关系上的
简单观念,既与当时的反清革命思潮有关,也是儒家传统思想具有某种狭隘封闭性的反
映。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儒家历来讲究“夷夏之辨”,尊夏贬夷,认为“非我族
类,其心必异”⑦主张“用夏变夷”,截然反对“变于夷”,表现出排斥其他民族长处的
倾向,用孟子的话叫做:“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民连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在一些人眼里,也都是异常出格的事。武侠小说也深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
金庸最早的小说《书剑恩仇录》采用汉族一个民间传说的素材,或许还潜在地留有
这类痕迹。
但稍后的小说,随着作者历史视野越来越宽广,思想。艺术越来越成熟,也就越发
突破儒家汉族本位的狭隘观念,肯定中华许多兄弟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赞美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平等、和睦共处、互助共荣的思想,而把各族间曾有过的征战、
掠夺、蹂躏视为历史上不幸的一页。金庸的杰作《天龙八部》,就不限于写一个宋朝,而
以当时中国版图内的宋、辽、西夏、大理、吐著五个区域为背景,让段誉、乔峰、虚竹
三位主角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华全境。其中乔峰的悲剧,尤其强烈地震撼读者,迫人深剩
这位主人公一出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杏子林平定了丐帮内部的严重叛乱,令
人信服地展示了杰出的领袖才能和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他从小受的是北宋年间以儒家
为主的汉人文化教育,这使他确立了一套“正统”的道德规范:讲究“夷夏之辨”,忠于
国家民族,孝敬父母师长,对弱小者仁爱,处事正直公平,反对滥杀无辜。但命运跟他
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最后证明他是一个契丹人,并在辩诬自卫过程中不得已杀伤他人。
作者通过乔峰的经历和走向自杀的悲剧结局,不仅控诉了辽宋统治集团对异族百姓的残
杀掠夺,而且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质疑:夷夏之分真的就等于区分了正和邪、善和恶、
敌和友么?不间是非曲直,汉人一定得站在汉族一边,契丹人一定得忠于契丹,这种观
念真的对么?小说通过智光大师有佛学色彩的揭语:“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
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曲折地作了回答,告诉读者应
该对汉人契丹“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天龙八部》第19章写蒙冤受屈的乔峰在聚贤庄英雄会上与少林寺玄寂、玄难二僧
对打时,有一段文字颇有意思:玄寂见玄难左支右继,抵敌不住,叫道:“你这契丹胡狗,
这手法太也卑鄙!”
乔峰凛然道:“我使的是本朝太祖的拳法,你如何敢说上‘卑鄙’二字?”
群雄一听,登时明白了他所以要使“太祖长拳”的用意。倘若他以别种拳法击败“太
祖长拳”,别人不会说他功力深湛,只有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这夷夏之防、
华胡之异,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此刻大家都使,‘太祖长拳”,除了较量武功之外,便
拉扯不上别的名目。
玄寂眼见玄难转瞬便临生死关头,更不打话,嗤的一指,点向乔峰的“璇玑穴”,使
的是少林派的点穴绝技“天竺佛指”。
乔峰听他一指点出,挟着极轻微的嗤嗤声响,侧身避过,说道:“久仰‘天竺佛指’
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
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
玄寂一听,不禁一怔。他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今
日群雄为了乔峰是契丹胡人而群相围攻,可是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中国各家各派的
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大家都已忘了少林派与胡人的干系。这时
听乔峰一说,谁都心中一动。⑨被群雄骂为“契丹胡狗”的乔峰,使用的倒是本朝开国
皇帝的“太祖拳”;而口口声声以中华武术正宗自居的少林拳指,其实却是天竺胡僧达摩
祖师传下来的,这岂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金庸有意设计这一情节,目的就在提醒人们:
严守夷夏之防,拒绝学习外族的长处,将会使自己陷入多么荒唐可笑的境地!
如果说《天龙八部》中金庸已经提出了儒家文化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问题,那么,
到几年以后写《鹿鼎记》中康熙皇帝时,这种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康熙是《鹿鼎记》中有血有肉的正面人物,是真正称得上有作为、有远见的明君。
小说从他与“小桂子”相处时一个聪明顽强的少年起,写他经过击杀权臣鳌拜而逐
渐成长。成熟,这一过程显得颇为细致亲切。他体恤民情,治国有方。当台湾遭遇严重
灾情时,读奏章的康熙竟至“泪光莹然”,决定缩减宫中开支五十万两银子去赈灾。浙江
巡抚诬告黄宗羲,想陷之于文字狱,康熙为之辩诬,反而称赞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史可法抗清而死,康熙为之设忠烈词。他兼用儒法两家之术,有效地控制其臣僚下
属,决不受下属的控制。小说中反清复明的故事背景,不但没有构成一种相应的思想倾
向,反而衬托出康熙的英明有为。康熙后来曾对韦小宝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做中国皇帝,
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
加好的?现下三藩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国又不敢来犯疆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统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
好些吗?”⑩如果跳出狭隘的汉族立场,改用全国百姓利益来衡量,应该承认康熙的话
并不是自我吹嘘,而是大体符合实际的。康熙虽是满族,却符合儒法两家所定“圣君”
的标准。完全可以说,《鹿鼎记》是一部歌颂康熙的作品。金庸在1975年修改《碧血剑》
时,特意增加了袁承志行刺皇太极的情节,显然也是为了把他在民族问题上的思想贯彻
到底。袁承志伏在屋脊之上,听到皇太极与范文程等大臣的谈话。皇太极说:“南朝所以
流寇四起,说来说去,也只一个道理,就是老百姓没饭吃。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
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还商量入关后轻摇薄赋,解民之困厄。这使
袁承志深受震动,觉得“这鞑子皇帝当真厉害,崇侦和他相比可是天差地远了。我非杀
他不可,此人不除,我大汉江山不稳。就算闯王得了天下,只怕……只怕……”隐隐感
到闯王的才具与此人相较,似乎也颇有不及。这就合理地写出清王朝能打败明军和闯军,
维持近三百年统治,决非出于偶然,而是和当时许多历史条件包括满族一些杰出领袖人
物的作用分不开的。
在武侠小说中承认并写出中国少数民族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用平等开放的态度
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金庸是第一人。即使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也已写了新
疆回部富有民族色彩的热烈动人的生活场景,塑造了霍青桐等女杰的成功形象。《天龙八
部》写了乔峰(萧峰)这样感天动地的契丹英雄。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更塑造出有道
明君康熙这个杰出人物。可见,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是金庸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金庸小说富有现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三 对于江湖上正与邪、侠义道与黑道、名门正派与
魔教之间的斗争,金庸显然也有过很多思考。传统武侠小说出于旧式正统观念,在正邪
一类问题上采取黑白分明的简单二 分法:正则全正,邪则极邪。金庸则在小说里写了许
多极复杂的正邪斗争,其中有部分确实存在着是和非、正义和邪恶的严重对立,但也有
不少只是某些人为达到某种私利而借用堂而皇之的名义挑动的。(笑做江湖)里衡山派高
手刘正风想要金盆洗手,这件事并没有触犯谁的利益,不料所谓“正派”里的嵩山派站
出来坚决阻挠和干预,不许他举行金盆洗手典礼。他们硬给刘正风按上了“结交魔教长
老曲洋”的罪名,杀了刘正风全部家属,最后连身受重伤、逃出来隐居的刘正风,以及
曲洋的十二三岁的孙女都不放过。
真是残忍毒辣之至!令狐冲曾经这样责间嵩山派的费彬:“咱们自居侠义道,与邪魔
外道誓不两立,这‘侠义’二字,是什么意思?欺辱身负重伤之人,算不算侠义?残杀
无辜幼女,算不算侠义?要是这种种事情都干得出,跟邪魔外道又有什么分别?”恒山
派掌门人定逸师太在吃尽嵩山派一再化装偷袭的苦头之后,也对令狐冲说:“像嵩山派这
样狼子野心,却比魔教更加不如了。哼,正教中人,就一定比魔教好些吗?”小说通过
具体情节告诉读者:是和非,正义和邪恶,不能只按表面名称来划分,应该作具体分析。
事实上,侠义道和魔教两方面都有正派人,也都有恶势力。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
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都在侠义道,却都是阴险狠毒、作恶多端的人物;更不用提华山
派掌门人岳不群这类伪君子了。正像《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说的那样:“这正邪两字,
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也许金庸对中国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分裂不断、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
历史状况实在感受太深,所以他的小说里一再写到了武林中层出不穷的门派斗争。《倚天
屠龙记》不但写了明教与正教的矛盾,而且写到了明教内部各种势力你争我夺所造成的
分崩离析,也写到了正教各派有时联合有时争夺而带来的相互屠杀和被人利用。《鹿鼎记》
中,天地会、沐王府等各种反清势力只要聚会在一起,总是争吵谁算正统——究竟南明
的唐王是真命天子,还是桂王是真命天子,甚至为此而动起武来。在这些复杂的斗争中,
张无忌出任明教教主后协调各派,盈盈接任日月教教主后与正教各派握手言和,化干戈
为玉帛,无疑代表着作者的理想,其中实际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近百年在各派纷争中吃
尽苦头、付出血的代价所得来的教训。
金庸对正与邪、英雄与罪人等问题,显然有他自己的答案。
在《射雕英雄传》将结束时,郭靖和成吉思汗之间有过一场争论。年迈的成吉思汗
回顾一生,意得志满,认为他所建的国家,大到无与伦比,古今英雄,没有谁及得上他。
郭靖却表示不同意,他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
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郭靖在这里所说的意见,当然代表了金庸的想法。“为民造福,爱护百姓”,才是金
庸所肯定的英雄。作者在《射雕英雄传》附录的《成吉思汗家族》一文中,对成吉思汗
表示过这样的评价:“他是人类历史中位居第一的军事大天才。他的西征南伐虽然也有沟
通东西文化的功劳,但对于整个人类,恐怕终究还是罪大于功。《射雕英雄传》所颂扬的
英雄,是质朴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灭国无数的成吉思汗。”
金庸提出的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尺度考察各派斗争的主张,使正邪的鉴别有了客
观标准。这一思想是富有历史和现实的深度的,虽然它表面上通过武侠小说这种远离现
实的形态呈现出来。
金庸不但避免抽象谈论武林人物的正与邪,也避免悬空讨论人性的好与坏。他认为,
地位的不同,完全可以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在《笑做江湖》等小说中,金庸通过场面
和情节自然地显示:权力对人有腐蚀作用,好人一旦走到当权的重要位置上,也有可能
走向腐化。任我行刚从东方不败的监狱中逃出来时,对东方不败搞个人迷信的一套非常
生气。上官云一见他的面,就习惯他说:“属下上官云参见教主,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
湖”,把他像东方不败那样吹捧。任我行很觉得反感,当场挖苦说:“什么千秋万载,一
统江湖,当我是秦始皇吗?”又说:“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想得倒挺美!又不是神仙,
哪里有千秋万载的事?”甚至心里暗中嘀咕:“江湖上多说上官云武功既高,为人又极耿
直,怎他说起话来满口谀词,陈腔滥调,直似个不知廉耻的小人?难道江湖上传闻多误,
他只是浪得虚名?”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随即他就对上官云叮嘱了一句:“上官兄弟,咱
们之间,今后这一套全都免了。”可见当初的任我行,头脑是很清醒的。但当他在别人帮
助下杀了东方不败,真的重新当上教主之后,又觉得东方不败定下的这套规矩也挺有意
思,足以维护教主的威严,也就沿袭下去,不再废止了。而且越到后来,变得野心越大。
无怪乎令狐冲远远望着教主的座位,心里忽然想到:“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
方不败,却有什么区别?”连他女儿任盈盈都对令狐冲说:“唉,爹爹重上黑木崖,他整
个性子很快就变了。”《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原本是个单纯的姑娘。但在灭绝师太
逼她发誓并且真的让她当了峨嵋派掌门人之后,她就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自觉地追逐权
势,昧着良心做坏事,后来更是野心越来越大,要当“武功天下第一”的霸主。有一次,
韩林儿带开玩笑地对张无忌和周芷若说:将来推翻元朝之后,“教主(指张无忌——引者)
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周芷若听着居然“不胜之喜”。张无忌马上说:
“不可!我若有非分之想,教我天诛地灭,不得好死。”周主若这时“脸色微变”。足见
周主若野心膨胀到何等程度。金庸在这里所提出的“权力产生腐败”的问题,实在非常
尖锐,也非常深刻。他写的是人性的普遍弱点。虽然理论上没有答案,但不言而喻,实
际上已经把必须建立监督制度以防范领导者腐化的问题点出来了。这也说明,金庸的武
侠小说在思想内容上确实能给人有益的启示。

旧式武侠小说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模式:行侠——报国——封荫。所谓“斩得名王献
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其人生理想是六个字:“威福、子女、玉帛”。到清代的侠义小
说,主人公都是“忠义官侠”,实际成为清官家奴,更没有独立的人格,用鲁迅《中国小
说史略》的话来说:“终必为一大僚隶卒”。金庸小说虽也写古代,思想倾向却与旧式武
侠小说大不相同,根本告别了“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性价值观念,渗透着个性解
放与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写了许多至情至性的人物,他们率性而为,行侠仗义,生命
可以牺牲,却绝不做官府的鹰犬;他们我行我素,不但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而且反抗
几千年来形成的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主义色彩。杨过便是其中突出的一
位。
在世俗人物眼里,师徒名分不可逾越,杨过和小龙女却无视周围社会的压力,偏要
抛开这名分不管,由师徒变成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纷纷指责,杨过斩钉截铁地回答:
“你们斩我一千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即使知道小龙女被人奸污后,杨过仍不以为意,
坚决要和小龙女结合,可见封建贞节观念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杨过是礼教习俗的
自觉的叛逆者。
不仅杨过一人如此,其他小说人物像“九指神丐”洪七公的豪爽热诚,全无伪饰;
“东邪”黄药师的洒脱超逸,偏于乖戾;“老顽童”周怕通的了无机心,天真率性;令狐
冲的狂放不羁,笑做江湖;狄云、张无忌的躲开污浊,遁世而居;他们都是独立的树,
而不是依附的藤萝。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摈弃“权势”、“威福”、“玉帛”之类世俗旧观念,
追求自由自在、合于天性的生活。令狐冲说:“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
女人也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什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这正
是个性主义精神的体现。在金庸笔下,连已经继承了帝位的段誉、段智兴,最后也都走
上出家之路。
金庸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已抛开一切社会经济利害的因素,成为一种脱俗的
纯情的也是理想的性爱。郭靖完全不考虑华筝的公主地位而决心与黄蓉相好。赵敏为了
张无忌,毅然抛开郡主的家门。胡一刀选择妻子时,置大笔财富于不顾,他说:“世上最
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凡此种种,无不寄托了作
者的感情倾向。
金庸在个人与社会总体的关系上,主张要为多数民众的利益着想。赞美乔峰、郭靖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而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主张尊重个性、保持独立人格,
同情和肯定上述一大批具有真性情的人物:这正代表了现代意识的两个重要侧面。人,
总是既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又要保持独立的个体人格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像近
代西方有些人那样只讲个性自由,以至自我膨胀,人欲横流,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
这个社会就会发生种种问题。可是像古代中国有些思想家那样,只肯定群体或王权利益,
过分抑制甚至无视个体利益,牺牲人的个性,这个社会也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造成
许多悲剧。只有将社会责任和个性自由两者兼顾,才真正是人类现代社会所应有的健全
意识。才真正是金庸所要表达的现代意识。五 最能说明金庸小说富有现代意识的,也许
还是他作品中潜藏的那种独立批判精神。
表面上看,武侠小说注定要远离现实。但究其实,并不可一概而论。金庸小说的有
些内容,是作者在当代生活中有所感受而发,它们不但不脱离现实,反而应该说是深入
现实的笔墨。作为政论家同时又是小说家的金庸,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常常
保持着客观、清醒、独立思考的态度。创作过程中,他把得自现实的这些感受连同自己
的某些真知的见,融汇入小说,转化成形象。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富有思想性的一个重要
原因。
只要读读《射雕英雄传》的第一回,我们就知道金庸不但相当熟悉南宋时期的政治
军事斗争,而且对那段历史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一回的文字浸透着一种悲愤的激情,为
全书奠定了基调。一般人都知道,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射雕英雄传》却通过曲三和说书
人张十五之口,揭露了“真正害死岳爷爷的罪魁祸首,只怕不是秦桧,而是高宗皇帝”,
他为了坐稳他的皇帝宝座,宁可把一心一意抗金、想要迎回徽钦二帝的岳飞害死,向金
国一再退让,甚至竟然向金国皇帝上降表称臣。这就使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九一八”事
变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包括大片土地沦丧,主张抗日的张学良被囚禁,杨虎城被
杀害,等等。台湾在五六十年代禁止《射鹏英雄传》出版,除了作者金庸原先属于香港
《大公报》系统这个政治因素外,上述小说内容方面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缘由(直到19
79年,台湾初次印这部作品时,还要改个名字,叫做《大漠英雄传》。
在中国大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读者,当他们读到《笑做江湖》中写日月神教和《鹿
鼎记》中写神龙教的那些笔墨时,一定会联想到“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强制推行
的所谓“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那套极端个人迷信的活动。小说中
的日月神教,在东方不败和杨莲亭一伙把持下,强令徒众服有毒药物而自己则垄断解药,
以维持教主的个人权威。部属每人说话,一开口就是:“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教
主令旨英明,算无遗策,烛照天下,造福人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说什么:“教
主指示圣明,历百年而常新,垂万世而不替,如日月之光,布于天下”,“属下谨奉令旨,
忠心为主,万世不辞。”荒诞的情节形式,呈现着发人深思的现实内容。有关神龙教的描
写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笔墨并不是出现在“文革”结束。
中共中央作出否定这场动乱的决议之后,而是早在1967至1970年间“文革”正在
进行,林彪、“四人帮”气焰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写出的。这就真正显示出作者辨别复杂事
物的可贵眼力和敢于坚持真理的无畏勇气。即使在香港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左”倾思
潮的一度猖撅,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容易,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位名叫林彬
的香港电台广播员,就因为批评“文革”中的个人迷信现象而在1967年那嘲红色风暴”
中被人以汽油浇身活活烧死。金庸也曾被列入要杀的“五人黑名单”,一度被迫离港出走。
事情就曾这样十分荒唐而又尖锐得血淋淋地摆在人们面前。只有了解这些,我们

⑼ 金庸武侠小说之中创造出来的轻功、内力等等是不是已经脱离现实武侠,属于轻玄幻小说了

金庸武侠小说中,非常多的武功,已经是玄之又玄了,完全已经脱离了现实武侠武功的范畴,这种武功,屡见不鲜,最为人熟悉的:降龙十八掌、九阳神功、九阴真经、太玄经等等,简直不要太多了。
可以说,金庸先生是中国医学、玄学、易经、奇门遁甲、武术等领域的集大成者,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在金庸先生手中,达到了真正的巅峰。而他创造的武功秘笈,招术,已经东方玄幻化。
在他的影响力,东方玄幻小说这个传统武侠小说的发展品,成长为了今天的参天大树。

⑽ 以历史为背景撰写的武侠小说,为何会受到大量读者的热捧

现代生活的人们,都很喜欢小说电子书一类的读物。因为小说可以在人们业余的时间带给他们一定的喜悦。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小说备受追捧,但是往往是一些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体裁创作的武侠小说,更为人喜爱。这是什么原因呢?

最后以历史为背景创造出来的武侠小说,里面往往夹杂着对现实生活的嘲讽与批判。例如我们的四大名著《红楼梦》里面就暗暗嘲讽当时的社会。因此很多人都特别喜欢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里讽刺的东西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情况。这就回到了我们首先说的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极为相似,会让人产生代入感,从而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钟飞翰在2023-06-25 10:23:4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nxiawen/338856.html


上一篇:玄幻小说凤求凰封面
下一篇:求家人对女主很好的玄幻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