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乡土小说阅读

林瑾瑜
林瑾瑜
发布于 阅读量 307
优秀的乡土小说阅读

㈠ 乡土小说的背景

从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来看,乡土小说显然与中西方文化冲突有着密切的同构回关系。当“西答方文明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逐渐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而且在总的方面影响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它势必造成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大转型时期世界观的斗争和价值观的复杂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认同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又注定了他们以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的价值选择。当这种文化矛盾已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必然地会在小说创作中表现这一母题。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乡土小说家,正是在这一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开始了对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叙写。

㈡ 简析乡土小说的开拓性意义

乡土小说。它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期,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版说过分西权化的一次反拨。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中,这派小说不断有新鲜的魅力和多样的色彩。
乡土小说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其之所以产生,显然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历史现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在...应当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浙江为中心的南方乡土小说作家群,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现代化的初期,客观上又较早接受了客观现实的制约。
发展到当代,乡土小说更像贴近与现实意义的题材靠拢,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在歌颂与赞美了农村产生的巨大变化外,也批判也讽刺了压迫阶级,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深得人心。
乡土文学的出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在文坛乃至生活各领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悠扬的散文,抒情的诗歌,乡土小说贵在真实。

㈢ 求好看的乡土小说和空间类小说要男主的!!!

城市新农民
神级农民
修真庄园主.
修修仙种种田
便携式桃源
随身携带异空间
星际农民
唐朝小地主
随身带着玉如意
超级富农
随身种田
这些可以看一看!!

㈣ 简述乡土小说的思想内容

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取决于现代乡土小说的内质。对现代乡土小说专内涵与外延的不同属厘定,会对其现代审美特征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论概括。“乡土文学”虽然至少包含着广义的(指文化意识范畴)和狭义的(指题材范畴)两种,但就乡土小说而言,能明确狭义的规范,才能标识乡土小说文体的边界,凸显其现代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准确地叙述出它的历史性状态。

㈤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描写的是什么地区的事情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如《浮躁》、《商州》、《远山野情》、《天狗》、《鸡窝洼的人家》、《腊月< 正月>》、《秦腔》等,几乎都是以他的家乡陕西地区为描写对象。

㈥ 谁有好的乡土文学作品,免费的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很高兴今天有幸参加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延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孟广臣同志的作品研讨会”。在此我代表主办方中国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刚才听了我会副会长董梦知先生宣读了孟广臣同志的老朋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同志对老孟的评价文章,听了北京市文联、作协的老领导赵金九同志的发言,听了刘晓川、崔墨卿、王永川、张宝申等专家学者的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孟广臣同志扎根乡土、从事乡土文学创作近50年的认知谈了各自的体会。感触颇深。

都说京郊出作家,是有道理的。著述最多、成就高的作家也多。乡土作家孟广臣老师就是佼佼者。认识老孟已经有近十六七个年头了,缘分当然来自写作。孟广臣同志的文品、人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让我评价,那就是“扎根长城修文章,作品等身不张扬;甘做园丁育花忙,文品人品香四方”。

孟广臣同志作为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家,也是我们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今年已经75高龄,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延庆文联名誉副主席。他新近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阪泉儿女》和《拓荒》可以说是代表他从事乡土文学创作的里程碑。这两部长篇小说均为孟广臣1994年退休后在3年里创作完成的。

《拓荒》反映了50年代初,北京郊区教育的情况。主人公我、刘瑞峰和孙秋霞三人深入山区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力图改变山区愚昧落后的面貌,他们就像拓荒的黄牛一样,默默地耕耘与奉献。《阪泉儿女》讲述了一个名叫顾小天的年轻人不甘心农村生活到城里打工创业的艰苦历程。主人公同农村旧势力和城市的流氓地痞进行斗争,最终在城里站稳脚跟,创业成功。

陈建功同志对老孟的评价为我们如何看待乡土文学家的创作精神和以里很有指导意义。他说:“孟广臣长期扎根农村,紧握手中的笔默默耕耘。这两部长篇小说的问世,使我们欢欣鼓舞。总结孟广臣的创作经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启迪意义。”

以下我结合孟广臣同志的作品针对我国现阶段乡土文学的创作、发展的问题谈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乡土文学的创作离不开“真实与厚重”,脱离了则会脱离开它的民间立场和地域文化的特色。

老孟的创作阅历和经验告诉我们,脱离了“真实与厚重”就会脱离了乡土文学的根本价值和的民间立场、地域文化的特色。

“真实与厚重”体现了乡土文学所坚持的“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是“五四”以来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鲁迅、老舍等一批优秀作家的传世之作,无不是写了底层体验和老百姓的疾苦。浩然、刘绍棠的作品之所以至今仍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他长期扎根农村,写的都是他熟悉的农村生活和人物。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经济如何发达,真正的优秀作家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故乡和人民。

乡土文学家只有与民众相结合、与大地相结合,才有力量和源泉。漂浮在上面,就不可能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深刻的观察,作品中对历史和现实把握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力度绝不可能从书斋里得来。要成为合格的乡土文学家应该自觉地与工农兵相结合,要有民间的底层体验,否则不可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有永久生命力的作品。

孟广臣的作品真实地还原农村生活,具有写实主义和平民主义的双重风格,给读者以“真实与厚重”的感觉。也许在有的人眼里,“真实与厚重”的手法已经很不合时宜了,接近于原生态的东西也容易被看做写作的低级形态,有的编辑也嫌原生态的技法写作路子陈旧。

孟广臣自己也不免有类似的困惑。他在《三个属羊的男人》一书后记里自认天赋不足,灵气不够,但同时又表示,自己所写的东西就是自己想写的东西,“我的创作完全是那种实打实凿式的,凭着一个山里人对山里人的一点儿感情,写点儿像大山一样实在的东西。”他的作品常常能够透过自己熟悉的农民命运,直抵人类生活最普遍的情感。他的作品里有着自己通达的道德观,就像山口被吹弯了腰的老树一样既顺从生活又顽强生存。他追求只要把自己感受过的东西朴素地传达给读者就行了。他的作品常常注重还原气氛,再现人物,或是或非,或喜或悲,任由读者去品味。

乡土文学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都受其生存环境、地域文化、生活趋向所决定,草除了这些酒会脱离开乡土文学的根本。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主导观念,也会对作家形成褒贬和压力。但是一时的扬抑并不等于历史的评判。孟广臣的作品不仅有着那么多古老生动的故事,也包含了古今的世道人心,它们既令人兴味无穷,也令人沉思不已。无不是反应了长城脚下人家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体验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二是乡土文学的创作离不开乡土文学所能体现出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色。

越体现民族性的作品,越有其世界性。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品,越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我国各地环境不同、语言特色各异、文化背景和生活特点、价值趋向都有差异,所以乡土文学的创作有着独具特色的各地丰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地域特征。

本着各地地域性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去从事原生态的文学创作,这在乡土文学领域大有潜力可挖,这方面才会有所作为,出更多好的作品。

现如今能够像,鲁迅、老舍、沈从文、萧红、刘绍棠等能够把握住乡土文学的民族性、地域性,从哲学等较高层次、较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去着笔的作家太少了。大多从教材数学会以流行手法去写地域文化、流于平面化的较多,厚重、大气的作品较少。真正的乡土文学家应该有一种着眼历史、关注乡土的创作心态,摈弃浮躁,真正“沉”到民间去,去发现深蕴其间的斑斓多姿的生活图景,再将之放置在政治、经济、文化相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中去观照、发现其特色,树立作品的时代坐标,以“黑白”的、朴素的写作手法去表现,才能从流行文化中跳脱出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乡土特色的优秀作品。

文学是相通的,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维又是有差异的。这好比音乐,音乐是相同的,但民歌是有差异的。中国民歌,音乐学院教出的民歌手从唱法和表现手法上已经趋向一致性,这种方法以国际范围去看待它,在国际音乐界也有地域性、民族性,属于中国通行音乐。但如果从中国音乐范围去看,它缺少原生态,失去了56个民族所各自的演唱特色和民族风格,所以又缺少民歌的特色。乡土文学的创作就好比中国民歌,在表现手法上创新也好、发展也好,不能趋向全球一致性,只能走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反之就失去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存在的根基。

三是乡土文学具有广泛的民间性、广泛性和包容性。提起乡土文学并非仅仅指乡土小说,它有广泛的民间性、广泛性和包容性。

关于乡土文学的界定,许多学者对乡土文学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理解,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但对乡土文学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却有一致的认同。时代发展了,乡土文学也在发展,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是否还仅仅局限于写过去的地域的民俗、风土人情?只停留在对过去地域文化上远远不够。应该与时俱进看到地域文化生活的变异性,应当从哲学、宗教、文化等的流变上来进一步开掘乡土文学。

让乡土文学既具有地域性的民间特色,也要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要有鄂西、湘西土家族的文学特色,有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地域特色,也允许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通的一致性,只要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源流,对世界性来讲这也是我们的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地域性决定了要允许乡土文学流派的出现,过去乡土文学中著名的“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对我国的乡土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流派与乡土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有一定的地域性。如京津冀有“荷花淀派”,也有京味作家派等等。

如果我们给乡土文学下个定义,我的理解,应该是“乡土文学是用带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学手法真实反应一定地域的、一定时代的民间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它包括乡土小说、诗歌、散文、民谣、民歌、民间故事、民俗等”。

乡土文学中,蕴涵了历来家乡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但它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的,而是蕴涵在文学作品中。这就需要进行分析、进行挖掘。

发展乡土文学是对家乡历代人民的生活习俗、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探究、了解的过程。了解当地乡土的文化,是对乡土的一种深刻的了解;是对乡土的一种深刻的热爱。

四是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密不可分,乡土文学也有它的时代性。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我们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乡土文学的历史重任。

乡土文学的时代性是由乡土文学作家的时代性和创作内容的时代性决定的。乡土文学要从作品中去领悟到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而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和创作内容。也就是说,一位在长城脚下生活过的20岁的作家没有经历过文革十年而去写那时长城脚下人的生活,因为其生活阅历、文化背景不可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我认为这不能称为乡土作家,作品也不能称为乡土文学作品。但他写出了现代长城脚下人的生活作品,我认为这才是乡土作家,作品也为乡土文学作品。所以我的观点乡土文学的时代性是由乡土文学作家的时代性和创作内容的时代性决定的。

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丽事业。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蓝图,这是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宏图大愿。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强音,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乡村更加城市化,出现了新的“城乡交叉地带”。而都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也使都市文学日渐繁荣。这些无疑都向乡土文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人提出:“新新人类”还能再写孙犁、马烽那样的作品吗?山西的乡土文学作家也担忧:再像柳青、王汶石那样写作还有出路吗?从时代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时代对乡土文学的发展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有人担心是挑战,甚至沮丧,是因为陷入乡土文化错误概念理解的怪圈中。乡土文学的时代性是由乡土文学作家的时代性和创作内容的时代性决定的。时代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乡土文学萎缩,恰恰相反,这会给乡土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如何站在现代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写三农问题?写新农村建设问题?写城市与乡村变革问题?写城市平民生活问题?等等创作题材丰富多彩。

作为乡土作家正肩负起推进伟大事业的重任,就要发扬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乡土文学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功能,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就要以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多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品,多出弘扬正气、美化心灵的作品,多出团结鼓劲、坚定信心的作品;就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推进社会的变革,欢呼时代的进步,讴歌人民的创造,愉悦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为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孟广臣同志作为乡土作家,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许多大家所熟悉的作品,著有小说集《王来运经商记》、《在长城那边》,中篇小说集《三个属羊的男人》,故事集《长城脚下的传说》、《八达岭史话》(合作)、《八达岭景物故事》(合作)等。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角,讴歌了善良的乡土人情和勤劳勇敢的乡村乡民。他写乡土题材的小说,以自己坚强的毅力-写作,而且,越写越精彩,他的《王来运经商记》、《在长城那边》、《三个属羊的男人》等小说集,读后让我们为他那么熟悉农村、农民的生活而拍案叫好,广臣同志可谓是用全心、全意、全力、表现乡土乡情和中国农民的作家!

这次举办孟广臣同志的作品研讨会,就是要敬重他奋斗不息为农村、为农民写作的精神,敬重他奋斗不息为乡亲著史立传的精神,敬重他奋斗不息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奉献的精神。如果让我给孟广臣同志以时代的观点作一评价,我认为,孟广臣同志是北京写三农问题的乡土文学家,在此创作上是最富有成果的作家。他的作品无不涵盖着京郊长城脚下农业、农民、农村等内容,勾画出不同时代京郊农村人们的意识、思维、生活、文化、教育的多彩画面。

中国有9亿农民,农村需要文化,需要文化艺术,农村需要有作为的作家、艺术家,为发展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去奋斗、去献身,农村也需要有志向的农民知识分子,自己拿起笔来,以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毅力,去表现农村生活,描写农村人物,为农民代言立传的作家。

中国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与延庆县文联联合主办的。中国乡土文学专业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考察研究我国乡土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学术研讨,组织举办笔会,进行国内外民族民间文学交流和友好往来等活动,主要从事民族民间乡土传说、故事、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希望大家多关心我会,为我会发展出谋划策。

我国是一块文脉旺盛、作家辈出的热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发进取,辛勤耕耘,为振兴我国乡土文学雄风而团结奋斗。(本文系2022年3月17日艾君在北京孟广臣同志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㈦ 异能乡土小说

《我有一块地》《神树宝典》《手上戴个小鱼塘》《带着随身空间重生》

㈧ 五四乡土小说与建国后的农村题材小说异同比较<答案详细一点>

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乡土文学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显然不够全面。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学的作家,如沈从文,自命为“乡下人”,刘绍棠,自称为“土著”,他们的乡土作品的视野,表面上看,似乎只专注于乡土间的纯美故事;细究起来,现当代任何一位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完全回避关于现代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以直接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另一些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作家的叙述可能间接地表达对于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态度。但是,不管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家对现代文明取何种态度,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并非封闭的“乡土文学”,这一题材的文学类型,总是直接或间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
据考证,关于“乡土文学”的阐述,在现代中国,最早的是鲁迅。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1)尽管鲁迅对“乡土文学”未做出正面的定义,但他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当时的乡土文学的作家群体多寄寓在都市,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领受着“五四”新潮的洗礼。现代文明和进步思想的烛照,几乎成为当时作家书写“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创作准备。1936年,茅盾更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2)如果以茅盾的“乡土文学”观念为圭臬,那么,鲁迅笔下的乡土世界无疑最具代表性。在末庄、土谷祠、乌蓬船、咸亨酒店构成的乡土环境中,鲁迅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残酷。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世界里,乡土环境,绝对不是寄予着某种人生理想的世外桃源,而是扼杀民族生命力的所在。鲁镇和末庄几乎可以等同于鲁迅所说的“铁屋子”。大概只有在回忆童年的叙述中,鲁迅才对故乡表现出些许的温情。而鲁迅对乡土环境的严峻态度,实际上为现代的许多进步作家所接受,所追随。在乡土生活和风习画面中寄予重大的社会命题,显示社会的变迁和变迁社会中的人物成为中国现代作家孜孜以求的一种乡土文学的叙事模式。鲁彦、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许杰、彭家煌、沙汀、艾芜等一批现代乡土作家,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老中国儿女在各自的乡土上发生的种种悲剧性故事:宗法制的农村中的世态炎凉和无产者的不幸,封建等级制度延伸出的生活逻辑和社会心理对贱者、弱者不动声色的毁灭,封闭的边远乡村中原始野蛮习俗对人民的播弄和控制,等等。在这些乡土文学中,被台静农称为“地之子”的现代中国农村的老百姓们,承受着巨大的苦难,而小说叙述者所营造出的愚昧与冷漠、悲哀与阴郁交织着的乡村氛围,表现出这批乡土作家对当时中国最低层社会的强烈使命感。当然,这批乡土作家同时还是农村痼疾的解剖家,如沙汀,以尖锐的讽刺的笔法,写出了“半人半兽”“土著”人物把持的乡镇中的黑暗和无常。
对乡土世界中政治、经济、阶级斗争问题的关注,乃是现当代中国的乡土文学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叙事潮流。从早期具有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延续到抗战期间的赵树理、孙犁,形成了“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乡土小说流派。在赵树理、孙犁的乡土小说中,政治斗争故事和战争故事已经成为主宰。不过,在关于政治和战争的叙述中,这些作家通常以普通农民为视角,所以,他们的叙述和思维依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孙犁,他的乡土小说,塑造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乡村普通百姓的乐观、无私和勇敢,具有一种鼓舞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诗意向上的力量。而这种以革命为脉络的乡土文学,发展到合作化题材阶段,事实上其叙述者都转变为的具有敏锐政治意识的全知者,他们以乡土小说为输出革命和继续革命理念的所在,并十分注意塑造乡土世界中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农村“革命新人”,这些作家,以柳青和浩然为主要代表。
与具有进步色彩或直接参加革命的乡土作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另一批陶醉于田园风光的现代乡土作家,其中成名于20、30年代的废名和沈从文最有代表性。废名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少年和姑娘在夕阳下逗留嬉戏,行人挑夫在杨柳树下乘凉喝茶,农家乐的一派祥和而繁忙的快乐景象完全抹去了现代农村中血腥的一面,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至于沈从文的创作,也多注意刻画乡土中的“粗糙的灵魂”和“单纯的情欲”。沈从文描绘的山寨、码头宁静而秀美,宛如一副副古朴奇幻的风俗画。特别是在这些“化外之境”中发生的爱情故事,更有令人一唱三叹之妙。《边城》中少女翠翠的爱情观和爱情经历,单纯而美丽,有着未受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禽兽在做梦,草木能谈吐,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那么,沈从文意图在他的宁静超脱的乡土作品中寄寓什么样的主题呢?是“人性”。沈从文在他《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言明:“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那么,我们有必要追问的是,沈从文是不是以“人性”的小庙的构造回避可能存在的残酷现实,从而“美化落后”“诗化麻木”呢?如果这样看待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确实是过于粗暴简单了。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也在述说着某种无法抗拒的悲凉。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亲人的死亡和情人的离去的现实面前,不也宣告了诗意的神话的破灭了吗?而沈从文的另一名篇《丈夫》,几乎完全可以将其视为关于乡村底层人物的一曲悲歌。进入乡土文学纯美境界的沈从文,未必就不懂的社会的苦痛,只不过他是以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的边缘性异质性的乡土文化的叙述,显示处于弱势的边缘文化中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从而内在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端构成了超越性的批判。在新时期的乡土文学写作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沈从文式乡土文学写作类型的延续。在汪曾祺等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沈从文式的清澈空灵被赋予更为乐观明朗的特征。另外,沈从文的乡土文学,还开创了以展现“异质文化”中人性轨迹来表明文化成规对人的影响的写作模式,这种模式在新时期为韩少功、李锐这样的作家所承继。不过,韩少功式的视角要比沈从文更“客观”、更“中性”,他们更直接地也更热衷于叙述、分析他们所看到的“异质文化”之内发生的种种故事。正如李庆西对韩少功的《爸爸爸》的叙述者态度的分析:“就审美主体而言,完全是局外人的态度,对一切都保持着老于世故的缄默。这倒并非自以为是的冷眼观照,而是一种宽宏、旷达的心境。所以不奇怪,这里没有鲁迅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叙述者的意向,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认同。”(3)韩少功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是否认同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韩少功的确善于模拟“局外人”的视角,反复打量他眼中的乡土人物乡土习俗的种种文化规定性。这种冷静的写作态度,在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达到了极为自觉的阶段。《马桥词典》中,乡土,特别是乡土语言,成了乡土文化中最有趣也有富有历史深度的缩影和索引。表面上,马桥是一个静态的存在,惟有“局外人”的视角,才可能将现代文明对马桥的影响看得如此透彻,并获得丰富的诠释。在“地球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当代,以韩少功、李锐、张炜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们,已经不再象刘绍棠那样以自我情感的过分投入作为呵护乡土文学的写作姿态,而是站在一个更自觉更冷峻的制高点,以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叙述着中华各地乡土文化的变迁。
乡土写实小说:20年代中期,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即乡土写实小说。代表:废名(冯文炳)、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原名王衡,因热爱鲁迅而改名,代表作《菊英的出嫁》——冥婚,《黄金》标志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门——借钱,参加婚宴——坐末席,女儿遭骂,被盗不敢声张,写出了金钱观念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冷酷、可怕的关系。)蹇先艾、黎锦明、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乡土小说把艺术之根扎于故乡的土地与农民之中,带着满身乡土气息,又敢于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作平实自然的描写。

㈨ 求推荐好看的乡土小说 全本哦

http://www.cc222.com/shi/xt.shtml点此链接抄,就可以寻找你想要的乡土小说!

㈩ 乡土小说是人生派写实小说么

是的。人生派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由乡土作家群组成。但是也有这些之外的,比如叶圣陶先生。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林瑾瑜在2023-06-23 21:36:4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85188.html


上一篇:男主算命风水小说排行榜
下一篇:小说网超级贴身保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