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红楼梦小说在线阅读

邵浩岚
邵浩岚
发布于 阅读量 120
梦远书城红楼梦小说在线阅读

① 雅文言情小说吧怎么进不去了 有没有和雅文言情小说吧相似小说吧

亲你好,雅文言情可以进入并且阅读没有任何问题,亲可以检查下网络有没有问题
如果是里面的台言的话亲可以去梦远书城观看~
类似的网站有花雨原创,起点女生频道,晋江,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
希望对亲有帮助

②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 800字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③ 谁有看小说的网址,不要钱的.要好能看的,

梦远书城..腾讯读书..新浪书网..
可以看小说的免费网站很多的...
看你要看什么,,在搜索栏输进去,,跳出来的一般都是可以的

④ 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红楼梦》中充溢着对“梦”“的描写,它们大小各异、形式多样,在这部鸿篇巨著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或呈现当时豪门内外的众多矛盾,或暗示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或刻画故事人物的心理特征,或前后联系着故事的情节,构成了小说独有的叙述结构。解读这些梦,对我们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作品结构,诠释作品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在对《〈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其分为六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梦的艺术特色及作用。[关键词] 梦境 木石同盟 金玉良缘 太虚幻境脂砚斋 《红楼梦》内容宏富,结构严谨,情节曲奇,包罗万象,以其独有的魅力,备受读者青睐。在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式的著作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心中所想,构建了一个“微缩国家”。书中事件错综复杂,人物繁多,各个细节都可堪称为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在这件艺术品中,“梦”可以说是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描写了33个梦幻。其中,前80十回共20个梦,后四十回中有13个梦。正如脂砚斋在第四十八回所批:“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做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然而这么多的梦,读者却一点也无繁冗之感,其中的每一个在这件旷世的“艺术品”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它们大小各异,内容颇杂,形式多样,活灵活现,散布于全书,如同串珠的线,把大故事、小故事串在一起,构成小说的叙述结构。毫不夸张地说,在“梦”的运用方面,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解读了这些个“梦”也就抓住了一条理解这部鸿篇巨著的一条途径。笔者以对《红楼梦》的仔细研读为基础,尝试着在这方面作了些研究。通过对其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专门分析,现将其中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组梦是常理之梦,立体刻画人物这一组梦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书中有很多此类型梦:书中第34回宝玉梦见蒋玉菡。宝玉受杖苔之后伤痛不堪,后悔自己把好友蒋玉菡在紫檀堡买房置产之事吐露给忠顺王府的人,肯定会给蒋造成不良后果。正当愧疚不安时,隐隐睡去,于是梦见蒋前来诉说原委。这正是因为平日思虑太多所致。还有第87回妙玉走火入魔作恶梦。妙玉因为平日与宝玉相遇时谈及的话题轰动了春心,回房后便听见房上有响声,害怕有贼来。察看后才知是两只猫儿的嘶叫。不禁勾起她对宝玉问话的品味,于是魂不守舍,于是梦见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以及媒婆拽她上车并盗贼劫她之类的烦心事,不由得哭喊求救,惊醒了庵中的女尼道婆。类似此种梦,还有许多,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妙玉本是妙龄女子,思春乃正常现象;宝玉在自己“伤痛不堪”的情况下还想着会给好友造成不良后果,梦由此而生合乎人之常情,让读者更感书中内容之真实,宝玉和妙玉形象之生动。作者在此借梦境反映书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使其更加立体生动,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第二组梦是伏脉千里,首尾呼应脂砚斋用蛇来譬喻《红楼梦》的叙述方法,说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说是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以此来表现曹雪芹写作的一个巨大特色,这在红楼梦中几个梦的前后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甄士隐之梦、贾雨村之梦分别发生在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整部《红楼梦》在叙述总框架上是起于甄士隐之梦,终于贾雨村之梦。甄士隐的夏日之梦,设计在开篇。对全书整个叙事结构来说,一是通过甄士隐此梦,将两个神话故事(青埂峰下石头动凡心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还泪)连接起来,造成一个象征性的预示——宝玉出生;另一个是向读者说明《红楼梦》的故事都是似梦非梦。这一梦远伏全书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近伏宝玉梦游并先为梦游作一番铺垫。第一百二十回里还写了贾雨村的梦,这既是前后照应所需,也是他在历经沉浮之后所得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总结。贾雨村与甄士隐一样,在全书中时隐时现,贯穿始终。故事所不同的是甄士隐代表的是出世的精神,贾雨村代表的则是入世的精神,表达了两种不同境界,即佛教中所说的“出世间”和“世间”,出发的角度不同自然描述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区别。而这两种不同,却殊途同归,最后终于放下了所有放下了执着,回归到了本事清净的自然。同样,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之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浏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饮酒听曲。这个梦是《红楼梦》一书的序幕,有重要人物的总介绍,并且它含蓄地预示了主要女子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独特的命运结局,同时也隐喻着把整个故事归结为人生一梦的含义。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再游太虚幻境,与世俗世界大观园的死魂灵一一相见。这是悲剧完成的一个叙事的总结和概括,与第五回的初游遥相呼应。这是曹雪芹惯用的首尾相接相应法,可以使结构更严整。第三组梦是逝人托梦,内有隐喻隐喻之梦蕴含着兴衰主线,第三十六回的宝玉之梦。在结构上,第十三回和一百零回的王熙凤之梦可以看做是对由盛而衰、由富而贫、由绮丽而凄凉、由娇贵而潦倒的主题的隐喻。因为凤姐是荣国府实际上的第一当家之人,包揽诸事,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她直接处理。所以选择给她托梦肯定是有其道理的。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托梦,告诉凤姐“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要她当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跃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的败落悲剧,并且提出补救保全的办法。凤姐此梦,对贾府的瞬息繁华有深切的洞察并预示未来的厄运,贾府荣辱兴衰的过程在梦幻虚景里得到隐喻。在第一百零一回,凤姐晚上到大观园去看即将远嫁的探春时,在月夜下,又遭遇了秦氏魂魄,对她当头棒喝:“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与东洋大海了!”凤姐几乎被这次恶魇吓死,离这次惊魂不久,宁府即被抄家,凤姐也因此被发现了放账敛财的丑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正是全书悲剧结局的谶语。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两个噩梦,都隐喻着凤姐内心潜藏的罪行,而其内蕴之中也显然体现着作者的整体艺术构思。靠这两个梦,而使凤姐及“通部欲案”与贾府的命运相系。而正是靠梦在关键部位的出现,凸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不仅勾画出凤姐的人生宿命的圆,同时也构造出贾府悲剧宿命的大圆,隐喻了贾府并将灭亡的宿命。第四组梦是梦幻现实,互相对应宝玉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他统领书中的整个“女儿国”。其中“木石同盟”和“金玉良缘”的悲剧冲突,更是书中感情的重头戏,在现实与梦幻中交替出现并一一对应。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宝玉绛云轩卧室里梦,极具象征意义。这一回写宝钗一日偶去怡红院,恰逢宝玉午睡,屋里只有袭人在给他绣制鸳鸯戏莲的兜肚,袭人因事外出,宝钗便坐下代绣起来:这里宝钗只刚做好了两三个花瓣,忽然听见宝玉在梦里胡乱喊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这里,“鸳鸯戏莲”隐喻同宝玉的梦话形成了强烈的反讽。它从正面说明了木石之“盟”在宝玉心中的比重超过了金玉之“缘”。更妙的是黛玉此时恰巧出现,如果当时能听见宝玉这番话,肯定会平添对宝玉的几分痴情。可是,作者却偏偏让她在宝玉真情流露的梦话说出之前悄然离去。这一来一去极富象征内涵:她可以住进大观园,却又被关在宝玉的门外,这意味着她事实上从未被大观园这个世界所真正接受。第八十二回的黛玉之梦,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噩梦。梦幻虚景把梦与非梦两个空间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叙述。这个凶梦除了象征黛玉的心病之外,亦提供了黛玉对贾府长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的现实基础,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恐惧的根源,暗示了孤立无助的现实环境,实是黛玉悲剧的真凶。这个梦对黛玉的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醒来后仍不能释然,心病更日趋严重,听到宝玉的亲事后,便悲痛欲绝,抑郁而逝。黛玉梦中的宝玉,虽然无限真情,不惜一死地剖心相示,却发现心没有了。有贾母的威严,宝玉也只空有一腔真情,毫无办法。宝玉没有了“心”也预示失玉的奇祸,而失玉可象征失去黛玉”的疯傻心境。在第九十四回里,这种预示得到了应验。因失玉而失魂丧魄的宝玉第九十八回里的一梦,则了断了“木石同盟”这段宿缘。在这个梦里,和尚对宝玉简略而神秘的解释了天国、地狱以及子女责任后,从袖中取出一石,向宝玉心口掷来。得玉后的宝玉感到突然清醒,醒后开始致力于孔孟诗书,后果然封妻荫子,实现了“子女对家庭的义务和丈夫对妻子的责任”。通过上述三个梦的依次展开,我们看到了宝黛爱情,原形及其解释的对位。“木石姻缘”只是实现中断断续续的梦;宝钗来了,“金玉良缘”成了梦中的最大的现实。对宝玉而言,黛玉是他刻骨铭心的最大的梦。历经试探、争吵、誓言、信赖,终于两情相印,但围绕他们而生的种种力量,却最终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这些情节都是以这三个梦为核心而展开。同时,以“梦”证“醒”,以“梦”为“醒”。第五组梦是用幻影之人,影射自己在描写人物时,用“幻影法”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如甄宝玉这一形象设置的喻意就可通过第五十六回的贾宝玉之梦,及第九十三回包勇转述的甄宝玉之梦表露出来。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所谓的“真假”对立,不是谁冒充谁的问题,而应理解为一个人身上的两面性。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相虽像兄弟,但甄宝玉热衷于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恰恰相反。尽管两个人在很多地方有不同之处,但在九十回以后,两人的人生之路开始了由异趋同的转化。第九十三回的甄宝玉梦悟,走上“立身扬名”之路,它为宝玉最终完成科举后出家埋下伏笔;甄宝玉也曾梦到过太虚幻境及众钗的鬼魂,文字虽描述的简略,但他在空间的层面上起连接首尾出现的太虚幻境的作用,对贾府衰败又一次发出信号。而贾宝玉梦见的确是自家的大观园以及众丫环,而梦中相见的甄宝玉又是他从未谋面的少年,虚实相印,真假莫辨,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心灵上折射出宝玉的虚拟幻想,两者的性格是互补的。也使读者弥漫在真假莫辨的迷离境界里。第六组以梦深化“情”主题第六十六回的柳湘莲之梦,第九十六回的尤二姐之梦,在结构上不仅仅是构成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三人故事的核心,从作者整体构思上来看,还具有很深的寓意:从结构上宝玉和黛玉的故事对应,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由情到色再到空的过程。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的“痴情”,可看做是宝黛悲剧的一次预演:我们极其容易找到这两个爱情悲剧的共同点:一死一出家皆为一个“情”字。书中或阴或暗已多次将尤三姐与黛玉相比,湘莲更是宝玉的一个分身,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宝黛“木石同盟”世俗化的演绎,两人都做了宝黛二人想做而未做的事。小说中柳湘莲第二次露面是在第六十六回,他一梦觉醒,毅然出家,在结构上还可以看做是宝玉日后出家的预示。而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大观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在大观园中与所爱的人一起恣情任性的过一辈子,随着大观园的解体,黛玉的逝去,他对一切皆已看破,尘缘已绝,必然会像柳湘莲那样遁入空门。可以说在柳湘莲的梦醒之时,宝玉的归宿就已锁定。通过对“梦境”的简单分析可看出,曹雪芹以梦做框架,把大小故事放在各自的框架之中;以梦做连接点,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梦幻世界。这个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有交叉、叠合,使整体氛围空灵蕴藉,小说同时也使叙述多处呈现梦的境界,梦的心态。梦直接影响和参与了小说的表达形式,且具有统摄全局的叙事动力功能和强大的叙事张力。各种各样的梦充溢全书,五彩纷呈,显示了曹雪芹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给世人和后代艺术家留下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⑤ 红楼梦的十独吟

论红楼之《十独吟》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原稿,现已发现的只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还在当时就已“迷失无稿”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是高鹗、程伟元把前八十回经过整理,然后又加上他们自己续写的四十回。高、程二人整理、续写《红楼梦》自有其历史的功过;但其续写的后四十回多处情节处理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这却是事实。高鹗、程伟元的修改很多地方背离作者的主旨。而使我们明白这一点的,便正是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由于脂砚斋等人不仅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们在批语中透露的有关线索为我们认识小说的原来面貌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材料。虽然批语提到八十回后情节内容的地方不是很多、很完整,而且说得都不是那么明白,但是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便不难勾画出小说八十回后情节发展的一个大致轮廓,后世研究主要从脂批来探索八十回后的情节发展线索。

[林黛玉作“十独吟”]小说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写林黛玉为“寄感慨”,写了五首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个“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诗,被宝玉命名为“五美吟”。其下戚本蒙府本和梦觉本都有双行夹批指出: “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 但这是谁作的呢?所吟又大致是什么内容呢?对此脂批并没有明说。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的有关章节里说:“是宝钗、湘云,还是黛玉,不知那个作过‘十独吟’。”“既称‘十独’,应是分咏书中的十个女子的命运。”这里,周先生认为宝钗、湘云、黛玉三人都有可能作“十独吟”,没有肯定是谁;而内容则大致推断为“分咏书中的十个女子的命运”。 蔡义江先生执笔、杭州大学印行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则写道:“《十独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时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宝钗或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等的愁怨,来写那时候的现实感触的。”这里,蔡义江先生较周汝昌先生进了一步,否定了林黛玉作“十独吟”的可能性,认为只可能是宝钗或湘云所写;同时在内容推断上也更具体了一些,指出可能是写“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等的愁怨”。大概蔡义江先生之所以否定林黛玉作“十独吟”的可能性,和推断诗的内容写“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等的愁怨”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林黛玉是比较早就去世的,无所谓“独”;而宝钗、湘云则后来先后成了寡妇,正是所谓独处的女子”,因此“十独吟”似应她俩之中的那一个写更合情理些。

这一看法自然不无道理,但有研究者认为:“十独吟”恰恰应是林黛玉所作。首先,上述一条脂批是针对林黛玉作的“五美吟”来的,以常理论,“五美吟”既为林黛玉所作,与之相“对照”的“十独吟”若没有指明为谁作,一般亦应是同一个人所作。(当然,仅此一点是很不充分的,甚至是不能作为一条理由的。)其次,薛宝钗从其性格发展看,不可能作此诗。小说虽多次写了大观园的女儿们题诗填词,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薛宝钗在内。但从本质上看,薛宝钗是个封建礼教的笃信者和卫道士,她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并要求别人,反对女孩儿家作“诗词之类”。小说有好几处描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处是在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内。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独薛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这里,宝钗因为后二首是讲的《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事,佯装说“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宝琴另作,完全暴露了这个女卫道士的本能。结果当场遭到林黛玉的阻拦和抢白:“这宝姐姐也太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另一处就在第六十四回林黛玉作“五美吟”内。正当宝玉抢着要看“五美吟”时,薛宝钗走来了,问明了缘故,便借题发了一通酸论:“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次之,其余诗词之类,不过闺阁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到不要这些才华名誉!”再一处是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内。湘云作东,先邀一社,和薛宝钗一起商议拟题。薛宝钗又趁机劝导说:“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分,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再有第四十九回,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学诗,可巧史湘云来了,于是两人高兴,没昼夜高谈阔论起来,宝钗听了,又笑讽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由此可见薛宝钗是压根儿反对女子把写诗填词当作“正经事”的,她的有时写诗,不过是偶而“闺阁中游戏”。而作“十独吟”我们虽不能知其详情,但从题“五美吟”来看,应是咏者自有所感,因而借题诗表达内心感情的,并不是一般的闺阁游戏之作。所以从薛宝钗的性格发展来看,她断不可能作此“十独吟”。
史湘云虽和薛宝钗不同,并不是属于那种很真诚的卫道者,但从其个性(比较豁达,并不多愁善感)和才情等方面看,也不会是“十独吟”的作者。因此,最可能的还是林黛玉。 再次,推断“十独吟”作者为宝钗或湘云主要是根据“十独”而估计所咏是“十个独处的女子”得出来的。因为宝钗和湘云后来都成了“独处的女子”,所以认为她两题这样的诗最切合。这里就涉及到对“独”字的理解问题。“独”是孤单的意思,但却并不是特指女子死去丈夫而一人独处(年老无子曰独,女子丧夫曰寡),也不一定实指真的独自一个人生活,而还有不与世同流合污、惸独不群的意思。《诗经·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念我独兮,忧心殷殷”,“哿矣富人,哀此惸独!”这里的“独”就是孤独不群的意思,郑笺:“此贤者孤特自伤也。”屈原的作品里用得更多,如:“判独离而不服”,“夫和茕独而不余听”(《离骚》),“终危独以离异兮”,“幽独处乎山中”,“既惸独而不群兮”,“独无匹兮”(《九章》),“独立不迁”《橘颂》,等等。这样的用法在诗词里很多,很普遍。

所以认为,“十独吟”的“独”在这里也是取的这一意思。即:通过分咏十个不与世同流合污、惸独不群的古人,来寄托咏者的感慨和情思。这一咏者在《红楼梦》里非黛玉而为谁?所以,弄清了“十独吟”的含义,咏“十独吟”者不辨自明。

后世为红楼梦续补诗词很多,但往往佳作鲜见。看后四十回续书中的诗词,不象话的就更多了。试把八十九回续补者所写的宝玉祝祭晴雯的两首《望江南》词与曹雪芹所写的宝玉“大肆妄诞”“杜撰”出来的《芙蓉女儿诔》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则陋俗不堪,一则健笔凌云;其间之差别,犹如霄壤。续书九十四回中还有一首宝玉的《赏海棠花妖诗》,也可以欣赏一下,不妨引出。

海棠何事忽摧颓?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这只能是乡村里混饭吃的、胡子一大把的老学究写的,读来不免心头作恶。如此拙劣庸俗的文字,怎么可能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警幻仙子的评价)、写过“绕提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一类漂亮诗句的宝玉写的呢?再说,宝玉本是“古今不肖无双”的封建家庭的“孽根祸胎”,现在又怎么忽然变成专会讲些好话来“讨老太太的喜欢”的孝子贤孙了呢?看过后人“大不近情理”的续貂文字,才更觉得曹雪芹之不可企及。

而这两首《十独吟》虽为后人续补作品,确别有意境实在值得拿来品评。倘若故人有知于瑶池紫府中,读到这样的文字想必也不会有太多微词。

⑥ 为什么百度看梦远书城的小说放大字不能自适应屏幕

放大字不能自适应屏幕可能是系统不兼容造成的吧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邵浩岚在2023-06-23 22:37:45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130948.html


上一篇:豆豆小说阅读网寄秋
下一篇:阅读小说我的校花老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