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古代小说

乔觅翠
乔觅翠
发布于 阅读量 338
广东梅州古代小说

⑴ 梅州有哪些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我要答案!!!快快快快!!!!

梅州有许多传说,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传说比较多,灰谐风趣,耐人寻味。
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其实从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汉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花管理区)人。
从有关他的种种故事传说来分析,可知他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物,又有民族气节的人。同时又是则正不阿的人,也是个风趣诙谐的人,还是个非常好胜和善于报复的人。
李文古的故事传说很多,基本上都是诙谐风趣、寓庄于谐的故事,生动、形象、古怪。作别人想不到的事,说别人说不出的话,听了令人捧腹、一听难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胫而走,由梅县区传遍全梅州,由梅州而传至闽粤赣台,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流传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间文化的精华。
"捉弄嚼舌头的人"
有一次李文古等五个人同坐一条小船,另外四个人是一伙的。这四个人天南地北地聊起来,聊得起劲,就骂起了李文固,说他人不仅长得丑,还是个跛脚佬,个性专横,喜欢作弄人……李文固听着,知道他们不认识自己,所以不动声色,随他们说去。到了晚上,四个人呼呼地睡着了,李文固看到他们盖的都是新被子,于是,就写了四张字条,分别贴在被子的一个角上。
早上起床后,他们各自将被子叠好,打好背包,上船准备离去,李文固大喝一声:“你们给我站住。”
他们莫明其妙看着李文固说:“干吗?”
“干吗?你们偷了我的被子。”
“有没有搞错,明明是我们一起到店里买的。”
“不把被子还给我,我要到县衙告你们。”
“想打官司?去就去,谁怕谁呀。”
他们想,没偷被子,一对四,肯定能赢官司。他们背着被子走在前头,李文固在后面跟着。
县官听完双方的陈词,问:“你们说没有偷被子,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被子是你们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一起去买的新被子,可以互相证明。”县官说:“你们不能作为证人。”
县官问李文固:“你说被子是你的?有证据吗?”李文固说:“有啊,我的被子写有我的名字。” 四个人感到奇怪,刚买的被子怎么会有他的名字,忙打开被子,被子的一角上还真有李文固的名字,四个人被弄糊涂了,被打了二十大板。
李文固背着四张被子走出衙门,四个人摸着屁股,垂头丧气地走出来。李文固用关心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挨了打,不好意思,四张被子本来就是你们的,现在还给你们了。”他们不知是计,连连说:“谢谢!谢谢!”抱着被子正要离去。李文固又击鼓鸣冤,县官问:“刚刚离去,又怎么啦?”李文固说:“县官判还给我的被子,又被他们抢去了。”县官一看四个人抱着被子,下令:四个人再重打四十大板。
四个人被打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李文固在门口候着,他们出来了,看都不敢看一眼李文固,李文固把被子丢在他们面前:“喂,以后还敢不敢乱嚼舌头,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再也不敢了,您就放过我们吧。”
这个故事说明李文古聪明机智,善于报复。当时李文古处于明末清初,不愿出仕清庭做官,又不得志,把气发泄在他人身上,也未免太过了。

⑵ 梅州有哪些传说

梅州有许多传说,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传说比较多,灰谐风趣,耐人寻味。关于他的传说有"三戏先生"、"三戏学台"、"三戏白食客"、"三戏村姑"、三戏李二何"、"三戏叔母"等。
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其实从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汉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花管理区)人。
从有关他的种种故事传说来分析,可知他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物(如"三戏先生"、"三戏村姑"),又有民族气节的人(如"三戏李二何"和"三戏学台")。同时又是则正不阿的人(如"三戏贪官"等),也是个风趣诙谐的人(如"三戏白食客"等),还是个非常好胜和善于报复的人(如"三戏叔母"、"罚背磨石"等)。
李文古的故事传说很多,基本上都是诙谐风趣、寓庄于谐的故事,生动、形象、古怪。作别人想不到的事,说别人说不出的话,听了令人捧腹、一听难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胫而走,由梅县区传遍全梅州,由梅州而传至闽粤赣台,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甚至有些地方,不是李文古的事,也套在李文古身上。这说明,李文古对民间社会的影响是很深广的;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间文化的精华。
戏弄先生
"天有两个'矢忽'那么高"
话说程乡县丙村(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堡梅花村,有个出穷的农家孩子,叫李文古,自幼聪明伶俐,又肯动脑筋,话说做事都比一般孩子古怪,十分机智。但因家穷,到七八岁才进私塾(私家学堂)读书,他每上一课,过目不忘,乘下的时间便偷玩耍,因此,常被私塾先生训斥处罚。文古心中不满,闷了一肚子气,有心要找机会气气先生,偏偏这位先生又是个不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常常邀人打鸟、打"斗聚"等。李文古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有了个主意。
一天, 先生叫大家一起背诵《人之初》,李文古乘乱编造,背道:"人之初,性本善;狗驳家,滚滚战……"先生一听,不对,像是李文古的声音。于是叫大家停读,专门叫李文古背,文古一气呵成,只字不漏不错,先生无话可说,但过后又叫李文古去训话,说:"李文古,你人虽聪明,但爱捣乱,我要求你们要做到一、二、三都忘了!"文古一听 忙道:"先生,我那条忘了?"先生说:"没忘?那好,你说给我听听!""好!"文古忙接口诵道:"一、一、 一,先生教涯打'禾毕';二、二、二,先生教涯打'斗聚'……"先生一听。正打痛了自己的"烂脚",气得大呵一声:"你说什么?!"文古不慌不忙问道:"先生,不是这样吗?"先生更气,又吼道:"哼!你真不知天高地厚!"李文古一听,镇定地问道:"啊!你问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这我知道。"先生一听莫名其妙:"什么?你知天有多高?好,那你说给我听!"文古说:"我知道,天有两个矢忽(屁股)那么高!"先生斥道:"岂有此理!"文古忙解释道:真的,我妈给我'摒屎'(大便后揩屁股)的时候,总是说我'矢忽'拱到半天高,我一个矢忽就半天高了,若两个矢忽就顶天了么?先生听了啼笑皆非。自此以后就不敢随便刁难李文古了。
"李文古戏弄先生"的故事,是发生在明末。距今三百多年了。那时的塾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灌注式"又施以体罚,故师生之间常常有对立情绪,师不善教,造成生不易受,故有此事发生。然而,少年李文古的聪明机智,用来对付自己的先生,也未免太过分了。

⑶ 求有关于有梅州客家传统文化的书

客家祖先崇拜文化:以粤东梅州为重点分析 作者简介李小燕,河北张家口人,南开大学学士,中南民族大学与嘉应学院联合培养的首位客家文化硕士,现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多次参加在湖北、广东、香港等地举办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内容简介本书以粤东梅州地区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主要从客家源流、祠堂文化、丧葬文化、谱牒文化等方面,对客家祖先崇拜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多方面的分析与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客家祖选崇拜文化对客家人的心理意只及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客家地区至今盛行着祖先崇拜文化,且对传统有较多的保留。因此,研究和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⑷ 古代的梅州叫什么

名字的演变过程:程乡—敬州—梅州—嘉应州—梅州。
北宋时的梅江两岸有杨万里如云的“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的景象,为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北宋于开宝四年(971年)将敬州改名为梅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绍兴十四年复置梅州。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隶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复降为梅州。
清朝雍正年间,广东总督鄂尔达奏请今梅州恢复州治,因境内文风极盛,盛产“嘉应子”,且南宋淳熙年间在城东曾建桥曰“嘉应”,故奏以“嘉应”为州名。
1949年10月成立兴梅专区,风顺划入,从而确立了现在梅州市的范围。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一分为二,兴梅七县隶汕头专区。1965年7月,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中分出而成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8年,原梅县所辖之梅州镇升格为县级梅州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称为梅县市。1988年1月,梅县地区改称梅州市,梅县城区及附近郊区成立梅江区,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⑸ 梅州的名人有哪些

梅州的名人有罗大纲、罗芳伯、田家炳、林风眠、曾宪梓、谢晋元、吴奇伟、姚子青、肖月华、刘复之、罗明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罗大纲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天平天国名将,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2、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173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读之家。1777年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富可敌国,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终年58岁。

3、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2022年7月10日),男,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4、林风眠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5、谢晋元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

⑹ 梅州的历史文化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22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梅州市总人口3802186人;梅江区 313821人、梅县 516761人、大埔县 352022人、丰顺县 449769 人、五华县 879286人、平远县 215856人、蕉岭县 203173人、兴宁市 871507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个街道、161个镇,2089个村委会、236个居委会。
截至2022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个街道(包括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县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个镇,共有179个居委会、2082个村委会,33779个村民小组。
202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104个镇。
截止2022年末,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

⑺ 梅州客家历史文化有哪些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22年至2022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22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纯,别见怪

⑻ 梅州的历史是什么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梅州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南齐设置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立直隶嘉应州,民国初年废州改称梅县。1988年由梅县专区改为梅市。

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梅花”很久以前古人就用智慧的结晶创作了“梅花篆字”。,当代‘梅花篆字”传承人王洪军已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2]中国版权局保护等,为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赢得更多荣誉。

⑼ 求1篇介绍梅州历史文化的文章。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乔觅翠在2023-06-24 11:41:5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kehuan/183355.html


上一篇:金在中韩庚同人小说
下一篇:完本穿越小说排行榜玄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