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杨文
杨文
发布于 阅读量 914
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Ⅰ 王德威的介绍

王德威,职业:学者,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后任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86年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199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2022年出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台湾:从文学看历史》、《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等。

Ⅱ 求三本书的PDF版下载地址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80081.html 或者下载PDG格式后在转成pdf格式

Ⅲ 王晓初的学术论著

代表性学术论著有:
(1)《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2)《中国现代文学的多重视野》,新星出版社2022年3月版;
(3)《“沉默的鲁迅”及其意义——从越文化视野透视》,《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4)《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内在差异和张力》,《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5)《论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
(6)《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形成的历史轨迹》,《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
(7)《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思考》,《文艺研究》2022年第12期;
(8)《褊狭而空洞的现代性——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9)《越地民俗艺术与鲁迅思想及创作的影响》,《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10)《“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学术月刊》2022年第12期

Ⅳ 我想考汉语言文学中的现当代文学,考研,我刚刚大一,但想知道有哪些书要看,哪些课程要准备

1.关于当代文学
除了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外,还应该看看他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1956:百花时代》。尤其是前一本,是在北大教课的讲稿,非常有意思。洪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非常精到,每句话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和观点基础上的,因此粗看会觉得单薄,但看了大量论文之后才会理解这本书的博大精深。《中国当代文学史》更适合学术研究而非试,因此一定要看《问题与方法》,这本书算是对《当代文学史》的一个补充,非常重要,看了以后会感觉豁然开朗。《问题与方法》我整整看了五遍,每次看都深受启发。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还在说大家一般都认为洪老师的当代文学史在未来许多年里都难以超越,但谈到后来我们发现还是有不少空隙等着后人去填补,有些结论也还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这是后话啦!
陈思和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因为是针对本科生编写的,所以比较浅显,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含金量低。这本书中对民间写作和潜在写作的梳理,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今天参加学校的中文系建系95周年孑民学术论坛,第一讲就是陈思和介绍他对五四文学的先锋性分析,毕竟是当代文学研究“南霸天”啊,从资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论方式看,都代表了国内顶尖水准,听得我频频点头,他的观点我不一定完全认同,但他的切入点找得太精确了。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也不错。
孟繁华、程光炜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也写得不错,因为去年才出版,所以这本书的观点收集比较完备,有的章节甚至可以和洪老师的文学史媲美。而且这本书更适合考试用,脉络什么的比较清楚,史实也比较丰富。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原名《革命·历史·小说》),非常棒的文学评论,把建国后出现的革命历史小说给解构了,书中的不少观点向来为人称道。作者可是钱理群的哥们,也是老钱非常佩服的人。
李杨《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是名义上管俺但从来不管的俺的导师的着作。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论文,也是北大当代文学专业几篇最优秀的博士论文之一,后一本是对前一本的扩展。这两本书的考证以及观点都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水准非常高。
曹文轩的《二十世纪文学现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最好也细读一下,曹老师更强调审美,和枯燥的文学史作品不太一样。在大家都关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时候,他却一直在做与文学审美有关的工作,非常难得。需要说明的是,曹老师是北大中文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补充:《小说门》、《第二世界》)
其它重要参考资料:
孟繁华《共和国文学五十年》
陈思和主编的《九十年代批评文选》
洪子诚等人编写的《当代文学关键词》
南帆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
胡河清《灵地的缅想》
谢有顺《我们内心的冲突》
陈晓明《文学超越》、《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旷新年《沉默的声音》
韩毓海《从“红玫瑰”到“红旗”》、《天下》
王尧《迟到的批判:当代作家与“革命文学”》
孟繁华、林大中主编《九十年代文存:1990-2022》
南帆《后革命的转移》
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
贺桂梅:《转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她的论文在网上可以找到,她对文学史的梳理、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解读,都有过人之处。左岸文学网(www.eww.com)上能找到一些。
其它资料,最好翻翻人民大学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这是月刊,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下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里面都能轻易找到。顺便说一句,2022年最大的研究热点(也可能继续是明年甚至后年的最大热点)是底层问题。如此前沿的问题要是出现在考研的卷子上,我还真得佩服出卷老师的魄力了,好像连北大都不敢这样出,怕闪着学生。
2.关于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先生的着作。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的。读了吴福辉的着作以后,我才知道书里只要一出现令人抓狂的破句、难句,肯定是这位先生的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孔庆东等人写的,脉络比较清晰,但内容比较单薄,作为入门书倒是非常恰当。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共四卷),新版修订本分上下两卷。这套书收集了80年代以来至9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我读了两遍。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都出现过。看了这个再看他们的集子,就能把握住他们的脉络了。
关于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还可以参考温儒敏先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这本书非常精炼,也很全面。温儒敏《文学史的视野》也值得一读。
其它重要参考资料: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钱理群好像有本鲁迅研究的讲稿,陈平原也有本《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有空看一下。
夏至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终于在大陆出版,厚厚一本,价格不菲。可参考,但应该注意,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融入了《三十年》,还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已经难以立论了。夏至清名气虽大,但不可盲从。
王德威的《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以及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两位先生都是夏至清的学生、哈佛学者,学问也做得扎实、刻苦。个人更喜欢李先生一些。
赵园《论小说十家》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
吴晓东《阳光与苦难》
其它资料,还是那句话,最好翻翻人民大学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
最后必须提醒一句,现当代的复习必须结合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恐怕很难理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所指。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看了以上文字你还没有被吓退,那么恭喜你,如果你能认真完成以上书目的阅读,进入北京大学也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你已经被吓退了,同样恭喜你,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Ⅳ 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方向考研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方向考研参考书目

自本人考研以来,经历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惨故事,生活被搞得一团糟,该耽误的统统耽误了,不该耽误的也错过了,只觉天昏地暗,死去活来。有了切身教训,从此我四处散布“珍爱生命,远离考研”的激昂言论,劝世间有为青年千万不要步我后尘,——放着大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但最近还是有几个朋友打算考研,为了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我现将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方向所需复习的专业情况罗列如下,能吓退一两个也好:
1.关于当代文学
除了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外,还应该看看他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1956:百花时代》。尤其是前一本,是在北大教课的讲稿,非常有意思。洪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非常精到,每句话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和观点基础上的,因此粗看会觉得单薄,但看了大量论文之后才会理解这本书的博大精深。《中国当代文学史》更适合学术研究而非试,因此一定要看《问题与方法》,这本书算是对《当代文学史》的一个补充,非常重要,看了以后会感觉豁然开朗。《问题与方法》我整整看了五遍,每次看都深受启发。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还在说大家一般都认为洪老师的当代文学史在未来许多年里都难以超越,但谈到后来我们发现还是有不少空隙等着后人去填补,有些结论也还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这是后话啦!
陈思和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因为是针对本科生编写的,所以比较浅显,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含金量低。这本书中对民间写作和潜在写作的梳理,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今天参加学校的中文系建系95周年孑民学术论坛,第一讲就是陈思和介绍他对五四文学的先锋性分析,毕竟是当代文学研究“南霸天”啊,从资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论方式看,都代表了国内顶尖水准,听得我频频点头,他的观点我不一定完全认同,但他的切入点找得太精确了。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也不错。
孟繁华、程光炜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也写得不错,因为去年才出版,所以这本书的观点收集比较完备,有的章节甚至可以和洪老师的文学史媲美。而且这本书更适合考试用,脉络什么的比较清楚,史实也比较丰富。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原名《革命·历史·小说》),非常棒的文学评论,把建国后出现的革命历史小说给解构了,书中的不少观点向来为人称道。作者可是钱理群的哥们,也是老钱非常佩服的人。
李杨《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是名义上管俺但从来不管的俺的导师的著作。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论文,也是北大当代文学专业几篇最优秀的博士论文之一,后一本是对前一本的扩展。这两本书的考证以及观点都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水准非常高。
曹文轩的《二十世纪文学现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最好也细读一下,曹老师更强调审美,和枯燥的文学史作品不太一样。在大家都关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时候,他却一直在做与文学审美有关的工作,非常难得。需要说明的是,曹老师是北大中文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补充:《小说门》、《第二世界》)
其它重要参考资料:
孟繁华《共和国文学五十年》
陈思和主编的《九十年代批评文选》
洪子诚等人编写的《当代文学关键词》
南帆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
胡河清《灵地的缅想》
谢有顺《我们内心的冲突》
陈晓明《文学超越》、《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旷新年《沉默的声音》
韩毓海《从“红玫瑰”到“红旗”》、《天下》
王尧《迟到的批判:当代作家与“革命文学”》
孟繁华、林大中主编《九十年代文存:1990-2022》
南帆《后革命的转移》
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
贺桂梅:《转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她的论文在网上可以找到,她对文学史的梳理、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解读,都有过人之处。左岸文学网(www.eww.com)上能找到一些。
其它资料,最好翻翻人民大学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这是月刊,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下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里面都能轻易找到。顺便说一句,2022年最大的研究热点(也可能继续是明年甚至后年的最大热点)是底层问题。如此前沿的问题要是出现在考研的卷子上,我还真得佩服出卷老师的魄力了,好像连北大都不敢这样出,怕闪着学生。
2.关于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先生的著作。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的。读了吴福辉的著作以后,我才知道书里只要一出现令人抓狂的破句、难句,肯定是这位先生的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孔庆东等人写的,脉络比较清晰,但内容比较单薄,作为入门书倒是非常恰当。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共四卷),新版修订本分上下两卷。这套书收集了80年代以来至9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我读了两遍。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都出现过。看了这个再看他们的集子,就能把握住他们的脉络了。
关于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还可以参考温儒敏先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这本书非常精炼,也很全面。温儒敏《文学史的视野》也值得一读。
其它重要参考资料: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钱理群好像有本鲁迅研究的讲稿,陈平原也有本《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有空看一下。
夏至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终于在大陆出版,厚厚一本,价格不菲。可参考,但应该注意,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融入了《三十年》,还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已经难以立论了。夏至清名气虽大,但不可盲从。
王德威的《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以及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两位先生都是夏至清的学生、哈佛学者,学问也做得扎实、刻苦。个人更喜欢李先生一些。
赵园《论小说十家》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
吴晓东《阳光与苦难》
其它资料,还是那句话,最好翻翻人民大学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
最后必须提醒一句,现当代的复习必须结合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恐怕很难理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所指。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看了以上文字你还没有被吓退,那么恭喜你,如果你能认真完成以上书目的阅读,进入北京大学也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你已经被吓退了,同样恭喜你,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Ⅵ 我想考汉语言文学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请问它的考试课程是什么啊

公共课都一样:外语和政治。
专业课要看各学校的说明。一般情况下是现代文学和一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卷,就是综合,包括大学四年的文学所学。
最基本教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不懂再问。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先生的著作。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的。读了吴福辉的著作以后,我才知道书里只要一出现令人抓狂的破句、难句,肯定是这位先生的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孔庆东等人写的,脉络比较清晰,但内容比较单薄,作为入门书倒是非常恰当。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共四卷),新版修订本分上下两卷。这套书收集了80年代以来至9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我读了两遍。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都出现过。看了这个再看他们的集子,就能把握住他们的脉络了。
关于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还可以参考温儒敏先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这本书非常精炼,也很全面。温儒敏《文学史的视野》也值得一读。
其它重要参考资料: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钱理群好像有本鲁迅研究的讲稿,陈平原也有本《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有空看一下。
夏至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终于在大陆出版,厚厚一本,价格不菲。可参考,但应该注意,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融入了《三十年》,还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已经难以立论了。夏至清名气虽大,但不可盲从。
王德威的《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以及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两位先生都是夏至清的学生、哈佛学者,学问也做得扎实、刻苦。个人更喜欢李先生一些。
赵园《论小说十家》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
吴晓东《阳光与苦难》

这是从北大中文论坛找的。你可以去看看http://www.pkucn.com/

Ⅶ 找一篇日本作家写的科幻小说

香味接收机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梦。这是去宇宙旅行的梦。他在陌生的行星上着陆,经历了很多冒险之后,与当地居民亲密相处。居民热情款待,他刚吃完……
这时,枕边的闹钟发出了录音带的声音,在呼唤N君说:“先生,起床时间到了,请起床吧……”
这样,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个大呵欠,伸手取过闹钟旁边的水壶,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这是N君很早以来就养成的习惯。
水是那么清爽适口,它带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进嘴里,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壶里的水只不过是普通的水,可是却能变换各种各样的味道。古时候的人如果亲眼看到这一现象,一定会大吃一惊,以为这是魔术。但是,这可不是魔术,而是科学成果。现在已经到处普及了,人们都习惯于使用它了。真是尽情享乐的时代。
这是靠一个小装置发出的香味。它体积非常小,能放到嘴里,藏在一颗牙齿内部,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个装置能接收电台发来的电波。
若是接收电波发出声音而娱其听觉者,我们叫它无线电收音机;如果通过显象使视觉得以满足者,便称作电视机;现在这种装置能够发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机。
这个装置发出微妙的振动和电波,刺激口腔神经,带来各种味道。即使是无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广播的时候,人们喝下去,就会产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电波,就能发出咖啡味来。
N君要进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机的时代也必须吃饭。因为总得补充营养。他取过一片面包,放进嘴里。看样子是茶色面包,但是,却与一般面包迥然不同。它里面含有人所必需的丰富的热量和营养。它本身也近似无味,但是这没有关系。香味可由接收机给予补充。
N君开始咀嚼面包。这时正好开始播送炒鸡蛋的电波,他便就着这个味道吃着面包。中间又改播苹果香味,面包味也跟着变了。就这样,N君吃罢了早餐。
广播还未停止。N君换上了上班的服装,一边把口香糖放进了嘴里。当然口香糖本身也是无味的,但这毫无关系,香味接收机会解决问题的。
香味接收机又到了播送水果时间。连续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种水果的香味。无味的口香糖一下子变成了菠萝味,一会儿又出现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离开家,坐上了高速单轨车,奔向工作单位。在飞驰的舒适的车内,有人看报,有人用耳机听音乐,也有人两者兼顾,这种情景看上去跟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又加上了香味。嘴里扩散着冰激凌香味,一会儿又变成了花生米香味,这些一消失又出现了奶油馅点心的香味……
这些香味的顺序由电台负责调整。不能把不协调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过于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块儿。最初搞的不太适当,后来经过香味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现在播送的节目人们已经称心如意了,它给所有人以满足感。
制成这种香味接收机,可以说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享受香味是人们的本能,不过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话说吃饱了什么也不香了,吃东西和尽情享受的音乐、电视和游戏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为了突破这一限度,通过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香味接收机。不仅能够使人们无限度地享受香味,还可以得到各种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于因为饮食过量而损坏消化器官,又不会使人过胖。也不会因刺激性食物而损伤身体。茶色面包能保持营养平衡,它卫生,人们不用担心中毒和得传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厨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节约空间和时间,转用到别处。为龋齿而烦恼的人也减少了。还有,香味接收机带来的香味,随着广播转移到下一个节目,那么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迹,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种香味。
这种广播整天连续进行。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梦中也会带来香味。当然,都是幻觉的香味。可是幻觉也不错啊,正因为是幻觉才是无限的。如果靠食物来追求这些香味,恐怕持续不了一小时吧。
N君来到工作单位,开始工作,操纵电子计算机,做好记录,经过思考之后,又开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录……
这期间,香味接收机一直在播送,如果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工作的话,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会造成失误和事故。但是,对于香味广播大可不必担心了。
西式饼干香味在嘴里扩散,接着又变成日本式酥脆饼干味,又出现中国式肉汤香味,然后又传来了香蕉味道……
此外还有能够吃到这些真正食品的饭馆。当走进这种饭馆时,电台的电波就被切断了,这时可以接触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们偶然也来到这里。应该有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地方,让大家领略一下香味接收机传来的某种香味的实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可是,很多人在这样的饭馆里并不太感到高兴。因为食物太硬,虽然说有咬头,但是过后胃部觉得不舒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无味的口香糖和从电波传来的精炼的纯味交织在一起的那种香味了。
N君还在继续工作。这时传来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汤的香味逐渐消失后,又传来了日本茶的香味……
这时,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什么味道也没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来。好象装置发生了故障,他想必须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围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谁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正在播送临时新闻。
“……现在由于发生事故,香味接收机的广播暂停。目前正在抓紧修理,估计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虽然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这样的事可还是第一次。人们的嘈杂声音平静不下来。谁也对付不了嘴里的异常变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样,都成了无聊、空虚的空洞。就象电灯和霓虹灯光芒四射如同白昼的夜市上,一旦停电霎时变得一片漆黑一样。
有人吐出了无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里扔进一块新的,也有人啃着茶色的面包。但是,这些面包也没带来任何香味。
嘴里的空虚更加严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独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岛上,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不断增长。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儿哭叫着,从内心迸发出要干些什么事的冲动。
不知是谁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响,也紧跟着鱼贯而出。他们突然想起了饭馆的存在,要奔到那里去,N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街角的饭馆里,这时一片骚乱。平时来这里的人没有这么多,所以也没修建能容纳这么多顾客的设备。可是,从大厦里涌出的人流,都以饭馆为目标蜂拥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杂声甚嚣尘上,发出了惊叫声,还掺杂着呼喊声和玻璃的破碎声……
但是,这些一都和发生异常变化的开始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香味接收机又重新开始播送。苏打水掺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着是番茄味。不久,又开始散发炖牛肉的香味,人们知道午饭时刻已近,于是又向各自的地点散去。

Ⅷ 被压抑的现代性怎么样

本文的逻辑 我们所习惯的对于现代文学的切入点在“五四”文学革命,然后以“革命”为标杆审视之前的晚清文学(在某些历史时期甚或是整个古典文学传统),对其进行判断、取舍。于是乎,晚清文学就被简单提纯为“四大谴责小说”,梁启超、严复提倡的政治小说。这种视角所依凭的是胡适、鲁迅诸君子对于“现代”这一意涵的狭隘理解,“现代”即是新、平等、革命、卫生…… 然而,在巴赫金、福柯的著述中,欧洲跨入现代的十九世纪则充斥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包含着价值观念的解体、典律的倾颓、体系的坍塌之外,还遥指二十世纪诸种可能性的滋生。“晚晴”的新旧杂陈、多声复议才真正符合这一现代进程。 现代性与清末的连接 现代性的意涵包含民主思维的演绎,内在心理化及性别主体化的发掘,军事、经济、文化生产的体制化,都市/乡村视景的兴起,革命神话的建立。最重要的是线性历史时间感的渗透。当移入清末中国,这种种就失去了时间向度产生了立即的迫切感。于是现代文学建立在一种“亏欠的话语”上,作者读者觉得自己应该立刻向西方借贷,迎头赶上。 但是,文学的现代性有可能因应政治、技术的现代化而起,但并无形成一种前后因果的必然性。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并非只是迟到的、西方的翻版,它不止于本国人有意义,对于输出者不止有“隔膜”所带来的新鲜感,西方的冲击并未开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而是使其间转折更为复杂。更因此展开跨语系、跨文化的对话过程。 “五四”攫取西方写实主义中最稳妥的一支,宣传革命之志,反而成了儒家传统的回光返照。晚晴作者则体现出西方诸多方式引入中国时,与华夏本土的丰富传统的杂糅对抗,产生了多重的现代性。 晚晴现代性的具体表现: (一)文学的生产包括出版机构、商业化进程都大步跨越; (二)小说成为文学的大宗,数量达到两千部,题材多样。他们谐仿《水浒》、《红楼》等经典说部,传递出作者不耐传承藩篱,力图颠覆窠臼的讯号: 首先,晚晴狎邪小说僭越情色/感伤的陈规,并重新界定爱欲、情感范畴。在开拓中国情欲主体的想象上,影响深远。这些作品杂糅了古典情色小说的两大传统——感伤与艳情,而能赋予新意。比如《品花宝鉴》以男女易装的观点,混淆异性及同性恋爱的界限,小说与情色主体产生了益加复杂的辩证;其他还有《花月痕》的颓废美学与跨越理性的生死爱欲(郁达夫);《海上花列传》中对情场欢场的辩证(张爱玲)、对上海即将崛起的都市风貌的预言、出色的白描工夫(胡适之);《孽海花》里国体与女体、政治与欲望相生相克,女权议论(严歌苓),叙述方式极致处变得枝蔓涣散,少有节制…… 次而,狭义公案小说暗暗重塑传统对法律争议与诗学正义的论述。《荡寇志》、《三侠五义》当然表现出民心寄望清官豪侠扭转乾坤的幻想,但是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晚清作者与读者最犬儒的自嘲。论述着庙堂与江湖、执法者与玩法者的混淆、正义的崩塌、《老残游记》则进一步力申“清官比赃官可恨”论,扭转了公案说部的底线。晚清另一型的狭义革命小说,如《东欧女豪侠》、《女娲石》、《新中国未来记》等展露出扶弱锄奸、做民主格斗士的大志。 再来,晚晴谴责小说中的戏剧性冲动:一种嘉年华会狂欢式的举措。它弹冠相庆本该谴责的,沉溺夸张本该控诉的,遮蔽本该暴露的。吴研人、李伯元的小说相对《儒林外史》则失之轻浮毫无深度,写作更是谋生之道。他们讽刺着不彰的世道,但是自己也应该为不彰的世道负责。极虚无,只是玩弄文字游戏。充斥着嘲笑、苦笑、冷笑、讪笑(老舍、张天翼、钱钟书)。 最后,科幻奇谭。《新石头记》、《新法罗先生谭》、小说家承继凡尔纳等的影响,科学论述。背后则是小说家对传统与西方构成“知识”、“真理”的系列对话;“乌托邦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月亮殖民地小说》、《乌托邦游记》,显示作者对历史困境所不能己于言者,尽行投注另一世界。他们设计理想国度、假托世外桃源,是为想象空间的位移。更重要的是,晚晴作者赎回历史、典借将来,自西方科幻小说借来“未来完成式”的叙述法,倒叙今后应可发生的种种。 (三)翻译文学的大盛,达六百一十五种小说,种类作家多样。背后却是作者的借题发挥,新奇诠释、以意逆志,兀自发展出极不同的“现代”视野。 (四)在文学传统内部的另起炉灶。《浮生六记》描摹情性自主。《何典》夸张人间鬼域的想象,世俗与吴语叙述也可视作白话文学的先导。 晚清现代性如何被压抑 (一)五四的惟西方是尚的现代观念将晚清归于传统中; (二)五四以来对文学的检查将晚清视为糟粕,跟不上时代,淘汰之。 (三)革命话语的剥削,除呐喊彷徨之外不足观。(我自己看,恐怕还嫌他们是古文写就的) 对于晚清现代性的几个误解: (一)为何不只是中国文学传统中钟摆再次由“载道”转为“言志”? 因为它具备了“求新求变”的现代性本质。 (二)为何不是以往的西域对中土的影响的重复? 因为国家这一现代概念已经产生,我们不再是本土架构,而进入对话语境。 (三)站在今天这个众声喧哗的现代社会,我们很自然会将现代性与晚清相连,在浮面意义上将两个世纪末的华丽类比,作者是否存在此倾向? 本书会就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的若干迹象进行解读,但是并不会做浮面上的对比,而是思考现代性如何在肇始就已经被压抑。并以此启发当今现代性是否又一次浮上台面?作者本身此文的即是建立在反对由文学革命到文化大革命的线性历史观,自不会自打嘴巴。

Ⅸ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之清末民初文学变革的原因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现代性”的文学史价值,在启蒙文学史和左翼文学史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方式;其二,将其理解为一个“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解构命题,该命题的意义不在于挑战有关中国现代性的五四起源论,而在于挑战“起源论”本身。本文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两个层面意义的解读,目的不仅在于揭示该命题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更在于凸显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先于五四,却总是存在于五四的阴影之中。晚清这个被遮蔽被矮化的年代成为了“被压抑的现代性”,沉寂了一个世纪,终于迎来了王德威这样愿意“重识晚清”的有心人。

和五四相比,晚清同样是个大变局的时代。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版社和报纸为文学提供了发表的新天地,因之彻底改变中国文学的面貌,只是,它没有表现为五四似的狂飙突进青春无敌而已。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文在2023-06-24 16:16:5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hunlian/224337.html


上一篇:0几年比较火的都市小说
下一篇:现代都市小说肉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