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古代小说有服饰饮食的书吗

杨钰莹
杨钰莹
发布于 阅读量 586
想写古代小说有服饰饮食的书吗

㈠ 我想请大家推荐几本写关于中国古代服装的书籍

http://www.ming-yiguan.com/forumdisplay.php?fid=40
除了沈的还有很多……楼主要看要谨慎阅读……有的专家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高春明的书看时候要格外留意)
大明衣冠的观书坊里面有很多很多提供下载的古代服饰的书籍 以及书讯,楼主可以去看看(学术书都价格不菲啊= =||,对於我这样的学生来说……通常都是采用下载电子书的方式)
入门的话黄能馥《中国服装史》可以选择

http://bbs.gxsd.com.cn/forumdisplay.php?fid=48
这里的我貌似也下载过几个关於古代服饰的,楼主可以一页一页查查,或者直接用网页的右上角搜索一下

恩……就这两个地方……已经让我文件夹里挤了不少关於古代服饰研究的书了,虽然我很少看……=。=

**********************
然后……放上《明代社会生活史类目初稿》服饰衣冠类
【服饰衣冠】
〖专书〗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织染美术系,《永乐宫壁画服饰图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

王宇清,《中国服装史纲》,著者发行出版,一九八九年十月修订版。

王宇清,《中国服饰图录》,台北:世界地理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王宇清,《冕服服章之研究》,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一九六六年十月初版。

王 岩,《万历帝后的衣橱-明定陵丝织集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五年三月初版。

王辅世,《中国民族服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

江 冰,《中华服饰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版。

安 旭,《藏族服饰艺术》,天津:南开大学,一九八八年。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三年台初版。

李应强,《中国服装色彩史论》,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三年九月一版一刷。

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中国戏曲服装图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林淑心,《衣锦行:中国服饰史相关之研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一九九五年六月。

高春明,《中国古代平民服装》,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四川:重庆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一版二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台初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服饰五千年》,台北:美工图书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史》,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八年初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四月一版一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台北:南天书局,一九八八年七月台一版一刷。

周 锋,《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一版一刷。

袁杰英,《中国历史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一版一刷。

黄能馥、陈娟娟,《中华服饰艺术源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一刷。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一版二刷。

韦荣慧主编,《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北京:纺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

华 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一版二刷。

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湖北:新华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张惠兰、叶丽云,《中国服饰的传统、现在与未来》,新竹:清华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一九九三年版。

赵 超,《华夏衣冠五千年》,台北: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五月初版。

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版。

骆 新,《衣冠沧桑:中国服装的文化观》,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戴钦祥等著,《中国古代服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四年四月初版。

戴 争,《中国古代服饰简史》,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二年五月初版。

魏采萍,《吴地服饰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版。

龙田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台北:龙田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学位论文〗

何兆华,《中国传统丝织品上龙纹之设计与象徵意义研究初探》,台北.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四年。

金 成,《试论中韩古代服饰文化之关系:以冠帽的形制演变为例,兼谈两地出土之纺轮》,台北.台湾大学考古人类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二年。

高辅霖,《明代百官服饰制度及其僭越与滥赏研究》,台北.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五年。

〖一般论文〗

王宇清,〈中国历代妇女服装之演变〉,《中央月刊》,八卷四期,一九七六年二月。

王宇清,〈弁服与深衣〉,《华冈博物馆馆刊》,四期,一九七七年三月。

王宇清,〈儒家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重大影响〉,《美育》,四五期,一九九四年三月。

王宇清,〈龙袍的历史渊源及其衍变〉,《东方杂志》,九卷一二期,一九七六年六月。

中 仙,〈中国服装探源〉,《文物杂志》,二期,一九九二年八月。

玉 仙,〈绚烂多姿的苗族服饰〉,《文物杂志》,九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江 冰,〈垂衣裳而天下治—帝王服饰的确立与演变〉,《九州学刊》,七卷一期,一九九六年一月。

沈从文,〈中国服装图案〉,《艺术家》,七九期,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林淑心,〈从天水冰山录看明代染织业的发展〉,《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二卷十期,一九九一年三月。

林淑心,〈综论满族服饰特色〉,《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五卷一期,一九九五年四月。

林维民,〈论中华服饰的重带传统〉,《中国文化》,八期,一九九三年六月。

周绍泉,〈明代服饰探源〉,《史学月刊》,六期,一九九○年。

庄 申,〈女饰的装扮与服饰〉,《雄狮美术》,一三四期,一九八二年四月。

庄吉发,〈百官服饰〉,《故宫文物月刊》,三卷四期,一九八五年七月。

洪光明,〈刺绣精妙、色彩瑰丽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典藏艺术》,一三期,一九九三年一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一):蒙古族〉,《今日生活》,一八八期,一九八二年五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二):藏族〉,《今日生活》,一八九期,一九八二年六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三):东干族〉,《今日生活》,一九○期,一九八二年七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四):苗族、傜族、畲族〉,《今日生活》,一九一期,一九八二年八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五):摆夷族、仲家族、黎族〉,《今日生活》,一九三期,一九八二年十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六):僮族、洞族、仡老族〉,《今日生活》,一九六期,一九八三年五一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七):满族、锡伯族、达呼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今日生活》,二○○期,一九八三年五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八):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族〉,《今日生活》,一九七期,一九八三年二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九):维吾尔族〉,《今日生活》,一九○期,一九八九年九月。

唐叔芬,〈客家传统服饰初探〉,《史联杂志》,一八期,一九九一年六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一)〉,《畅流》,四三卷二期,一九七一年三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二)〉,《畅流》,四三卷四期,一九七一年四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三)〉,《畅流》,四三卷五期,一九七一年四月。

叶立诚,〈中国传统服饰装饰图案之探讨〉,《实践学报》,二三期,一九九二年六月。

陈景林,〈光彩熠熠、千姿百态:西南归来谈苗族妇女服饰工艺〉,《今日生活》,二八○期,一九九○年一月。

陈景林,〈苗族服饰考察记〉,《现代美术》,四七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陈景林,〈贵州苗族服饰分析〉,《艺术家》,三三卷二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冯尔康,〈中国古代衣冠制度与习俗〉,《历史月刊》,七四期,一九九四年。

张知新,〈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初探〉,《家政教育》,九卷五期,一九八五年一月。

张柏如,〈侗族服饰艺术探秘—服饰篇〉,《汉声》,七○期,一九九二年一月。

谢彬如,〈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民俗曲艺》,一○四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苏莹辉,〈见於莫高、榆林二窟的少数民族服饰简介〉,《美育》,五五期,一九九五年一月。

㈡ 找古代饮食类的书籍

隋代谢讽《食经》;
唐韦巨源《烧尾食单》;
宋虞宗《食珍录》;
司膳内人《玉食批》;
陆游《老学庵笔记》所录“宴金国人使九盏”;
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宴节次》;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六司百官食次”等。
食谱有: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
郑望之《膳夫录》;
宋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
林洪《山家清供》;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浦江吴氏《中馈录》;
明刘基《多能鄙事》饮馔部分;
无名氏《墨娥小录》饮馔部分;
松江宋诩《宋氏养生部》;
吴门韩奕《易牙遗意》;
古杭濂《遵生八笺》中的《饮馔服食笺》;
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馔部分;
无名氏《调鼎集》
清朱彝尊《食宪鸿秘》;
李渔《用情偶记》饮馔部分;
周亮工《闽小记》饮馔部分;
袁枚《随园食单》;
童岳荐《童氏食规》;
李代楠《醒园录》;
顾仲《养小录》;
曾懿《中馈录》;
黄云鹄《粥谱》;
宋陈仁玉《菌谱》;
僧赞宁《笋谱》;
高似孙《蟹略》;
傅肱《蟹谱》;
明屠本畯《海味索引》,《闽中海错疏》;
顾起元《鱼品》;
清陈鉴《江南鱼鲜品》;
郝懿行《记海错》;
唐陆羽《茶经》;
宋苏轼《酒经》;
朱肱《酒经》;
张能臣《酒名记》。
第二类是饮食市场方面的资料。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吴自牧《梦梁录》;
周密《武林旧事》;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清无名氏《如梦录》;
李斗《扬州画舫录》;
顾良《桐桥倚棹录》;
近代《成都通览》;
当代邓云乡《燕京乡土记》。
第三类为饮食掌故。
宋陶谷《清异录》;
元无名氏《馔史》。
是要这些吗?

㈢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书有哪些可以推荐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定要买图文版的,有货的多是文字版的。内
中华书局有些书是古容代服饰研究专项的,如我手里的《红妆-女性的古典》等,你可以搜一下,多是印量小的,不好入手。此外,一些杂集中也包括服饰,如王世襄先生的锦辉。

敦煌研究文献有专门的服饰研究文献和文章。
一些艺术类的也包括部分内容,如雕像、壁画等,但除了提及名字的没有专门标注到底是啥。

㈣ 有没有关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书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林乃燊

内容:一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

三 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四 中国七大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五 茶叶和米酒的故乡

六 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环节

七 饮食文化的两极世态

八 饮食文化向其他文化领域的延伸

九 对饮食文化贡献较大的若干历史人物

十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出色的历史性贡献



2.《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赵荣光


3.《老饕漫笔》赵珩

内容:

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4.《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王仁湘

内容:第一章 饮食之源
一 从渔猎到畜养 从采集到种植
二 从茹毛饮血到炮燔烹炙
三 陶烹的滋味
四 食具及进食方式
五 最早的酒酿
第二章 钟鸣鼎食
一 五谷六畜
二 青铜之美与饕餮之谜
三 烹饪始祖
四 五味调和
五 食饮有道
六 九鼎八簋
七 饮食之礼
八 儒家的饮食思想
第三章 奢靡时世
一 西来美食
二 胡食风气
三 地下食案
四 汉代宴乐图
五 饼饵麦饭
六 庖厨图卷
七 举案齐眉
第四章 乱世食风
一 浆酒藿肉
二 莼羹鲈脍
三 岁时饮馔
四 仁浆义粟
五 耽酒名士与隐士
六 烹调有术
第五章 美酒盛世
一 盛世烧尾宴
二 选胜游宴
三 胡姬美酒
四 茶道
五 酒中三味
六 以食当药
七 金樽银盏
八 分餐与会食
第六章 修身养性
一 酒楼食肆
二 羊大则美
三 毳饭与斫鲜会
四 厨娘本色
五 龙团凤饼
六 药膳
七 养身兼养性
第七章 味中乾坤
一 都下食事
二 御筵定规
三 菜系
四 蔬食与素食
五 红楼饮馔
六 知味者如是说


5.《中国饮食文化》严益康

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中国饮食科学
第四章 中国的食制、食礼和食俗文化
第五章 中国饮食原料与技术文化
第六章 中国饮食审美
第七章 中国饮食风味流派
第八章 中国茶酒文化
附录一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附录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㈤ 古代饮食类的书籍有哪些

《食珍录》
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异录》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食经》
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 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本心斋食谱》

作者署名是宋代陈达叟,因为室名本心斋,所以又称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书房里起居闲坐,玩味《易经》,床上围着画有梅花的纸账,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饮食崇尚清淡。有客人从外地来访,脸上流露出饥饿的神色。作者叫书童端上净素饭菜,客人品尝后说,没有尘俗气味。主客讨论食谱,就形成了这本书。 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如:菜羹、韭菜、山药、笋、藕、绿豆粉丝、水引蝴蝶面、水团、白米饭等。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这种记述方法,表现了作者富有文学素养,又因所用赞体简要,类似歌诀,容易背诵,所以就便于普及。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内容以素食为中心,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夹叙夹议,丰富多采。 唐代杜甫有诗云:“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南宋时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全书二卷,上卷列举饮馔47种,下卷列举饮馔57咱。记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奇妙,同样给人们以丰富的启发和借鉴。许多菜肴别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窥见当时烹饪技术、烹饪艺术所已达到的水平。

书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如:萝菔面这一条下称:“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见是用纯药物加工和蜜制成,并加温酒后服用的一种保健饮料。总之,此书对了解江南饮食风貌和南宋烹饪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饮膳正要》
这是一部融合蒙汉两族饮食文化的文献。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书三卷,卷一记养生、妊娠、乳母、饮酒诸忌。标目“聚珍异馔”,分述汤、粉、羹、面、粥、馒头、烧饼等饭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攒、盐、熬等方法制成的菜肴。每种菜肴都说明其食疗效用、材料、调味品、烹调技术。卷二记诸般汤煎、诸水、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兽变异。主要是阐述用于保健医疗的加药饮料与食品的配料及制作方法,寓养生治病于日常饮食,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卷三记米谷品、鱼品、菜品等,对每种食品的性味与作用,都逐一加以说明,大部分附有绘图,而对加工成品则简述其制法及疗效。
《饮膳正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此书是古代食疗专著之一,除了阐述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外,更注重阐述其各种饮馔的烹调方法外,更注重阐述其性味与补益作用,即注重饮食与营养卫生的关系,这是别的一般食谱中所没有的。第二,书中将蒙汉饮馔并蓄,所述用料,兽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马、驼、鹿、猪等,奇珍异馔中,用羊肉制成者占十分之七。作者是蒙古族人,全书以汉字刊行,其中杂有大量的蒙语音译汉字。

《饮食须知》
元代烹饪著作《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浙江海宁人。他生于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职为万户,卒于明初,历经三代,活了106岁。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贾铭的饮食养生之道很感兴趣,召见他时,问他保养之法,他回答道:关键在于饮食。随后以他撰著的《饮食须知》呈进御览。 贾铭在自序中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重视养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检点,掌握适度。不然的话,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生祸害。因此,本书选录 许多本草疏注中关于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编,以便掌握饮食调配,避免因饮食调配不当而损害健康。
《饮食须知》全书八卷,第一卷水类30种,火类6种;第二卷谷类50种;第三卷菜类86种;第四卷果类59种;第五卷味类33种;第六卷鱼类65种;第七卷禽类34种;第八卷兽类40种。另附几类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这部书不仅对厨师取菜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无锡人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他是元代著名画家,元末隐居于太湖和三泖之间,家有云林堂,因而将所著菜谱定名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这是一部反映元代无锡地方饮食风格的烹饪专著。书中汇集饮食五十多种,都以菜品命题,逐条而记,除记述原料、配料外,都说明烹饪方法,颇有参考价值。 书中有不少菜肴,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都是做得比较精致的。书中菜肴有些被后世烹饪书籍复录,特别是“烧鹅”一品,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加以录,并改用倪瓒之号题名为“云林鹤”。此外,日本羽仓则《养小录》中也将烧鹅收入,可见此菜确实是独具风味,名她中外。“蜜酿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苏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中菜肴以鱼、虾、蟹、螺及湖泊水蔬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乡的饮食特色的反映。

元代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烹饪类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由元代无名氏编撰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一部家庭日用手册式的古代类书。全书内容丰富多彩,教育子女、孝敬长辈、冠婚丧祭与摄生疗病等都应有尽有。书中关于烹饪类的内容,分别介绍以汉族为主的菜点烹调法,也有当时回族、女真族的菜点烹调法,这对于研究当时的汉族 和少数民族饮食是大有裨益的。全书共收录了四百多种饮料、调料、乳制品、蔬菜、荤菜、糕点、面食、素食的制法,在烹饪史上颇有影响。后来成书的《多能鄙事》、《饮馔服食笺》中,转录了此书中大量的饮料、菜点面种。直到清代,这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类书中所收菜点仍然被一些菜谱所转引。

《易牙遗意》
元明之际的韩奕撰著饮食专书,托名齐桓公时的名厨易牙,称为《易牙遗意》,实意是仿古代食经之作。全书分为脯、蔬菜、糕饵、汤饼等十二类,共记载了150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 药的制作方法,内容非常丰富。 此书菜肴有四大特色:一是浓淡适宜,适应面广。二是制法简明,一看便能制作,如:蒸鲥鱼、炉焙鸡、糖蒸茄、肉油饼、五香糕等等。三是收录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菜点的制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制法就别具特色。四是将饮食和治病结合起来,其中“食药类”收录13种食药的制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题名是明代刘基(字伯温)所撰。全书十二卷,内容包括饮食、服饰、百药、农圃、牧养等许多方面的制作技能,都是强调切合民生实用的。有关烹饪的四卷,卷一有造酒法、造酱法、造豉法、造法、糟酱淹藏法等。卷二有酥酪法、烹饪法、饼饵米面食法、回回食品、女真食品。烹饪法是专题介绍烹饪基本技术的文献,很为可贵。卷三有糖蜜果法、治蔬菜法、菜汤法,则属点心、饮料的制法。卷四有老人饮食疗疾方,专述老年保健饮食,介绍利用食品医治老年常见病的食疗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园食单》
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不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

《醒园录》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调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园”故取名《醒园录》。全书分上下两卷,共记载了一百二十多种关于调料、饮馔及食品制法。书中所收菜点以江南风味为主,也有四川当地的风味。

㈥ 【急】关于古代服饰的书和词的书!写小说用我会给分数,回答后会给!!

《中国服饰史》 其他的书难懂也看不下去

㈦ 请问,有没有介绍明朝宫廷、民间和文人生活细节的书籍,最好不是小说。 细节包括饮食、服饰、礼仪等。

可以看刘若愚写的《酌中志》,由于作者从小在宫中当值,所以这部书是比较翔实可内信的。
书中容详细地记述了由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他以自己在宫内多年所耳闻目睹的有关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全都分别予以记载下来。在正史中是不可能详细地看到如此详细的记载的。
如果要看民间和文人的生活的话,可以看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这部书以记述万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当时政治生活而著称。
望采纳,谢谢。

㈧ 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和饮食的习俗,看哪些著作比较好呢

中国少数民族通常重视衣服的颜色,并且经常穿着织物,时尚的刺绣以及花边和皮带。由于环境气候,北方少数民族喜欢穿着长袍,而南方少数民族则穿着长短裙,在广阔的北部草原上穿蒙古族,藏族,土族,裕固族的人穿束腰外衣,裤子和靴子。 土族女装非常好吃,她们的衣服从上到下排列成蓝色,红色,白色,绿色和黑色的条纹,而肩膀则覆盖着黑色背心。相配,看起来非常和谐和醒目。

南部的少数民族比北部的少数民族更加多样化,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例如山区,河流,盆地和岛屿。男士的平均服装差异不大,通常戴帽子或搭配上衣和裤子。有些人还使用军刀作为装饰品。对于拥有傈,怒族,独龙族,景颇族,佤族,普米族的男人,他们经常会挂着一把军刀。与男装相比,女装色彩鲜艳。

㈨ 关于古代服饰的书有哪些

不明白什来么叫“服饰文化与旅游”,自是要两方面的?还是任何一方面?关于古代服饰的书有很多:管彦波 中国头饰文化 ,周 汛: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周 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高格《细说中国服饰》, 《中国历代服饰史》(袁杰英)等等

㈩ 想写古代小说,求古代首饰,衣服,家具等的名称简介附图片,推荐这类的书也行,可以写书名

罗汉床,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一直是备受欢迎的实用家具。

罗汉床名称俚俗,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另一说“罗汉床”,是原来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首先用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装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2、汉代梳垂髻,穿绕膝深衣(也作申衣,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束带。

3、梳垂髻,上穿襦(短上衣),下着长裙,腰系禁步,头钗花。上襦下裳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基本服饰。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钰莹在2023-06-23 22:01:2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11588.html


上一篇:穿越成18号的同人小说
下一篇:重生成炉鼎白花花百度云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