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无武不可武侠小说家

杨诗茹
杨诗茹
发布于 阅读量 773
宁可无武不可武侠小说家

A. 侠文化的简介

新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梁羽生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武侠小说有武有侠,侠是第一位,武是第二位。“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可见武侠小说家对侠的重视。
侠有二重相关的含义:在事, 是指正义的行为;在人, 则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语)这是普遍承认和接受的。但金庸的小说却有例外。纵观金庸小说的创作道路,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主人公有以下四点趋势或特点:
1人物个性越来越突出,侠的共性越来越少,离“侠”的典范越来越远。
2人物的侠气与正义的品质有一条明显的曲线,可谓“侠气渐消,邪气渐涨”。
3人物的侠义典范的理想性越来越少,而人物的现实人性表现越来越多。
4人物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弱,心理冲突越来越多,社会冲突也越来越重要。社会环境的制约力量也越来越强。
从金庸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鹿鼎记》,从陈家洛到韦小宝,正体现了从侠到“反侠”,从伟人到小人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他不仅托起高大的侠,还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的“人”,哪怕是小人。

B. 武侠小说家能说不能练者居多,但其中也有文武双全之人

温瑞安
建立「刚击道集团」,兼修文武。

温瑞安笔名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

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出生於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

一九五九年尚未入学,已开始念遍家中藏书,写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为说明的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尝试用所知的少量文字写信、作文、日记。

一九六一年小学一年级。因怕生,抵死不肯上课,故由姊姊陪同上学,并要其姊留在课室外不去,足有一年半。年来未交一友,未离开过课堂一步,得全校第一名,七科平均九十九分,极得教师疼爱,曾罚站一次,已引为耻大辱,毕生难忘。至次年始「性情大变」。在班上极其活跃,成为班上的锋头人物。

一九六三年当选级长及全校模范生。开始以班上同学为正邪人物,撰写自绘插画的长篇小说「龙虎风云录」,致使全校高低年班同学争相传闻:看自己「如何下场」。次年开始每天讲述武侠长篇「血河车」等故事,有过一口气讲八小时而放学后又讲八小时之纪录。同年,第一首诗发表於香港「世界儿童」,诗名「月亮」,八行,由温执笔,结义兄弟廖雁平「出资」(邮费)投稿,故发表时写名两人「合着」。

一九六五至六六年正式建立「刚击道集团」,兼修文武。在各种儿童、少年刊物杂志上发表作品无数。办校内、校外文艺活动极频。升初中一,转校至中华中学,在功课压力沉重之馀,创办日后足足办了十三年的「绿洲期刊」。并正式在马来西亚极具份量的文艺刊物「学生周报」上频密发表作品。

一九六八至七零年以初二之龄,在校际辩论赛中击败高中三年班对手,并协助高年班同学执编「华中月刊」。得班上导师黄因明支持,及兄长温任平勉励下,两年内举辨活动无数,推动各类文艺风气。写成长篇文艺爱情小说:「偶然」。

一九七一至七二年华文学校停办高中课程,考上高中,转至巫、英文为主、各族子弟共处的综合中学,在学校力争开授华文课程。其时开始在新马文坛重要文学刊物「蕉风」及「学报」频密发表作品,专攻现代诗、纯散文及新批评,并开始为外间刊物执编「诗专号」、「评论专号」。同年举办「月光会」、「满天星斗」大会等。开始矢力苦修美学、精神分析学,同年,与「绿林分社」怡保区负责人方娥真(寥湮)相识,从此相知连袂十六年。开始在台湾「中国时报」、「现代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各诗刊发表作品,并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武侠小说。

一九七三年正式创办「天狼星诗社」,一年内扩充成十大分社,镇日奔波於联络组合,推动文学风气,但仍不忘写作,(逾万字纯散文「龙哭千里」及小说「凿痕」和逾一千四百行的长诗「图腾」四部曲等),习武(举办武术比赛)。在台湾「中外文学」、「幼狮文艺」、「中华文艺」等刊物密集发表作品,以诗及散文为主。年底赴台深造。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将军令」。在台举办「五方文学座谈会」,半工半读,并为筹钱办「天狼星诗刊」而写武侠小说(「四大名捕会京师」便是当时作品)。

一九七六至八零年於福隆大聚创办「神州诗社」,以「发扬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八零年九月二十五日深夜与方娥真遭扣押解在军法处监狱后遭遗送出境。

一九八一年温、方二人蒙上这种不白之冤,使得在新马老家也杯弓蛇影、风声鹤泪,无法久留,从此开始逃亡的颠沛岁月、苦不堪言。年中,「逃亡」 达香港,适逢港府收紧移民政策,数度申请,皆告失败,赴台亦予严拒。年底,方终得以海外雇员身份留港。温依然飘泊流浪,温氏武侠「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已在明报日报、明报晚报连载发表并出书。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亚视」招揽温氏为「创作经理」。年底,几经波折,屡遭突变,终於批准来港居留。同年开始在「无线电视」附属机构「博益」出版社出书,武侠作品亦终在台由「万盛」重印推出。作品「四大名捕会京师」及「神相李布衣」在亚洲电视开拍。武侠作品及剧本屡为电影公司改编推出。

一九八五至八六年长篇小说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并在同一报上连写三个小说专栏。写作「量」之全盛期,在新马港台美加泰等地手上每月(周、日)有十八个专栏及连载撰写。武侠系列开始在香港「敦煌」出版,并在台湾「时报周刊」连载。次年始,在武侠创作上始创「超新派」笔路,流风所及影响甚巨。

一九八七年成为「香港作家协会」及「香港艺术家联盟」之会员。武侠小说译成韩文於韩国报刊连载并出书。同年,武侠小说「杀了你好吗」於台湾最畅销报刊「联合报」副刊连载,此为「现代派武侠」创作之一大始点。是年起「四大名捕会京师」等作品亦在中国大陆连续出版。

一九八八年台湾中视推出剧集「四大名捕会京师」。是年起之三年内,在台各大报刊刊登或连载作品,均为刊登频密度最高者。并在台最大报刊之一的「中国时报」人间版长期连载武侠小说:「刀丛里的诗」,及在「联合报」缤纷版频频发表「现代派武侠」精品。 年底,在港(「自由人」)台(「皇冠」)同时同步推山全面创新的「温瑞安(超新派)武侠」周刊,出版十二至十六集不等,引起热(激)烈反应。在港成立「自成一派合作社」。

C. 在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中,哪位作家所占的地位最高,影响最大请说出理由。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新武侠鼻祖”梁羽生如果说新武侠小说是由金庸发扬光大而达到顶峰,进入纯文学的高雅层次;那么,这一努力则开始于稍稍早于金庸的梁羽生,梁羽生因此成为新武侠小说的“鼻祖”。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粱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不仅在写武侠方面是大家,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倭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粱羽生作过一首诗: 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 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 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 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粱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作品大部分较有水平,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想来是要将这股正气发扬光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的作品:
白发魔女传 冰川天女传 冰河洗剑录 冰魄寒光剑

草莽龙蛇传 大唐游侠传 弹指惊雷 飞凤潜龙

风雷震九洲 风云雷电 广陵剑 瀚海雄风

还剑奇情录 幻剑灵旗 慧剑心魔 剑网尘丝

江湖三女侠 绝塞传烽录 狂侠天娇魔女 联剑风云录

龙风宝钗缘 龙虎斗京华 鸣镝风云录 牧野流星

女帝奇英传 萍踪侠影录 七剑下天山 塞外奇侠传

散花女侠 武当一剑 武林天骄 侠骨丹心
旧派武侠宗师还珠楼主的
还珠楼主(1902一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他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从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佛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小说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当时北方武侠小说十分流行,李寿民本人也很想把所历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约在1930年前后,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个武侠长篇,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以《蜀山剑侠传》为篇名,一天天地写下去,而还珠楼主的名头也就开始响了起来。他的创作欲望因此高涨,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他最多的时候竟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日本人要他合办刊物,他不答应,结果被抓去关了两个月。出狱以后,生活十分困苦。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还是住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想来总是可以维持的。他于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一直写到1948年。解放后,他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后来任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写了一些戏,还写过小说《剧》。1959年他中风, 1961年3月去世。 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荒诞怪异的一派,融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如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就曾说到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共37种,。 《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代表作。以此为中心,构成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一个庞大系列,计有: “蜀山剑侠正传”——《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峨眉七矮》;“蜀山剑侠前传”——《长眉真人传》《柳湖侠隐》《北海屠龙记》《大漠英雄》;“蜀山剑侠别传”——《青城十九侠》《武当七女》《武当异人传》,“蜀山剑侠新传”——《蜀山剑侠新传》《边塞英雄谱》,《冷魂峪》;“蜀山剑侠外传”——《云海争奇记》《兵书峡》《天山飞侠》《侠丐木尊者》《青门十四侠》《大侠狄龙子》《蛮荒侠隐》《女侠夜明珠》《皋兰异人传》《龙山四友》《独手丐》《铁笛子》《黑孩儿》《白骷髅》《翼人影无双》其余还有:《万里孤侠》《黑森林》《虎爪山王》《血滴子大侠甘凤池》《征轮侠影》《力》《拳王》《黑蚂蚁》《酒侠神医》
温瑞安的
港台武侠小说大师,马来西亚华侨,诗人出身,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时曾组织学生运动,在台湾坐过政治牢,后流亡东南亚各地,定居香港。温瑞安以“武侠小说的文学化”为己任,文笔好得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
他的作品:
白衣方振眉-龙虎风云 长安一战 朝天一棍 闯荡江湖

闯将 大侠传奇 大宗师 刀巴记

刀丛里的诗 刀帝传 短篇小说集 风流

黑火 红电 寂寞高手 剑气长江

江湖闲话 江山如画 金血 惊艳一枪

绝对不要惹我 空手道 骷髅画 蓝牙

两广豪杰 绿发 乱世情怀 落日大旗

马上上马 逆水寒 七大寇之锋将 七大寇之祭剑

七杀 凄惨的刀口 请借夫人一用 请你动手晚一点

群龙之首 人世间 乳房 杀楚

杀机 杀了你好吗 杀人 杀人的心跳

杀人者 杀人者死 杀人者唐斩 杀手善哉

杀死雪山飞狐 伤心小箭 少年冷血 少年铁手

少年追命 神医赖药儿 神州无敌 石头拳

收拾 四大名捕打老虎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会京师

四大名捕震关东 碎梦刀 台风 唐方一战

天台 天威 天下有敌 天下有雪

铁线拳 吞火情怀 温柔一刀 西江月

侠少 逍遥游 小雪初晴 养生主

叶梦色 一怒拔剑 英雄好汉 战将
宫白羽大师的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大约都熟悉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
看过他所写的《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偷拳》、《血涤寒光剑》、
《联镖记》等作品。他的武侠小说作品并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

D. 关于梁羽生的生平

【创作生涯】 【初入江湖】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 年轻时的梁羽生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 (今广州市)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次年底,调入附属《大公报》的《新晚报》工作。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缀,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 ,《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2022年在浸大演讲时,他首度公开解释笔名由来,指由于南北朝分“梁”先于“陈”,也是文人辈出时代,故取姓“梁”,结合台湾友人赠句“羽刻传高,万纸入胜”成名。 【退隐江湖】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梁羽生先生于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数年后归信基督教。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2022年12月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出版公司30周年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手脚活动不便。及后一直在陈秉达疗养院中疗养。在患病2年多后,梁羽生先生于2022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 [编辑本段]【作家地位】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一反东坡诗意,正是“竹外”之情。“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凡(百剑堂主)合著《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 [编辑本段]【创作年表】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按连载起始年份) 年月 名称 连载报刊(香港) 终止年月 1954.01.20 龙虎斗京华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54.8.1 08.11 草莽龙蛇传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55.2.5 1955.月日不详 塞外奇侠传(飞红巾) 周末报 1957.月日不详 1956.02.15 七剑下天山 大公报·小说林 1957.3.31 1957.04.08 江湖三女侠 大公报·小说林 ?.12.10 08.05 白发魔女传 新晚报·天方夜谭 ?.09.08 1958.01.01 萍踪侠影录 大公报·小说林 1960.2.16 1959.08.05 冰川天女传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60.12.18 11.01 还剑奇情录 香港商报·谈风 1960.05.日不详 1960.02.23 散花女侠 大公报·小说林 1960.06.22 1961.07.01 女帝奇英传(唐宫恩怨录)香港商报·谈风 1962.08.06 07.03 联剑风云录 大公报·小说林 1962.11.25 10.12 云海玉弓缘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63.08.09 1962.月日不详 冰魄寒光剑(幽谷寒冰) 正午报 不详 1963.01.01 大唐游侠传 大公报·小说林 1964.06.14 08.24 冰河洗剑录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65.08.22 1964.06.25 龙凤宝钗缘 大公报·小说林 1966.05.15 07.01 狂侠·天骄·魔女(挑灯看剑录)香港商报·说月 1968.06.23 1965.09.22 风雷震九州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67.09.28 1966.05.23 慧剑心魔 大公报·小说林 1968.03.14 11.日不详 飞凤潜龙 新晚报·天方夜谭 不详 1967.10.05 侠骨丹心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69.06.20 1968.03.15 瀚海雄风 大公报·小说林 1970.01.21 06.24 鸣镝风云录 香港商报·说月 1972.05.19 1969.07.01 游剑江湖(弹铗歌)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72.02.04 1970.02.09 风云雷电 大公报·小说林 1971.12.31 1972.02.16 牧野流星(折戟沉沙录)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75.01.13 06.03 广陵剑 香港商报·说月 1976.07.31 10.01 武林三绝 大公报·小说林 1976.08.16 1975.02.12 绝塞传烽录 新晚报·天方夜谭 1978.01.10 1976.09.01 剑网尘丝 大公报·小说林 1980.01.26 1977.05.01 弹指惊雷 周末报 1981.03.09 1978.05.02 武林天骄 香港商报 1982.03.09 1980.01.27 幻剑灵旗 大公报·小说林 1981.03.日不详 05.09 武当一剑 大公报·小说林 1983.08.03 梁羽生于1984年宣布封笔 梁羽生于2022年病逝 注一:梁羽生作品系统表 梁羽生武侠小说存在部分联系 ①“义和拳”系列:《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 ②“萍踪”系列:《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③“天山”系列:《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②③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 ④“大唐游侠”系列:《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传奇及历史,前二部更是梁氏武侠上乘佳作 ⑤“狂侠”系列:《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风云雷电》 《武林天骄》可视为本系列作品,也可不纳入此系列 ⑥“牧野流星”系列:《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⑦《武林三绝》前后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历史,几乎涉及整个梁氏武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为梁学总结性著作(但未以正式形式出版过) 《武林天骄》是梁氏武侠思想的总结及升华,梁学思想总结性著作(连载完成时间最后)。该书与《狂侠·天骄·魔女》有部分联系,亦可视其归为“天骄”系列 注二:梁羽生武侠小说阶段: 前期:《龙虎斗京华》-《联剑风云录》 中期:《云海玉弓缘》-《龙凤宝钗缘》 后期:《狂侠·天骄·魔女》-《武林天骄》 注三:名作:《龙虎斗京华》《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狂侠·天骄·魔女》《风雷震九州》《鸣镝风云录》《牧野流星》《广陵剑》《武林三绝》《武林天骄》 锋芒作:《龙虎斗京华》 成名作:《白发魔女传》 封笔作:《武林天骄》 笔法成熟作:《七剑下天山》 笔法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笔法为特例) 艺术巅峰作:《大唐游侠传》 综合巅峰作:《云海玉弓缘》 江湖总结性著作:《武林三绝》 思想总结性著作:《武林天骄》 注四:梁羽生武侠小说优点: 1.传承文化,古色古香。诗词基础浑厚,讲究真实的武术技击,读来赏心悦目 2.开创新武侠,首创“江湖-江山”和“民族斗争”写法和题材。 3.小说大多融合历史,有一定真实性(前人未达到),并兼叙一些唐人传奇,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化,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后来的新武侠小说作家 4.创造诸多名侠形象,而且是首位写女性主角的新武侠小说家 梁羽生武侠小说缺点: 1.过于坚持古典,部分后期小说诗文酸气重,而且对历史过分地铺张,无法大气 2.笔法未摆脱旧武侠束缚,而且过分沿用民国的“系列”模式,几乎写到一个系列的中各细节,故事情节拖沓,往往大量地延续并展开(仅有《女帝奇英传》《武当一剑》与其他作品联系不大) 3.内容雷同过多。《龙凤宝钗缘》之后,除了名作之外,其他作品基本相似。小说名称也无太大创新,直到中后期才逐渐改观 4.前期作品人物基本性格描写不周,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对人物的行为以及语言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古典式写法),但很少看到内心描写 5.前期作品有太明显的狭隘民族主义 注五:梁羽生于新武侠贡献: 1.开创新武侠,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化,影响了后来的新武侠小说作家 2.首创“江湖-江山”和“民族斗争”写法和题材 3.发扬诗词基础浑厚的古典式写法,首创兼叙传奇、融合历史、并处朝堂与江湖的武侠风格 4.因受五四运动等近代思想大变化影响,梁羽生是首位写女性主角并且立之于第一位置的新武侠小说家 5.采用真实的武术技击,其劲力、击穴等手法为后人所继承 【小说人物点评】(作者:梁羽生家园练霓裳)

E. 梁羽生的创作生涯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 (今广州市)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1950年底,附属香港《大公报》的《新晚报》创刊,梁羽生被调至《新晚报》工作。是年,他的父亲在家乡受诬告被拘押,不久便被错杀,享年五十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要员反复邀请梁羽生回乡省亲,梁羽生要求对父亲一案重新甄别,隐然有不平反则不回乡之意。经查,陈信玉属错杀,蒙山县政府下文平反)。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辍,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形。2022年在浸大演讲时,他首度公开解释笔名由来,指由于南北朝分“梁”先于“陈”,也是文人辈出时代,故取姓“梁”,结合台湾友人赠句“羽客传奇,万纸入胜;生公说法,千古通灵”成名。 2022年12月2日获得香港岭南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鼻祖,2022年获香港岭南大学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及获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梁羽生文库”。 加入中国作协。
2022年,梁羽生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一反东坡诗意,正是“竹外”之情。“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 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凡(百剑堂主)合著《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

F. 金庸、古龙、卧龙式、梁羽生的写作风格

很简单。

金哥的具有大家风范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

小卧的就是非常具有层次,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画面。看起来就好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古龙的一个情节就是一个事,但有与主题十分重要的关联。书中更多的是对与人性的思考。我建议你多看看古金二人的书。

还有一个,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至于他为什么么能在国人心中有一点位置,我看还是那个时代成就了他。

G. 谁能提供梁羽生简介和作品风格

梁羽生简介

在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世界里,金庸、梁羽生并称,一时瑜亮。但是,事实上,梁羽生是先行一步的人,这一步大约是两年。
当金庸以《射雕英雄传》奠定地位时,梁羽生也以《萍踪侠影录》为新派武侠绽放了文学情思上的异彩。金庸一写就是二十年,作品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笔不写武侠、转而办报之际,却独撑现代中国新派武侠的局面,三十年来写作不辍,作品数量达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断创新变化,对武侠文学的一往情深,锲而不舍,梁羽生已达“乐在其中”的境界。
诚如名词人刘伯端评论梁羽生武侠作品所述:“国家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将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无疑。以下这篇介绍作者为罗立群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是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馀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梁羽主的武侠小说理论
很多人说,“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虽然如此,在文艺理论界仍然有许多人认定武侠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针对这一问题,梁羽生在许多场合发表过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形成了自已的一套理论。梁羽生的观点十分精辟、深刻,批评了文艺理论界对武侠小说的偏见,也指出了武侠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谓我国小说理论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们叁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对我们阅读理解和评论武侠小说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言说:“文学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所谓高级与低级,只取决於作者本人的见识、才力和艺术手腕。”他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他认为中国的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新派武侠小说更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历史见解和成熟的艺术技巧;无视武侠小说的存在,硬将它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对於某些诋毁和否定武侠小说的观点,梁羽生不无激愤地说:“这只能表示那个人在容纳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广。他其实也不了解什麽叫做武侠小说;或者他看过的许多武侠小说是荒诞离奇的,这才造成误解。其实武侠小说有好有坏,文艺小说亦是。即使是反映现实的写实小说亦有好有坏,如果作者功力不够、观察力不敏锐的话,他尽管写的是写实小说,还是不能反映现实的。”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关於如何把握武侠小说的主题,以及如何在武侠小说中反映时代精神和创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是正义的行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谓仗义行侠。他又说:“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於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参见冯立三《与香港作家一夕谈》)
怎样才能写好武侠小说?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好武侠小说并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认为,要写好武侠小说,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已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梁羽生虽然喜爱武侠小说,竭尽心智地创作武侠小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一九八五年,他借《文艺报》一隅表示自已的忧虑:“有的部门作了统计,至少有五十多家小报发表我和他人的武侠小说。不少地方的一些报纸转载我的武侠小说,有的加以改写,都未经作者同意。据说有的把两个回目合并成一个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写的武侠小说,却标上我的名字,以蒙骗读者。我认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当在文学园地占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报,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全部刊载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这样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吗?”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见。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书名 发表时间 连载报纸名(香港) 又名
01、龙虎斗京华 1954.1.20-1954.8.1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 1954.8.11-1955.2.5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3、七剑下天山 1956.2.15-1957.3.31 大公报 小说林
04、江湖三女侠 1957.4.8-1958.12.10 大公报 小说林
05、白发魔女传 1957.8.5-1958.9.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6、塞外奇侠传 约1957-1958之交 周末报 (飞红巾)
07、萍踪侠影录 1959.1.1-1960.2.16 大公报 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 1959.8.5-1960.12.1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 1959.11-1960.5 香港商报 谈风
10、散花女侠 1960.2.23-1961.6.22 大公报 小说林
11、女帝奇英传 1961.7.1-1962.8.6 香港商报 谈风 (唐宫恩怨录)
12、联剑风云录 1961.7.3-1962.11.25 大公报 小说林
13、雪海玉弓缘 1961.10.12-1963.8.9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4、冰魄寒光剑 约1962初 正午报 (幽谷寒冰)
15、大唐游侠传 1963.1.1-1964.6.14 大公报 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 1963.8.24-1965.8.22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 1964.6.25-1966.5.15 大公报 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 1964.7.1-1968.6.23 香港商报 说月 (狂侠 天骄 魔女)
19、风雷震九州 1965.9.22-1967.9.2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 1966.5.23-1968.3.14 大公报 小说林
21、侠骨丹心 1967.10.5-1969.6.2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2、瀚海雄风 1968.3.15-1970.1.21 大公报 小说林
23、鸣镝风云录 1968.6.24-1972.5.19 香港商报 说月
24、游剑江湖 1969.7.1-1972.2.4 新晚报 天方夜谭 (弹铗歌)
25、风云雷电 1970.2.9-1971.12.31 大公报 小说林
26、牧野流星 1972.2.16-1975.1.13 新晚报 天方夜谭 (折戟沉沙录)
27、广陵剑 1972.6.3-1976.7.31 香港商报 说月
28、武林三绝 1972.10.1-1976.8.16 大公报 小说林
29、绝塞传烽录 1975.2.12-1978.4.1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0、剑网尘丝 待查 正午报
31、幻剑灵旗 待查 正午报
32、飞凤擒龙 1978.9修订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3、弹指惊雷 1977.5.1-1981.3.9 周末报
34、武当一剑 1980.5.9-1983.8.2 大公报 小说林
35、武林天骄 待查 待查

风云时代梁羽生书目梁羽生小说精选
0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0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0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04、雪海玉弓缘(共三册)
0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0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0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0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09、散花女侠(共二册)
10、广陵剑(共四册)
11、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12、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3、慧剑心魔(共三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梁羽生作品全集
0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0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0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04、雪海玉弓缘(共三册)
0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0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0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0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09、广陵剑(共四册)
10、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1、鸣镝风云录(共五册)
12、慧剑心魔(共三册)
13、瀚海雄风(共四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15、风云雷电(共五册)
16、冰河洗剑录(共三册)
17、风雷震九州(共三册)
18、侠骨丹心(共三册)
19、散花女侠传(共二册)
20、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梁羽生新作系列
01、白发魔女传(共二册)
02、武林天骄(共二册)
03、武当一剑(共三册)
04、游剑江湖(共四册)
05、牧野流星(共四册)
06、弹指惊雷(共三册)
07、绝塞传烽录(共二册)
08、剑网尘丝(共三册)
09、幻剑灵旗(共二册)
10、塞外奇侠传(全一册)
11、冰魄寒光剑(全一册)
12、飞凤潜龙(全一册)
13、龙虎斗京华(全一册)
14、草莽龙蛇传(全一册)

梁学研究系列
1、梁羽生武侠文学【柳苏】
2、三剑楼随笔【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
3、笔、剑、书【梁羽生】

梁羽生作品集故事系统表

1、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2、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1~2也可以稍稍合在一起,毕竟天山派的武学都是以张丹枫的武学为主
3、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这几部很不错,而且把一些唐人传奇融进去了
4、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
挑灯看剑录是从风云雷电中间开始,风云雷电之后结束。
(风云雷电中的龙象法王还没死,而挑灯看剑录最后他被宰了,
但在风云雷电中耿电似乎还没有学成他的武艺)
武林天骄,玉面妖狐可以算进4此一系
5、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注:其他尚有:武林三绝、武当一剑、女帝奇英传、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未纳入本表。

H. 金庸、梁羽生、古龙、黄易四位小说家的作品都有什么风格差异

1、金庸小说文风浩瀚澎湃,历史和传奇混杂,让人分不清他讲的是历史还是传奇 (大气磅礴)
2、梁羽生小说讲究的是琴棋书画,名士气味甚浓,他的作品古板正统,武打一招一式皆写出(金庸模仿他)他的武侠中历史味最重, 像萍踪侠影录 女帝奇英传 云海玉弓缘 七剑下天山 白发魔女传等等之中皆可窥视 他将就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他为武侠真正的一代宗师 (琴棋书画)
3、古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他的文风剑走偏锋,开拓了新一片天地,他最先勘悟 无招胜有招 比如小李飞刀 他的小说离不开七者 浪子 朋友 酒 剑 美女 阴谋 背叛 这些构成了他的小说,他的小说首先将西方侦探与东方武侠结合起来,成就最高的是 楚留香传奇 (奇诡艳丽)
4、黄易 他是中国最先些穿越武侠的人,一篇寻秦记 使穿越题材迅速风行网络,他的小说充满了气势武打,一招一式气势无穷,使草根一族气吞万里如虎,但他小说里的香艳情节却比古龙更加多,我想这也是他的小说风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玄幻多奇)

我看遍他们的小说,总结就是这些,带我走上武侠道路的是金庸,但最让我喜爱的确是古龙,希望我的看法能让你喜欢上武侠 我的QQ是1244698727,有兴趣的话就一起聊聊吧
请采纳 谢谢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诗茹在2023-06-24 13:40:0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nxiawen/208057.html


上一篇:女主是貔貅的玄幻小说
下一篇:武侠小说中百毒不侵的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