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

朱钊莹
朱钊莹
发布于 阅读量 506
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

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同什么什么什么并行的一种文体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❷ 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有哪些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学衡派”由1922年1月在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吴宓(主编)胡先骕、梅光迪。这些人都留过洋,满脑子“国粹”,却又自我标榜“学贯中西”,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实际上是把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与中国封建文化拼凑起来,作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他们还配合北洋军阀政府“取缔新思潮”发表了《评提倡新文化者》(梅)、《论新文化运动》(吴)等。诋毁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以白话代替文言。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提倡“为人生的艺术”,《文学研究会宣言》声称:“将文艺当作高兴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研会作家的创作,基本上坚持了现实主义道路,表现出一种淳朴、真挚、从容、自然的文风。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古代“儒雅”一派作家所看重的“中和”品性,并在“五四”精神的影响,赋予了新的内容。成就最大首推小说,所谓“问题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反帝反封建大主题,有的还表现对社会主义朦胧向往。另外译介外国文学也取得很大成绩,他们译介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着。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罗曼罗兰等。

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新月社 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其成员基本上是欧美留学生。他们以《现代评论》、《晨报副刊》为阵地发表作品,1926年4月,徐志摩在他主编《晨报副刊》上创办《诗刊》,提倡新格律诗为宗旨,发表一系列旨在实现“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新格律诗,其中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成就最大,最能体现新格律诗的形式。这些新诗探索,为我国新诗发展作了独特贡献,影响深远,值得人们的肯定。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问问团队古事笑谈盟共1人编辑答案 2022-09-15 09:03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老师讲的时候,做笔记不就得了。网络文库里有。现在一般用钱理群版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问问团队史海泛舟共1人编辑答案 2022-09-15 09:17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也许是可以追究的.文化素源╋━/爱葝这 2022-09-15 09:22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分期便于总结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掌握它的基本面貌,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但由于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认识不同,在分期命名上又说法不一. 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0,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 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

秦牧,原名林阿书,《秦牧全集》

《火种集》

《秦牧散文集》

《彩蝶树》

《秦牧儿童文学全集》

《秦牧文集》

《秦牧散文选》

《花城》

峻青,(1922年4月20日——),原名孙俊卿,《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本文(《海滨仲夏夜》)选自散文集《秋色赋》.

袁鹰原名田复春,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第十个春天》等;诗集《江湖集》《花环》

巴金(1904~2022),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其著作极为丰富,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剧作有《屈原》、《虎符》等。另有小说、散文、评论、学术专著等。诗歌《天上的街市》、历史剧《屈原》(节选)以及《〈鲁迅诗稿〉序》被选入教材。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任编辑,编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并从事创作工作。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批判了“教育万能”的错误思想。被选入教材的有《苏州园林》、《景泰蓝的制作》和小说《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先后选入教材的有:《自传》,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评论《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了创造社。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宪兵杀害。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性质。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徐志摩】(1896—1931)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曾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入选教材。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曾留学英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从事创作与学术研究,最后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其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散文名篇《背影》、《春》、《绿》、《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选入教材。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先后主编《小说月报》、《文学周刊》等。文学研究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等。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阿双,后改名爽,又名霜,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之一,著名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毕生从事革命斗争,曾与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节选《鲁迅的精神》曾被选入教材。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晔,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前期新月派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英勇投入爱国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满族,北京人。现代作家。五四时期开始白话创作。曾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51年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济南的冬天》、《小麻雀》、《在烈日和暴雨下》、《茶馆》(节选)被选入教材。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抗战期间曾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长于诗词创作。《梅岭三章》被选入教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毕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所著《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有《梁思成文集》四卷出版。《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入选教材。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复。主要作品有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文物学家。1926年起先后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讴歌下层人民的淳厚性格以及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节选)被选入教材。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现代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原名马福春。主要作品有诗集《湖畔》、《灵山歌》,杂文《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等。

【巴金】(1904—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著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小说《寒夜》、《憩园》等。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丁玲】(1904—1986)现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澧县人。主要著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臧克家】1905年出生,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主要著作有诗集《烙印》,小说集《挂红》,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短诗《有的人》被广为传诵。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现代作家。早年即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40年代先后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作《李有才板话》的节选《老杨同志》被选入教材。

【冯铿】(1907—1931)广东潮州人,现代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主要著作有《春雷》、《铁和火的新生》、《最后的出路》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农村土改运动的全过程,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山乡巨变》。被选入教材的有小说《分马》(《暴风骤雨》的节选)和散文《娘子关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玉,湖北潜江人。现代戏剧家。学生时期就经常参加戏剧演出,大学毕业前写成话剧《雷雨》,轰动剧坛。此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在话剧艺术上的成就,使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雷雨》(节选)被选入教材。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曾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回国后,从事爱国运动,遭逮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他的诗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名震诗坛。40年代在延安先后出版6部诗集和许多长诗。主要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等。《给乌兰诺娃》、《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被选入教材。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现代作家、著名学者。他博学多能,学贯中西,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和《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散文《读〈伊索寓言〉》入选教材。

【孙犁】(1913—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曾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师。30年代到延安鲁艺,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优秀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一些散文集、论文集。小说《荷花淀》、评论《好的语言与坏的语言》、散文《黄鹂》被选入教材。

❸ 通过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在中国20世纪小说散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说明王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他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他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命题,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1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与“十七年”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同期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受戒》编入教材,将它作为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本。评论家李庆西认为,汪氏小说是一种新笔记体小说,它体现着一种新的小说观念,这种自由、随意的文体将文学从一种既定的对客体的认识手段转化为对主体的自我体验,正在这一点上,它开拓了现代小说的天地。它的价值或许在于“它为今后的形态发展进行着艺术准备。它在艺术的高级层次上对小说技巧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揭示着小说审美关系和叙事形态变革的可能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实验性作品,是面向未来的先锋派”。

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观念发生影响的同时,也以“小说写什么”给人们以启发。汪曾祺的小说题材绝大多数取自民间,主要以其早期生活的地方为背景,反映的是一种民间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通常意义上不真实的故事,在民间却会有另一种评判标准,也自会有一种存在方式。”但走向民间并不意味着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放弃,相反倒有可能使知识分子精神获得更有意义的一种存在形式,关键是看知识分子以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方式走向民间。汪曾祺试图在民间中把自己的精神追求与民间中富有活力的、自由的、生机勃勃的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使自身的精神价值立场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他说:“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在《岁寒三友》、 《大淖记事》、《艺术家》等其他作品中都寄托了作者对健康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礼赞及美好人性的向往。汪曾祺这种人道主义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在经历了一场巨大挫折之后的情感抚慰与精神追寻。

认为汪曾祺走向民间就失去了启蒙精神和放弃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对“民间”与“启蒙”的过于简单化的看法,汪曾祺在知识分子精神与民间精神的联系中不断赋予民间以新的内涵。正如陈思和先生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民间化倾向时指出,“民间立场并不说明作家对知识分子批判立场的放弃,只是换了知识者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叙事风格,知识者面对着无限宽广、无所不包的民间的丰富天地,深感自身的软弱和渺小,他们一向习惯于把自己暴露在广场上让人敬慕瞻仰,现在突然感到将自身隐蔽在民间的安全可靠:以民间的伟大来反观自己的渺小,以民间的丰富来装饰自己的匮乏,他们不知不觉中适应了更为谦卑的叙事风格。”不可否认,汪曾祺对民间文化怀有强烈的情感认同,然而,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他放弃一个现代作家对民间文化应有的批判姿态,丧失现代性立场。民间文化中固然有许多民主性的精华,但是这些精华往往又和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藏污纳垢的独特形态”。汪曾祺在纷然杂陈的民问文化形态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其糟粕做出理性的批判,表现出作家对民间文化形态中潜在的国民劣根性始终充满深刻的忧虑。汪曾祺关注的民间是“文人化”了的民间,这使他和刘绍棠、莫言等相区别。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题材刻意反映民间生存状态,应和了现代主义作家从远古、从原始状态中寻找人性的对人生原型式的思考,也诱发了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寻根小说的产生,对寻根文学“原始生命派”、“忧患派”对生命内质的探索,对生命体验的传达,对人性的重建都有着启发意味。当然他们走得更远,做得更“西方化”一些。但是从钟阿城、贾平凹、韩少功等人的小说中,都可以寻找到一点汪曾祺的痕迹,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民间”虽然是一个离开今天有一定距离的民间,但毕竟还是一个今人所熟悉的实体,而寻根作家寻得的民间却是已带有非本土特征的观念意义上的民间。

汪曾祺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派文学具有先导意义。“传统/现代”、“中/西”的冲突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语境。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但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想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早在40年代,西南联大出身的汪曾祺就对现代小说的创作进行了系统理论思考及大胆实践。

汪曾祺的现代性因素中,最显著的莫过于他对传统语言观、小说叙事风格的突破了。汪曾祺是一位有着强烈的语言意识的作家,对新时期现代小说发生深刻影响的是他的“语言游戏”和“近似随笔”的写法。汪曾祺极力主张打破小说、诗歌和散文的界限,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并将这种理念融汇到他的创作中去。汪曾祺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情绪,消解故事情节,强调小说氛围营造,推崇客观原则,以及作者与读者同构的美学观,为中国小说的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成为新时期小说文体的先锋人物。汪曾祺认为语言是本质的东西,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将语言由工具论提升到本体论。如果说汪曾祺对小说语言文化性的探寻还只是实现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话,那么汪曾祺对“语言游戏”的倡导则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一次彻底性的颠覆。作为这种颠覆的直接标志就是“先锋文学”的产生。马原被认为是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但新时期以来,将小说与游戏最先结合起来的,恐怕是汪曾祺,自此,新时期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新时期。虽然“先锋文学”主要受国外“横向移植”的影响,受汪曾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汪曾祺对“语言游戏”的倡导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充当了先锋文学的肇始者和开山人,其给予“先锋文学”的点化和启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汪曾祺的“语言游戏”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

汪曾祺强调“一个当代中国作家应该是一个通人”。“我们很需要有人做中西文学的打通工作”,这里的“通”主要是指打通、沟通古今中外文学的工作。他自己就是这种打通工作的倡导者、实践者。汪曾祺认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可以并存,并且可以溶合;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主要是西方影响)并不矛盾,坚持20世纪的文学应更广地接受西方影响。但他不赞成中国有所谓纯粹的现代主义文学,认为新时期一些小说家借鉴了“荒诞”、“新写实”、“实验”等观念而意欲完全摈弃传统,这不是明智之举。汪曾祺既不一味地标榜传统,也不无度地认同现代,主张应从世界获得文学先锋性的资源,但他强调这种吸纳如不在中国体验中找到结合点,就不能立足存活。汪曾祺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他一再重申:“关于现代派,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文化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但是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文化,没有办法使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完全一样。”汪曾祺对先锋派文学革命的矫枉过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认识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一个作家无论怎样具有独创性,都无法脱离传统。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精神深处。作家只有在对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才能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在对传统的态度上,汪曾祺不是像“五四”作家那样持简单的否定方式,而是呼吁复兴民族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学。汪曾祺是较早意识到要把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当代作家。和传统文化脱节,在他看来“是开国以后当代文学的一个缺陷”。“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伽达默尔说:“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种先决条件,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到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他主张:“时间距离并不是某种必须被克服的东西。……事实上,重要的问题在于把时间距离看成是理解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汪曾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文人传统的“复活”与“转化”。“复活”是针对很长时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人文传统的“断裂”而言的,“转化”则是指接受者赋予传统以“当代性”。汪曾祺是用现代意识观照传统,对传统进行了跨时代的打通融汇和借鉴,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总之,汪曾祺大力提倡的“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是经他丰富了内涵的新型的现实主义,新的民族传统,新的人文精神。汪曾祺的现代主义小说理想是“通过纯粹中国的气派与风格来表现的”,汪曾祺的现代小说理想是融汇了东西方美学理想的。

只是到汪曾祺的复出,新时期的文学才真正接通与40年代文学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有人把他归入“新京派”之列,亦很有意义。如果以20世纪30年代京派作家为参照系,可发现现代文学对汪曾祺的影响以及他融人自己艺术个性上的重构,大体有如下几点:其一,京派文学作品中凝结了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本思想,偏重于表现长期凝固在乡野人物身上的原始强力和自然的质朴单纯,这在汪曾祺的新时期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此外,我们会发现汪曾祺与沈从文代表风格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特点。其三,京派作家使鲁迅开端的抒情写意小说文体走向一个新阶段,汪曾祺将西方文学中纪德、里尔克、阿索林等的诗体小说、散文体小说与以废名、沈从文等为代表的京派抒情小说进行融汇,他的小说趋向诗化和散文化,淡化情节结构,融汇传统绘画的技法,注意诗意的建构和意境的营造,把中国抒情小说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说,从“五四”到“新时期”,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这条审美线索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着,汪曾祺是个不可或缺的连接点。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青年作家,如贾平凹、钟阿城、何立伟等,在创作上呼应着汪曾祺,使抒情小说在新时期获得了迅猛发展,这是当代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综上所述,汪曾祺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这种影响又是不自觉的,正如他并不刻意追赶“现代”而具有现代意义。我们从汪曾祺的小说中可见庄子、归有光、契诃夫、阿索林、纪德、里尔克、伍尔夫、鲁迅、废名、沈从文等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影子,这使他的小说成为20世纪80年代当代文学与40年代现代文学的一个“中介”。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兼收并蓄、博采精粹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继承传统又打破了传统,进行了多元化重构,小说有这样写的吗?一时间争议纷起。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汪曾祺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小说家。所以说,你根本无法用某一种定义去框定汪曾祺的小说,它就是它,无法复制,不可重述。这也正是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在。

❹ 中国现代散文最著名的有哪几位

现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❺ 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新文学社团是

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新文学社团是语丝社。

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散文发展历程如下: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其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

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

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6)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扩展阅读:

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时期: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时期: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❼ 求中国后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姓周,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1、小说集
A、《呐喊》收入1918——1921年间的短篇小说14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
B、《彷徨》收入1924——1925年间的11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伤逝》、《离婚》《兄弟》、孤独者》
C、《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写的历史故事小说8篇《补天》、《奔月》、《理水》、《铸剑》、《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2、散文诗集:《野草》23篇
3、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4、杂文:700多篇
文化常识:
送灶:理学;监生:朱拓tà、陈抟tuán老祖、康熙字典、书五经四、新正zhēng
歆、牲、鳢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风凰人。苗族。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佘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孙 犁(1913年生)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代表作为《芦花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以《风云初记》最受读者欢迎。

高晓声(1928—1999)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先后发表的《“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书外春秋》等,这个系列中的陈奂生形象深刻地概括出新中国三十年农民的命运,展现了新时期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民艰难前行的身影及其心理变化的全过程。“陈奂生上城”固然透露了农村变革的必然趋势和陈奂生迈向新生活的信息,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描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陈奂生的真实的精神状态。
高晓声,1928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培养了文学的兴趣。解放初开始文学创作,1954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解约》,1957年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直到1979年“探求者”冤案平反,才重返文坛。出版有《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和论文集《创作谈》《生活·思考·创作》等。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❽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

你的提示很奇怪,你所说的散文是指诗歌……这种提法是近年来大学现代文学开设的课程讲义吗?过去,大学课程都没有这种提法。散文就是散文,诗歌就是诗歌,不同写作体裁,那来的散文是指诗歌;另外,小说创作体裁与戏剧创作体裁也不同。如果说其性质并行的话,只能属于文艺创作体系。供你参考。祝你进步!

❾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散文大家,推荐几个

1,鲁迅---民族魂,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锐、狂热、阴冷、沉郁、深邃、浓黑、悲凉,既愤世嫉俗、冷酷无情,又悲天悯人、忧世伤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虚伪面孔,刺痛了亿万国民久已麻木的神经,催人奋进,发人猛醒。鲁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由此,使我们于无边的孤寂彷徨苦闷空虚近乎窒息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将历千年而不灭、万民信而得永生。
2,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且形式多样。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3,周作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
4,沈从文
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5,林语堂
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在美的文学创作向西方社会介绍一直遭误读的中国社会和东方文明。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6,曹禺
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誉为“四大名剧”,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
7,张爱玲
中国近代史上最负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阴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脱,用古典笔触写出现代情感,雅俗共赏.
8,张恨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张恨水也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文章阅读网http://www.sendfon.com/)
9,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
10,钱钟书
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和“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长篇小说《围城》风格幽默,妙譬可人,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被誉为小说中的宋诗,成为现代文学经典,甚至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朱钊莹在2023-06-23 22:57:3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dushi/139149.html


上一篇:男版穿越现代修真小说下载
下一篇:第章校花思春都市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