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话本小说作者

李玟静
李玟静
发布于 阅读量 663
古代话本小说作者

❶ 话本小说在唐代都有哪些著作

话本小说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敦煌发现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叶净能话》等作品、残缺的《唐太宗入冥记》都属于这一类。话本小说以散文叙说故事,很少或没有诗歌配合。《叶净能话》写道士叶净能的神奇故事,为道教宣传;但其中叶净能惩处抢占张令妻子的岳神和魔祟康太清女儿的妖狐,以及他带领唐明皇游月宫的描写,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幻想。故事曲折动人,语言也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俗赋的骈俪作风,可说是现传唐人话本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❷ 我国著名的古代话本小说有哪些请详细列出,满意的话会追加财富。

作者:【明】冯梦龙
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话本·将史类(长篇历史演义):《有夏至传》、《东周列国志》、《两汉至传》、《平妖传》、《新列国志》、《盘古至唐虞传》

❸ 话本小说如何写

话本小说是古代中国小说体裁名。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
产生背景
编辑
话本,意思是说话的底本,又叫说话、词话,自宋代开始流行说书的娱乐形式,其内容为说书人讲唱各种题材类型的故事,其讲唱内容的底本,即称为“话本”。话本也可以阅读,相当于21世纪的小说。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我们所说的小说实际上就包括了宋代的小说与讲史这两种。
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此小说话本是宋元间“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话本分类
编辑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艺术成就
编辑
宋代小说话本主要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及“三言”中。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作品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碾玉观音》通过出身贫寒被卖到郡王府的女奴璩秀秀为争得自由,寻求美好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的描写,表现了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同封建统治者顽强斗争的意志,歌颂了他们纯洁、善良的心灵和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下层人民的残酷压迫。作品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故事以鬼魂复仇结尾,深化了主题,既表现了秀秀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又寄托了人们恶有恶报的愿望。小说中秀秀的聪明美丽、心灵手巧、直率泼辣、顽强机敏,崔宁的憨厚朴实、而又怯懦,咸安郡王的骄横残忍,郭排军的狡猾奸诈,都表现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例如写秀秀、崔宁在咸安郡王府大火逃出后相见的情形:秀秀道:“你记得也不记得?”崔宁叉着手,只应得喏。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彩‘好对夫妻!'你怎地到(倒)忘了?”崔宁又则应得喏。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如何?”崔宁道:“岂敢!”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崔宁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一件,这里住不得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秀秀咄咄逼人,大胆主动,相反,崔宁作为男性,却始终处于守势,憨态可掬。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确实,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❹ 古代话本小说的什么特点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❺ 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及作者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课文论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时间说,从远古到清末;从范围说,小说发展的规律,头绪纷繁。因此,必须下功夫贯通起来理解,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①演义小说
②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本题中所列引文,都是文言,需要学生切实弄懂,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求学生了解它们在说明文章观点上的作用。

1.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事,指作品描写的对象。沉思,深沉的构思。义,指思想内容。翰藻,指作品的辞采。课文引用萧统的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意思是,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的这些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辩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妍,美丽;媸,丑陋。课文引用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意思是,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含着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三、作者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例说明第三条规律,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的说明较简略,试把这两例中的一例的说明具体化。

以《水浒传》为例。作者写北宋宋江农民起义,是立足于现实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末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群众性的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规模宏大,波及的范围广泛,其间又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说施耐庵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甚至亲自参加了起义的队伍。可见,《水浒传》描写的农民起义,正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的。

四、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并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它们体现了课文提出的四条规律。写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重点谈其中的一条。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以旧知求新知,旧知、新知融会贯通,理解课文。高三学生,应该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小说,也读过不少史传散文,例如中国古代四大著名长篇小说、话本小说,志人志怪小说、神话传说等,又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一些散文等。要调动学生的这些积累去理解课文,这样就容易得多。

二、理解我国古代小说与史学的关系,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小说脱离史学而独立,这是关键性的进步;第二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小说继承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是关键性的规律。因此,指导学生把握课文,要抓住关键不放松。

三、这篇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能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篇课文的教学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怎样融会贯通地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把“有关资料”中某些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资料去阅读课文。

●有关资料

一、关于“文学”的含义(胡经之)

对于文学是语言艺术这种认识,中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逐渐明确。

在中国,“文学”的含义曾有几度变化。在先秦时代,“文学”是“文章”(“文”)和“博学”(“学”)的总称,“文学”包括了整个文化,先秦诸子的哲学、道德、政论文章,都被说成是“文学”。到了秦汉时代,“文学”还是总括“儒学”和“文章”,但二者渐趋独立,“文学之士”逐渐分离为二:一类归“文苑”,一类属“儒林”。像司马相如这类从事辞章诗赋创作的文人,和那些专门研究儒学经术的学者分开来了。发展到魏晋时代,“文学”和经学、玄学、史学都分立发展。到了齐梁时代,更进而把“文学”细分为“儒”和“学”,把“文章”细分为“文”与“笔”。史传、奏议这一类文章归入“笔”,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等人辞章诗赋一类算作“文”(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对此有所阐明)。“

❻ 有没有讲民族英雄,比如岳飞、郑成功等(越多越好)的古代话本小说,列书名即可

关于你的问题通过相关网页可以看出
1、《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作者为清代人氏钱彩、金丰
2、《大明英烈传》3、皇明开运英武传》等
参考来源:http://ke..com/view/136375.htm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来源
杭州图书馆

❼ 话本小说古代言情,有一个凤九(不是三生三世的凤九)逆袭的作品,好像叫什么王爷独宠,求作品名

书名:《至尊红包:战神王爷宠上天》
作者:唐七七
内容简介
某女怒目瞪着眼前这帅气逼人的霸道王爷,怒声喝道:"请拿开你的爪子!"某王爷邪魅一笑:"我的妃,该就寝了!"她,二十一世纪王牌鬼医,穿越成废材大小姐?后娘庶妹欺凌?未婚夫更是狠心想要害死她?说她是废材,打得你满地找牙!红包在手,天下我有!丹药,别人都是一颗颗吃,而她的丹药,那是那是一把一把喂灵兽。灵兽,别人都是求着灵兽签约,而她的灵兽,那是自动上门求收留。他冷酷霸道,传说中的活阎王,却将那个到处惹祸生事的废材宠上了天。

❽ 两宋时期话本小说的作者及写作对象都生活在哪里

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说唱诸宫调和戏曲,继承唐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取得了更重要的成就。由于这些作品的对象是占市民阶层中最大多数的手工业工人和小商人,这些作品的作者也大都生活在市民阶层之中,熟悉许多小市民的生活和思想面貌,这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较多地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他们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决定于作品内容的要求,作品的故事情节愈见曲折,对人物声音笑貌的描绘更其细致,语言也愈来愈接近口语。

❾ 宋代讲史话本和古白话小说的关系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话本小说对后代的通俗文学和戏剧、曲艺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口头文学的说唱和演讲故事,是古已有之的。“说话”作为一种技艺,追根溯源,魏晋时曹植的“颂俳优小说数千言”,隋人侯白的“说一个好话”已经把笑话、讲故事、插科打诨以及动作表演结合起来,只不过演出地点局限于贵族邸宅或文人宴会,表演者也非职业艺人。至唐时衍为“经讲”、“俗讲”等民间艺术。
唐宋人的笔记中,通常称故事为“话”或“小话”。大约至唐代,已经有人在市集中以“说话”(即演讲故事)为职业或准职业,一般学者都认为这类演讲艺术是由佛寺中讲述佛经故事乃至世俗故事一步步演变出来的。但唐代在市集中以“说话”为业的艺人没有留下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的文字记录,后人只能在唐五代人笔记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赵嶙《因话录》、王定保《唐摭言》等零星记载中推想所讲述的内容,到了宋朝,大都市中游艺场所(瓦子)说话艺术十分繁荣,说话人分成各种专门的行当,各有家数,其中“小说”、“讲史”两门,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不过在宋元时代,是说话人向听众口头演唱的、作为演唱用的脚本,故叫“话本”。
因此,“话本”的原意,是包括所有说话艺术的所有底本而言,短篇小说和长篇讲史的脚本都称“话本”,不像现在这样单指短篇小说。最早的白话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即“话本”。这些话本有的是说话艺人自己创作的,有的是被称为“书会才人”的下层文人编写的。
但是,白话小说的雏形,至少在唐代已经出现。唐代的佛寺里盛行俗讲和转变(变文),俗讲是僧侣们为了宣扬佛法,用通俗的语言向善男信女宣讲经典和佛经中的故事;变文是将佛经中的故事用图画一幅幅地画出来,按图用通俗的语言和谒赞加以讲唱。在此基础上,又由佛教故事扩大到讲唱世俗的历史故事。敦煌藏经洞中,诸多文献中出现了以“话”名篇或有“画本”字样的通俗讲述体小说,如《庐山远公话》和《韩擒虎画本》,这是唐代乃至中国小说史上现存的最早一批白话小说。数量虽不过五六篇,但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却不狭窄,除《秋胡》可能为“六朝写本”,《庐山远公话》为北宋初年抄件外,其余皆成篇抄定于中晚唐。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明显受到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双重影响,从作品的表达语言看,不少片断半文半白,白话语言并不十分纯净;从作品的表达形式看,有的作品在一段散文记述的后面,还会出现几句谒语,尽管它们带有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印记,但毕竟可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话本小说。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可以从作品的写作意图看。有人从小说情节形态的演进过程来审视作品的成熟与否,设置有单纯故事、命运故事和性格历史三种基本类型。作家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遭际,荣辱升沉,塑造了大量的外在命运型的艺术形象,借以总结某些人生的经验教训,寄寓了作者、读者和听众的理想愿望。杂取人物种种合成一个,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唐代话本小说中多有出现,如《韩擒虎话本》,箭胜番邦是贺若弼的故事。
史学重历史真实,文学尚艺术真实。话本小说属艺术范畴,依据史实又不必拘泥于史实,这些特点在现存唐代话本小说中已表现得比较明显。唐代话本小说已不再是单纯记录社会现象和佚事趣闻,这与六朝志怪佚事小说那种或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或“篡辑旧文,非由自造”之类有了本质区别。即开始了由写实到写意,由记录到创作。
唐代话本虽还带有明显史传文学表达的痕迹,但受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表现技巧的影响,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表达不求简单而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表达角度虽仍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主,但限知视角和人称转换的情况也不时出现。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说话”愈来愈兴盛。在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即说话艺人分为四派,各说其专长的题材,所谓“各有门庭”、“各守家数”。清翟灏及近人胡士莹以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中四次出现“之事”、“等事”为依据,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包括“说参请”)、“讲史”四家。
“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搏刀”、“杆棒”、“发迹变泰”等门类。“烟粉”即烟花粉黛,大多讲人鬼幽恋的故事;“灵怪”讲神怪妖术的故事;“传奇”叙人生悲欢离合的轶闻奇事;“公案”讲摘奸发恶、审断案情的故事;“搏刀”和“杆棒”重在描述打斗的场面;而“说铁骑儿”专讲宋代的战争题材;“说经”讲有关佛经的故事;“讲史”讲历史上兴废成败、争战权谋的故事。“说话四家”的形成,是“说话”伎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后来有所变化。比《都城纪胜》晚出的《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胜录》都提到“小说”、“说经”、“讲史”三家。大约“说铁骑儿”的内容涉及时局,与统治阶级发生矛盾而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发展。在元代,“说话”仍然流行。
我国的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宋元时代的说话艺术,是包括讲和唱两种表演方式的。有以弹唱为主、说白为副来演述故事的艺术,如演唱“诸宫调”;有以演讲为主、同时夹有诗词、吹弹吟唱的,如“诗话”、“词话”;也有全部演说故事的,如“讲史”。后一种不夹吟唱,只是平常讲话一样,所以称作“平话”,以别于“诗话”、“词话”。这便是“讲史”称作“平话”的原因。以“诗话”和“词话”为名的通俗小说,著名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每一章中,都有故事中人物作的诗,近于佛经中的谒赞。它其实是佛寺中的俗讲到小说之间的过渡形式,在当初演述时应该也是连讲带唱的。《金瓶梅词话》则夹有许多诗词和民间的俗曲,即使不一定如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当时也是一种对公众演唱的话本,但作者至少是有意写成可唱可讲的形式的。此外,明人诸圣邻还作有《大唐秦王词话》八卷六十四回,叙述唐太宗李世民建国故事,但其实是长篇鼓词,与通常所称的话本不是一回事。
符合现代文学概念中小说体裁的中国白话小说,产生于宋代。《清平山堂话本》保存了我国最早的一批话本,对研究我国白话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其次,这些宋人话本经过长期流传和洪楩等人有意无意的加工修改,难免有“走样”之处,但总的来说,还是基本上保留了质朴的原貌的。它们描写俗情世态,真切如现,文字活泼宛曲,趣味盎然,对我们研究宋代社会和宋代文学都是很可宝贵的资料。即以表达形式来说,某些作品已经初具了我国特有的章回小说的特征。
“小说”与“讲史”给文学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们影响了戏曲创作,如宋元南戏、元杂剧及明清传奇有许多作品取材于“说话”内容。如宋元话本中《京本通俗小说》中的《错斩崔宁》后来就发展成昆剧《十五贯》;它们也影响了小说创作,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陈巡检梅岭失妻》,其中出现善于变幻的“齐天大圣”的猿猴形象,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联系;晚明时出现了许多“拟话本”,即“说话”体裁的仿作。如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古狂生的《醉醒石》等。著名的长篇巨制——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在说话人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参考文献
[1] 石麟.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05)
[2] 张兵.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J].人文杂志 , 1990, (6)
[3] 李亚峰.话本小说中入话的发展及其原因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 2022,(11).
[4] 王庆华.论清前期话本小说文体之适俗化发展 [J].中文自学指导, 2022,(5).
[5] 王庆华. 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6] 张惠玲. 明末清初拟话本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探析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7]王立鹏.论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地位 [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❿ 唐代话本小说有什么文学意义

唐代话本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表明我国短篇小说创作在唐代已经呈现出新的面貌,比起汉魏六朝以来形式疏略、类似短札杂记的志怪小说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这话虽是对唐人传奇而言,用于敦煌话本同样合适。鲁迅对敦煌遗书中的《唐太宗人冥记》、《秋胡》等小说十分注意,他认为“用白话作书者实不始于宋……仍为唐人之作也”。敦煌遗书内《庐山远公话》等话奉小说,生动说明小说创作在唐代已经进人新的阶段,已逐渐成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这些作品体式结构上“人话”、“正话”等特点,也进一步证实宋元话本并不是突然繁荣起来的,而是唐代话本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李玟静在2023-06-23 21:56:58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09232.html


上一篇:李白x杜甫同人小说
下一篇:中国古代侦探小说阅读
相关文章