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秦承平
秦承平
发布于 阅读量 403
初中生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㈠ 中学生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但事实上,离开原文答题这一“下策”往往才是高考中常用的答题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学、写作相关的知识,才能顺利答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经过笔者深入研究,发现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2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22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22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O(∩_∩)O~好好学语文。

㈡ 初中小说答题技巧

复制也很累的 ...
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人物的鉴赏
鉴赏方法: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
① 《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二.情节的鉴赏
鉴赏方法: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
① 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② 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 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 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② 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③ 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题的鉴赏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
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保守势力。
四.环境的鉴赏
鉴赏方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
①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 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 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例分析:
① 简要分析《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手法的鉴赏
鉴赏方法:
① 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的作用。③把握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而形象等。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复习时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考试时联系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采用倒叙,造成悬念。作者从祥林嫂临死前写起,再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写其在鲁镇的经历。②《项链》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 鲁迅的《药》,买药、吃药、谈药、药死小栓是明线,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是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④《荷花淀》写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对话:“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些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在写到水生突然提出参军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 ,心里受到极大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慌乱中竟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字可让人体味出:事情来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惊,但她又强忍着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绪,水生嫂是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的农村妇女,不能让丈夫说自己软弱、落后、拖后腿。
六.语言的鉴赏
鉴赏方法:
(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这段平实的叙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寓意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常见题型:
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
典例分析:
鉴赏鲁迅《药》中“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体会作者的情感。
鲁迅为什么唯独选了鸭作为喻体呢?首先一群人赶着去看杀头,可以作为成语“趋之若鹜”的一种画面式的解释;长脖子的动物中大概也只有“鹜”(野鸭)才会在汉语中带上贬义的色彩了,所以鲁迅将看客们比做伸长脖子的鸭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些看客的脖子被“无形的手捏住了”,这“无形的手”是刺激的杀人场面,也是人物愚昧的思想意识、麻木的精神状态……从作者充满嘲讽的语气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那种深切的悲哀:被捏住了脖子的鸭是待宰的、 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而这,却是中国无数百姓的生活现状。语句中的“都”与“许多”尤其让人觉得沉重,当愚昧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时,革命者的牺牲便注定成了“表演”。

㈢ 初中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般在哪里。。。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文章阅读重点是记叙文,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其文体特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掌握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牢记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学会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找准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区别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了解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辨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说明文也是初中阅读的重要方面,关键是掌握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议论文阅读,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 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 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三 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
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在驳论文中,用到的论证方法还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等。
四 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立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五 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由于议论文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因而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针见血,或讽刺社会不良风气毫不留情。除了严密的逻辑性外,遣词造句也是颇费心机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心体会。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

㈣ 初中课外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写事的文章,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
说明文,从文章里找答案
(建议去买新阅读训练营)

㈤ 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如下:

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专。答出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属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需要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答出描写人物。2、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3、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㈥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答题模板分别是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

两方面。

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

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

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

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

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秦承平在2023-06-25 10:31:1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ongrenwen/381614.html


上一篇:傲世九重天燃文小说网
下一篇:手机小说阅读内容有哪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