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王羲之的同人小说

文瑎
文瑎
发布于 阅读量 559
有没有关于王羲之的同人小说

⑴ 找一本小说,不记得名字了。主角名也不记得了,只知道配角有个叫王羲之,是古代玄幻小说

姻缘殿

掌管人间姻缘的红娘
因醉酒误事而被贬下凡间来到了东晋
女扮男装进了黎安书院
王羲之,有些迂腐的书呆子,却对她呵护备至,疼爱有加。
谢云曦,冷漠而又少言寡语,性情淡泊,却一次次救她于危难。
上官玥,紫眸奴隶,因她的搭救而重生,并视她为此生的唯一。
落入凡尘的红娘,这一番人间之行,究竟是劫难还是命中注定?
当她终于了解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却能否守住这段仙凡恋呢?
掌管着世人姻缘的她,自己的爱情又在何方呢?
她和他,何去何从?姻缘殿,桃花坞,金缕红线千千结。
凡尘事,情人心,悲欢离合,古来皆如是。
鸾凤配,鸳鸯鸣。道是无情却有情。
化蝶意,破镜圆,人生百态,尽付笑谈中。

前世的债今世还

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大作家的儿子袁羲之因为逃婚离家,所以和仆人们去了一座荒山上,但是在山上迷路了,饿极了的袁羲之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没有起慈悲之心的袁羲之把那只小狐狸给吃了,所以有冤的小狐狸来到现代找袁羲之的后代报仇。

晋朝风云之佳人
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著名的淝水之战,八万晋军抵抗了近乎百万秦军的进犯,放言‘投鞭断流’的自大苻坚险些丧命于初出茅庐的将军谢玄之手。一战之后,方统一的北疆再起战火,而偏安江南的晋王朝又得以苟延残喘四十余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晋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司马懿所奠定的这个王朝,它到底是如何在短期内一统天下,又是如何在十几年前分崩离析奔逃江南的呢?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距今一千七百年前的晋朝,女主人公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太多笔墨。她是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之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一生之中,她曾经嫁过两个男人,一为史上留名的枭雄晋朝大司马桓温之子----桓济,二为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
她与他们之间,仅仅是只因政治需要、家族利益有关吗?一个弱质女子,她与这整个王朝的安危是否有任何关联?她与赫赫有名之人皆有关系,他们,真实如何?她的一生,真的就只是那历史上的寥寥数笔吗?以陆曼自己不正常的理解去还原一个鲜活的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一生。
这是华夏大地五千年历史上最为怪异的一段时期延续百余年的晋王朝,相比新朝、隋朝,不能算是个短命王朝;可相较汉朝、唐朝,又不能说是一个长寿王朝。可是,诸多闪耀之人生活在这个时代;男人极尽的美与风流深受追捧;放浪形骸的多是饱学之大家;酒、美丽文字、五石散是这个时代最为显明的符号她是皇家最娇美的花朵,她的身世是深宫里最隐秘的秘密,那凝聚了悔与遗憾她荣华富贵享尽,命途却总是可悲。果真是一语中的,被相师言中了一生命途?王谢风流,有谁能仿?苦楚,到底是谁给与的?她一生都在追寻这个答案。曾以为自己真的收获了所期待幸福,而在长久的美梦过后才发觉那只是一场空。朝堂危机,她要他选择放弃权利,他爱她,心甘情愿被她利用。大厦将倾,她嘱他一定要赢,他应允,因为若不如此,她该如何面对亡国呢?亲情爱情,他都不愿舍,终是两难全,只得遗憾碧落。意外受辱,他悔恨不已,允诺她,奉上天下以作补偿。临终遗言,她被告知自己从未被放在过心上,绝望离开,到底该去哪里?天下大乱,他险险逃过,不自不觉中去寻了她,到底为何?他说不清,只愿余生与她为伴。观鹤赏梅,他希望将平和给她,但她却无法接受。他无奈接受,留下承诺,无论何时,他都在等她。执着不弃,他要她惊慌屈辱,却不认为自己错了,且要她看到了丈夫的怯弱一面。乱世中的爱情,到底存不存在?高门与皇族的斗争,最后是谁做了祭品?男人们博弈天下,女人可只是默默无闻之辈?

淮上月
你说人生一世不过“无奈”二字,你说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看不到旁人的伤痛,只要相依相守,我们便可走完一生,可是为什么一切终究抗不过命运的捉弄?
阿嫂说一生孤独不是真寂寞,最可怖的尝尽了世间的甜头却最终被打入了无底深渊……
是不是在说你我呢?
我们如何出离命运,最终找回自己呢?魏晋时期的年华丽影、风情世俗、家族兴衰,王、谢、郗、桓的红尘旧事……

⑵ 王羲之的作品有哪些!!

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他的这种对后世影响很大“正体”,世称“书之圣”。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其主要作品有: (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2)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6)丧乱帖:《丧乱范环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⑶ 王羲之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他的这种对后世影响很大“正体”,世称“书之圣”。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其主要代表作有:

(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2)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6)丧乱帖:《丧乱范环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⑷ 王王羲之的其他作品

你知道其他作品,你可以去网络查一查,看看他有什么作品,然后在哪里购买?

⑸ 讲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大书法家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罩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我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公元到321-379年)代表作《兰亭集序》开头部分的内容。这篇序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它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什么关系呢?

兰亭修禊

《兰亭集序》中的“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兰亭在当时的会稽郡境内,会稽郡的治所在山阴,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兰亭就位于山阴郊区。兰亭一带山明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游览的地方。后来兰亭的建筑虽有所变更,但至今仍是绍兴的一大名胜。王羲之这次与其他名士来到这里是在夏历的三月初三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来到这里呢?原来古代在这一天要举行修禊活动。修禊是古代人们为了驱除邪恶和疾病而举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之所以选在河边,是因为水可以洗涤污秽,去灾防病。为了庆贺灾病的消除,人们便在河边宴饮,宴饮的时候让酒杯在河中随波逐流,流至哪一位的面前停住,这位便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吟诗唱曲,以增雅兴。
公元前353年的这次在兰亭的修禊活动之所以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所乐道,主要就是由于王羲之为参加修禊的人们了一篇集序。这篇序言从内容看既写景又写情,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感触;更主要的是从书法的角度看,序文写得龙飞凤舞,气魄豪放,把书法艺术提高到当时的最佳境界。全文324个字,字字清晰。文中共有20个之字,各有风彩,绝无雷同之处。因此,这篇序文被后世视为珍宝。

吸收与独创

王羲之在东晋时曾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写兰亭序时只有32岁。一个刚过30岁的人在书法上能有很高的造诣和他自幼便勤学苦练分不开的。王羲之在六、七岁在习书法,他的叔父王廙是当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深受他的影响。王羲之又拜卫夫人为师,卫夫人更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她的书法又得到楷书字体的开创者钟繇。她说过的一句名言是,写字的时候“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在名家的指点下,王羲之学习书法简直入了迷。他整天拿着笔写,走路时不能拿笔,就用手指在自己的衣襟上比划;坐在那里和别人谈话时也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裳上比划,时间一长衣襟都被戳破了。他成名后,在给别人的一信中说过:“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之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书法家,善写行草,后人称其为“草圣”。王羲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芝曾用水池中的水磨墨洗笔,久而久之,水池全变成黑色了。要是有张芝这种刻苦精神,其成就未必比张芝差。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要比张芝大,他所下的刻苦钻研的功夫是要会超过张芝的。然而王羲之学习前辈的书法经验,并不完全是模仿和继承。他博采各家之长,经过自己的融合贯通而创新,独成一直体。别人曾这样评论王羲之的字体:“割析张公(指张芝)之草(书),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指钟繇)之隶(书),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因此,刻苦钻研,善于集各派之长而独创一家,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主要原因。

书成换白鹅

王羲之的家族在东晋时是个名门大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和王羲之年龄相仿的青年人有好几个。当时担任太尉的郗鉴想替自己的女儿选择一个女婿,就派自己的门生来到王家去观察。那几个年轻人听到郗家来人选婿,着实地打扮番,并摆出一副斯文的样子,令人看了反而感到肉麻。当时在王府中,惟有一个年轻人独自坐在东床,毫不在乎地埋头而食,神态极其自然。来人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地向郗鉴作了汇报,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这个年轻人正是王羲之。后世人们把“东床选婿”或“东床快婿”作为成语,形容找到称心如意的女婿。后来郗鉴的女儿郗璿嫁给了王羲之。郗璿的书法水平也很高,有的署名王羲之的书笺实际上是郗璿的代笔。
王羲之年轻时的书法水平赶不上当时的名家庾翼和郗愔,可是到了王羲之晚年,别人对他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庾翼曾给王羲之写信说:“当初我曾保存有10张张芝写的草书,我认为它是我看到过的最佳作品。可是在西晋末年过江南渡时遗失了,自己非常惋惜,觉得再也看不到佳作了。前些日子我偶然看到你写给我哥哥的信,你的书法已达到焕若神明的地步,使我仿佛又看见最好的作品了。”可见,活到老学到老,才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羲之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被人们当作珍宝竞相收藏。人们说他的书法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山阴县的一位道士了解到王羲之对鹅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就专门养了与小群鹅。当王羲之路经道观看见这群鹅时非常喜爱,想买回去,道士说:“您只要替我抄一份道教经书,我就以鹅相赠。”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完后笼鹅而归,甚是高兴。有一个卖竹扇的老婆婆,在街上叫卖。王羲之路过这里,就在每把竹扇上写了几个字,对老婆婆说:“你就说这是王右军写的扇子,每把一百钱。”果然,路过的行人竞相购买,不一会儿扇子就卖光了。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都很钻研书法,其中以王献之的成就最大。在王献之七、八岁时,有一次他正在练字,王毒草之站在他的背后,猛然从他的背后拔他的笔,竟然没有拔掉,可见王献之用力的专注。后世把他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⑹ 关于王羲之的书

晋书-列传第五十
作者 唐太宗/房玄龄等
这个可以么

⑺ 王羲之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他的这种对后世影响很大“正体”,世称“书之圣”。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其主要作品有:

(1)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2)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6)丧乱帖:《丧乱范环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⑻ 王羲之 墨池 多一些!要长篇的!!!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编辑本段]赏析: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由此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强调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影响后世。也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是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来立论的。这两点推论都极为自然,并非外加,表现了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如果是低手写作这类碑板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义,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八)“题中”“题外”,即分别指上述两层意思。
更有说者,“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从前者推出后者,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从讲怀念书法家到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君盛”的请求;王的目的又是“勉其学者”。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道德风节,自然是勉励生员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倒反死于题下,甚至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编辑本段]《墨池记》鉴赏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琵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孕,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注释:
墨池记①
临川之城东②,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③,曰王羲之之墨池者④,荀伯子《临川记》云也⑤。羲之尝慕张芝⑥,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⑦?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⑧,而尝极东方⑨,出沧海⑩,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11),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12),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3)?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4)。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17)。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18),而因以及乎其迹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馀思(20),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①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见大,语简意深,多设问句,辞气委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风。
②临川:宋抚州临川郡。即今江西抚州市。
③洼然:低陷的样子。
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后人号为“书圣”。
⑤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有《临川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其记叙王羲之官临川及墨池的事。
⑥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善草书,人称“草圣”。
⑦岂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
⑧“方羲之”句:王羲之当时与王述齐名,羲之任会稽内史,朝廷又命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属扬州,羲之耻位于王述下,便辞职隐居,誓不再仕。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⑨极:至,达。
⑩出沧海:泛舟东海。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1)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纵情遨游。
(12)“羲之”句:王羲之的书法初不如同时庾翼、郗愔,晚年才臻于精妙之境。见《晋书·王羲之传》。
(13)彼:指王羲之。
(14)州学舍:指抚州州府的学舍。
(15)教授:官名,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16)章:同“彰”。
(17)楹:厅堂前部的柱子。揭之:标明。
(18)不以废:不肯让它埋没。
(19)“而因”句:因而爱及到他的遗迹吗?
(20)仁人庄士:有道德修养、为人楷模的人。遗风馀思:留下来的风范,传下来的思想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文瑎在2023-06-24 12:17:3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93228.html


上一篇:重生洪荒为孔宣的小说
下一篇:古言重生小说离开前世渣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