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再别康桥

段融
段融
发布于 阅读量 520
重生小说再别康桥

Ⅰ 《再别康桥》是诗,还是小说哪有卖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诗,你可以在当当或是京东上搜索“徐志摩”从网上买就行了

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1928年秋天,作者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该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于《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自该新诗出版后,诗句被多次谱上乐曲、诗中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也成为中国传诵一时的名句。

背景

徐志摩一生曾与多间大学结缘,191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期后转读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但直至1922年3月,他与张幼仪离婚后,转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供读七个月,这一短暂经历对徐志摩却影响至深。

他曾说离美国后,仍一如草包,但住在剑桥时,每天忙著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尝油烤饼、看闲书,回国时发现自己原先只是一肚子颟顸。他在《吸烟与文化》一文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剑桥的一景一物,自此成为徐志摩的创作灵感泉源。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留学归中国后,曾作新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徐志摩再度抵达英国,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而1928年他第三次游历剑桥后,写成《再别康桥》,这亦是徐志摩短暂人生中最后一次到访剑桥,作品完成后3年,他在飞机意外中罹难身亡。

他在撰写《再别康桥》后似乎意识到那次“再别”,其实是一次诀别。他说:“这是我第三次对康桥表达最深切最难舍离的感情,或许未来的时日里,她只能永存在我的内心深处了!”他夫子自道,离开剑桥时,虽然仍听机械的轰鸣和看见不少高楼大厦,但这首诗是特意向云彩、金柳、柔波、清草和星辉作告别,跳出人与人之间离别的俗套,减少“伤离别”的味道。而全诗中所指的“轻轻”、“悄悄”、“沉默”是要营造寂然无声的气氛,减少沉重感,而多一点飘逸。

轶事

* 此诗作是香港中学会考中文科旧课程(已于2022年会考停用)的指定课文,学生需在公开试中讨论诗句,因此内容曾经广为熟悉。台湾教育部门亦把此诗列为中学国文课本中学习,令诗句在当地广为传诵。
* 香港填词人林振强曾把此诗改篇为粤语版——《剑桥拜拜》,引起广泛回响。
* 台湾演唱团体S.H.E的第十张专辑《Play》里第七首歌,为同名歌曲“再别康桥”,这首歌取材自徐志摩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回应于“再别康桥”这首诗。

Ⅲ 搜集穿越小说中出现过的歌曲

[编辑本段]歌曲列表
《绾青丝》第一卷内引用歌词资料表
序号/章节/歌曲名称/词作者回/演唱者
1/第07章/《落花答流水》/舒清/蔡琴
2/第12章/《寂寞沙洲冷》/陈信荣/施艾敏
3/第16章/《卡门》/李隽青/张慧妹
4/第17章/《再别康桥》/徐志摩/万芳
5/第18章/《子陵•周郎顾》/云缥尘缈/心然
6/第38章/《琵琶语》/江南秀士/风中采莲
7/第42章/《笑红尘》/厉曼婷/陈淑桦
8/第46章/《蝶恋》/小鹏/刘亦菲
9/第55章/《葬心》/姚若龙、小虫/黄莺莺
《绾青丝》第二卷内引用歌词资料表
序号/章节/歌曲名称/词作者/演唱者
1/第72章/《出塞曲》/席慕容/蔡琴
2/第113章/《纯真年代》/丁薇/丁薇
《绾青丝》第三卷内引用歌词资料表
序号/章节/歌曲名称/词作者/演唱者
1/第121章/《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罗大佑/罗大佑
2/第129章/《写一首歌》/顺子/顺子
3/第134章/《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陈蝶衣
4/第140章/《缠绵游戏》/林夕/彭羚
5/第149章/《豪情笑江湖》/卢治明/范文芳
6/第165章/《新不了情》/黄郁/万芳

Ⅳ 新再别康桥txt全集下载

新再别康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 致徐志摩先生
康桥上忙碌的行人,
踩着你璀璨的足迹,
走出一条条熟悉的旋律。
不需要再加以雕塑,
已经是一幅幅迷人的国画,
栩栩如生,yu言又止。
康桥下的水洗涤着你酸楚的泪,
当年的你坠落入水中的那几滴泪,
如今在里面尽情地遨游,
依恋着这难忘的岁月。
累了,躺着,辗转反侧,
发出疲惫的呼吸,
梳理着幸福默默无语。
康河两岸的心情,
不再是别来无恙。
你的遽然离去,
让无数颗心灵日夜无力感伤。
归来吧!志摩!
这里是你灵魂定居的天堂,
没有你的梦幻惬意地徜徉,
再美的太阳,虽然滚烫,
也只是不尽的暗淡无光。
这里是你微笑习惯的战场,
是你记忆倔强的船桨,
载着闪烁紫色光芒的理想,
划向为真爱和诗歌执著的心房。
听啊!志摩先生!
你的梦在涟漪的怀抱里荡漾,
宛如昔日一样绚丽一样清香,
温度恰似午时成熟的阳光。
轻轻地,掰开一片阳光的花瓣,
轻轻地放入纯洁的口腔,
轻轻地细心品尝和遐想,
是的,还是昨天冷漠的晨……

Ⅳ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
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Ⅵ 再别康桥全文

全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6)重生小说再别康桥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二、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三、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

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

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Ⅶ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谁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段融在2023-06-24 15:56:05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danmei/218621.html


上一篇:穿越小说下堂妃免费
下一篇:重生之大涅磐同类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