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穿越小说

秦振
秦振
发布于 阅读量 950
李林甫穿越小说

Ⅰ 李恪穿越小说穿越回庆历年间

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18年、20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其次贞观7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再者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严厉告诫,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甚至有人声称,如果唐太宗不喜欢李恪的话又怎么会要立他为太子?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15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
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
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
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
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
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
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下面更加年幼的李嚣、李简、李福等人不是早夭,就是年纪太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比李治大了近9岁的李恪,唐太宗还有别的选择吗?

唐太宗欲立李恪归根究底就是因为除了李恪外,别的年长一些的皇子不是因为夺嫡被贬、被杀,就是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李恪尽管也曾因为踩庄稼和赌博这些小事被连续贬官和削户过多次,但除了李恪外,唐太宗已经别无选择。

不过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下的心血来潮之念。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长孙的。贞观十七年时的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手握兵权,怎么可能任由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兵权的长孙无忌操纵朝政?

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而不会只跟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商量,甚至被长孙无忌反驳后就此立刻作罢。

而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间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对长孙无忌露了个口风,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更不要说什么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恪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实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未来就很难有所保证了,这一点唐太宗显然比长孙无忌更为担心,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究竟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至于说什么李恪远离京城和朝中大臣没有交情,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做太子。事实上朝中大臣的意愿怎样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唐太宗自己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甚至不惜拔剑欲在大臣面前自尽;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辅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太宗本纪》)
“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资治通鉴》)

同时,唐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宫缺少历练,便开始加强对他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时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

“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善。”(《旧唐书·高宗本纪》)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贞观政要》)

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时的举动照搬过来,而不只是口头上提那么一提,被否决后既不见有过失落后悔的时候,更不曾见对李恪这个改立未果的儿子有什么内疚之情,甚至欲立李恪未果后没过两天,唐太宗就因为李治长子李忠的出生而举行了盛大的筵席,不仅在宴会上高兴地“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完全将李恪的事情抛之脑后。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如意失败后,为戚姬母子的未来安全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吁短叹,甚至“心不乐,悲歌”,不仅特意让周昌去做如意的相国,而且一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下令要陈平等人去杀了樊哙。

而同样提名未果的李恪不仅没有得到唐太宗的任何保护措施,反而被唐太宗严厉地告诫了一通:“你若是不遵纪守法,西汉的燕王刘旦就是你的下场,就算你是我儿子我也救不了你!”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唐太宗在“保护”李恪,要他小心谨慎一些,但李恪作为亲王,他的性命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光是告诫李恪自己谨言慎行是没有用的,只有让未来的皇帝李治知道要善待李恪才能达到保护李恪的目的。

也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汉高祖刘邦临终前特地留了封手诏给太子刘盈,要他日后一定要照顾好他曾经欲立未果的赵王如意;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时也反复强调过立李治的原因是为了能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而唐太宗既然能想到要为李承乾、李泰、李治的日后安危做打算,又为什么没为李恪日后的安危做出同样的安排呢?想来李恪若是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待遇?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还有人因为唐太宗欲改立李恪便认为李恪是大唐的一代贤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说的那样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是懵懂一时(事实上看看某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就知道他是什么眼光了)。然而通观李恪的生平,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功武治的政绩。《旧唐书》中对李承乾的治国才能好歹还有一句“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的介绍,对李泰至少还能知道他“少善属文”,也的确编修了一部《括地志》,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为处理地方政务出色而被当地百姓称赞的。

然而关于李恪却只知其有文武才,相当笼统的一句赞美之词,至于具体有什么雄才伟略的事迹可以展现其贤能的,史书中便再无一字了。就连李恪的“善骑射”也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而已,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的“善骑射”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

李恪所谓的文才更是如此,就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毫无记载,而同样因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所以若只因为唐太宗的一句“英果类己”,便断定了李恪之贤,也着实武断了些。毕竟唐太宗只是觉得李治性格仁厚温和,并没有说他不如李恪贤能,又怎能由此草率地推断出李恪便是大唐众望所归的贤王呢?

至于《旧唐书》中所说的“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要知道李恪作为唐高宗李治最年长的皇兄,德行比起下面几个弟弟也还说得过去,有声望并不足以为奇,没有名声才是要值得奇怪的。毕竟唐中宗时,身为相王的唐睿宗就是“望实素高”;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也是“贤而有人望”;唐太祖的曾孙李孝逸同样是“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在则天朝受到安抚重用,不仅是因为“地尊望重”,更是为了“顺物情”。

李恪被冤杀后史书中又言“以绝众望,海内冤之”,看似评价很高,然而唐太宗在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的时候,也曾说过“用绝天下之望”这样的话。不仅如此,武三思在杀桓彦范等人时,是为了“绝其归望”;王世充杀害杨侗时,也是为了“绝众望”;武则天杀李元嘉更是为了“绝宗室之望”;源休劝朱泚剪除唐宗室的时候,同样是为了“绝人望”。而格辅元刘晏被杀都是“海内冤之”,卢崇道父子被杖毙也是“四海冤之”,崔宁被缢杀后“中外称其冤”,安思顺兄弟被诛更是“天下冤之”,李林甫被构陷同样是“天下以为冤”。可见所谓的“以绝众望,海内冤之”不过是史官的惯用语罢了,究竟能有几分分量,可以自行掂量一番。

何况当时的唐人并不觉得李恪是冤枉,睦州刺史夏侯绚的墓志在提及永徽四年的谋反案时就明确写道“荆吴构逆”,认为荆王李元景与吴王李恪都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这样的态度与史官所说的“海内冤之”完全截然相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夏侯绚的身份,夏侯绚曾是蜀王李愔的长史,而李愔不是别人,正是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恪谋反被杀后,李愔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所以按照夏侯绚这样的身份,在提及顶头上司的胞兄被诬陷谋反时理应是为之喊冤,而不是直言他就是“构逆”。连原本最该为李恪喊冤的人都认为李恪就是谋反,当时能有多少人认为李恪是冤枉的可想而知。

事实上李恪在大唐王朝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与小说将历史篡改戏说得太厉害了,以至于误导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儿子唐朝最贤明的皇子。但凡愿意认真读一读正史的,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唐太宗是如何宠爱他的三个嫡子的,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唐太宗爱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比三位嫡子数不胜数的得宠事迹,仅凭唐太宗心血来潮之下的“欲立吴王恪”,以及立储这种环境下的一句“类己”(在立太子这种情况下,不说“类己”难道要说这个儿子“不类己”?),便要妄图证明李恪的受宠,显然是不成立的。何况《旧唐书》中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是通假字,通尝,意思是唐太宗曾经说过李恪类己,而不是经常说李恪类己——如果唐太宗经常说李恪类己却又不给他任何保护措施,那么此举根本不是在爱李恪而是在害李恪。

特别是贞观2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达22州!

且先不说单就数量而言,李泰的封地几乎是李恪的两倍。而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安史之乱以后。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想想当初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而扬州的富庶则不必多言,更何况封地里还包括了苏杭一带。

更不用说李恪受封的不过是益州都督,而不是和李泰一样都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的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就在李恪受封前三个月,唐太宗就将益州由大都督降级为了都督。所以贞观二年五月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是李恪只被封为了益州都督——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李恪在贞观11年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安州都督降职为安州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看上去封地还是在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所管辖的地方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作为都督时,李恪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然而作为刺史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一州之地。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削户,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也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唐太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面对自己的爱子时,仍旧只能如同普通人一般,寻常人家是怎么疼爱儿子的,唐太宗就是怎么做的。

所以李承乾就算犯下了谋逆这等杀头大罪,唐太宗也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所以李泰夺嫡失败后,唐太宗仍旧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甚至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晋封为濮王;所以李治虽然一直和唐太宗住在一起,褚遂良、刘洎为了这事上谏过多少次,也没见唐太宗以“家国事殊”为理由,把李治打发出宫去住。

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爱子们宠溺至极,以至于一次又一次招来了魏征这些朝臣的上疏与进谏,偏偏对李恪这些儿子该罚的罚,该杀的杀,一个都没手软。就这样,还能说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吗?

Ⅱ 一男多女的穿越小说,是以男的为主角第一人称。。也可以是女穿男,最后GL滴。

本人给你推荐一些没有异能,或异能少的,有真实小说背景的重生追美小说

“我会爱你两辈子” 道出重生追美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

重生小说重新活到过去,追寻错过的或逝去的美好(这里指美女),弥补读者心里的遗憾,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读起来有重前世今生的沧桑感,所以我喜欢都市文的同时,对这类小说也情有独钟

代表文

《重生追美记》 鱼人二代
这本小说背景描写几些细腻可以和《重生之八十年代》(后都 不是后宫小说)一较高下,刘德华的两首歌《忘情水》《练习》在小说中出现,那种气氛,歌曲与爱情故事,融合得如此完美
还有就那句“我会爱你两辈子的”说出了重生小说独特的魅力

《重生之商界为皇》
温馨浪漫,至今 我还记得小主中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在在破旧的货车上,男主与表姐 一吻定情,
另一个是再见初恋情人(男主老师)的那段描写:
“ 是你么,雨宁?看到这张尘封在记忆深处的脸,白文奇的眼光再也收不回了。 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唇如绛点,眸如晨星,腰如翠竹。淡黄色的棉质衬衣中,两只小白兔跃跃欲出,紧身的牛仔裤,勾勒出两条健美而极富弹性的大腿。”

《爱上小姨》
有些沉重,便结局是美好滴

4、穿越型的历史追美小说 (比须有历史背景,或名著原型,有后宫,情感描写丰富的)

《回明》和《家丁》,不管喜不喜欢穿越类小说的人,都不能拒绝它们的诱惑力,所以它们是超然的存在。

另外,本人求类如历史原型类的

《天宝风流》
=《回明》的剧情 + 《家丁》的文学才华
男主与杨贵妃的爱昧到结成连理的偷情刺激描写是小说的一大 亮点 与怀素,李林甫,杨国忠的莫逆之情,与李白,歌舒,王维,公孙大娘等天宝名士的相遇相 识很让人激动

《调教初唐》

语言恢谐幽默可以和《家丁》一较高下,
男主的小姨子(武则天的小妹)这一形象刻画得灵魂丰满,个人认为可把《家丁》中的萧家二小姐和李香君比下去

最后是名著原型的穿越小说

《射雕英雄之杨康列传》

黄蓉和莫愁两个纯情的小MM 很是灵动,男主心思缜密,很有情调,追女过程细腻生动
另外作者对把年少的伊志平刻画成一个老实,厚道的小师弟,确实很合原著本身,让人眼前
一新
《神雕群芳谱》
穿越成为杨过,在神雕世界如鱼得水,最后当成皇帝。

小说有些邪恶,俘虏人妻黄蓉过程是写得很细,有几对师徙,母女。不过看起来比较爽。

小说亮点是莫愁MM,执着,痴情,让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个名字

Ⅲ 主角穿越回唐朝娶了李林甫的女儿李蛟儿,那本书叫什么名来来

天宝风流
《天宝风流》是一本架空历史类的小说,小说作者是水叶子。
一开头是在一个寺庙里给人讲《西游记》,最后因为母亲信佛,又把所有的钱拿给了和尚。

Ⅳ 一本小说里有安史之乱主角是李林甫的弟弟

大唐酒徒,很好看

Ⅳ 求推荐一些以穿越到诸如李林甫蔡京秦桧贾似道严嵩之类奸相身上的历史小说

《高太尉新传》
高俅——水浒传中臭名昭著的白脸奸臣,在宋史中却只留下了区区两笔。
倘若你突然穿越到了大宋哲宗年间,阴差阳错成为了尚未发迹的高俅,你又会如何抉择?
是安于天命地继续当一个泼皮无赖,还是溜须拍马巴结上未来的宋徽宗,抑或是奋起抗争力图扭转命运?
大宋盛极而衰,大辽隐忧重重,女真逐渐崛起。
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演绎了一出不寻常的高太尉新传……
《江山北望》
秦昭,一个喜爱丹青的现代青年,却因一幅奇异的画卷转生到了南宋末年。在这个充满了无奈悲怆的尴尬时代,不幸的秦昭尴尬地成为了“千古第一奸相”秦桧的后人。虽然明白南宋那走向没落衰亡的历史车轮已几乎不可挽回,然而心系家国,一腔热血的他在亲眼见到了蒙古铁骑下那惨号的生命时,却毅然决然地决定融入了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期望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之将倾。
尴尬的身份,尴尬的岁月,尴尬的秦昭又摊上了尴尬的情感。奸臣的女儿,江湖的仙子,岳飞的后人,蒙古的公主,秦昭该何去何从?
《安禄山新史》
安禄山是胡人吗?
难说!
要不然以史家的文笔,是绝对不会在正史中放过他的胡人老爹的!
不过这不重要,她有一位突厥老娘,已经足以把他列入异族中了!
所以,本书并不是想给谁平反!
仅仅是想写一个新的安禄山!
一个要和李林甫杨国忠朋比,
一个要和李杜王维相交,
一个要和杨氏姐妹勾搭,
的新安禄山!
如果还是有人觉得应该把安禄山归为胡人,
那也行,
大家不是都讨厌汉奸吗,那你把他当胡奸就看好了!
当时的高仙芝、封常清其实都是和安禄山一类的人!
区别仅仅是:
一个即使赐死的天使来了,还会上表述忠!
一个仅仅是手诏入京,就匆忙起兵反叛了!

Ⅵ 穿越唐朝的小说

唐朝穿越小说:《盛唐剑圣》、《奋斗在开元盛世》。

《盛唐剑圣》作者:无言不信。全文字数272.5万。简介:盛唐三绝: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穿越成了史上唯一一个经由国家承认的剑圣裴旻,青锋三尺,天下无敌,上揽九霄寰宇,重铸盛唐诗篇。

《奋斗在开元盛世》作者:歪嘴椒 。简介:大唐开元二十二年,天下一片歌舞升平。李林甫还在贤相张九龄的压制下谨小慎微,杨玉环还没有入宫,安禄山还在幽州的冰天雪地里面苦熬,谢直,穿越而来,坚决在大唐推动依法治国。

其他唐朝穿越小说介绍

《盛唐风月》作者:府天。简介:开元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京兆长安恰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神童,杜士仪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得更精彩。盛唐风月,有的是雄风傲骨,有的是自信从容,有的是出将入相,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天宝风流》作者:水叶子。简介:雨夜惊雷,唐离穿回大唐天宝年间,成为坊间落魄少年。看他如何玩转大唐。这是一本古早文盛唐历史架空小说,小说质量不错,文笔上佳,有历史的考据,风流蕴籍,柔媚婉转,众多的女主塑造的形象鲜明,故事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当然小说也有缺点,主线并不清晰,主角目的性不强,缺乏几分盛唐的气魄。

Ⅶ 穿越成李林甫儿子小说的叫什么书

盛唐权奸复
作者:燕歌豪气制
类型:历史风云
状态:已完结
简介:宁向曲中取,不向直中求!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奸臣也有人前欢笑,人后一捧辛酸血泪,豁出去了,为了权势,为了生存就是奸,拉关系,结朋党,媚圣意,固皇宠,玩死政敌,李林甫李岩父子一步步攀登上大唐权力的顶峰。 看盛唐权奸之后,李岩如何用口蜜腹剑阴人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做了番工商富国,开疆拓土的功业,岂是

Ⅷ 求穿越历史小说

天宝风流,讲的是穿越到天宝末年的事情,非虐主流。主角一开始是穷苦书生,但凭借丰富的知识(例如他大致记得西游记的情节)、儒雅的风度(这招之后被普遍采用,所以这类书看一两本就够了)、辛勤的努力(这本书这点做得相对较好),逐步获得上层的赏识,成为李林甫(口蜜腹剑那个)、郑氏(当时的名门望族,天下四大姓之一)的女婿,和杨贵妃玩暧昧,助还是市井无赖的杨国忠起家,成为X王的老师(这也被用滥了)等等,并在李林甫罢相、唐玄宗去世、安史之乱后,逐渐登上权利的顶峰。由于他是皇帝的老师,位高权重,导致政治上的盟友杨国忠反戈一击,幸运的主角(废话)死里逃生后整死杨国忠,并最终和杨贵妃归隐。
推荐它,主要是这篇小说选材比较新颖(不是三国和清朝的吧),情节比较经典(也可以说老套),文笔不错。所以顶之。
PS:给我分,我写得多长。本来还想多推荐几本的,太懒,算了

Ⅸ 高月小说大唐万户候

《大唐万户侯 》是2022年在有书网连载的一部架空历史类作品,作者是高月。
著名网络文学作家:高月
原起点中文网大神作家,现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
笔名高月的由来:月小山高之意 高也是作者的姓氏
祖籍:贵州
现居住地:苏州

作品列表
《大唐万户侯》(已完结)、《名门》(已完结)、《大明官途》(已完结)、《天下》(已完结)《晚宋》(已完结)、《皇族》(已完结)、《天下枭雄》(已完结)、《兵临天下》(创世中文网连载中)

作品介绍
首部作品《大唐万户侯》问世后,深受好评,而后有《名门》出世,雄踞网络搜索排行榜年余,一举奠定高月在架空历史作者中的地位,显示出其强劲的实力。
此后,又先后有《天下枭雄》、《大明官途》、(《皇族》、《天下》等多部架空大作横空出世,累计点击已过亿万。
其中《大唐万户侯》、《名门》、《天下》被称为中唐三部曲,皆为巅峰之作,完本至今数载,仍拥有着极高人气。
因其每部作品都精益求精,保证优质,深受读者爱戴,素有架空历史小说“定海神针”之称。

最新作品
《兵临天下》
高月于2022年5月加盟创世中文网后,开始连载的全新历史大作。
内容简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
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章节目录
编辑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一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 第二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
第三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 第四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 上元夜(一)
第六章 上元夜(二)
第七章 县令
第八章 童生
第九章 以直报怨(一)
第十章 以直报怨(二)
第十一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
第十二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
第十三章 以字鉴人
第十四章 祸起 第十五章 辞职
第十六章 义助 第十七章 摸奖
第十八章上 官司(一)
第十八章下 官司(二)
第十九章 官司(三)
第二十章 官司(四)
第二十一章 仪陇小摊(一) 第二十三章 仪陇小摊(二)
第二十四章 仪陇小摊(三) 第二十五章 仪陇小摊(四)
第二十六章 阆中(一) 第二十七章 阆中(二) 第二十八章 阆中(三)
第二十九章 阆中(四) 第三十章 开店(一)
第三十一章 开店(二) 第三十二章 开店(三)
第三十三章 密谋
第三十四章 美人计
第三十五章 贵人(一)
第三十六章 贵人(二)
第三十七章 发薪
第三十八章 去成都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三十九章 初到成都(一) 第四十章 初到成都(二)
第四十一章 初到成都(三) 第四十二章 风骤起(一)
第四十三章 风骤起(二) 第四十四章 冷刀子(一)
第四十五章 冷刀子(二) 第四十六章 冷刀子(三)
第四十七章 冷刀子(四) 第四十八章 冷刀子(五)
第四十九章 暗流(一) 第五十章 暗流(二)
第五十一章 暗流(三) 第五十二章 暗流(四)
第五十三章 暗流(五) 第五十四章 品牌效应
第五十五章 绑架 第五十六章 暗访
第五十七章 反击 第五十八章 门生
第五十九章 挖墙脚 第六十章 兄弟阋墙
第六十一章 连环计 第六十二章 釜底再抽薪
第六十三章 杨家(一) 第六十三章 杨家(二)
第六十四章 杨家(三) 第六十五章 杨家(四)
第六十六章 归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七章 官从天降
第六十八章 帘儿
第六十九章 县尉县丞(一) 第七十章 县尉县丞(二)
第七十一章 上任首日(一) 第七十二章 上任首日(二)
第七十三章 绊脚石(一) 第七十四章 绊脚石(二)
第七十五章 绊脚石(三) 第七十六章 捐钱募款(一)
第七十七章 捐钱募款(二) 第七十八章 捐钱募款(三)
第七十九章 黑帮老大(一) 第八十章 黑帮老大(二)
第八十一章 意外失足(一) 第八十二章 意外失足(二)
第八十三章 孔方老道
第八十四章 海家的把柄(一) 第八十五章 海家的把柄(二)
第八十六章 海家的把柄(三) 第八十七章 抓住把柄
第八十八章 刀刀见血
第八十九章 困兽犹斗
第九十章 奉命入京

卷四 初入京城
第九十一章 曲江邂逅
第九十二章 北番有人来
第九十三章 李林甫的烦恼
第九十四章 又见故人
第九十五章 初见太子
第九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上) 第九十七章 四两拨千斤(中)
第九十八章 四两拨千斤(下) 第九十九章 二进宫
第一百章 相亲(上)
第一百零一章 相亲(下)
第一百零二章 帘儿的姐姐
第一百零三章 初见李隆基(上)
第一百零四章 初见李隆基(下)
第一百零五章 各怀心事 第一百零六章 南诏风起
第一百零七章 帘儿进京 第一百零八章 南诏主导权
第一百零九章 李琳升官 第一百一十章 不期而遇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淡是真
第一百一十二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
第一百一十三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亲

卷五 彩云之南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盒之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纯属误杀
第一百一十八章 纵横滇东 第一百一十九章 奇袭安西城
第一百二十章 南疆姊妹花 第一百二十一章 美女与阴谋
第一百二十二章 唐朝特使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杀南诏使团
第一百二十四章 滇东遭遇战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小人眼红 第一百二十六章 暗渡陈仓
第一百二十七章 滇东收官 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云聚会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
第一百三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
第一百三十三章 毒杀皮逻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图穷
第一百三十五章 匕现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诏内讧(下)

卷六 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京
第一百三十九章 长安少年狂
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宦官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
第一百四十三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
第一百四十四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昌龄求助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宫案起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宫案(一)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东宫案(二)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东宫案(三) 第一百五十章 东宫案(四)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宫案(五)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东宫案(六)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东宫案(七)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宫案(九)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宫案(十)
第一百五十七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见诗圣 第一百六十章 曲江流饮(上)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曲江流饮(下)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密会太子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别帝京

卷七 西北望 射天狼
第一百六十四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
第一百六十五章 豆卢军的秘密
第一百六十六章 谁是卧底?
第一百六十七章 借兵平匪
第一百六十八章 皇杠被劫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匪首的把柄 第一百七十章 横峰突起
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袭吐蕃军 第一百七十二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庙堂之高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纳妾 第一百七十五章 比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异乡 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仙芝的忠告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
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原奇兵(一)
第一百八十章 高原奇兵(二)
第一百八十一章 高原奇兵(三)

卷八 天宝五年 上元夜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远谋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隆基的心机
第一百八十四章 布局 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
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为营
第一百八十七章 初遇安禄山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李林甫的拉拢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三方博弈 第一百九十章 扑朔迷离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步棋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声春雷
第一百九十四章 崔府请客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隆基召见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
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画
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二步棋
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忠嗣的进劝
第二百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
第二百零一章 柳暗花明
第二百零二章 步步设局
第二百零三章 悲情牌
第二百零四章 路遇杨花花
第二百零五章 谁为左相?
第二百零六章 盐铁使的人选

卷九 利益争斗
第二百零七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
第二百零八章 暗流涌动 第二百零九章 假道灭虢
第二百一十章 寻求支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诏消息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求婚
第二百一十三章 前夜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扬州立威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各逞心机 第二百一十六章 意外
第二百一十七章 和亲事件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地为媒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明寺偶遇
第二百二十章 庆王之痛
第二百二十一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隆基的办法 第二百二十五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兴庆宫的早晨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因爱生恨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禄山再进京 第二百二十九章 崔翘的抉择
第二百三十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禄山的企图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出家便是还俗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举案(一)
第二百四十章 科举案(二)
第二百四十一章 科举案(三) 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举案(四)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科举案(五) 第二百四十四章 科举案(六)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举案(七) 第二百四十六章 科举案(八)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案(九)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举案(十)
第二百四十九章 科举案(十一) 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案(十二)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科举案(十三)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失意的酒楼
第二百五十三章 荐官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诏女王(上)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南诏女王(下)

卷十 绝地反击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夜访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枚金丸
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丸之线
第二百五十九章 解谜(上)
第二百六十章 解谜(下)
第二百六十一章 策划 第二百六十二章 固执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夜泊 第二百六十四章 示警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 第二百六十六章 线索
第二百六十七章 蓄势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各逞心机
第二百六十九章 意外 第二百七十章 终下决心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下手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刺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浔阳惊变 第二百七十四章 必要的强硬
第二百七十五章 角力开始 第二百七十六章 拉拢
第二百七十七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 第二百七十八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
第二百七十九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 第二百八十章 把柄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客栈布局
第二百八十二章 阴招出手 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绽
第二百八十四章 利益之盟 第二百八十五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外放
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

卷十一 怛罗斯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沙州夜话
第二百九十章 高仙芝的小鞋 第二百九十一章 拉拢边令诚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国的决策 第二百九十三章 艰难的行军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夺取小勃津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对手
第二百九十六章 行猎 第二百九十七章 石国使者
第二百九十八章 合作 第二百九十九章 帷幕拉开
第三百章 石国遭遇
第三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 第三百零二章 外交的背后
第三百零三章 局势逆转 第三百零四章 发动政变
第三百零五章 小规模战役
第三百零六章 试探性的战斗
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武器
第三百零八章
第三百零九章 夺权
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第三百一十一章 矛盾激化
第三百一十二章 军权
第三百一十三章 掌权
第三百一十四章 导火索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不厌诈 第三百一十六章 敌踪乍现
第三百一十七章 请君入瓮 第三百一十八章 怛罗斯之战(上)
第三百一十九章 怛罗斯之战(下)

卷十二 返京述职
第三百二十章 边令诚的暗示
第三百二十一章 客栈疑云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回家的路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安杨会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
第三百二十五章 给李林甫拜年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多管闲事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隆基的雄心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宫里的消息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杨国忠的把柄 第三百三十章 述职交锋
第三百三十一章 述职结束后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禄山跑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谋河西(上)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谋河西(中)
第三百三十五章 谋河西(下) 第三百三十六章 江山如棋(一)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江山如棋(二)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江山如棋(三)
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山如棋(四) 第三百四十章 江山如棋(五)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山如棋(六)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江山如棋(七)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山如棋(八) 第三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棋(九)
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山如棋(十) 第三百四十六章 江山如棋(十一)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山如棋(十二)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后手
第三百四十九章 清洗
第三百五十章 勒索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争与阴谋(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争与阴谋(三) 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争与阴谋(四)
第三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阴谋(五) 第三百五十六章 战争与阴谋(六)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争与阴谋(七) 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嵬坡(一)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 第三百六十章 马嵬坡(三)
第三百六十一章 马嵬坡(四) 第三百六十二章 马嵬坡(五)
第三百六十三章 马嵬坡(六) 第三百六十四章 马嵬坡(七)
第三百六十五章 微妙的朝议
第三百六十六章 劝说李豫第三百六十七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宫中秘议 第三百六十九章 杀将立威
第三百七十章 郭子仪的感动
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狠手辣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李泌之策
第三百七十三章 偷梁换柱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满月酒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
第三百七十六章 兴庆宫的阴谋
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自出招第三百七十八章 请君入瓮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淮势力第三百八十章 里应外合
第三百八十章 父子恩怨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家国天下(一)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家国天下(二)
第三百八十四章 家国天下(四) 第三百八十五章 家国天下(五)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国天下(六)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家国天下(大结局)

Ⅹ 有哪一部小说是说男主角穿越回唐朝李隆基时期,好像是附身在他孙子辈皇子身上,当时小时候就很经验,很

如果说杨玉环仅以一位王妃的身份终其一生,那麼历史也许会对她忽略不记了。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秦振在2023-06-25 22:32:3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kehuanxiaoshuo/424658.html


上一篇:情的含义古代小说
下一篇:脚扭伤古代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