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

唐杰
唐杰
发布于 阅读量 188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

⑴ 论述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回。
现代文学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意识形态领域内发生的种种新变革、新学说,“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却又往往以“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注:恩格斯曾多次表示过这类意见。可参阅《反杜林论·引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1890年10月27日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此处引文分别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页,第4卷第485页。)。成为现代文学开端的“五四”文学革命也是这样。适应着新的时代需要,它吸取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文化和文学方面的许多成分,同时也利用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思想资料”以及某些改革的成果,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去完成先驱者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学革命和中国现代文学,有必要先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和文学历史的状况作一番考察。
清嘉庆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由衰微而处于崩溃前夕。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四伏。清朝政府极端昏庸腐朽。一八四

⑵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析

1 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1917年,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当代文学: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以后的文学。
2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3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力倡导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这两篇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端。
4 文学革命的意义: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特征。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茅盾等,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强调“为人生而艺术”。
6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
7 从鲁迅那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主要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
8 鲁迅在历史转折关头参与历史发展的宣言,中国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
9 《狂人日记》
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充满了尖锐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新,扩大了小说的审美张力,从不同的思路解读“狂人”形象,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
贡献与价值: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调整、更新了我国传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习惯,具有为现代文学奠基的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
10 阿Q神胜利法: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和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所采用的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11 阿Q的三个特征:贫(无产者)、愚(思想落后)、弱(受到封建意识的毒害和人群的欺凌)
12 《祝福》之祥林嫂形象分析:
①通过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与封建夫权、族权相结合的神权对穷苦妇女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毒害。
②祥林嫂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突出表现在她的美好品格和求生的希望被残酷毁灭的过程中
13 鲁迅唯一涉及爱情的小说——《伤逝》
14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1)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模式化,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融入小说。
(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
(3)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呐喊》和《彷徨》这两本小说集以生活体验的深切、表现格式的特别与艺术上富有独创性著称,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5 《故事新编》创造了“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
16 鲁迅的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互看结构模式”——这是鲁迅对历史人的喜剧和悲剧性认识。以看客的麻木和残忍来观照中国人的沉睡和不觉醒。看客在鲁迅小说中是一个庞大的“无个性群体”,常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群像,他们对进步力量的无知,构成了封建吃人礼教的舆论传播工具和帮凶。
17 鲁迅的国民性:所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民族风格等。
18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鲁迅反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文化传统”——那种不把人当人看、蔑视个人价值与尊严从而造成几千年“吃人”历史的专制主义。
19 鲁迅的贡献:
1、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的新传统,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
2、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理论探讨与思想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在外国文学译介和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贡献。
4、进行社团活动、组织培养新文学队伍方面的贡献。
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20 鲁迅的精神
1、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韧性的战斗精神;
3、博才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21 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22 冰心的知识点:
(1)圣母颂 “母爱”
(2)童心曲 “童真”
(3)自然赞 “自然”
23 许地山的知识点:
作品特点: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情趣。
24 鲁迅之乡土文学:所谓“乡土文学”,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25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兴起的原因
小说主张再现作家的生活和内心处境,不强调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侧重作者心灵、心境的大胆敞露,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其是处在变态社会中人的变态性心理,以此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
26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 作者是郁达夫
27 郁达夫的知识点
主题
1、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地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特点
1、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
2、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感伤美和自然美
3、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气氛
28 80年代伤痕文学: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批通过对文革生活及文革后人们的精神创伤的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悲剧性地展现了那一场社会动乱及其给人们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永不可平复的“伤痕”的作品。
29 反思小说: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
30 知青小说:知青小说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的内容多为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31 梁晓声的知识点:作品歌颂知青的悲壮的英雄主义。
32 改革小说:改革小说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前半期形成高潮。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
33 风情小说:以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小说。
34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35 贾平凹的知识点:1983年以后,“商州系列”小说,开始引起文学界注意。
36 寻根小说:80年代中期,作家不再满足于用社会政治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而是开始思索深层的民族文化问题,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继承,称之寻根小说。
37 先锋小说:指的是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潮流。“
38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对普通人们庸常生活的关注与描写,对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与体验。
39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庸常人生的平时叙写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40新历史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同根异生,只是把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大致限定在民国时期,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 。
41 《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 作者 胡适
42 初期白话的贡献:
1、运用明白易晓、自然现成的白话语言作诗
2、讲究自然的音节,不求对仗和旧韵
3、追求诗体的大解放
43 初期白话的不足:
1、诗歌过于平实,情感浓度不够,想象力不足,缺少诗歌的意味
2、语言上散文化倾向,使诗歌失去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44 现代诗歌奠基之作:郭沫若的《女神》
45 《女神》的主题内涵
一 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破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腥秽;“创造”,是人类得以前行的动因。
(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抗、破坏、创造。
(3)《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集中表现了上述主题。
二 爱国主义的主题
炉中煤》、《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 。
“五四”是中国现代新型文化的青春期,郭沫若的爱国也表现为对“青春中国”、“新中国”的向往与追求。
三 歌颂“偶像破坏者
公开宣称“我又是一个偶像破坏者呦”,“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
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中国青年。
四 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五 对大自然的礼赞
46 《女神》的艺术特色
1、个性化
2、抒情性
3、自由精神
4、浪漫情怀
5、创造性
47 《女神》意义上的不足:不足:过于强调自由的形式,缺乏诗性和韵味,适宜朗诵,不宜品味。
48 新月派的任务:“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代表人物 闻一多 徐志摩)
49 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1、“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
2、提倡以“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音乐美:音节的整齐与和谐
绘画美:辞藻的美,视觉鲜明的色彩感
3、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
50 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闻一多最早提出)
51 徐志摩诗作特点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词藻华丽,风格清丽,呈现出明显的色彩美
4、章法整齐,形式灵活
52 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1、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2、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
祥子悲剧命运的客观原因
1、二三十年代动荡的社会背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2、车厂主女儿的诱骗。
53 虎妞的形象:
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
1、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虎妞本身又是刘四爷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
2、虎妞对于祥子,有感情,要控制祥子。
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54 老舍的文学贡献:
1、多层面的描绘出中国市民文化的复杂性。
2、揭示了文化转型期中国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在小说叙述上显示了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化,又融合了西方小说的技巧。
4、语言纯净、通俗,具有北京地域特点
55 京派:“京派”是鲁迅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骆驼草》《大公报》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代表:朱光潜、沈从文。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56 海派:海派是沈从文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概念。以30年的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的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的“文明病”。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
57 《边城》沈从文边的“牧歌”情味和感伤情绪:
1.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
2.《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3.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的优美境 界,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牧歌情调。
58 沈从文独特的文学价值:
1、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观
2、对乡土中国的关注:民族性的思考
3、从容、静穆的民族文化品格的追寻
59 巴金的知识点:“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60 《家》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巴金
①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②觉慧——家的掘墓人:作为封建专制的叛逆者,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作家在觉慧身上寄托着对青春的赞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最能打动青年的心的形象。他身上既有热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
③觉新——家的守墓人: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者对觉新充满同情,同情之中又不无批判。
61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第一人:张恨水(名气最大、作品最多、水平最高)
62 张恨水大家族兴衰之《金粉世家》:
1.《金粉世家》中的金家具现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特征。
2.《金粉世家》中家庭败落的叙述更侧重于世俗的金粉生活的渲染,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控诉。
63 冷清秋的形象:新旧参合
身份:女学生与女才子
性格:世俗与清高
选择:反抗与隐遁
64 《金粉世家》的价值
1、浮世绘般地描写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 中国世俗生活与观念的变迁
2、描写了缺少革命性因素的旧家族的命运
3、提供了女性主体选择的特殊(传统型)个案:冷清秋
4、继承并发展了章回体的传统叙述体式
65 曹禺《雷雨》人物之繁漪:她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繁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66 《雷雨》的悲剧性下层妇女被离弃的悲剧
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 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
青春幻梦的破灭的悲剧 劳动者反抗失败的悲剧
67 钱钟书的代表作:《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
中国近代文坛中唯一一位通晓古今中外文学的才子。
68 《围城》的知识点
①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誉,以深邃的人生洞见和幽默灵透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②这本书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盲目。
艺术特色:1)善用比喻
2)高超的讽刺手法 、对人性弱点的嘲讽;对学风的嘲讽
3)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69 张爱玲小说基本内容:
1、摹写各式恋情:《封锁》、《花凋》、《心经》、《茉莉香片》
2、摹写各式婚姻:《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琉璃瓦》、《十八春》
3、摹写男女同居:《连环套 》、《红玫瑰与白玫瑰》
70 张爱玲《金锁记》中金锁的比喻意:黄金的枷锁,被黄金欲压得变形/异化了的人
71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1、情调悲凉,大多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
2、 “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融为一体。
3、 张爱玲的作品还具有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
4、 语言介乎新旧雅俗之间。
72 朦胧诗:它指称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一股新诗潮。它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象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73 顾城: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他诗歌的魅力是来自那种童话般的迹近“纯洁”的幻想。
74 朦胧诗艺术审美特质:
1、意象化
(1)扬弃具象化直述,以繁复意象传达心绪
(2)意象的自由迭加,形成意象的多义性阐释
2、象征性: 以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比拟或暗示不可感知的抽象事物,使诗歌的意象具有隐喻性而带来含蓄美。
3、跳跃性: 按照诗人情感的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安排时空秩序,造成诗歌结构的流动跳跃
75 余华——先锋派小说《活着》
存在主题: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思想内涵:1、生命的脆弱易逝。在死亡面前,生命显得轻若鸿毛。
2、命运的变幻无常。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3、“活着”成为人终极的目标与理想,人们忍受着生活赋予的种种苦难。
76 余华没有将先锋小说进行到底,在一片赞扬声中突然转向,其原因有三:
其一,来自先锋文学自身局限的不可超越性。(作为先锋,必须始终保持和社会、大众、传统、世俗的距离,甚至对立,因此,遭到误解和忍受寂寞成为必然;一旦被接受,又会失去先锋性,这是先锋作家和先锋文学共同面临的不可逾越的悖论和局限性。)
其二,世俗的诱惑。(任何作家都希望作品得到读者的认可 ,所以,作为先锋作家,时刻都有背叛的危险,这个危险就是无处不在的世俗诱惑:世俗利益和世俗生活时刻在向作家招手,一个作家,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就不可能完全拒绝这种诱惑。)
其三:来自作家自身。(作家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先锋作家更是以创新为标志的,其情绪、心态、思想、观念不可能不变。因此,余华和其他的先锋作家的转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⑶ 中国近代小说发展史

我们来把先奏两汉看作是自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文言文小说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也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明末清初,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红楼梦》之后,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⑷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内代容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纪(2022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血红、梦入神机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等。

⑸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的介绍

本书勾勒了古抄代小说理论的袭历史演进,突出论述了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以彰显现代小说理论的发生与古代小说理论的渊源关系;重点从现代小说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小说理论的成熟与繁荣、现代小说理论的深化与同归等三大方面,系统梳理、论析了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每个历史时期的小说理论的“现代性”特征。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审视,全面考察了每个时期的小说理论观念的演变、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重要的小说理论批评家的批评个眭及其理论建树,从而揭示现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规律。

⑹ 中国20世纪小说发展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是为了弥补过去对现当代文学史认识的不足

第一个方面:陈平原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过:现代文学都是从五四新文学说起的,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晚清的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以及晚清的谴责小说都是与五四新文学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人们一般的认识都把二者隔开来,使得现代文学不关注他,古代文学更不关注它。
另外,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界限也是按照政治上的分期进行的,但实际上革命文学和解放前的左翼文学也是一脉相承的,这样就不好进行研究

因此提出这一概念就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加以打通,是新的文学史分期方法

第二个方面:中国文学在二十世纪充分吸收西方文学的理念和创作方法,中国在文学上开始觉醒,因此通过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链接起来,把文学的现代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这个主题中又包含了中国文学的世界化
钱理群曾说:“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也是逐渐形成的。原来我们的视野也是比较窄的,所谓“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其实心目中就是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后来考虑到与中国近似的情况,比如印度、日本、东南亚,还有非洲,最后,拉美文学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的“文学爆炸”近年介绍了不少,我们才发现它们的文学也是都在上世纪末八十到九十年代发生了突变的。反过来看欧美文学,也是在同一时期产生了对自身传统的反叛,这些反叛明显地从非洲黑人文化,从东方文化汲取了灵感。这就形成了“世界文学”
陈平原说过:我研究五四时期的文学,发现东、西方文化的撞击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现象都是从这里发生的。一系列的争论,比如“中体西用”啦,“夷夏之说”啦,“本位文化论”啦,“民族形式”啦,总是离不开一条主线,即怎样协调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矛盾。于是我就追溯中国人自觉地学习外来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开始是追溯到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但是后来发现从学习“船坚炮利”转到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再到学习文学艺术,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是到了戊戌变法以后,才开始全面介绍文化艺术。以前虽然承认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是毕竟“道德文章冠全球”。这时候才发现文学上也有许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文学观念开始转变。五四时期的许多问题,比如国民性批判,白话文运动,诗体解放,话剧的输入,等等,其实都是从戊戌之后开始的,尽管到五四才彻底、不妥协地掀起高潮,但是窗口是从那时打开的。而且,在这样的文化大撞击中对民族文化重新检讨重新铸造,使传统文学产生一种“蜕变”,这样的进程一直延续到现在,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当然达到这样的认识是我们反复讨论之后才有的。开始只是感到研究范围需要扩大,慢慢上升到一些新的概念,最后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模式。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从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一个进程。我觉得古代中国文学是纯粹的中国文学,将来外来文化被我们很好的吸收、消化、积淀下来,变成我们自己的有机成分了,也可能又出现纯粹的中国文学,夹在这中间的始终有一点“不中不西”的味道。

下面是他们的介绍

钱理群,男,1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关注“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于1985年与黄子平、陈平原共同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成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与吴福辉、温儒敏合作撰写了文学史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97年被国家教委选定为大学现代文学史课程的教材。 另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绘图本中国文学史》、《精神的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名作重读》、《世纪末的沉思》、《压在心上的坟》、《1948:天地玄黄》等多种著述出版。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留系任教。现任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 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2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22),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0),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22)等。 先后出版《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华文化通志

⑺ 简述小说发展的历程

小说发展的历程

1、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2、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

3、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

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2)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佑《离魂记》等;B、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C、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D、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3)唐代传奇的创作艺术成就也远远高于六朝小说。A、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B、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各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C、语言方面,文辞华艳,很有文采。人物对话生动传神。

4、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

1)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

2)“说话”艺术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的需求。于是“说话”艺术便随之出现。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A、小说(银字儿),特指短篇故事,内容多现实故事。B、说经,又分为“说参请”(讲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和“说浑经”(多包含滑稽、诙谐内容)。C、讲史,指讲长篇历史故事,以说为主,有说有评,又称平话。D、合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两人表演,对答指物咏题,没有什么故事,可能跟小说的发展关系不大。四家中,“小说”、“讲史”与小说发展密切相关。

3)话本小说特点:

A、小说创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这一目的决定其题材内容、形式体制、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特点。这些特点往往由听众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所决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说的艺术传统。B、短篇小说的话本,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

C、表达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善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E、注意写人,特别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其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G、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处,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总之,宋元话本使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与代表作品: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可分八种: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其中传奇讲爱情故事,灵怪、神仙、妖术讲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讲判案的故事,朴刀、杆棒将英雄好汉的故事,烟粉讲妇女的故事,切多与鬼魂有关。比较重要的是爱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汉故事。描写爱情的作品有《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等;表现判案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写英雄好汉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张》等。宋元话本以宋为主,大多已经亡佚。明代出现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的《通俗小说四种》、冯梦龙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讲史话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另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大致而言,讲史话本比较粗糙,思想以上价值不高,但对后来的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5、明清的繁荣:

1)繁荣的标志有三:A、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话本、拟话本、白话长篇小说、文言小说中的志怪体与传奇体。B、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C、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2)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B、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C、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D、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E、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

6、近代的转型:1840-1919 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与转型。

1)近代小说特点:A、数量多。B、小说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紧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四大谴责小说”。C、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作,故艺术上提炼不够,比较粗糙。D、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

2)形成近代小说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A、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帝国的入侵、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故通过小说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会政治。B、新的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创作与发表提供了客观条件。D、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必然对小说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近代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此外,还有侠义公案小说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写倡优生活的狭邪小说: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革命小说:陈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等。

⑻ 简述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取得的成绩

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成熟、繁荣的时期。原因:一、社会、历史的巨变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为小说文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丰富的中外文学资源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借鉴方法;三、作家们的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成熟与繁荣的标志:一、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二、长篇小说的成熟;三、小说流派的涌现。 30年代,长篇小说的质和量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篇小说名家名作纷纷出现,如矛盾的《蚀》、《子夜》,巴金的《家》,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王统照的《山雨》,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等。30年代的小说家们的长篇小说叙事博采古今、融汇中西,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小说流派有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新感觉派和京派等。 老舍也是30年代小说创作的一员,他在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占据这重要地位,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成熟、繁荣的时期。原因:一、社会、历史的巨变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为小说文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丰富的中外文学资源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借鉴方法;三、作家们的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成熟与繁荣的标志:一、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二、长篇小说的成熟;三、小说流派的涌现。 30年代,长篇小说的质和量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篇小说名家名作纷纷出现,如矛盾的《蚀》、《子夜》,巴金的《家》,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王统照的《山雨》,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老舍的《离婚》、《骆驼祥子》等。30年代的小说家们的长篇小说叙事博采古今、融汇中西,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小说憨筏封禾莩鼓凤态脯卡流派有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新感觉派和京派等。 老舍也是30年代小说创作的一员,他在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占据这重要地位,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⑼ 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乐歌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在专一些广为流传的深受欢迎的乐歌属中,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题材居首要位置。这类作品,通常以感慨激昂的歌词大调性的曲调和进行曲风格,表现国民的觉醒和奋发精神

1在乐歌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

2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 社会功能,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

4乐歌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唱歌”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的“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成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唐杰在2023-06-23 20:45:00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dushi/13297.html


上一篇:女主会医术多重身份现代小说
下一篇:主人公姓项的都市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