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吃几顿饭

李冕
李冕
发布于 阅读量 681
古代小说中吃几顿饭

① 《红楼梦》里的人,一天吃几顿饭

在《红楼梦》中,上到贾母,下至丫鬟婆子,实行的都是两餐制。古代的人们,因为粮食不够充足,所以历来都是两餐制,第一餐是在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餐是下午四点左右。《红楼梦》中常常举行宴会,大型的节日就要举办宴会,一般有了宴会,人们就会在宴会上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当然也会有回去开小灶的,而很少有描写家常用饭的场面。

早餐是在贾探春的秋爽斋用的,早餐之吃饭,不能饮酒。中饭听从贾母的安排,在缀锦阁用餐。这时可以吃酒,便有了凤姐和探春拿一套大杯子灌刘姥姥酒的场面,边吃饭的同时,还行酒令。吃完饭后,便走边笑,期间,贾母还令小丫头上了点心。吃了点心又去妙玉那儿喝了茶。晚饭是在李纨的稻香村吃的。可见,贾府的人想怎么吃怎么吃,并不忌讳。

②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王力在《中国文化常识》(1966:17页)中提到,“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或蚤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按照这个说法,古人是一天吃两顿饭的,也就是早饭和晚饭。王力引用了《尚书·无逸》中的句子“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但是这个句子本身并没有说明一日两餐,中午不吃饭。而是形容周文王工作操劳,从早上到太阳西斜,都没有时间从容吃饭。如果作为证据,恐怕倒是说中午本是要吃饭的,政事繁忙,所以顾不上。 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中说,1250到1276年间,杭州人(杭州是当时南宋都城,是大都市)每天是一日三餐的,分早中晚三顿。“不过他们吃饭的时间并没有严格限定。‘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梦梁录卷十三夜市》)”(1962:104页)。对于农民的作息,书中引用Lien-sheng Yang 说6月到9月间农忙的时候,农民在田间耕作,从日出到黄昏,中午不回家,午饭是老婆孩子送到田里(Lien-sheng Yang 1955: 315)。可见至少南宋的时候城里人和农民都是一日三餐的。进一步看Lien-sheng Yang的这篇文章(Scheles of Work and Rest in Imperial China (1955)),在讲述农民农忙时候需要中午送饭的情况时,引用的是汉书。我没有查汉书具体条目,但是似乎在汉代,农民已经是一日三餐。 再来看Lien-sheng Yang的这篇文章,文章中引用曾国藩小女儿的自传提到,1868年曾在南京做官的时候,给家里女人定下的作息规矩,是午饭以后做细工(就是针线活)(310页)。从上下文来看,清朝官宦人家当时是一天吃三顿饭的。

③ 古人一天吃几次饭

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 古人饮食的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其傲视对方、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哺,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哺时。”《后汉书·王符传》:“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朝指朝食时,哺指哺食时。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bū,补阴平)。宋玉《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lí,离。薄酒)?” 飧,《说文·新附》作馂,“食之余也”。前人把二字割裂开看,未得其解,其实若从古人饮食习惯上考察问题就清楚了。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饭费时,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热一热吃。《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否则单说饔是熟食,难道飧则生食不成?《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人其大门,则无人门(守门)焉者;人其闺(小门,即二门),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根据《左传》所载,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晨食鱼飧,即头天晚上吃剩的鱼。这确乎不是一国之正卿所当食,所以勇士叹服其俭。《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径从,馁而弗食。”既言飧,那么赵衰带的是剩饭,这正是一个逃亡者行路时的饮食。现在晋、冀、豫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的习惯,且多为稀饭。晋东南称之为酸饭,其实剩饭并不酸,酸即馂的音变。 饔飧既然是一天中的两顿正餐,因而也就可以泛指饭食。《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飧在这里即指自己烧饭吃。 因为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乌。涂饰)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

④ 古代百姓吃一顿比较好的饭大约需要多少文钱

100文左右就足够了。那时候鸡鸭鱼喽,都是不算很贵的。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22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⑤ 古代的人是怎么吃饭的一天吃几顿

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现代人与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娱乐方式,就连最平常的吃饭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如果是回到了古代生活肯定是哪里都不适应。我觉得有意思的生活习惯,就是古人每天只吃两餐。

3.近代才出现的三餐的概念。

三餐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唐朝中后期出现的。因为当时的唐朝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往,外国人来得多了。一些城市中居住的人,也接触到了外国人的习惯,比如一日三餐。不过这种习惯只在城市居住的一部分人中流行,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后来北宋似乎也延续了这样的习惯,三餐的概念更加流行,不过对象都是那些有钱的人家。

到了清朝时期,皇宫中的人就是一天吃三餐的,但是平民还是以一日两餐为主。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这种一日三餐的说法逐渐流行,很多平民都接受了这样的三餐安排。到了现代,三餐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人每天只吃两餐,很可能是在农活开始前和农活结束后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吃饭的。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李冕在2023-06-24 12:14:3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91637.html


上一篇:推荐重生为姨娘的小说
下一篇:谍影重重同人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