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阅读的小说情节

陈思璇
陈思璇
发布于 阅读量 513
木笛阅读的小说情节

Ⅰ 木笛的主要内容,30字左右。

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其中一名名叫朱丹的木笛演员最终放弃了演奏,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而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却拿出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最终他感动了主考,被录取了。

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2页《木笛》的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木笛》的主要内容: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其中一名名叫朱丹的木笛演员最终放弃了演奏,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而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却拿出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最终他感动了主考,被录取了。

《木笛》的中心思想:通过一个报考乐团的木笛手宁可失去录取的机会,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奏欢快的乐曲这件事,歌颂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木笛阅读的小说情节扩展阅读:

《木笛》是赵恺所作的散文。以一个音乐考试为契机,衬托出了一种民族的精神。历史,不应被忘记。

赵恺,作家,山东兖州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历任淮阴县农村小学教师,淮阴市税务所干部,淮阴市文化馆副馆长、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淮阴市文联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江苏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江苏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赵恺,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新诗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第一名。

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大、中、小学教科书及多种文学选本、辞典,并被多种外文译介。本书收录了他1979-2022年间的作品集,包括《木笛》也收入在此书中。

Ⅲ 急!!! 木笛《阅读》 答案 1.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 2.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有几次写到了[雪"

设题二:

1、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3分)

2、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又几次写了入夜的“雪”,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写“梅”或写“雪”的作用作简要的分析。(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4、文中大师的言行前后判若两人,请概括说说他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3分)

5、“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为什么又说它“正在流失”呢?请联系现实生活作一点阐述。(4分)

1、热爱艺术的木笛演奏家朱丹为了彰显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毅然退出比赛,却感动了主考官,被破格录取,意对即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寒冷的空气似乎凝住了笛声,使之分外凄清隐忍,但孩子和自己心中的爱国火焰却进一步燃烧起来,使笛声充满了感情。意对即可。
4、大师:高傲、冷峻、权威;不容商量又深自惋惜(前);正直、诚恳;爱才、惜才(后)。意对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这种精神可能是指爱国、坚持操守、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则主要抓住世人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轻重取舍来谈。意对即可。

望采纳

Ⅳ 小说阅读《木笛》的阅读题中有一道问“雪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说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哪看出来的呢请帮忙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渲染一种悲壮的氛围,表现出主人公的纯洁高尚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有小学生的纯洁无暇。。。好久没做这种题了呢。。

Ⅳ 《木笛》的主要内容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是朱丹怎么也不吹欢快的曲子,放弃了比赛: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他走到纪念碑前,吹响那悲伤而凄凉的曲子,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当时他又高兴又悲伤

Ⅵ 语文阅读《木笛》

一、问题
1、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

二、简析:
习题1是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习题2、3、4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考查,第5、6两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其中第6题是对文章意境的变式考查。

三、答案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4、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6、仅供你参考,你自己去感受吧。
①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②站在纪念碑前,感受这座城市不堪回首的历史。三十万,一个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发愤努力吧,这样的历史决不能重演。
③悲凉的笛声把我带回过去,告诉我历史的沉重;沸沸扬扬的雪花打在我的脸上,让我清醒,我渴望手中的烛光冲破数十年前的黑暗,给那些亡灵们带去一丝的温暖和安慰;更希望,这些烛光聚成一个火把,引导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Ⅶ 阅读小说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的哪几件事

、问题
1、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

二、简析:
习题1是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习题2、3、4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考查,第5、6两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其中第6题是对文章意境的变式考查。

三、答案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4、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到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6、仅供你参考,你自己去感受吧。
①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②站在纪念碑前,感受这座城市不堪回首的历史。三十万,一个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发愤努力吧,这样的历史决不能重演。
③悲凉的笛声把我带回过去,告诉我历史的沉重;沸沸扬扬的雪花打在我的脸上,让我清醒,我渴望手中的烛光冲破数十年前的黑暗,给那些亡灵们带去一丝的温暖和安慰;更希望,这些烛光聚成一个火把,引导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Ⅷ 关于语文书五年级《木笛》这篇课文的梗概

有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主人公朱丹去应聘乐团的木笛手,主考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丹麦音乐大师。吹奏木笛的朱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初试、复试,最终在12月13日进入复试。主考官随手抽出一张卡片,上面要求“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

朱丹不想在这一天表演欢乐的乐曲,要求换一组曲目。大师问他为什么,他说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提醒他这是在考试,他依然坚持,于是大师大师果断而略带惋惜地把朱丹请出了考试现场。朱丹毅然离去。

入夜,南京开始飘雪。朱丹走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那里围满手捧蜡烛的孩子们,他取出木笛吹奏起了“犹如脉管滴血”的乐曲。吹奏完毕,那位不知何时到来的音乐大师,在朱丹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你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但你已经被乐团录取了!

在朱丹惊愕时,主考官说原因是“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朱丹非常激动,大师紧紧握住他的手,他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8)木笛阅读的小说情节扩展阅读:

《木笛》是赵恺所作的散文。以一个音乐考试为契机,衬托出了一种民族的精神。历史,不应被忘记。

《木笛》是首悲伤温婉的乐曲,又是一个悲壮感人的世界。我们在抓住情节主线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溢于言表的是承载在语言文字中的文章的情感。

文章中,情感元素遍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朱丹的悲伤、大师的感动,无不让人动容。这样的文章需要学生反复地品读、咀嚼、揣摩、体悟,进而感受到文字的律动,情感的波澜,触动自己的心灵。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陈思璇在2023-06-23 21:25:2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64528.html


上一篇:小说阅读网怎么删除文章
下一篇:九年级上册小说阅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