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夏侯经武
夏侯经武
发布于 阅读量 460
什么是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❶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答案: 解析: 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❷ 如何确定小说主人公

“主人公”的定义:“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于勒的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变化展开的。根据“主人公”的定义和以上分析学生很容易就断定: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小说以于勒这个形象为中心,还着力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他们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于勒变化着的身世,好像一扇窥视他们心灵的窗子,从中可以一下子洞察他们灵魂深处。也就是说作品虽花了较大的篇幅,着力刻画了菲利普夫妇,但菲利普夫妇的出现及其活动是围绕于勒展开的,即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不是围绕菲利普夫妇展开的,写菲利普夫妇只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所以说菲利普夫妇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以“我”为明线,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详写“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变化,主人公于勒却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的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的放荡,中年时的得意,老年时的沦落,本有许多可写之处,但作者都把这些置于幕后,而把菲利普夫妇推到幕前。菲利普夫妇虽在幕前表演,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他们只不过是幕前的小丑,而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此,我们判定一个人物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不能只看明暗虚实或着笔的详略,而应看人物在表现中心方面的地位,在故事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所起的作用。 比如鲁迅的另一篇小说《故乡》,虽然闰土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所占的篇幅,却是作者的着力点,通过他来揭示劳动人民走向灾难的根源:多子、饥荒,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语)。可以说闰土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线索性人物。 那么《社戏》呢?主人公是平桥村的人们还是“迅哥儿”?我认为都可以。这就要看我们所处的角度。如果侧重平桥村是我的“乐土”,是我童年的“乐园”,所写的内容都是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那么主人公就是“迅哥儿”。再说,写到双喜,写到阿发,写到桂生,也是进一步说明平桥村就是我的挚爱,正因为他们,“我”才能尽情地钓虾、放牛、看社戏。当然,说主人公是小伙伴们,也不无道理。理由很简单,作者正是通过这篇小说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淳朴善良。有了他们,“我”的沮丧可以在瞬间出现转机,有了他们,“我”看到了再也没有看到的好戏,吃到了再也没有吃到的好豆。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主人公是那个画家。作者写小说是要反映一些东西的,或者映射社会,或探究某种现实,或者干脆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那么小说中最能体现这些的就是主人公。一般来说,花在主人公身上的笔墨越多,反映的东西就越丰满。某种程度来讲这是评判的一个标准。但欧·亨利的小说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著称,通过情节的曲折可以塑造出一些人物,也许所着笔墨不是最多,确最能表达作者内心,应该算上一种侧面烘托,但这毕竟是少数。 有人认为,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人公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文章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很显然,文中的“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也不是鲁迅自己,孔乙己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客观上起到了贯串全篇的线索作用。 二、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不以着墨的多少判断。如鲁迅的《故乡》,闰土虽然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的“我”所占的篇幅多,但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如《七根火柴》,着墨多的是卢进勇,作为主人公的无名战士却着墨少。那么,小说为什么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实际上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用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用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小说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因此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三、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焦点人物,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虽是边缘人物,他们却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对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于勒充其量是一面镜子,是一个道具。 四、正面人物更宜为主人公,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在教学小说《窗》时,对主人公的看法,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一是不靠窗的病人,二是靠窗的病人,三是两人均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作者是通过对不靠窗子的人的刻画,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这一主题,因此主人公是不靠窗子的人;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文本的主题是对友爱、善良的歌颂。他们认为靠窗子的人为他人着想、给人以快乐的形象在文中更突出,因此主人公是靠窗子的人;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认为文本既批判人性的自私,又歌颂人性的善良,因此两人都是主人公。笔者认为,碰到多元主题的小说时,对主人公的确定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据此,第二种观点似更值得称道,即把不靠窗的人作为反面人物来反衬主人公,即靠窗病人的善良、无私。 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其“变色龙”般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所以奥楚蔑洛夫是小说的主人公。 六、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众所周知,《西游记》叙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求取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他们师徒四人虽然性格相异,但却团结协作,终成大业。他们四人缺一不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因此,他们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七、看抓住细节刻画谁 作为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必定是作者倾力刻画的艺术形象,作者定然会不惜笔墨,而且还会抓住某个局部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去描绘、刻画,从而达到主要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在《七根火柴》中对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两个人物描写的都很多,都是浓墨重彩,那么到底谁是主人公呢?让我们再细看课文发现:虽然卢进勇是先出场的,但作者对无名战士眼睛的刻画却有八处之多。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作者在刻画无名战士时,就抓住了眼睛这一细节。首先从“紧闭的眼睛”到“失神、呆滞的眼睛”,刻画出无名战士的伤势之重,病情之危,但仍苦苦的与死神抗争,延续生命,完成他想嘱托的一件事;其次从“忽然睁开的眼睛”到“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刻画他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最后嘱托;最后从“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到“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刻画了他重托已嘱,心愿已了,以及对战友由衷的信赖。由此一个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军无名战士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那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也就不说自明了。 但是,从抓住细节刻画谁来判断谁是主人公的方法是表层的,有时还不够准确,还应当结合其它方法。 八、看借宾衬托凸现谁 有一些小说中作者刻意对有些人物细节刻画,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而是对主人公起烘托作用的,那么在这里就要分析一下,看看作者借宾衬托凸现谁。例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从题目中看是写“葫芦僧”的,即门子。而且文中对门子的言行细节描写如六次笑,占了很大篇幅,从而刻画出门子是个狡猾刁顽、心怀鬼胎、手段恶毒的人。这样看来门子应该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了。然而纵观全篇分析发现,门子在贾雨村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不但没捞到半点油水,反而被贾雨村利用,最终“充发”了。这说明贾雨村的歪本事绝非门子可比。用门子来衬托出贾雨村更阴险、更狡猾、更恶毒、更卑鄙。分析至此可见门子不是主人公,在这里起衬托作用,用来凸现贾雨村的,贾雨村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另外还有两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也是衬托贾雨村的。一是英莲,贾雨村恩人之女。写她的遭遇越惨,越能衬托贾雨村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另一是薛蟠,越写他无法无天,越衬托贾雨村的玩弄权术,热衷钻营巴结豪门的丑恶本性。这从看到析虽更进了一层,但如果要准确的寻找到主人公,还应更进一步。 九、主题思想涉及谁 一般来说,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显示出来的,并贯穿于全篇的主要思想。由于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具体地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寻找主人公时,就要思考理解一下小说的主题思想,看看表现主题思想涉及到了谁,涉及到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了。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于勒,因为文题是于勒,并且本篇情节和人物活动都是以于勒作为枢纽和基点的,对文中刻画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于勒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以主人公应该是于勒。那么到底是谁,这里我们来略加分析一下。首先,本文抓住神态语言细节刻画的是菲利普夫妇,而对于勒进行的是略写和虚写,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其次,本文是借于勒的贫富变化和“我”的眼睛来表现和观察一对市侩小市民的。如果这些还不够说明主人公是谁,那么最后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小说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由此可见,小说的主题思想涉及到了所鞭挞的对象——菲利普夫妇。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一定统一答案,允许学生将于勒视为主人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欣赏一篇小说,把握主人公是一个关键,如何寻找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方法也很多。总的来说,要纵览全篇、细、加揣摩、认真思考、综合分析、做到持之有据、条分缕析,最终能够达到自圆其说。

❸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从哪几个方面

小说谁是主人公一般看小说内容从谁的出场最多,每集都出场的基本上就是了
另外如果是第一人称写的文章 可以看内容第一人称是不是旁观者 不是的话 也可以判定为主角。
最后一点 一般最后死也死不掉的都是主角,
行的话 采纳一下 万分感谢O(∩_∩)O谢谢

❹ 请问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叫什么

写小说吗?这抄些都可以

梦琪、忆袭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若南、寻真、晓亦、向珊、慕灵、以蕊、寻雁、映易、雪柳、孤岚、笑霜、海云、凝天、沛珊、寒云、冰旋、宛儿、绿真

❺ 鹰缘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覆雨翻云》里的人物,是黄易小说《破碎虚空》男主角传鹰的儿子。

❻ 请问如何确定小说主人公

于勒的三次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变化展开的。根据“主人公”的定义和以上分析学生很容易就断定: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
小说以于勒这个形象为中心,还着力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他们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于勒变化着的身世,好像一扇窥视他们心灵的窗子,从中可以一下子洞察他们灵魂深处。也就是说作品虽花了较大的篇幅,着力刻画了菲利普夫妇,但菲利普夫妇的出现及其活动是围绕于勒展开的,即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不是围绕菲利普夫妇展开的,写菲利普夫妇只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所以说菲利普夫妇不是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以“我”为明线,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详写“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变化,主人公于勒却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的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的放荡,中年时的得意,老年时的沦落,本有许多可写之处,但作者都把这些置于幕后,而把菲利普夫妇推到幕前。菲利普夫妇虽在幕前表演,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他们只不过是幕前的小丑,而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因此,我们判定一个人物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不能只看明暗虚实或着笔的详略,而应看人物在表现中心方面的地位,在故事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所起的作用。 比如鲁迅的另一篇小说《故乡》,虽然闰土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所占的篇幅,却是作者的着力点,通过他来揭示劳动人民走向灾难的根源:多子、饥荒,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语)。可以说闰土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线索性人物。 那么《社戏》呢?主人公是平桥村的人们还是“迅哥儿”?我认为都可以。这就要看我们所处的角度。如果侧重平桥村是我的“乐土”,是我童年的“乐园”,所写的内容都是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那么主人公就是“迅哥儿”。再说,写到双喜,写到阿发,写到桂生,也是进一步说明平桥村就是我的挚爱,正因为他们,“我”才能尽情地钓虾、放牛、看社戏。当然,说主人公是小伙伴们,也不无道理。理由很简单,作者正是通过这篇小说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淳朴善良。有了他们,“我”的沮丧可以在瞬间出现转机,有了他们,“我”看到了再也没有看到的好戏,吃到了再也没有吃到的好豆。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主人公是那个画家。作者写小说是要反映一些东西的,或者映射社会,或探究某种现实,或者干脆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那么小说中最能体现这些的就是主人公。一般来说,花在主人公身上的笔墨越多,反映的东西就越丰满。某种程度来讲这是评判的一个标准。但欧·亨利的小说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著称,通过情节的曲折可以塑造出一些人物,也许所着笔墨不是最多,确最能表达作者内心,应该算上一种侧面烘托,但这毕竟是少数。 有人认为,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人公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文章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很显然,文中的“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也不是鲁迅自己,孔乙己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客观上起到了贯串全篇的线索作用。 二、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不以着墨的多少判断。如鲁迅的《故乡》,闰土虽然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的“我”所占的篇幅多,但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到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如《七根火柴》,着墨多的是卢进勇,作为主人公的无名战士却着墨少。那么,小说为什么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实际上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用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用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小说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因此无名战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三、焦点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是焦点人物,小说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于勒展开的。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虽是边缘人物,他们却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对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了出来,把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于勒充其量是一面镜子,是一个道具。 四、正面人物更宜为主人公,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在教学小说《窗》时,对主人公的看法,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一是不靠窗的病人,二是靠窗的病人,三是两人均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作者是通过对不靠窗子的人的刻画,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这一主题,因此主人公是不靠窗子的人;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文本的主题是对友爱、善良的歌颂。他们认为靠窗子的人为他人着想、给人以快乐的形象在文中更突出,因此主人公是靠窗子的人;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认为文本既批判人性的自私,又歌颂人性的善良,因此两人都是主人公。笔者认为,碰到多元主题的小说时,对主人公的确定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据此,第二种观点似更值得称道,即把不靠窗的人作为反面人物来反衬主人公,即靠窗病人的善良、无私。 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其“变色龙”般的两面派本质,是沙皇专制政府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作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所以奥楚蔑洛夫是小说的主人公。 六、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众所周知,《西游记》叙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求取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他们师徒四人虽然性格相异,但却团结协作,终成大业。他们四人缺一不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因此,他们都是小说的主人公。 七、看抓住细节刻画谁 作为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必定是作者倾力刻画的艺术形象,作者定然会不惜笔墨,而且还会抓住某个局部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去描绘、刻画,从而达到主要人物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在《七根火柴》中对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两个人物描写的都很多,都是浓墨重彩,那么到底谁是主人公呢?让我们再细看课文发现:虽然卢进勇是先出场的,但作者对无名战士眼睛的刻画却有八处之多。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作者在刻画无名战士时,就抓住了眼睛这一细节。首先从“紧闭的眼睛”到“失神、呆滞的眼睛”,刻画出无名战士的伤势之重,病情之危,但仍苦苦的与死神抗争,延续生命,完成他想嘱托的一件事;其次从“忽然睁开的眼睛”到“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刻画他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最后嘱托;最后从“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到“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刻画了他重托已嘱,心愿已了,以及对战友由衷的信赖。由此一个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军无名战士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那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也就不说自明了。 但是,从抓住细节刻画谁来判断谁是主人公的方法是表层的,有时还不够准确,还应当结合其它方法。 八、看借宾衬托凸现谁 有一些小说中作者刻意对有些人物细节刻画,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而是对主人公起烘托作用的,那么在这里就要分析一下,看看作者借宾衬托凸现谁。例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从题目中看是写“葫芦僧”的,即门子。而且文中对门子的言行细节描写如六次笑,占了很大篇幅,从而刻画出门子是个狡猾刁顽、心怀鬼胎、手段恶毒的人。这样看来门子应该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了。然而纵观全篇分析发现,门子在贾雨村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不但没捞到半点油水,反而被贾雨村利用,最终“充发”了。这说明贾雨村的歪本事绝非门子可比。用门子来衬托出贾雨村更阴险、更狡猾、更恶毒、更卑鄙。分析至此可见门子不是主人公,在这里起衬托作用,用来凸现贾雨村的,贾雨村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另外还有两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也是衬托贾雨村的。一是英莲,贾雨村恩人之女。写她的遭遇越惨,越能衬托贾雨村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另一是薛蟠,越写他无法无天,越衬托贾雨村的玩弄权术,热衷钻营巴结豪门的丑恶本性。这从看到析虽更进了一层,但如果要准确的寻找到主人公,还应更进一步。 九、主题思想涉及谁 一般来说,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显示出来的,并贯穿于全篇的主要思想。由于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生动、具体地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寻找主人公时,就要思考理解一下小说的主题思想,看看表现主题思想涉及到了谁,涉及到的人物,一般来说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了。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于勒,因为文题是于勒,并且本篇情节和人物活动都是以于勒作为枢纽和基点的,对文中刻画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于勒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以主人公应该是于勒。那么到底是谁,这里我们来略加分析一下。首先,本文抓住神态语言细节刻画的是菲利普夫妇,而对于勒进行的是略写和虚写,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其次,本文是借于勒的贫富变化和“我”的眼睛来表现和观察一对市侩小市民的。如果这些还不够说明主人公是谁,那么最后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小说描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由此可见,小说的主题思想涉及到了所鞭挞的对象——菲利普夫妇。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一定统一答案,允许学生将于勒视为主人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欣赏一篇小说,把握主人公是一个关键,如何寻找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方法也很多。总的来说,要纵览全篇、细、加揣摩、认真思考、综合分析、做到持之有据、条分缕析,最终能够达到自圆其说。

❼ 什么是小说主人公

就是主角, 小说剧情围绕着他/她/它转.

主人公这个词一般是说只有1主角的小说, 而且通常不版限定男女. 在小权学写作文比较常用. 例如海伦的故事什么的, 主角就只有一个了. 雷锋的故事, 就只有雷锋一个了. 丘少云, 董存瑞炸碉堡什么的, 全文就一主角.

一般来说, 一本小说可以有多个主角. 例如大唐双龙传(寇仲+子凌),西游记(老唐+3徒弟), 这些都是多个主角. ..当然其他配角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有些时候详细分男主角女主角, 好比看电视剧. 神雕侠侣, 男主扬过, 女主小龙女.

-------------
给分好么.

❽ 你觉得这篇/小说主人公是谁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1)联系《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性格来回答.()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b)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c)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祥子最大的梦想四拥有属于自己的车.他的三起三落:
一起:积极、向上、要强→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第一次感到不公、对生活仍是满满的希望、绝不服输
二起:把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抱有希望、感到温暖和亲切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惶恐无助、陷入迷茫、麻木、认命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为能有自己的车而高兴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死去的消息→混混度日、彻底堕落、失去任何希望
小说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答案:
(1)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a)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b)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c)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夏侯经武在2023-06-25 10:33:15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kehuanxiaoshuo/399352.html


上一篇:小说主角岳林
下一篇:小说女的得了巨乳症男主给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